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2929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0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管理基础第10章至第12章.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节能法制 与能源管理基础,节能法制,第 十 章 监管制度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第十二章 主要节能机制简介,3,监管制度,第一节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一、概述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节约能源法规定的一项节能管理制度,也是当前节能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监管制度,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目的:一是为政府加强能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和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安排重点节能项目和节能示范项目、

2、进行节能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监管制度,二是提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水平。重点用能单位通过填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的用能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1390号)文件,研发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报系统”,采用网上直报方式进行填报。,监管制度,二、报告填写表1 重点用能单位基本情况表表2 能源消费结构表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表3 能源实物平衡表表4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情况表表5 影响单位产品(产值)能耗变化因素的说明,监管制度,表6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7 节能目标

3、责任自评价考核表表8 主要耗能设备状况表表9 合理用能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表表10 规划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列表表11 与上年相比节能项目变更情况表,监管制度,三、报告的审查(一)审查主体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省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本地区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tce以上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市级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本地区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tce以上不满1万tce用能,监管制度,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对审查不合格的,应要求其限期整改,重新报送。省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汇总后,在每年4月底前将本地区列入国家重

4、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汇总分析,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省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数据进行汇总后,编制全国重点用能单位上一年度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向社会公告。,监管制度,(二)审查内容 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合理性、对应性、完整性、真实性等方面进行审查。,监管制度,第二节 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一、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少项目在设计、建设环节对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效重视不够,盲目上马了许多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项目。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发展增长付出了很大的能源

5、资源和环境代价。,监管制度,(四)审查方法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审查通常使用观察判断法、逻辑分析法这两种基本方法进行。1.观察判断法:此方法主要针对用能单位在填报过程中出现的漏填、错填的较为明显的填报错误,通过查看和简单判断的方法,判断用能单位填报内容是否满足填报要求。,监管制度,2.逻辑分析法: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填报内容中的审核逻辑关系,通过数值计算、填报内容间相互印证、对比等方式进行的审核。找出填报的不合理、不实的内容。,监管制度,第二节 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一、概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少项目在设计、建设环节对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效重视不够,盲目

6、上马了许多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项目。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发展增长付出了很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监管制度,二、依据和原则(一)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2)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2.工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2)产品能耗定(限)额方面的标准;(3)合理用能方面的标准;(4)工业设备能效方面的标准。,监管制度,3.建筑类相关标准和规范4.交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5.农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6.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7.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以及国际先进水平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7、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监管制度,(二)原则1.合理利用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2.严格坚持用能合法性的原则3.严格坚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独立性和前置性原则4.节能评估和审查应遵循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监管制度,三、定义、内容和管理(一)定义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监管制度,(二)内容 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包括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前的节能评估和审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二项内容。,监管制度,

8、(三)管理 节能评估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类别或年综合能耗量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投资项目类别或年综合能耗量分别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节能备案登记表。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节能备案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监管制度,1.申请与受理 项目建设单位首先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节能审查的书面申请,同时提交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及其他相关材料。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规要求,对建设单位提交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及相关材料进行核验,做出予以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处理,并登记备案。,监管制度,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

9、告书(表)进行审查。对建设单位出具节能评估报告书的项目组成专家组进行审查,专家组在认真审阅节能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论证核实,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专家审查意见。对建设单位出具节能评估报告表的项目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监管制度,3.节能审查批复 节能审查机关应在收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报告表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应在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以上规定的审查期限内,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限。,监管制度,4项目建设

10、过程监管 各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监督管理工作。各节能监察机构负责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节能监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表)的节能审查批复意见将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重要依据性文件。,监管制度,经审查批准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以及两年内逾期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办理节能评估手续。,监管制度,四、节能评估的方法、要求和主要内容(一)节能评估的方法 开展节能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政策导向判断法、标准规范对照法(或对标分析法)、专家经验判断法、产品单耗对比法(或节能案例比照

