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标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41980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测试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软件测试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软件测试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软件测试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软件测试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测试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测试标准.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技术,韩 智,3,第 7 章 软件测试标准,7.1 软件质量与评价7.2 软件测试标准,4,7.1 软件质量与评价,7.1.1 软件质量与度量7.1.2 软件质量模型7.1.3 软件质量评价,5,7.1.1 软件质量与度量,1.软件质量的定义1)ANSI/IEEE Std 729-1983定义软件质量为:“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或特性的全体”。2)将软件质量定义为:“所有描述计算机软件优秀程度的特性的组合。”3)GB/T6583 ISO 8402(1994)定义软件质量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总和”从软件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

2、以下4个含义:具有能满足给定需要的所有特性具有所希望的各种属性的组合的程度顾客或用户认为能满足其综合期望的程度软件的组合特性,它确定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将满足顾客预期要求的程度。,6,7.1.1 软件质量与度量,从用户最感兴趣的角度来说,软件质量可以从3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如何使用软件使用效果如何软件性能如何从软件开发团队的角度来看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软件中间件的质量如何运用最少的资源、最快的进度生产出质量最优的产品从软件维护者的角度看,对软件维护方面的特性感兴趣对企业的管理层来说,注重的是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质量好的软件一般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7,7.1.1 软件质量与度量,软件度量是对软件

3、开发项目、过程及其产品进行数据定义、收集以及分析的持续性定量化过程,目的在于对此加以理解、预测、评估、控制和改善。度量取向是软件开发诸多事项的横断面,包括顾客满意度度量、质量度量、项目度量、品牌资产度量、知识产权价值度量等度量取向要依靠事实、数据、原理、法则方法是测试、审核、调查工具是统计、图表、数字、模型标准时量化的指标,8,7.1.2 软件质量模型,McCall质量模型Boehm质量模型ISO9126质量模型,9,1.McCall质量模型,McCall质量模型是McCall等人于1977年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McCall质量模型是基于11个特性的,分别面向软件产品的运行、修订、变迁。,10

4、,McCall软件质量模型,11,McCall软件质量模型,产品运行阶段正确性:在预定环境下,软件满足设计规格说明及用户预期目标的程度。它要求软件没有错误。可靠性:软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程度。效率:为了完成预定功能,软件系统所需的计算机资源的多少。完整性:为了某一目的而保护数据,避免它受到偶然的,或有意的破坏、改动或遗失的能力。可使用性:对于一个软件系统,用户学习、使用软件及为程序准备输入和解释输出所需工作量的大小。,12,McCall软件质量模型,产品修订阶段维护性:为满足用户新的要求,或当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运行中发现了新的错误时,对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进行

5、相应诊断和修改所需工作量的大小。可测试性:测试软件以确保其能够执行预定功能所需工作量的大小。灵活性: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工作量的大小。,13,McCall软件质量模型,产品的变迁可移植性:将一个软件系统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中运行时所需工作量的大小。复用性:一个软件(或软件的部件)能再次用于其它应用(该应用的功能与此软件或软件部件的所完成的功能有联系)的程度。互连性:连接一个软件和其他系统所需工作量的大小。如果这个软件要联网,或与其他系统通信,或要把其他系统纳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下,必须有系统间的接口,使之可以联结。互连性很重要。它又称相互操作性。,14,

6、2.Boehm质量模型,1978年Boehm等人提出了基于分层结构的软件质量模型,它即包含了用户的期望和需要的概念,有包括McCall质量模型中没有的硬件特性。,15,16,2.Boehm质量模型,Boehm质量模型始于软件的整体效用,将系统交付后涉及不同类型的用户全部纳入考虑范围。第一种用户是初始顾客,系统做了顾客所期望的事,顾客对系统非常满意第二种用户是要将软件移植到其他软硬件系统下使用的客户第三种用户是维护系统的程序员三种用户都希望系统是可靠有效的。Boehm质量模型反映了对软件质量的理解,即软件做了用户要它做的,能有效的使用系统资源,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易于测试与维护。,17,3.IS

7、O 9126质量模型,1991年,ISO发布了ISO/IEC9126质量特性的国际标准,将质量特性降为6个,即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效率、可使用性、可移植性,并定义了21个子特性。1991年发布的ISO/IEC9126标准现在被分为了两部,ISO/IEC9126(软件产品质量)和ISO/IEC14598(软件产品评价)。,18,3.ISO 9126质量模型,19,3.ISO 9126质量模型,ISO/IEC 9126-1991的出发点在于使软件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这六个质量特性最大可能的涵盖了其他早期质量模型中所有的因素,而且彼此的交叉性最小。软件质量特性与子特性的定义是

