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21406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简主义建筑流派.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业:12土木姓名:王孜浩 路景顺 尤炳焜,现代建筑的极简主义流派,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极简主义,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中国著名青年建筑师李晓东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代表人物,阿尔瓦罗西扎 制作人:王孜浩,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著名建

2、筑师,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个人简历作品言论西扎的背景主要设计特征与贡献主要作品分析心得体会,*1933 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Matosinhos)*1949-1955 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1955-1958 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Fernando tavora)的事务所工作*1976 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87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奖*1988 获西班牙建筑师协金奖、阿尔瓦阿尔托(AalvaAlato)*1989 基金会金奖、哈佛

3、大学“威尔士五子奖”(Prince of Wales)、欧洲建筑奖。*1992 获普利兹克奖*1993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国家奖*1998 获“高松宫殿下”世界文化奖*2000-法国波尔多大学教授,瑞士洛桑理工大学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东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和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欧洲艺术与科学院名誉会员*2011 5月 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2011 9月 获UIA国际建协建筑杰出贡献奖(国际建协金奖),个人简历,葡萄牙人在被异族不断侵略的同时也致力于海外扩张而在这种侵略与扩张的交替,权利与疆土不断更迭变换。葡

4、萄牙人的生活算不上安逸。多样化建筑风格本土建筑与异域建筑的融合,西扎的背景,里斯本城市鸟瞰,“处于对新旧不同价值的尊重,不是将新的要素强加于事物,而是通过理解与领悟,保证了建筑的一致性和独立性。注重交流与融合永不停止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新因素的加入通常会与现有状况产生尖锐的对立和剧烈的碰撞我们努力使“新”与“旧”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他们和谐的共处。”西扎,西扎的作品遍及欧洲各地,获得过欧洲建筑奖,普利兹克奖,哈佛城市设计奖等一系列建筑界重要奖项。90年代以来,西扎更是完成了西班牙圣地亚哥加里西亚当代艺术中心,波儿图大学建筑系馆、福尔诺斯教区中心教堂,以及波儿图当代艺术中心等重要工程。他

5、在“加里西亚当代艺术博物馆”获得普利茨凯奖后说:“我有权力说它参照了城市的整个历史,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的结果不是来源于历史参照的消除,而是尝试创造一种现代与历史的共存。”,作品言论,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西扎并没有系统地从事过建筑理论的研究,但他却在实践中写下很多饶有趣味的短文,这些短文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记录与总结,他说:“除了反思每次设计的心路历程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加精确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可做。”,主要设计特征与贡献,乡土情结 这是西扎的主要思想与理念,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西扎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地方”与“乡土”的形式敏锐,通过致

6、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西扎发展了他独特的空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为他随后的建筑创作积淀了原型性的力量。,主要设计特征,极简主义 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主要设计特征,尊重环境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境的本身特性,即所谓“场所精神”。他认为,新的建筑应该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他曾写道:“新因素的加入通常会与现有状况产生尖锐对立和剧

7、烈碰撞我们努力使新 与 旧 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它们和谐地共处。”,场所精神 西扎反对忽视场地性格与建造过程的做法,反对忽视场所建筑所应根本尊重并延续的社会文化要义的理念。他认为,建筑师的工作不是进行发明创造,而是通过建筑对社会文化进行诠释、延续和发展。如果脱离城市环境来看西扎的建筑,将难以理解那些平面的奇特与多变,但是当把平面重叠在基地上时,你就会发现,这些建筑仿佛早就存在于那个地方了,并与周围每件东西都发生着关联。西扎将他的主题与技巧应用在100 多个建筑作品上,把传统方式与现代特征巧妙结合在建筑里,简单性和复杂性、时代性和历史性,不断交织渗透在视觉和功能的领域中。,主要设计特征,主要作

