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新急护绪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44299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新急护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修改新急护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修改新急护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修改新急护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修改新急护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新急护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新急护绪论.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救护理学 绪论、院外急救,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 霞,学习的要求,1、记笔记,课件不容许拷贝 2、课堂纪律要保持安静 3、掌握的内容:概念、技能 4、每人有绷带、三角巾 5、操作课,一定要积极主动,动手去做,切忌不动!考试的形式: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分数一致,2001年美国五角大楼 9、11事件,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造成54人死亡,68人受伤,恶性交通事故,2003年席卷世界的SARS,2008年我国汶川特大地震遇难人数达68,683人,失踪18,404人,受伤360,358人,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尸横遍地,禽流感比非典更让人不安,矿难遇难者家属无言的伤痛,以上都发生了什么?在哪里?

2、有伤员吗?我们医务人员该怎么办呢?生活中还有 突然房屋倒塌 游泳时还会发生?聚餐时或开会时突然有人晕倒了 歌舞厅突然起火了等等,等等 你该怎么办呢?,第一章 绪论,我国急救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急救医学的概念急救医学的新进展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救医疗体系救护新概念,一、急诊(救)医学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医院都设置有急诊科,包括乡镇医院都设有急诊室。这个部门属门诊部管理,主要为了解决部分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治和门诊部下班时间处理急症病人。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没有固定编制的医生,或者只有1-2位负责行政管理的医生当主任,其他医生是由各个科室派出,在急诊科轮转的时间为数月至数年不等,故称“轮

3、转式医生”,但急诊科的护士是固定编制的,护士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临床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其结果是专科医生对某些病种的临床诊治技能造诣较深,但知识面较窄,处理综合性的急危重症时常感力不从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急诊科脱离门诊部的管理而成为独立的临床学科9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对急诊科有明确的规定:24小时医疗服务,有设备齐全的诊室,抢救室、清创室、隔离室、监护室和观察区。具备心肺复苏、呼衰、各类休克、中毒等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能进行除颤、人工呼吸机、床旁血4流动力学监测等操作。由此推动了急诊科设备的更新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4、,一、急诊(救)医学的现状,一、急诊(救)医学的未来发展,由于急救医学顺应社会的需求和临床医学发展的潮流,故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急救医学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国家和政府更加重视急诊急救工作,城市院前急救系统更加完善,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作为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学术地位牢固,吸纳更多的人才通过自身发展和吸纳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博士点,对急诊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焦点进行攻关研究采用规范化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使急诊科医师的专业诊疗有统一的标准,二、急救医学的概念,急救医学: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科学。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一门新专业,也就是指

5、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的科学。它不处理伤病的全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处理伤病急救阶段,其内容主要是:心、肺、脑的复苏,循环功能引起的体克,急性创伤,多器官功能的衰竭,急性中毒等。,关于“急诊医学”概念的探讨,急诊医学是一个时间维度的概念“急”与“缓”急诊医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相对专业化是急救医学的发展方向快速诊断是急救医学的关键低流行率和高病死率是急诊人群的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庆义教授,“急救医学”的误区,在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现在国内有些人士将急救医学(EM)译成“急诊医学”;将活跃在医院外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e Me

6、dical Service,EMS)译成“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将院外急救(Pre-hospital Medical Care)译成“院前急救”是不确切的。道理很简单,“急诊”局限在医院内的范围,医院外的广阔领域乃至天空和海洋,“急诊”是无法概括难以覆盖的。我们在现场或是在影视节目中看到美国的消防、急救人员,身着EMS服装,进行医疗救援工作,难道能说成是急诊?,急诊、急救、急救医学都属于急救医学的范畴,但他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急救是指为防止急、危、重患者或伤员而采取的抢救措施。(院内、院外)急救医学是研究现场急救、病

7、员转送、医院内急诊科工作、药物学、灾难医学、急诊医学体系管理学和危重症监护等内容的临床独立学科。,三、急救医学新进展,时代的发展更加需要急救医学是急救医学而不是急诊医学急救医学的特点国际、国内急救医学的模式急救中一些观点和认识,A、时代的发展更加需要急救医学,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笼罩着灾难事故的阴影。随着人们交往前所未有的频繁,交通运输的多样化和日趋繁忙,各种交通意外伤害急剧增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都市在不断地形成、扩大,社区在不断地兴建、发展,安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城市人为的恶化事件也在增多,2、意外灾害在近20年来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2008年我国汶川特