8、从用户的角度、开发者的角度和管理者的角度全方位考虑的。,20,软件质量评价,开发人员的评价过程顾客的评价过程评价者的评价过程,21,1.开发人员的评价过程,指开发人员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首先要明确评价的概念,包括软件质量指示器规定了对评价过程的要求,包括对组织的要求(数据收集的反馈方式和途径)、项目的要求(如确定质量要求、确定内部和外部质量度量等),以及对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的要求。,22,2.顾客的评价过程,顾客的评价过程是对拟“购买”的软件包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价时将对软件在预期环境中使用时所带来的风险进行测量。“评价的目标”包括:用户的文件、课程和培训用于产品开发的软件工

9、程过程产品历史运作情况可执行的软件产品本身在顾客评价过程中要评价这些目标和在ISO/IEC 9126 中提出的6个最主要的质量特性的有效性的费用,同时提出策划和实施评价的建议,并使用辅助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23,3.评价者的评价过程,评价者的评价过程是指由一个“评价者”,如供方自己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外部的“第三方”评测机构,完成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过程。标准规定评价必须是可重复的、可再现的、公正的、客观的,任何给定的评价将取决于产品的性质。这类评价有以下5项活动评价要求的分析评价规范评价的设计评价计划的实施和评价结果的记录结论。,24,7.2 软件测试标准,国内外软件测试标准概述7.2.2 软件

10、测试通用标准7.2.3 军用软件测试标准7.2.4 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标准,25,国内外软件测试标准,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ISO/SEC 9126-1991分成两个系列的标准:ISO/IEC 14598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注重软件质量评价的支持和评价过程ISO/IEC 912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注重软件本身的质量度量模型近几年国际软件工程标准化组织,一直在对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领域的国际标准进行研究,主要对象有:ISO/IEC 12119-1994“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ISO/IEC 912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ISO/IEC 14598“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11、”,26,国内外软件测试标准,从2005年开始ISO陆续发布以下ISO/IEC 25000系列标准ISO/IEC 25000-2005“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SQuaRE指南”ISO/IEC 25020-2007“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质量指南”ISO/IEC 25030-2007“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质量度量”ISO/IEC 25040“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质量评价”ISO/IEC 25051-2006“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现货软件质量要求与测试说明”(代替

12、了ISO/IEC 12119-1994),27,国内软件测试标准,目前国内主要是在引进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软件测试颁布了一系列软件质量标准。通用软件测试标准军用软件测试标准信息安全评估标准,28,软件测试通用测试标准,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GB/T 1890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GB/T 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29,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GB/T 16260-2006是对GB/T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

13、及其使用指南”的修订,保留了与之相同的软件质量特性。GB/T 16260-2006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GB/T 16260.1-2006:质量模型第二部分GB/T 16260.2-2006:外部度量第三部分GB/T 16260.3-2006:内部度量第四部分GB/T 16260.4-2006:使用质量的度量GB/T 16260-2006从软件的获取、需求、开发、使用、评价、支持、维护、质量保证和审核相关的不同视角来确定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可以被开发者、需求方、质量保证人员和独立评价者,特别是那些对确定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负责的人员所使用。,30,GB/T 18905-2002“软件工程 产品

14、评价”,GB/T 18905-2002系列标准等同于ISO/IEC 14598标准是为软件产品质量的测量、评估和评价提供了方法。软件质量评价的基本部分包括:质量模型、评价方法、软件的测量和支持工具。GB/T 18905-2002系列由6部分组成:GB/T 18905.1-2002,概述软件产品评价的产品,提供评价需求和指南GB/T 18905.2-2002,策划和管理GB/T 18905.3-2002,开发者用的过程GB/T 18905.4-2002,需求方用的过程GB/T 18905.5-2002,评价者用的过程GB/T 18905.6-2002,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从适用范围上,GB/T 1

15、8905-2002是供软件的开发者、软件的需求方和独立的评价者,特别是供那些负责软件产品评价的人员使用的。,31,GB/T 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5532-2008对主要的测试类别按照“测试对象和目的”、“测试的组织和管理”、“技术要求”、“测试内容”、“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准入条件”、“准出条件”、“测试过程”和“输出文档”等条目做出要求。在附录中还介绍了软件测试方法、软件可靠性的推荐模型、软件测试部分模板、软件测试内容的对应关系等GB/T15532-2008规定了计算机生命周期内各类软件产品的基本测试方法、过程和准则,适用于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

16、程,适合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机构、测试机构及相关人员使用,32,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1998等同于ISO/IEC 12119-1994,它规定了软件包的质量要求及针对这些要求如何对软件包进行测试的规则。质量要求从产品描述、用户文件、程序及数据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测试细则依据这些规定来制订。GB/T 17544-1998适用于软件包,例如文本处理程序、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图形软件包、技术或科学函数计算程序及实用程序等。,33,军用软件测试标准,GJB 2434-2004“军用软件产品评价”GJB 1268-2004“军用软件验收要求”GJB 5234-2004“军用软件验证和确认”GJB 5236-2004“军用软件质量度量”GJB/Z 141-2004“军用软件测试指南”GJB/Z 142-2004“军用软件安全性分析指南”,34,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标准,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其他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国家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