8、品分析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福尔诺斯教区中心包括三座两层的建筑:圣玛利亚圣堂和殡仪礼拜堂、礼堂和主日学校、牧师住宅;教堂大门前形成一个礼仪性的空间。建筑群体以一种貌似偶然的角度嵌入场地之中,与地形的结合自然而紧密,形成与原有的环境相适应。主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体量之间,高达10m的超人尺度的木门使得身临其下的人感到了教堂的庄严与肃穆,暗示着它即将开启的是一个神性的世界,彰显出宗教建筑的应有的神秘性和仪式性。,主要作品分析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教堂建筑内的装饰简洁有序:呈弧形突出的墙体,仅仅通过其内切的曲面就操作出建筑独有的精神感;西北侧紧靠天棚的三个大窗,明确又富有组织,不仅暗示出所在墙面的厚

9、重,也表现出其可塑性。在这样的空间中,光线的变化反而变得复杂起来:光线将反射、折射、散射、漫射相结合,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增加了简洁表面背后的深邃内涵,内部空间显得遥远且圣洁,使人联想到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主要作品分析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福尔诺斯教区中心的圣堂 Church in marco de canavezes,教堂的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建筑体量之间,超高尺度的门扇便使得身临其下的人们顿时感受到了教堂的庄严肃穆;教堂的精神性集中体现于室内的用光,一侧的墙体呈弧形突出,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而紧靠着天棚的三个大窗,则将圣洁而神秘的光线也由此从头顶播撒下来这使人容易联想到

10、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的名作朗香(Ronchamp)教堂,它同样也采用了厚重墙体的塑性来操作光线这面厚重的墙体使光线显得遥远而圣洁。这是传统的教堂模式,但其造型却是现代手法。,一个坡道和二部楼梯,西扎没有把教堂主体平行于道路布置,而是旋转了一个角度。在总平面上,除了建筑体量,我们还在建筑的南侧发现了一部楼梯和一个坡道,在建筑的北面还有另一个楼梯。这几个楼梯和坡道向我们解释了西扎设计的初衷。,坡道,楼梯,楼梯,南侧的楼梯和坡道,楼梯和坡道相互垂直,楼梯由西北往东南跑,坡道由东往西跑,由于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所以坡道很自然地把人从地势低的地方带入地势高地地方。西扎在与坡

11、道平行的位置搭建平台,作为进入教堂的缓冲。那么,自然地,平台南端高于地形原来的标高,所以平台由南往北又设置一部楼梯,和坡道垂直。与此同时,教堂的体量平行于这个太高的平台,两者在地面上围合出一个三角形广场。,这时,进入教堂内部的空间序列得以形成:由路边的三角形广场进入上升的平台,再由平台进入教堂。抬高的平台根据自然地形的变化将空间等级化,它是由室外自然空间进入室内神的空间的一个过渡,而楼梯和坡道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它们消化地形高差,同时吧这些空间联系起来。,北面的楼梯,北面地势最低,这里地坪标高已经低于教堂一层,给人的感觉像是教堂的地下室。西扎在这个“地下室”设计了丧葬空间,用于安放

12、遗体和举行告别仪式。教堂的墙体被延伸过来,围合丧葬空间前面的小庭院,由于地势差别,西扎再次对空间进行划分,北面的楼梯把人从地势高的自然环境,带入地势低的造庭院,再由庭院进入庄严肃穆的丧葬空间。,设计源于场地操作,西扎的设计始于他对场地的操作,“坡道、楼梯、平台、墙体和不同的标高”,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理解的序列,这个序列包括空间,人的活动和视线。在空间上,教堂内部是整个空间序列的一个环节:从地面到平台,再到教堂内部;从室外到庭院,再到地下室。,在活动上,教堂的祈祷和祭祀是人在这个空 间序列中活动的高潮。在视线上,西扎对人的运动路线进行引导,改变教堂的视觉形象,把教堂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正如西扎