11、分析法)、单位面积指标法、能量平衡分析法、能源流分析法等7种。,监管制度,1.政策导向判断法。2.标准规范对照法(或对标分析法)3.专家经验判断法4.产品单耗对比法5.单位面积指标法6.能量平衡分析法7.能源流分析法,监管制度,(二)节能评估的要求 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中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tce以上(含3000tce,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 500 万kWh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 1000 t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m3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

12、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监管制度,2.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tce(不含3000tce,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 200 万至 500 万kWh,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t,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m3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附上述两条以外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监管制度,(三)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节能评估机构出具的节能评估报告书(表)是对建设单位投资项目的评价估算,编制时应结合本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布局、能源资源条件和节能目标要求,内容上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使节能评估报告书(表)能够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项目工艺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为

13、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节能评估报告书(表)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监管制度,1.评估依据 2.项目概况 3.能源供应情况评估 4.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5.项目能耗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 6.节能措施评估 7存在问题及建议 6.结论,监管制度,五、监督检查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施工投入使用过程中,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对节能评估文件及其节能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管制度,第三节 能耗限额制度一、概述 能耗限额制度是国家为推进技术进步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为监督评价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消耗状况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超过能耗限额标准将被视为浪费能源,要进行限期治理。

14、,监管制度,二、能耗限额标准制定的依据、原则和内容(一)能耗限额指标的制定依据(二)能耗限额标准的制定原则(三)能耗限额标准的内容,监管制度,三、实施(一)能耗限额的监管1.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将不定期组织对用能单位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核实,或者委托节能监察机构对其单位产品能耗进行监察。被检查单位应提供有关的统计资料。,监管制度,2.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消耗的计量和统计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及时、全面地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汇总,做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分解、考核。3.用能单位不得拒报、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能源统计分析等资料,不得干涉、阻挠或者拒绝检查、监测。,监管制

15、度,4.用能单位在接受能耗限额检查、核实时,拒绝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依照统计法的规定处罚。5.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定现行能耗限额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监管制度,(二)节能监察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依法授权(委托)的机构(节能监察机构)通过日常监察、专项监察等形式对生产单位耗能产品执行能效限值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帮助被监察单位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情况的监察内容主要包括:,监管制度,1

16、.用能单位执行能耗限额标准情况;2.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执行预警调控制度的情况;3.超能耗限额的用能单位落实整改计划的情况。节能监察机构应对用能单位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情况进行现场监察,核查能源消耗及合格产品产量,依据标准对相关数据进行现场检测,计算出单位产品能耗值,判断是否超出能耗限额标准。,监管制度,(三)节能评估 分析和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行业准入条件,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推进能效对标活动能耗限额标准的实施将为推进能效对标活动提供依据和基础。(五)处罚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二条相关规定。,监管制度,第四节 淘汰落后制度一、概述 淘汰落后

17、制度是指对严重浪费资源(能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环保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设备,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名录和期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和使用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的法律制度。,监管制度,二、有关规定及完成情况(一)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规定1.节约能源法;2.循环经济促进法;3.安全生产法;4.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5.大气污染防治法;6.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监管制度,7.关于发布实施的决定;8.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9.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

18、品)淘汰目录(第一批);10.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监管制度,(二)近期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要求,近期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任务见表11.4-1。,监管制度,三、实施(一)工作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2.坚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坚持扶优与劣汰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依法推动的原则5.坚持统筹考虑的原则6.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监管制度,(二)工作措施1.严格市场准入 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3.加大执法处罚力度。4.完善政策激励机制。5.加强监督检查。6.认真落实和完善企业职工

19、安置政策,监管制度,四、节能评估的方法、要求和主要内容(一)节能评估的方法 开展节能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政策导向判断法、标准规范对照法(或对标分析法)、专家经验判断法、产品单耗对比法(或节能案例比照分析法)、单位面积指标法、能量平衡分析法、能源流分析法等7种。,监管制度,(三)工作程序1.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阶段性目标任务,结合产业升级要求及各地区实际,提出分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并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部委下达的淘汰落后目标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到市、县级人民政府,

