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55021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教案8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归园田居教案8篇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3、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背景音乐。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2、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一一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拟打算透过反复吟咏一一揣摩语言一一想象画面一一体味情感来到达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巳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O这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二、简介作者、背景:师:咱们

3、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同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之后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

4、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名:潜字:元亮籍贯:丹阳柴桑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

5、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教师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2、补充东晋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

6、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一同学来朗读。三、整体感知:1、请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二/三拍)2、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3、学生再听老师配乐朗诵,小声跟读。觉得还行就给点掌声。老师也需要鼓励吗。4,请同学自主学习诗文句意,互相质疑,师释疑。强调学生注意注释。补充注释:(1)适:适应,迎合。(2)尘网:

7、尘世的罗网,指仕途。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3)故渊:鱼儿原先生活的深水潭。(4)拙:愚拙。(5)方:旁之意。(6)荫:遮盖。(7)罗:排列。(8)尘杂:尘俗杂事,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的琐事。(9)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比喻没有人事滋扰明净洞澈的心境。(10)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四、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1.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学生明确:归字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

8、字来解读这首诗歌。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能够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讨论交流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思考: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思考: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思考:还有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2)、为何归来?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思考:“少无适俗韵,性

9、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个性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十分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3)、归向何处?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归去如何?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犍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思考: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情绪的是哪一句?明确:久在樊笼里,望得返自然。思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3、明确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自然。五、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1、请大家边联想、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11、。学生分成8个小组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老师参考点评:从写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此刻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即白描,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纯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

12、,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师小结: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那里,不仅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构成鲜明的比较。诗人用歌颂田园,无

13、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证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六、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读全诗并思考: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2、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七、课堂小结: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他以琴书为乐,以菊

14、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前些天,去参观学习尚卿乡“尤俊农耕文化园”,我又更深刻地体会了陶渊明的高洁情操,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土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八、布置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下一堂课检查。2、课外合作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400字左右。要结合归园田居组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在周记本上。归园田居教案(二):共1课时归园田居(其一)1教学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15、。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及归园田居(其三),虽然对陶渊明的作品有必须的了解,但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地欣赏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一时恐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老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诵读诗文,疏通诗句,走入诗境,欣赏优美的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构建。3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

16、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随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活动2【讲授】归园田居师:我们先一齐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17、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便愿无违。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这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齐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教师一齐朗读)。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椅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

18、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三、作者简介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皆沼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

19、,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之后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

20、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名:潜字:元亮籍贯:涔阳柴桑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教师补充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师:那么陶渊明为什

21、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参考资料: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构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之后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簇”、“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构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持续着严格界限。

22、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超多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个性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土族的歧视。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期望。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大家听一遍配乐朗诵,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四、整体感知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2、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

23、的节奏)3、学生再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五、解题,把握思路。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学生明确:归字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桌能够互相讨论:讨论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3,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24、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4、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5、为何归来?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6、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追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个性是“恋和思,旧

25、和故”都用得十分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7、归向何处?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8、归去如何?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情绪的是哪一句?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板书:六、品味田园风光O1、请大家看这幅画面,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26、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参考点评: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此刻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后四句是

27、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城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那里,不仅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构成鲜明的比较。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

28、乱、险恶,证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七、理解情感,整体感悟。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附板书: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八、陶诗风格探究师: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那么大家觉得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呢?一一清新隽永、淳朴自然、静淡远、宁静闲适。想听听古今学者对陶诗风格的评价吗?苏轼:“质而实绮,相而实腴。”朱熹:“

29、陶诗语平淡,出于自然。”苏者聪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真实新颖,恬静淡远,朴素自然最能体现陶诗的艺术风格”。朱家驰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指出陶诗艺术特色是“言约旨远,意味隽永,常以精粹的文字包蕴无限丰实的内涵”。九、自主探究: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师: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取,也有人说他的选取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样看?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取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带给专家的看法:“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

30、应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取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一一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杯具。陶渊明的杯具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牙盾。一一张铃锡陶渊明的杯具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带给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取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持续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取。因为当时的陶渊

31、明应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必须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十、课外拓展:名句欣赏。师:陶渊明还写了很多诗歌,其中的一些名句,我们一齐来朗读一下:学生齐读。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一一归园田居其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一归去来兮辞悟巳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十一、课堂小结。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敝屣,怀着“抱朴守静”,“洁己清操”的想法躬耕田园,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让我们把敬意

32、送给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活动3【作业】归园田居1、背诵归园田居,默写在语文作业纸上。2、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陶渊明的评价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做在语文作业纸上,明天课堂上交流。归园田居教案(三):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费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这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

33、作的代表作品一一归园田记。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34、。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笫烙泻芜蜷挠跋臊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构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述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资料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思考:这首诗能够分为哪几层意思?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透过对哪些事和景物的具体描述表达出来的?3、提问并订正;师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笫二层718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

35、第三层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4、研习第一层:释“韵”与“误”“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证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缗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证明归隐田园的意向。“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

36、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2) “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A.“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巳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B.那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情绪。附板书设计误落尘网一厌恶官场恋旧林

37、向往回归自然思故渊5、研习第二层释“守拙”拙(ZhU6)本义是“笨”,也作谦词,那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坚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2)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完成:A. ”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八句,按什么顺序来写田园生活?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那里衬托出作者心满

38、意足的欣慰的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文有同工之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那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证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

39、静、和谐的心境。B.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能够互换吗?为什么?明确:“暧暧”、“依依”均为写远景之用语,都表示模糊不清、依稀可辩。但不可互换,因为“暧暧是写远处村庄的总体轮廓,这是不可能看得清楚的,只能是模糊的,而是建筑物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上,它是静止的;而“依依”写的是炊烟,“炊烟”一是在高处,二是它是飘动的,比村庄的可见度大,因此用“依依”表示尽管炊烟在远处,但仍依稀可辩。总之,“暧暧”着眼于“模糊”,“静止”,“依依”着眼于“可见”,“漂动”。两者都不可互换。C.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没写入,你能够想象出人民那里生活的情景吗?明确:虽没有写

40、人,但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能够让我们想象出,生活在那里的人必定和平安宁,生活古朴,怡然自得。D.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实际上拿田园生活的什么特点与官场比较?明确:这两句写所感,具体、写到诗人田园生活之乐。它的两个特点可与官场比较,一是“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看不到这天恶心的“官场现形记“;二是“有余闲”,能够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劳,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做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附板书设计见:农田、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闻:狗吠深巷,鸡鸣桑颠田园生活的情趣感:无尘杂有余闲5、简析第三层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作者何

41、以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先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能够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附板书:揭示热爱田园之因一久在樊笼。四、小结:1、归天园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情绪,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返朴归真”。“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

42、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2、艺术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二是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述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一一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一一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岸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三是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四是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

43、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五、解答问题。归园田居教案(四):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2、背诵全诗。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

44、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地方?明确: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的理想居所。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取题。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大家的选取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

45、别也就在于有的人明白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以前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取,但不同的是,他选取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取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同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

46、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重点指出辞去彭泽县令这件事)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是丰富的时期。诗歌特征一种是平淡自然、萧散冲澹。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代表。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指那些咏诗拟古之作,用语豪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便属这一类。三、整体感知1、诵读诗歌2、背诵指导(1)从“本性”说起(2)以“羁鸟”“池鱼”起兴(3)田园风光:一个

47、面开荒甫野际看一炊烟、村落两条直线一一方宅、草屋听一一狗吠、鸡鸣前后的点榆柳、桃李(4)归田情绪四、诗题解读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隐性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五、问题讨论(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官场生活一嗡情一厌恶悔恨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分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