8、大地震 3、至于飞机失事、沉船落水、大桥断裂、油库失火、森林大火也此伏彼起。,B、是急救医学而不是急诊医学,从理论上也很难给急诊医学下一个完善的定义,作为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是评估、处理、治疗和预防不可预测的疾病与创伤,包括对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症状、任何事件,以及病人自己认为患有疾患,进行初始评估、治疗和处置,或某人对他(她)的伤害,需要迅速给予内、外科及精神科的关注。,B、是急救医学而不是急诊医学,急救医学:从另一个角度对求救后的急救反应,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调动准备,现场抢救、转运,医院急诊科的急救,更加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组织管理过程,以及其中涉及急救技

9、术的熟练和有效使用,也可有了解掌握一些急救技术的非专业人员参加。沈洪教授,C、急救医学的特点,1、专业急救机构已由医疗卫生部门扩展到多功能的救护机构,相互渗透,具备了在现场开展及时有效的脱险救治,并具备医学照护下输送病人的能力,2、专业急救机构由城市、地区单一的若干个组织逐步联合协作,形成了城市、地区的专业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社会“大救援”观念正在形成。,3、为国际救援机构创造了条件,因而出现了跨洲越洋距离的急救运输。传统的由医疗卫生部门办“急救”的状况已在发生着急剧的“松动”。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必将成为新世纪急救、灾难医学发展的趋势。,4、社会已较全面充分地评估了现

10、代急救医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从而给予有力的支持,在传统的红十字会员救治活动中,出现了方兴未艾的救援活动的“志愿者”。5、此伏彼起的灾害事故的增多,使灾害救援医学充实了急救医学的内容,并形成其院外救援医学的特色,6、急救医学的学术内容:以CPR的创立、发展、创伤救护的现场处置的逐步完善。主要由院外急救(包括灾害医学及医学监护运输)、院内急诊、院内危重症监护医学等学科融合形成,,由于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有其自己独立的和已形成较规范的学科体系,而院外急救有更广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因此急救医学的院外部分是现代急救医学的主体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本学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D、国际急

11、救医学的两大模式,英美模式:“把病人送到医院”其观点是病人被送到以医院为基础的急诊科从而得到更好的医护。在这种模式中急诊医护开始于来医院之前,由有关专业人员如急诊技师和护士进行救护,到医院急诊后由急诊医生等相关人员进行急诊治疗。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院外救援工作多以社会中受过一定医学训练的人员组成,在意外伤害、灾难事故的现场救护中发挥很好的作用。,C、国际急救医学的两大模式,法德模式:“把医院带到病人家中”其具体操作是医生及有关专业人员如:技术人员或护理人员到某一个有关地点对患者实施急诊治疗。医生大多是麻醉师,他们所采取的急救手段多为救生和止痛。这一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生没有受过很好的培

12、训和监管,因此没有英美模式中的医生那样有质量保证;患者急诊治疗时间长、存活率低等。,D、我国急救医学的四种模式,实行院前急救科(室)重症监护室一条龙的急救体系,急救半径3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35分钟急救中心拥有现代化的调度通讯设备,可以和市政府卫生局、北京各大医院直接进行通信联系。院前急救工作由医生、医士、护士协助承担。,1、北京急救中心(独立型),不设床位,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的模式(资源共享)我国大多城市采用天津、南京、武汉、安徽由医疗救护中心站及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医院紧密协作的急救模式。市区急救半径为4.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急救电话120,,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外貌,2、上海

13、模式(运输型),依托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医疗支持力量,特点在于院前、院内急救有机地结合,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是附属于一家综合医院,拥有现代化的急救仪器设备和救护车,经院外处理后送到附近医院或收入自己的附属医院。该模式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迅速发展院前急救事业。,3、重庆模式(依托型),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通信指挥中心,院前急救由各医院分片出诊的模式。由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总调度,以若干医院急诊科为区域,按医院专科性质分科负责急救模式。仅此城市使用。优点:有效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缺点:本身不具有生命支持能力,质量控制难度大。,4、广州模式(指挥型),急救半径和反