20、落实到具体企业,及时将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报国务院有关部委。,监管制度,3.企业要切实承担起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淘汰落后产能。4.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完成后进行现场验收。5.地方人民政府对关停并转企业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监管制度,第五节 节能考核与奖惩制度一、概述节约能源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管制度,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的对象及内

21、容(一)节能目标考核评价对象1.国家节能目标考核评价对象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国家千家重点用能单位2.省政府节能目标考核评价对象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属地内国家千家重点用能单位 省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制度,(2)对千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 各节能目标责任书制定的年度节能量目标完成情况。节能措施落实情况:主要包括节能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节能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等内容。,监管制度,2.省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1)对设区市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参照国家对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的考核

22、评价内容,有的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其他考核指标和内容,如万元GDP电耗等考核指标。(2)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按照对国家千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考核评价内容评价考核。,监管制度,3.设区市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1)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参照省政府的考核评价内容,有的市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其他考核指标和内容,如新建工程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量占当年竣工工程总量的比例等考核指标。(2)对省重点用能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按照对国家千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考核评价内容评价考核。,监管制度,三、考核方法(一)采用量化办法。(二)考核等级及计分方法四、考核程序 实施

23、节能考核与奖惩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强,任务十分繁重,工作程序大致要经过5个阶段,即报送自查报告、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公告、奖惩。,监管制度,五、用能单位节能自查报告的编写 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要求被考核单位编写自查报告,阐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这里重点介绍用能单位节能自查报告的编写内容和格式。用能单位节能自查报告包括书面自查报告、自查计分表及年节能量补充说明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监管制度,(一)节能自查报告内容用能单位节能自查报告正文必须涵盖以下内容,未能涵盖的,应视为报告不完整。1.用能单位概况(1)用能单位基本情况;(2)用能单位用能管

24、理概况;(3)用能单位的年度节能目标。,监管制度,2.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1)年度节能量完成情况;(2)节能量计算说明;(3)本项自评得分。3.节能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1)用能单位节能领导小组组成情况;(2)用能单位节能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节能工作情况;(3)本项自评得分。,监管制度,4.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1)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基本情况;(2)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目标考评情况;(3)用能单位开展节能奖惩情况;(4)本项自评得分。,监管制度,5.节能技术进步和技改实施情况(1)用能单位主要产品单耗变动及排名情况;(2)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技术研发情况;(3)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技改情况;(4)淘汰

25、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情况;(5)本项自评得分。,监管制度,6.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况(1)用能单位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情况;(2)用能单位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情况;(3)用能单位实施主要用能设备能耗定额管理制度;(4)新、改、扩建项目执行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标准情况;(5)本项自评得分。,监管制度,8.用能单位自查情况小结包括自评总分及自评等级。9.整改措施对自查和计分过程中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未完成节能量目标的用能单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和保障措施。10.三年规划期用能单位在建或拟建的节能技改项目情况,监管制度,六、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的奖惩(一)对各级政府节能目标责

26、任考核的奖惩1.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经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2.对考核等级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的各级人民政府,由上级政府予以表彰奖励。,监管制度,3.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4.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上级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监管制度,(二)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的奖惩1.对评价考

27、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用能单位,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和表彰奖励。2.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用能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监管制度,3.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用能单位,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报签定目标责任书的人民政府,限期整改。4.对千家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评价结果,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监管制度,(三)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对在节能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

28、员依法追究责任。,监管制度,第六节 节能监察制度一、概述(一)节能监察定义 指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机构对能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以下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约能源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技术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帮助被监察单位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的活动。,监管制度,(二)节能监察主体 节能监察主体是依法履行节能执法监督职责的政府部门和专职机构。有以下三类:1.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及有关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为法定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监管制度,2.节能

29、法规授权的节能监察机构 指由节约能源法规授予节能行政执法权,在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节能行政执法行为,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法律责任的组织。3.受委托的节能监察机构 指接受政府有关节能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以委托方的名义对受托事项开展执法的组织机构。,监管制度,二、节能监察内容根据节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节能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用能单位执行节能管理制度的情况(二)用能单位执行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制度的情况(三)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的情况,监管制度,(四)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情况(五)用能单位使用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情况(六

