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51329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机能分析.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呼吸系统机能分析,基础医学教研室 徐芳,呼吸概念及其意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过程的三环节:1)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换气、组织呼吸),第一节 肺通气概念: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之间的 压力差,1.呼吸运动定义:是指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参与呼吸的肌肉: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1)呼吸过程(2)型式1)平静呼吸和用力

2、呼吸2)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2.肺内压1)变化过程2)变化程度3)人工呼吸,3.胸膜腔内压1)胸膜腔:密闭性,胸膜间浆液分子的内聚力2)胸膜腔内压A:测定方式B: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C:变化过程(见上图)D: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2、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二)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占70%;非弹性阻力,占30%1.弹性阻力1)弹性阻力(R)和顺应性(C)顺应性 C=1/R,或 C=容积变化/压力变化(L/CmH2O),2)肺弹性阻力的来源A: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占1/3)B:肺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占2/3)C:肺表面活性物质 A)、成分:二棕榈酰

3、卵磷 脂(DPPC)。B)、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C)、生理意义 a:降低吸气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b: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c:维持肺泡的稳定性。,3)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的弹性阻力方向视胸廓的位置而定。胸廓的顺应性=胸腔容积的变化/跨胸壁压的变化(L/CmH2O),2、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是主要成分,约占80-90%。1)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气流速度,气流形式,管径大小,2)影响气道管径的主要因素A:跨壁压B:自主神经系统对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C:化学因素的影响,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一)肺容量 1.潮气量 2

4、.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残气量、功能残气量 5.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二)、肺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潮气量 呼吸频率 每分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随意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100%,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1、解剖无效腔:从鼻到终末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进行气体交换。2、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 3、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肺通气效率高,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 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一)气体的扩散 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 1.气体的分压差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3.扩散面积和距离,(二)呼吸

5、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 体的分压,二、肺换气(一)肺换气过程,(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呼吸膜的厚度2.呼吸膜的面积,3.通气/血流比值A:正常值为0.84B:比值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大C:比值减小:功能性动静脉短路D:比值异常,均妨碍了有效的气体交换,,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 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两种形式。,二、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占1.5%;化学结合占98.5%,形式为HbO2(一)Hb分子结构简介,(二)Hb与O2 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 PO2的影响。2.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合,不是氧化。,(三)、血氧饱和

6、度,1、氧容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2、氧含量:每升血液的实际含氧量3、血氧饱和度: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血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100%,(四)氧解离曲线 1、概念:表示PO2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2、氧解离曲线图 O2含量(ml/100ml):Po2为100mmHg19.4;Po2为40mmHg14.4;Po2为15mmHg4.4;,3.氧解离曲线的形态特征A、上段:相当于PO2在60-100mmHg,是Hb与O2 结合的部分。特征:曲线较平坦。生理意义:只要吸入气或肺泡气PO2不低于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之上。,B、中段:相当于PO2在4060m

7、mHg,是HbO2 释放O2的部分。特征:曲线较陡。生理意义:PO2在此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大量的O2,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需要。,C:下段:相当于PO2在15-60mmHg,是HbO2与O2 解离的部分。特征:曲线最陡。生理意义:代表O2的储备。,(五)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1)pH和PCO2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3)2,3二磷酸甘油酸,三、二氧化碳的运输(一)CO2的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的占95%。结合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88%)和氨基 甲酸血红蛋白(7%)。,(二)CO2解离曲线,(三)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 的影响 O2与Hb结合可促使CO2

8、释放,这一现象称霍尔登效应。,综上所述,O2及CO2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的。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O2又通过何而登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一)呼吸中枢 1、概念: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2、各级呼吸中枢的作用 1)脊髓:是联系脑和呼吸肌的中 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 射的初级中枢。,2)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延髓是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脑桥上部有抑制吸气的中枢结构,称为呼吸调整中枢。其主要功能是限制吸气,控制吸气深度.,3)高位脑:指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脑桥以上部位。

9、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系统是随意的调节系统,其下行通路与低位脑干的不随意的呼吸调节系统是分开的。,A平面(中脑与脑桥间)切断:呼吸节律无明显变化 B平面(脑桥上、中部之间)切断:长吸呼吸(呼吸调整中枢)C平面(脑桥和延髓间)切断:喘息样呼吸 D平面(延髓与脊髓间)切断:呼吸停止,(二)呼吸节律 的形成神经元网络学说,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 包括:1、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2、肺萎陷反射:是肺萎陷时引起吸气的反射。,1)机制:吸气 肺扩张 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延髓吸气神经元抑制 脊髓前角吸气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脊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10、吸气肌舒张 吸气停止,转入呼气2)作用:使吸气不至于过长过深,防止肺通气过度,(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适宜刺激主要指动脉血或脑脊液 中的O2、CO2和H+1、化学感受器,1)外周化学感受器:部位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适宜刺激动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升高;传入神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中枢延髓;效应颈动脉体传入的冲动主要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动脉体传入的冲动主要引起血液循环的变化;生理作用机体低O2时维持呼吸,2)中枢化学感受器: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分(头、中、尾);适宜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效应兴奋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生理作用调节脑脊液的H+浓度,维持神经系统pH值稳定,

11、2、CO2、H+和O2对呼吸的调节(1)CO2 吸入气中CO2适当增加,对呼吸有刺激作用。机制:1)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这两条途径中,后一条途径是主要的。(2)H+动脉血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机制:1)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3)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3)O2 吸入气PO2降低时,一般在动脉血PO2降低至80mmHg以下时,出现肺通气增加。严重低O2时,呼吸障碍。机制:1)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2)低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3)轻、中度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大于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4)严重低O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不足以克服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3、O2、CO2、H+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CO2的作用最强,而且比单因素作用时强;H+的作用次之;O2的作用最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