14、应时间要求,概念: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城区急救半径应5公里 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市区要求15分钟以内,条件好的区域要在10分钟以内,郊区要求30分钟以内。,E、急救中一些观点和认识,1、应将心肺复苏(CPR)延伸为心肺脑复苏(CPCR)2、切忌重心轻肺:例如因心肌梗死造成心跳停止者,可先除颤再开放气道,但对由痰堵窒息造成心搏停止者,开放气道吸出痰液就至关重要。3、正确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仍是复苏最有效的药物,应该首选。无论新三联或老三联,现在都已废弃不用 4、创伤急救研究进展:在美国,因多种创伤死亡达20万人/年伤残人数达110万人/年,

15、住院医疗费用高达100多亿美元/年,因此,美国国会提议,加强创伤的救治研究,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四、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救 护理学的范畴也从最初仅限于战伤外科急救护理,而进一步扩大为一门广泛的学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外救护: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转运院内急救:复苏学、休克、昏迷、急性心肌梗塞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抢险救灾):灾害事件的紧急救护战地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护理教育:技术业务培训、急救专业学术活动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急救专业队伍,以适应急救医学的需要,五、急救医疗体系,建立健全急救

16、组织,形成急救网1、急救中心(站)2、医院急诊科(室)3、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急救医疗体系管理1、急救医疗的组织体系2、急救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3、建立急救医疗通讯网络4、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及救护车只作运送工具的状况5、加强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救的应急能力,六、救护“新”概念,1、传统的救护观念抢救实施者:医护人员(100%)遇到危重病人 尽快寻找交通工具 急诊室 医生诊断、处理 在现场,面对生命垂危者,导致丧失挽救生命的良机!(救命的黄金时间),2、现代救护新概念的产生背景,突发病、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灾害事故传统救护的不足,3、救护“新”概念的内容,现代救护:事发的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

17、、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救命的“黄金时刻”:4 分钟“第一反应者”: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现场救护:及时正确,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EMSS: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生命链: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早期综合治疗,“第一反应者”,判断“第一反应者”?“第一个看到的人”: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可以:是亲属、同事、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EMSS救援人员定期进行基础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复训,现 场 救 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现场抢救 EMSS 医院治疗目的:

18、“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现场救护原则:1、保持镇定,科学判断 2.评估现场 3.分清轻重缓急,实施救护措施 4.最优措施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EMSS,EMSS(医疗服务救援系统)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电话号码:美国 911,法国 15,香港特区 999,日本 119,我国将120 定为医疗急救电话。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建立了“999”急救电话。24小时接受呼救电话,迅速到达现场(急救半径3-5公里,城市市区15分钟、条件好的10分钟、郊区30分钟),急救“生命链”,“生命链”指的是从发病一开始到获得有效的医学处理,存在着一系列的有规律的步骤。这个抢

19、救序列,美国心脏学会于1992年10月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正式用“生命链”这个词予以描述,急救“生命链”的组成,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生命链”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因在抢救病人(特别是猝死者)时,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所以这四个环节称为四个早期,又称四个“E”(Early早期的意思),第一环节 早期通路(报警),紧急呼救,启动EMS系统常用呼救号码:火警119,救护120,交通事 故122,警匪110,中国红十字会 999。呼救须知:1、意外发生的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显著标志 2、现场可联络电话(报警人、病人)3、报警人的姓名 4、发生意外的原因 5、患病、受

20、伤者的数目 6、伤员情况:清醒程度、有无出血等 7、不要先放电话,待对方挂断后 再挂断!,第二环节早期徒手心肺复苏,A、打开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 传统的CPR中ABC程序是公认的,也是CPR唯一的主框架。但新观点认为,先发生心跳停止者占50%以上,2030秒后才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早期,单纯的心脏按压足以维持机体基本通气要求,即程序上可改变为CAB.根据不同的现场情况,审慎的实施不同组合的CPR程序,C、胸外心脏按压A、打开气道B、人工呼吸,第三环节早期心脏电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见图 早期使用除颤,抢救成功率提高了4倍,这是一个革命。,第四环节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对于任何