30、)高耗能产品生产企业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情况(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情况(八)能源生产经营单位执行禁止实行能源消费包费制的情况,监管制度,(九)执行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情况(十)电网企业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十一)建筑节能规定执行的情况(十二)交通运输企业执行节能规定情况(十三)公共机构执行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设备制度的情况(十四)节能咨询服务机构提供信息真实性的情况,监管制度,三、节能行政处罚的程序节能行政处罚程序是指节能行政执法主体履行法定职责,对违反节约能源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节能行政相对人依法予以处罚时,所必须遵循的过程和步骤。行

31、政处罚法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节能行政处罚的程序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听证、处罚决定及处罚执行。,能源管理体系,第十二章 能源管理体系 本章主要从初始能源评审、建立体系、实施体系、检查和改进体系四个部分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应遵循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描述,并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管理要素进行详细的叙述。,能源管理体系,第一节 概述一、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模式 2009年4月,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并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结合能源管理领域的特点和特殊要求,运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的理念,采用国际通行的PDCA的模

32、式,将管理和节能技术相融合,能源管理体系,PDCA模式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含义如下:P-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管理过程,以实现组织的能源方针所期望的结果;D-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C-检查,根据法律法规、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要求,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A-改进,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保证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绩效。如图12.1-1所示:,能源管理体系,图12.1-1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2009)模式,能源管理体系,二、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体系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

33、建立并实现能源方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能源管理体系,(二)体系建立的步骤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一般应包括如下步骤:1.统一思想,领导决策2.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3.宣传培训4.制定工作计划5.初始能源评审,能源管理体系,6.识别评价能源因素7.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8.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9.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10.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监视和测量11.内审12.管理评审,能源管理体系,第二节 初始能源评审一、初始能源评审前期准备(一)确定初始能源评审的范围最高管理者须对其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界定,即最高管理者应当确定企业实施能源

34、管理体系的边界。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一经确定,企业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应当包括在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源管理体系,(二)组织精干力量,成立评审组评审组的骨干力量应包括体系建立工作小组成员,评审组成员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最高管理者任命评审组长并授权其负责初始能源评审的全部过程;2.评审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节能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识别、分析和评价相关数据或信息的能力。,能源管理体系,二、评价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一)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范围1.相关法律;2.行政法规;3.地方性法规;4.行政规章;5.政府及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其它要求;6.节能标准。,能源管理体系,(二)获取法

35、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程序1.收集和获取 2.识别和评价 3.传递和更新三、评审能源管理制度和现状(一)评价能源管理制度1.文件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2.文件和文件之间的系统性;3.文件的可操作性;4.文件的适宜性。,能源管理体系,(二)评审能源管理现状1.评审企业的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2.评审组织机构(1)是否适应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需求。(2)是否设置了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管部门。(3)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关系是否得到了落实和开展。(4)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能源管理体系,3.评审能源利用管理过程对于一般企业来讲,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能源利用过程划分为若干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将

36、每个过程划分成可控制的若干用能子过程或单元,制定各用能单元、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能源指标。4.评审能源计量状况5.评审能源统计状况6.评审节能技术进步7.检查与评价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体系,四、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通过能源利用现状评审可以使企业及时分析掌握本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一)能量平衡分析(二)主要用能设备效率的计算分析(三)核算能耗指标(四)能源成本分析,能源管理体系,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一)确定基准,建立标杆1.建立指标框架指标框架是按一定的目的、意义系统地结合在

37、一起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并互相补充的统计指标,用以说明总体特征所形成的体系。(1)指标框架建立的原则科学性。全面性。独立性。通用性。代表性。,能源管理体系,(2)指标框架建立的步骤选择确定指标。指标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能够涵盖全部生产流程的指标,多用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可比能耗等指标;二是能够反映主要工艺流程、环节或设备能效水平的指标,多用工序能耗、主体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三是重要工序、设备等的关键性工业参数指标,能源管理体系,明确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在选择确定指标框架的基础上,应对某一指标的定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做出规