13、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我在一个地方开始工作时,我先寻找这个地方是特征”。圣玛利亚教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对自然地形本身的推敲和研究,无论教堂空间多么高大奇异,都是基于这个研究之上的。,教堂一层,东向立面图,北立剖面,长向剖面图,短向剖面图,心得体会,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的趋同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当代世界建筑文化在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中蕴含着新的主体文化,尤其是结合现代性(主要指发挥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精神)与地域性(主要指发扬本土传统建筑文化和地域精神的建筑思潮)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他的作品关注地方主义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注重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和表现,基本几何形与有机形的结合朴素、现实的材

14、料运用,以地形学观念和考古学态度发掘建筑与场地的深层次联系。他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思考方式回应现实世界的种种变革和矛盾,实现了建筑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完美结合。西扎对建筑本质的不懈追求,其近乎完美的设计造诣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值得学习。,著名青年建筑师-李晓东,简介,专业履历1984-1989:助教,清华大学建筑系。1989-1993研究员,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荷兰 1993-1995设计师,斯建筑设计事务所,荷兰 1995-1997建筑师及合伙人,莱克斯建筑与城市设计,荷兰1997-2002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2002-2004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1997

15、-李晓东工作室,新加坡,北京2004-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育简历 1979-1984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建筑系。1989-1991城市设计硕士,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荷兰 1991-1993建筑学博士,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荷兰,与建筑渊源 他小时候喜欢养鸡,用砖头垒起来的鸡窝,隔三岔五就换个样子。1979年,16岁的李晓东选专业的时候,父亲说:“既然你喜欢画画,喜欢盖鸡窝,那就学建筑吧。”谁能想到,一个享誉国际的建筑师,第一个作品是“鸡窝”呢。,该项目位于中国福建的偏远山村,这是两个古老土楼之间,横跨一条小溪的一座桥型建筑,它不仅有具体的功能桥和学校,更

16、是这座小村庄的精神活动中心。“把小学与桥联系在一起是这一设计的主要概念,其目的是要把两座已破损的土楼连接起来,通过给土楼注入新的功能,激活传统文化在现在生活中的地位。桥上小学的寓意只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混凝土基座、黑色钢结构、木条状百叶清晰的现代建筑构件与当地标识性的传统土楼并不冲突,而是形成了某种“对话”。多种空间内容被建筑师放到24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两个教室可兼作村民们的剧场,教室下方悬挂了一座人行窄桥,作为通过小溪的第二条道路。,设计作品-福建平和县桥上书屋2009 2009英国“建筑回顾”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入口 周围环境,这座在丽江建的小学,成了李教授建筑生涯的起点。,设计

17、作品-云南丽江玉湖完小 2003-2005,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的产生建立在对当地传统、建造技术、建筑材料以及资源的研究基础之上。因此,该项目将研究和设计融为一体,试图通过对环境,社会和建筑保护的根本理解来达到对丽江乡土建筑的新的诠释。该项目的完成融入了大约160名学生和将近1300个村民的共同努力。整个建筑由3部分组成:一个带展览空间的社区中心,向整个村落开放,加上两翼的两层高教室。建筑吸收并打破传统的纳西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创造性地以一端的一棵古老的枫树为中心,采用“z”形布局,并将院落一分为二。其一为学校内院,被两个教室单体和农田所界定,另一个公共院落则是由其中的一个教室单体,社区中心和洛克

18、故居的外墙共同围合而成。设计意图将新增建筑与原有环境相融合,试图以一种现代语汇来诠释当地乡土建筑,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因此,所有的传统审美处理手法还有装饰都被简约化:弯曲的屋顶曲线被拉直,山墙的装饰也被简化成木制格栅,其灵感来源于传统的农家晾谷架。乡土建筑的精华被提炼,并以形式和空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建筑师保留了坡屋顶的基本元素,例如灰色瓦砖的运用,以及将内部空间以传统的正开间划分等等。,建造时概况由于经费问题,玉湖完小盖到一半的时候被迫停工了。因为经费有限,在盖房子时用的木材都是没经过防火处理的,经果有不少材料现在已经开始风化,必须要进行更换。这一大笔费用难倒了李晓东,只好暂时将此事搁浅。