21、一个心脏骤停的猝死病人,抢救的基本内容都是心肺复苏越早实施“高级生命支持”(ALS),对病人的存活就越有利过程中,采用一些急救技术,药物等,使得生命支持的效果更可靠做到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使得此环节得以落实,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第二章 院外急救,院外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院外急救的概念,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二、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22、从医疗角度看:是第一反应者进行自救互救,救护车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医院急诊科救治和ICU的强化监护,相互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从社会救灾角度看: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协调的救援体系能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院外急救是在现场和途中进行的,因此很难用医院各种抢救常规来要求。尽管是短暂的、应急的,对于一些特殊重症患者,如果没有院前的分分秒秒,即使院内的设备再好,医师技术再高,也难起死回生,因此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前沿阵地。,三、院前(外)急救实施技术,1、实施医疗技术: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技术,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创伤应采用的止血、包扎、固

23、定、搬运技术。2、重视搬运技术:采取安全轻巧的搬运技术,快速地将患者脱离危险环境。3、注意运输安全:急救与运输要快速又要注意安全。避免突然刹车,防止剧烈颠簸;患者的担架应加以固定,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四、院前(外)急救的任务,1、有承担平时呼救患者的急救;2、承担对灾害或战争时遇难患者的医疗救护,3、担任对参加大型集会或活动、贵宾来访等救护值班、4、特殊人员的救治、5、现场的医疗救护、医疗监护的转运、医学科普教育培训、科研教学。,五、院前(外)急救的特点,是情况紧急,现场急救的条件差,(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病情程度各异,环境较恶劣,抢救人员体力消耗大,设备条件在现场受限等。形成了有:

24、1、突发性:难以料到,不知事故发生的时间2、紧迫性:时间紧急,时间就是生命3、艰难性:环境的复杂,狭窄的地方、马路人多4、复杂性:病情复杂,涉及各个科室5、灵活性:无医疗器械,就地取材,六、院前(外)急救的原则,先抢后救,先救命,后治伤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七、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急救指挥系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机构,统一指挥的系统(连动系统)群众急救系统普及化:急救员的培训、急救员的设立(城乡每60100人中,有一名乡村医生、红十字会员、一名不脱产的急救员),八

25、、院外急救的护理,护理体检:进行护理体检时,原则上尽量不移动病人身体,尤其对不能确定的创伤病人,移动有时可加重伤情救护要点:1、体位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3、松解或去除病人衣服的护理技巧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附:复习题?,1、院前(外)急救的概念2、急诊、急救、急救医学的概念3、我国急救的四大模式,各有什么不同4、救护新概念产生的背景5、解释现代救护、EMSS、第一反应人、6、生命链的组成及内容7、准确说出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谢 谢!,2013、3、1,1、现场的电除颤,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应先给5个轮回的按压、通气,约2分钟,尤其是自呼吸至现场救护之间超过45分钟者。仅作一

26、次除颤,随后立即继续CPR因新除颤器第一次除颤的成功率较高若一次除颤无效,胸外按压可改善心肌氧和底物的供应下次除颤更易成功。,除颤后,不立即检查脉搏,就立即再作5个30:2轮回CPR后,再检查脉搏。除颤的能量:首次为150200J,第二次能量应该相同或更高。如不熟悉设备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除颤(复苏)成功与时间关系,1分钟除颤生存率达90%,4分钟除颤生存率为60%。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以10%递减,,徒手心脏除颤:,A、五指并拢,放在胸骨上,中指对准胸骨上端,五指翘起,顺掌根旋转90度B、另一手握空心拳,抬高12尺,捶击2次,摸脉搏,如无,再一次。,心脏除颤的原则,1、除颤越早越好2、缺血的心颤不除颤:失血性休克、宫外孕3、8岁以下的小孩不除颤(心脏停跳无纤颤)(对1岁以内的婴儿还缺乏足够的证据)。4、发现发生意外的人时间长,能不除颤就不除颤5、看着发生意外倒地的,要及时除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