38、定,可行时应分析制定出对能源利用的影响程度,最好沿用行业约定成俗的、最为行业所熟悉的规定,符合国家统计原则和行业通用标准,能被行业所接受。当然,需要对存有争议或分歧、规模或界限不清的地方进行明确界定和统一规定。量化不可比因素。在确定指标框架时应识别各种不可比因素并将其量化,剔除这些不可比因素后得到一个可比性较高的指标框架。,能源管理体系,2.确定基准确定基准就是企业通过利用能源审计、能源统计或节能诊断等工具,按照确定指标的原则,对企业的用能状况进行检查、分析和计算,并将所得的结果填入基准指标框架中,形成基准系统。3.建立标杆能源标杆是指企业参照同类可比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和最佳节能实践

39、。选择、确定能源标杆可以研究、借鉴其它单位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和节能技术,从而促成本单位能源利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标杆的建立一般遵循如下顺序:(1)确定在哪一方面需要获得标杆。(2)通过数据获得标杆。(3)通过标杆和基准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这种差距存在的原因。(4)将消除差距的各种措施贯彻到能源管理中去,并指导能源目标、指标的制定。,能源管理体系,(二)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初始能源评审的主要目的是为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提供基础依据。所谓识别能源因素是针对初始能源评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识别出影响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因和条件;所谓评价能源因素是根据

40、已识别的能源因素对企业内的能源管理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或可能具有的影响程度,评价出重要能源因素。,能源管理体系,1.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的范围企业在识别能源因素时考虑能源购入至最终的产品提供整个过程。从开始初始评审就要求从能源利用的全过程着手进行,并将这些过程细化为可控制的最小过程单元,通过现场查询、统计计算及现场测试等手段,查找出这些过程和单元存在的问题。,能源管理体系,2.能源因素识别工具对于不同企业和不同领域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识别工具。常用的能源因素识别工具有:(1)能源审计;(2)物料平衡;(3)能量平衡;(4)能源监测。,能源管理体系,3.能源因素分析方法企业在实施能源核查的过程中,首先

41、要收集完整的能源消耗资料,再运用统计分析的技巧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并防止异常的再发生,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专家判断法;(2)面谈法;(3)过程观察法;(4)是/非判断法;(5)打分法;(6)能效对标法;(7)因果分析法。,能源管理体系,二、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一)建立能源方针能源方针是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它确定了企业节能降耗的行动纲领,以及应履行的节约能源的责任,为评价能源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提供依据,并为能源目标、指标的制定与评审提供依据。,能源管理体系,1企业在制定能源方针时应重点

42、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适应于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针。能源方针应符合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需求,是执行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同时,能源方针还应与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其他方针相协调。(2)能够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和指标提供依据。(3)体现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4)表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能源管理体系,2.建立能源方针的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收集相关的信息是建立能源方针的准备工作,企业收集的信息一般包括:国家、省市等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方针;企业总的经营方针、理念和目标;初始能源评审的内容,包括:能源利用和能源管理状况、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企业内部的节能意识;目前的能源

43、管理绩效;监测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汇总等。,能源管理体系,(2)充分讨论根据收集的信息,可以在管理层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充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企业内部确定能源方针。(3)签署发布最高管理者对确定的能源方针进行评审,如无异议,则应由最高管理者最终签署发布。,能源管理体系,(二)制定能源目标、指标企业根据已制定的能源方针,依据能源基准,对比能源标杆,综合分析当前自身的资源状况和节能潜力,确定能源目标。、1.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的步骤制定能源目标、指标主要有两种方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能源管理体系,三、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一)职责分配最高管理者不可能去实施能源管理的所有工作,需要通