19、去年,玉湖完小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文化保护创新奖,以及美国环境设计与研究协会年度最佳设计奖,这个奖是为这个项目特设的,因为在古城中的新建设项目是不能得奖的。这个奖项为李晓东带来一笔奖金,“拿了钱我就可以接着盖房子了。”李晓东这句话,引来全场惊讶,人们为这个疯狂的建筑师侧目。“我这个建筑师可能与别人不一样,我不拿一分钱的设计费,还要去帮着筹钱,当建筑师当到我这个份上也够惨了。呵呵”爽朗的笑让在场的许多人陷入深思。这是一个有点奇怪的建筑师,上天赋予了他建筑师的灵感,也赋予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他说,讲座一结束他就去丽江,把没干完的活接着干下去。,玉湖完小给人的启迪“好的建筑师,跟他的建筑语言结合起来,

20、有独立的个性,又能被大家所接受。”想必李晓东就是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在他主持设计的丽江玉湖完小可以得到体现,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是离我们最近,并且让我们感动的建筑。,设计作品-北京凤凰卫视媒体中心2006-2007,凤凰中心简介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基地位于北京东北三环和四环路之间,朝阳公园的西南角。地段与朝阳公园一衣带水,视野开阔,景色优美,占据了极佳的地理优势。作为媒体产业的明星,凤凰卫视也希望其北京的总部能够彰显其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进而希望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对建筑的独特性做出表达。,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设计取自对凤凰本身精神的理解。在中国文化中,凤凰的形象代表着能量的再生与重组,而建筑

21、恰恰是城市能量汇聚的场所,银色的体量从大地中生长出来,蜿蜒而上,它充满力量,不受约束,却围绕着一个核心不断上升,坚韧而轻盈。建筑体在城市场景中熠熠生辉,它通过立面反射城市的街道、树木、建筑,表达了媒体对社会的折射。凤凰卫视是打造明星的地方,而这个与众不同的建筑也将成为城市里的一颗明星。,它是一个大型的媒体转换器。通过底层架空,欢迎来自城市四面八方的人们进入,参与到媒体制作的过程中来。它环形的体量代表了媒体制作的生产流线,虚拟的媒体制作过程通过建筑的空间塑造得以表达。矗立的大屏幕向媒体公园,朝阳公园乃至整个北京城市打开了观看世界的窗口。在这里,城市生活与媒体的对话和联系将会前所未有的活跃。,结合

22、环保,绿色及节能的设计理念,鄞州规划局办公楼的设计旨在为政府办公楼一个全新的形像。,设计作品-宁波鄞州规划局办公楼 2007,入口的设计概念强调界限的界定:自然的和人为的,新加坡动物园的设计理念强调动物在自然界当中的自然状态,整体上代表了自然的次序,而新加坡城则是人为环境的代表,于是入口的功能除了实用功能以外,多了一层象征意义-入口以外的为城市的,人为的,次序的,限定的;入口以内为自然的,非限定的世界。,设计作品-新加坡动物园入口 2003,这是一个加建项目,原有的住宅是一个上个世纪初建造的殖民主义住宅,一石头为主,坡顶,小开窗。加建的部分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设计理念,强调通透,自然,简洁,凸显环

23、境在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整个空间为一个玻璃体,内部完全以木饰为主-住在自然中,又为自然所包围。,设计作品-美国波士顿徐宅2005,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少林寺禅苑的设计思路定位在自然,纯静,现代。在满足现代渡假酒店功能的同时,以现代手法诠释禅在空间营造上如何创造与传统和谐又不失个性的建筑语汇。,设计作品-河南少林寺禅苑2004,设计概念围绕诸暨老城的城市机理及传统商业空间的传承,并结合城市绿化将商业中心打造成编制过去,现在,未来的结合实用,审美,文化于一身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作品-浙江诸暨商业中心2008,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西溪湿地是杭州政府全力打造的杭州地标,艺术家会所的设计强调建

