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5065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的景与情诗歌鉴赏.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景与情的关系,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内在联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鉴赏诗歌“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1、(点手法)用恰当的术语明确诗歌“情与景”的关系即表现手法。【步骤一】2、(绘图景)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描绘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景物展现了什么样的气氛。【步骤二】3、(说效果)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步骤三】,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一、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2、,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3、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4 情景交融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

3、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一、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虚实结合手法,【步骤一】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这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步骤二】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步骤三】,端居 李商隐(2006福建卷)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解答:【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步骤二】客居异乡,

5、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阶前的青苔、暮秋的红树,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明丽的色调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营造出了一种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三】表达了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客居异乡的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6、【步骤一】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步骤二】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步骤三】,3、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从情与景关系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部分。,

7、范仲淹苏幕遮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映。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季节:青碧瓦蓝的天,铺满了黄叶的地。这是渲染空阔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放眼远望,秋景连绵无际,如波浪一样往前伸展,同远处的江水融和连接。这里天、地、原野、绿波,一句一景,景景暗含诗人心中的思乡离愁。上片末句中“芳草”暗寓离情,既自然,又精巧。下片直抒怀乡念远之情。,春 行 即 兴(注)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请你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答:【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步骤二】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只见城外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潺潺

8、溪水东流又折向西,树木葱茏,山花烂漫,鸟语婉转,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步骤三】但美景“无人”观赏,山花“自落”、百鸟“空啼”,表达了诗人面对经过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山河荒寂的深沉叹惋、寂寞、伤感之情。,“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

9、皆情语。,“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二、从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角度,一、景、情正衬: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二、景、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二句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骆谷晚望 韩琮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以乐

10、景写哀情,解读:傍晚时,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辽阔秦川莽莽苍苍,远岭近峦,浓妆淡抹,仿若一副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渭水浩浩荡荡地东流,如万丈白练,飘浮三秦。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但诗中“去国还家”使作者“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情和景相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有力的衬托了失落悲愤的心情。,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1.分析“青”字在诗中的妙处。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试着分析。,1、答:“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2

11、、答: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晚日沉沉,含山欲坠,绮霞在晚日金光的照耀下更显五彩斑斓,极为绮丽。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河畔青草,生机盎然,但诗人望到这样的美景,联想到家乡、故人,不免引发怀旧之情,更能表达出怀乡、思友的惆怅之情。,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注】此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1.首句在写景上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2.分析“忆”的妙处。,1、答: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在一个清秋的日子,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送别魏二,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种景物描写有力

12、的衬托了朋友与诗人分别时的悲凉心情。首句看上写乐景,实际上写醉别的哀情。,2、答:虚实结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和对朋友的关心。,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情。春天时

13、节,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里,红花盛开,几个白头宫女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时代玄宗遗事。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以哀景写乐情,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14、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介子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边关的苍凉寒苦的景象,也体现了战士们恶劣的生活和战斗环境。营造了一种战事频繁紧张的氛围,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以哀景写哀情,他自二十六岁进入仕途,到四十七岁逝世,其间仅二十一年,但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他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也

15、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而又终于破灭之后写的。“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5分)(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5分)(1)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2)个“乱”字,既是写莺啼,更足写诗人的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心绪。,夜下征虏亭李白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以乐景写乐情。征虏亭畔的

16、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江上的渔火和水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衬托出了诗人出游的喜悦之情。,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以乐景写哀情。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作者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山房春事二首 唐 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问题:三四两句用了什么手

17、法?有怎样的效果?,以乐景写哀情,诗人写庭院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绚丽的春光美景更能反衬梁园极目萧条颓败,反衬诗人吊古之情的伤痛。,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本词为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悲凉之声。角:军中的号角。嶂:像屏障一样并

18、列的山峰。长烟:荒漠上的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羌管: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霜满地:喻夜深寒重。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画面:一入秋季边塞风景全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毫无留恋之意。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哪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这首词运用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步骤一】词人用秋来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等景物,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秋景图。【步骤二】既写出了作者悲凉的思乡之情与爱国之志,又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与敬意和自己的忧国情怀。【步骤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