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33355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PPT课件2017秋人教部编版配套使用.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 论语十二章,R 七年级上册,最新2016年审定,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最新配套课件,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难点)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重点),新课导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名言都是出自于哪里?,论语,作者名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

2、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背景链接,本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2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

3、、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文体知识,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语录体,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

4、、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字词学习,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一箪食()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yn,hu,yu,xn,di,n,d,y,wn,dn,生难字,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说,连词,表顺接,按时,愉快,温习,复习,志同道合的人,译作“从”,了解,生气,恼怒,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章解: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5、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课文解读,1.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孔子的弟子,多次进行自我反

6、省,自己,谋划,商量办法,交往,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章解: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1.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这句话你可以看出什么?,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遵从,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超过,法度,章解: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法度。,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8、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习,复习,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做,凭借,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知新”的含义是什么?,“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展。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却,就,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章解: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9、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啊,颜回,孔子弟子,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能忍受,章解: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因为颜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知道,比不上,赶不上,喜爱,爱好,以为快乐,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内容?,此章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吃粗粮,冷水,弯着胳膊,章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11、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几个人,在其中,优点,就,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

12、借鉴而改正。”,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流逝的时光,河水,停止,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运用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河流,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忠告自己,也在忠告弟子和后人,要珍惜大好时光。,谈谈你对这章的理解。,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

13、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世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军队,平民百姓,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运用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请试着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夺”字。,“夺”原意是“夺走”,

14、这里是“改变”的意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孔子的弟子,广泛,坚定,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有坚定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通假字,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悦”,愉快,通“又

15、”,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时: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学习,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日:古义:每日 今义:一日,古义:诚信 今义:相信,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古义: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善良,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一词多义,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动词,做,当作,介词,替,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

16、得,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的,代词,他人,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转折连词,但是,却,顺承连词,不译,并列连词,不译,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名词做状语,每天,形容词做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按时,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文言句式,判断句:贤哉,回也!(“也”表判断)省略句: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深入探究,1.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

17、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2.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浮云”的比喻义?你怎样理解孔子对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结构梳理,艺术特色,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2.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由

18、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3.彰显形象。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拓展迁移,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释】蚤:通“早”。鲁哀公:鲁国国

19、君。迁:转移。,【译文】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课外阅读孔子论语全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20、忧,回也不改其乐。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算得上君子吗?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

21、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参考答案:1.指有才德的人。2.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3.正当的手段。4.仁德。,四、背诵全文。,点拨:本题旨在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

22、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下,与同学分享。,点拨:本题旨在培养同学们搜集资料、积累成语的好习惯。,参考答案:安贫乐道、精益求精、三思而行、举一反三、择善而从、见义勇为,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三单元,1生难字。(5分)论语()不亦说乎()愠()吾()三省()逾矩()罔()好之者()箪()殆()肱()笃志(),2重点词语解释。(11分)(1)子曰()(2)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人不知而不愠(),ln,yu,yn,w,xng,y,wng,ho,dn,di,gng,d,先生,本

23、文指孔子,按时,同“悦”,愉快,生气,发怒,(5)不亦君子乎()(6)吾日三省吾身()(7)为人谋而不忠乎()(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9)传不习乎()(1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1)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1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4)人不堪其忧(),文中指有道德修养的人,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替,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站立,站得住,文中指做事有把握;迷惑,疑惑,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越过,超过;规矩,规范,迷惑,文中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能忍受,(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6)好之者

24、不如乐之者()(17)曲肱而枕之()(18)必有我师焉()(19)择其善者而从之()(20)子在川上曰()(2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3)仁在其中矣(),喜爱,爱好,以为乐趣,胳膊,于此,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河边,流逝、消逝;这,指河水;舍弃、放弃,军队的通称;指平民中的男子,仁德,3通假字。(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一词多义。(6分),之,时,之,“说”同“悦”,愉快,“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顺接连词,然后,转折连词,但是,并列连词,可不译,按时,当时,代词,指元

25、方,代词,指代前面的内容,代词,指学过的知识,5古今异义。(6分),(1)有朋自远方来,朋,(2)不亦君子乎,君子,(3)饭疏食,饮水,饮水,志同道合的人,彼此友好的人,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指人格高尚的人,指喝冷水,喝水,6词类活用。(5分)(1)吾日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状语,每天,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知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名词作动词,吃饭,一、课内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26、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_。”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句子。(4分),思而不学则殆,其不善者而改之,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不逾矩()(4)逝者如斯夫()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按时,了解,超过,越过,流逝,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此当老师了。,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

27、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会感到迷惑。,10文中有的谈到了学习方法,有的谈到了学习态度,还有的涉及到个人修养,请将它们归类(只填序号)。(6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谈学习方法的是_(2)谈学习态度的是_(3)谈个人修养的是_,二、比较阅读【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

28、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释】攲(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覆:翻倒。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知之()者()(2)好()之者(3)思而不学则殆()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代词,它。指任 何学问和事业,代词,的人,喜爱,爱好,有害,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1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5分)1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

29、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6分)15根据丙文回答问题。(8分)(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义简要说明。(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态度,学,思,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攲器)的特点。,示例: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体现了孔子务实求真的精神。(或: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三、课外阅读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6通假字。(4分)(1)诲女知之乎()(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1)吾尝终日不食()(2)诲女知之乎()(3)敏于事而慎于言(),通“汝”,你,通“智”,智慧,曾经,教导,谨慎,18翻译下列句子。(5分)(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词。(5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见到有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自我反省。,示例:“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与上文中的“贤”的含义相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