24、筑与湿地的全方位互动,并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以当代建筑语汇诠释地域性。,设计作品-杭州西溪湿地艺术家会所 2008,苏轼的“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我西溪湿地设计草图的灵感(李晓东将为西溪湿地艺术村设计一座房子)。这个作品建成后,我希望是属于这个地方,是从这个地方长出来的。在我的设计中,有院落,但从外面看不见房,只看得见墙,竹墙。,设计灵感,中国人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美学标杆,历史上几次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如刚才我讲的白璧,历史上也曾讨论过,已经讲得很清晰也很透彻。但是我要说没有,没有在哪里呢?我们文化里面有一个媚俗性,媚俗性是中国人的穷溯感,即什么都要追到孔子那去,也就是孔子说过什么,仿佛就都是美学

25、真理。孔子那个年代,建立这个系统有他的必要性,把社会“礼”性化。因为当时是一个混乱的社会,必须有这个东西存在,没有就不行,没有的话就是无政府,作为一个框架来讲,他当时是必须存在的,但是孔子把这个建立起来以后,它却变成了一个框框,制约着我们前进,所以我们从汉、唐以后就没有创造新的文化了。到了清朝有汉学,从语义学上讲,孔子说的话,还是在解释老子曾经说过的话,我们叫媚俗性也好,叫什么其他也好,其实就是对过去熟悉语言的一种追捧,所以我们害怕,害怕陌生东西,害怕新东西。比如盖房子,欧式的,美式的等等。欧式、美式跟仿照孔子的东西是一样的,我们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才会有心理认同感,这个媚俗性并不是

26、中国人才有,但西方人相对要好一点。西方人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美学基本,通过启蒙运动后,他的美义就更完整了,甚至对当代而言是更加一致了。,理念-从容做建筑,它建立在对历史文化的看法上,将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平行比较以后,他认为每个都有他的价值。十九世纪前只有一种审美,那就是”崇高”,认为农舍是没有美感的。正是有了启蒙运动,西方人开始认识到农舍有农舍的美,他与崇高的美是不一样的,”朴实”的美,你不能说它弱于崇高的美,这事讨论开后,就很清楚啦,所以西方人一代一代开始对所有陌生化进行挑战。他们善于看未来。像当代讨论当代的,而不是以前的,毕加索曾经给一个模特画肖像,模特说画得不像我,但毕加

27、索说,早晚会像的,他是在画一种延续。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你本身就要做到这一点,什么能打动人,什么能改变人,艺术就需要这样,所以设计为什么称“Design Tomorrow Today,今天设计明天,设计未来,未来的东西是今天设计出来的,他是对过去的一种挑战,不是追随过去的传统,而是用现在这样的思路去思考,然后去看待未来,不是说像北京那样,2049的城市规划还用我们现在的思路去思考或许是行不通的,他应该是立足于未来去思考的。,孔子说过一句话,“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说过这句话吧,我们可以借用一下来描述建筑与设计的关系。他说一个人有情感还必须守礼节懂法度,建筑设计也一样,你首先是有设计灵感,

28、但还必须有一个理论作支持,用理性的方法实施。我们现在的很多建筑都显得很单薄,就是因为缺少这个,到处抄一下,没有自己的说法,没有说法,就没有“止乎于礼”。所谓“礼”(在这里就是”理”),你必须有一个理论基础,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这跟实验解剖不一样,所以有时候技术上的东西出来后,没有说服力。我们不像哈迪德,盖里,他们的东西建在哪里都一样,带有明显的个人标记。但是你让他们盖希望小学他们肯定盖不了,他们只会用高级材料,只会用那种自身迷恋的形态去做,但是当地的材料是掌握不住的。我认为手里有多少资源才做多少事,所以你不能仅仅“发乎于情”,还必须”止乎于理”.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懂得善用他所掌握的资源,并尽