44、过任命能源管理负责人(即管理者代表)、设置能源管理主管部门、明确各职责间的关系和沟通方式、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管理保障。1.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基本内容(1)分工合理(2)协作配合(3)责任明确(4)赋予权限(5)考核奖惩,能源管理体系,2.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基本要求(1)调整和明确企业原有管理机构和职责以适应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2)设置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综合管理部门。(3)明确企业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4)落实和完善能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关系。(5)文件要求,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企业的机构与职责要形成文件。,能源管理体系,(二)资源管理为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5、企业需要提供适宜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和资金。1.人力资源管理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工作绩效的必要支持,也是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2.设施设备管理3.资金管理,能源管理体系,四、编制体系文件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是一个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依据。(一)编制体系文件的方法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1.自上而下依次展开的编写方法按照能源方针、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的顺序进行编写。,能源管理体系,2.自下而上的编写方法按照记录、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能源管理手册的顺序进行

46、编写。3.从程序文件起步,向两边扩展的编写方法首先编写程序文件,再编写能源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文件。,能源管理体系,(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要点1.能源管理手册的编写要点(1)在对体系要素进行描述时,应突出其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以便通过手册这一文件形式,将能源管理体系诸要素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描述要素主要从目的和效果两个层次入手,要抓住要素中的重点环节予以描述,不要避重就轻,应体现手册对体系的总结和概括作用。(3)对各体系要素职责的描述应与“职责和沟通”中的各部门职责一致,不应出现矛盾。,能源管理体系,(4)要素描述应重点突出,避免篇幅过长,可采用引用相

47、关文件和程序,而不重复其细节的手法。对于手册中无程序要求的要素,比如能源方针,应尽量在手册中描述清楚;而对于有要求制定程序的,可简要描述,详见程序。(5)使用统一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术语和专用的术语定义,同时保证语言描述通俗易懂。(6)充分依据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尽量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使手册成为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能源管理体系,2.程序文件的编写要点(1)充分利用现有程序。首先应整理和分析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2)全面策划,通盘考虑,把握程序文件之间的相关性。(3)注意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和可检查性。3节能改进方案的编写要点节能改进方案是具体介绍采取何种方式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的体系文

48、件。主要内容是以全面、系统的阐述采取的主要方法,分析节能量为主。,能源管理体系,(1)方案概况:简述方案的内容,方案的目标、规模,简述改进方案的主要意义。(2)工艺技术评价:详细介绍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具体改进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及耗能指标、所需资金等。(3)经济效益分析:方案总投资估算,列出投资估算表。(4)节能量分析:对方案所涉及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包括用水、电、气等各种能源消耗情况,并提出耗能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提出节能措施和解决方案,并说明和测算节能效果。,能源管理体系,(5)实施进度及职责分工:详细叙述方案实施的过程,包括所需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执行日期。(

49、6)方案实施监督: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应明确规定监督部门,应考虑安排与该项措施的实施无直接管理责任或经济利益关系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以确保公证性,一般可由能源管理办公室负责节能改进方案的监督。,能源管理体系,第四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一、发布体系文件企业在发布体系文件时应严格执行文件控制的规定,保证各部门各岗位获取与之相关的体系文件。企业内部发布实施的文件一般为受控文件,发放时要加盖印章,同时要做好必要的领取记录,以便于追溯。体系文件发放时要制定文件发放范围表,明确不同级别的体系文件发放部门和份数。各部门在领取文件后应做好必要的控制,若有丢失或毁损,陈述原因,申请重领,新文件的分发号仍顺延原文

50、件分发号。,能源管理体系,二、学习和培训体系文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直接取决于各级人员的能力和意识,所以对文件的学习和理解是能源管理体系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一)培训范围、方式及内容1.培训范围:培训的范围应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以及内审员。培训的对象要涉及到新员工、转岗员工、需要改善能源管理绩效的员工、后备人才等。,能源管理体系,2.培训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采用适合的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培训、聘请外部专家培训和员工自我培训等。3.培训内容企业根据各层次应掌握和执行的体系文件需要,确定培训内容。,能源管理体系,三、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控制是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