29、其所能去做好。,未来建筑肯定会往根上走。中国的建筑一定要根植于本土,根植于本土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就是做建筑不要去抄袭哪个大师的,不要抄袭任何人的,要对问题有一个很客观的评估,然后再去感觉。我们现在教育方法与现在这样的教育改革有关,我两年前回到清华,发现清华教学生画的东西跟我二十年前学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可能有突破,技巧永远不变,观念又没有更新,那学生出来只能抄别人的,不会有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要做一个好建筑,你必须认识到建筑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论证题,起点就是怎么样定义,有多少资源干多少事,只要有这个观念在那,你就不会雷同,肯定有创新,每个问题都是原创的,独立的,那么

30、整个东西肯定是原创的,独立的。那么我们就会出很多优秀的建筑师。如果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只会抄袭别人的东西,那怎么会有原创。所处边缘,就更是要抓住自己的东西,更要有自己的个性,更要掌握本土文化,更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打破边缘化。,未来建筑的走向,2000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奖,优秀教师奖 2001年获美国注册建筑师协会教师奖。美国环境设计与研究协会2004年度最佳设计奖;美国“建筑实录”中国建筑奖最佳公共建筑奖英国建筑回顾世界青年建筑师奖优胜奖联合国教科文文化保护创新奖亚洲建协建筑奖,金奖2009英国“建筑回顾”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荣获奖项,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

31、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有十宅论、负建筑。,12541127尤炳焜,简介隈研吾于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著作十宅论: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负建筑:让建筑消失。再见后现代、建筑的欲望之死、自然的建筑,获奖2002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2001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2000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

32、大奖、2000“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1999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1999 设计奖、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展览1999、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2000 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1997 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1995 米兰双年展(意大利)、1996 地域设计奖大奖、1995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1995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

33、(意大利)、1993迷宫城市东京都丰岛区涩谷艺术博物馆/兵库县尼崎市Tsukashin Hall、1992 个展东京M2专栏(东京都世田谷区)、2008中国展。,设计理论“让建筑消失”建筑怎样才会消失呢?他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东京被称为是无秩序的都市。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这既是亚洲都市的常见的缺点同时也是魅力所在之处。隈研吾考虑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融为一体。他的建筑师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末,东京正值经济景气充满活力的好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变化。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建筑项目剧减

34、,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为凹陷隐蔽的形式。在原来山顶公园的地面上,筑造一个剖面呈U字形的混凝土构造体,然后在上面堆土、植树,恢复山的原来形状。建筑看上去只是在山顶大地上开了条缝,而且只有从空中鸟瞰才看得见这条缝,从地面人们看到的只是山。如果说通常建筑的存在形式是造型性的,这个展望台就是空洞性的,采用了造型的逆转形式,建筑的形态被抹消了。尽管如此,在这个建筑里人们在经验上对建筑空间秩序(sequence)的认识还是确实地存在着。通过做这个建筑我发现了以体验性的建筑、以作为现象的建筑来取代从前的建筑形态的可能性。,玻璃幕墙往往隔断了环境与主体的联系。不是只要使用透明的玻璃就能成为

35、开放性建筑的。又比如京都的町屋(注:日本传统城市中面向街道的铺面房),面向街道的门面部分多装有木格子窗,这种木格子窗把室内外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成功地做到这种联系,需对粒子的素材、尺度把握得非常细致慎重。首先要对构成外部环境的素材与尺度进行解析。对作为内外媒介的粒子进行设计时也要选择恰到好处的素材与尺度。需对在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主体的活动进行分析。主体相对于粒子的距离、主体在场地中以怎样的速度移动,解开这个多元方程式,可以决定粒子的素材与尺度。对于建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态或造型,而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粒子。成功地设计出最合适的粒子,建筑与环境就能相互融合,建筑也就消失了。在这样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是简单地

36、把建筑埋起来而是用把建筑粉碎解体的方法来使建筑消失的可能性。粒子的设计完成了,其他的因素,如平面、形态也自动解决了。传统的设计流程是首先决定平面和形态,最后再考虑室内外分界部分的细节。,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其目的最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造型。勒柯布西耶做混凝土的造型建筑,密斯追求透明性,但其本质是以玻璃的造型体与自然进行对比。透明性不是单纯视觉上的连续性。他所期望以现代的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结合,使这个并不年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再生。这也是传统性、地域性与先端性、全球性相结合的一种尝试。,代表作品展作品一:Z58水/玻璃这是一个老办公楼的改造方案,坐落于

37、番愚路58号,毗邻国父孙中山家族的美丽花园,其前身是上海市手表五厂的厂房。完全让人感觉不到是一老建筑改造。正立面的镜子般的花栏正是隈研吾最擅长的使建筑消失,建筑空间的高潮是建筑的顶层,一间立于水面上的房间与周围很协调。,隈研吾没有放过任何一细节。花栏的浇灌方式也很特别。门厅像是一个被分离的室外空间,空间很静谧。一侧是沿街的镜子立面,一侧是用条形绿玻璃条做成的肌理效果,玻璃条截面是切角后的正方形。门厅的交通很简洁,一条小径通达办公区和电梯,周围是人工水面。,作品二:瑜舍享誉国际的日籍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与建基于上海的著名设计师Lyndon Neri及Rossana Hu发挥创意天

38、份,打破常规,合力主理位于北京的全新豪华酒店“瑜舍”。此乃Swire Hotels旗下全新独特酒店系列的首个发展项目。瑜舍酒店客房追求现代派精致简洁风格 客房设计风格极尽简洁,追求敞亮的空间、丰富的细节和品质。橡木制深浸浴缸、概念雨洒式淋浴等设置,让这家自称“都会风尚”的酒店确实区别一般五星豪华酒店的标准化。瑜舍共有98间大小不一的客房,面积在45平米到115平米之间,其中包括空间充裕的9间套房。另外,顶层还有一间带露台的复式阁楼(Penthouse)。房内的装修随处可见简约的时尚感,同时也在细梢末节处委以中华古典意蕴,自然有序的结合只为了提供最舒适的享受。简约的现代感设计也体现在房间中的各个

39、角落,如:落地窗、加深的橡木浴盆和雨淋式花洒。,健身中心地下二楼整层都是为住客附设健身中心,只让有房卡的房客能扫瞄电梯下到地下二层的健身中心,除了各式健身设备外,长达22米的全不透钢游泳池,也是一个亮点设计,隐闭的室内空间中带有一点东南亚渡假风的设计,只对房客开放,而且完全都是免费的。以五行概念打造的酒吧休闲区与隈研吾的自然、平和相对应,地下餐饮休闲区被Neri&Hu处理成了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概念,打造五个区域配合的不同质感,各有特色又彼此连贯。众多设计名品浑然一体,灯光调节渲染出多种情绪。,作品三:莲屋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房子和河流中间注入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

40、得这个居所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向河流对岸的森林。建筑物本身基本上由支撑组成。它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洞形露台,用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墙面被设计为布满坑洞。以厚重的材料,石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吹过。,制作“洞”的部件是:薄薄的石灰华板,20厘米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再加上直径816毫米的不锈钢栏杆,这些布满孔的外墙看起来像是西洋棋棋盘。这一次,藉由不锈钢管,利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的轻盈。,作品四:三里屯SOHO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侧,是一个功能混合、体量庞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项目。项目由5个购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公寓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连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场。,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筑手法。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四方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身体一样是有线条的。在20世纪的时候,绝大部分建筑师都考虑的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就被遗忘了,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筑室外的空间也会变得很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