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5729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第一节.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健康,学生处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 张润,案例:,暨南大学文件暨学号关于给予学生张某记过处分的决定 张某,男,学院专业2004级本科学生。2005年4月14日晚,张某因琐事与人发生口角进而动手打人致伤。事发后经批评教育,张某对自己所犯错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向受伤者道歉并赔付乐医药费等费用。为严肃校纪,教育他人,根据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学校经研究,决定给予张某记过处分。暨南大学 二五年九月二日主题词:学生 处分 决定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5年9月2日印发,测测你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1.你碰巧知道一个同学的一件隐私后,你的做法是:A.努力

2、不转告别人B.根本没有想到过要将它转告别人C.很快与别人谈论此事2.你遇到困难的时候:A.通常尽量自己解决B.马上求助与友人C.只求助与最好的朋友,3.当你的朋友有困难时,你发现:A.他们都乐于求助与你B.只有好友求你办事C.朋友很少求助于你4.你认为作为朋友,应当:A.为人可靠,值得信赖B.能与自己愉快相处C.有钱有势,5.以下哪一种情况最符合于你:A.与朋友常在一起闲聊B.常能发现朋友的错误C.使朋友们很愉快6.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你觉得:A.对许多朋友都感到不耐烦B.大多数朋友都与你相处融洽C.必要是迁就一下朋友也是值得的,7.你的做法更符合以下哪一种情况:A.喜欢发现朋友的优点B.常坚持

3、自己的观点C.从不评论朋友8.对朋友间的交往,你的观点是:A.应当保持距离B.应当充分信赖C.应当避免承担责任,以上题例积分为:,A B C 1.2 3 12.3 1 23.3 2 14.2 3 15.2 1 36.1 3 27.3 1 28.2 3 1,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了,他看到宇宙的大观,他看到群星灿烂,但他并不会感到快乐,他必须找到一个人,述说他所见的奇观,他才快乐。”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0000人的个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4、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念,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心理交往,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亦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也称大学生人际沟通,是指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多元的人际关系网络,2.多层次的人际交往方式,3.多方面的人际冲突,1.多元的人际关系网络,我,同学,父母,老师,朋友,十年前十年后,2.多层次的人际交往方式,个体,媒介,团体,个体,个体,个体,3.多方面的人际冲突,讨论: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情

5、境一:我们宿舍的同学相处挺好,可大家的生活习惯不太一样,有的同学睡得比较晚,或者上网,或者与与同学闲聊,我躺半天都睡不着,每天一直要等到他们也休息才行.我又习惯早起,天天昏昏沉沉的.,讨论: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情境二:我是宿舍长,每次查宿舍卫生我都很烦.宿舍里有个同学不爱叠被子,开始时提醒他还行,后来他急了,帮他收拾又不高兴,好象我和他之间除了搞卫生就没有别的事情.我很无奈,我真不想这样.,讨论: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情境三:我是班委,每次班里组织活动时,总是有些同学不积极参加,催的紧一些,大家又不愿意.我热心为大家服务,难道不对吗?,讨论: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吗?通常情

6、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效果怎么样?如果你是“我”,或者你是情境中的“对方”,感觉一样吗?,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首因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在这种交往情景下,对他人所形成的印象就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A君的性格精明的勤勉的冲动的善辩的倔强的嫉妒的,B君的性格嫉妒的倔强的善辩的冲动的勤勉的精明的,受试者多把A君作正面印象,B君为负面印象,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A第一次考试为甲第二次考试为甲第三次考试为乙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失利,B第一

7、次考试为乙第二次考试为乙第三次考试为甲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得甲,首因效应的启示,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第一印象?,SOLER模式(G Egan艾根)S(Squarely):表示坐姿或站姿要面对别人 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 L(lean):表示身体要微微前倾 E(eye-contact):表示目光接触 R(relax):表示放松表现“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

8、的,请随便”的印象。,(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十个好,百个好,一个不好全遮了,对“杰姆”的印象改变了-近因效应,心理学家洛钦斯做的实验:杰姆1:先友好,后孤僻;杰姆2:先孤僻,后友好。先出现首因效应。洛钦斯接下来插入其他作业

9、,做一些数学题目、听 历史故事不相干的事,之后再介绍第二部分。实验表明,两组对第二部分的材料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最后近因效应明显,近因效应的启示,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功亏一篑。2、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3、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三)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全部坏

10、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正的晕轮效应 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的晕轮效应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案例,凯利在演讲前对一个班的学生说,演讲者是如何热情、平易近人;而对另一个班说,演讲者是如何冷峻,不易被接近。结果,学生们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演讲者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晕轮效应的启示,1、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2、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要实事求是。3、要尽量消除“偏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分析取舍。4、正确利用晕轮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

11、)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实质在于“强加于人”。“以己论人”“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表现:1.相同投射从自我出发做判断 2.愿望投射把自我主观愿望强加于人 3.情感投射以自我的爱憎指引交往,投射效应的启示,1.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2.在交往中遇到问题要理性分析,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五)定势效应(set effect),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

12、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六)刻板效应(effect of stereotype),刻板印象是在认识和判断他人时,并不是把个体作孤立的对象来认识,而总是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使得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很容易认为他具有某一类所有的品质。“无商不奸”“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肯饿着,也要靓着”,刻板印象的启示,1、不要从交往对象的性格、地位、背景出发交往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穿着“印象外套”交往,心理学家

13、实验,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他准备要测试的对象:在第一段录像里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第二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第三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第四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

14、的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谁最受欢迎?,当教授向他的测试对象放完这四段录像,让他们从上面的这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选出一位他们最不喜欢的。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七)仰巴脚效应(pratfall effect),人们最喜欢的人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家“犯错误效应”实验证实了这一结论。正如前面实验所描述的,

15、以下四种人:(1)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2)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3)才能平庸而犯了错误的人(4)才能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最具吸引力的是:,第一位: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第二位:才能出众但没有错误的完美者第三位: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第四位: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从结果可见:小的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喜爱的个性品质前十位是: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可信 聪慧 可依赖 有头脑 体贴最厌恶的品质前十位是:古怪 不友好 敌意 饶舌 自私 狭隘 粗鲁 自负 贪婪 不真诚,本章主要内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不良,人际孤独,人际冲突,人际关系失调,

16、交往恐怖,(一)人际孤独,较多的新生在入校之初常有一种无依无靠、烦闷的孤独感。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都曾有过孤独感,孤独是人存在的感受标志,适当的孤独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但感到孤独的时间过长,或者孤独感特别严重,如“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弃儿,存在与否没有任何意义”就不好了。,(二)人际冲突,大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如果在交往中,又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理解,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苛求、挑剔、猜疑别人,甚至讽刺挖苦他人,有了误会不沟通,有了冲突不忍让,甚至采取报复措施,不仅伤害了别人,而且伤害了自己,造成内心的痛苦,甚至有人还钻进了牛角尖,难以自拔。,(三)人际关系失调,主见变成了偏执己

17、见,心直口快变成了不注意隐私有些大学生常有这样的苦脑:自己对同学朋友坦诚相见,又乐于助人,可在人际交往中却常常受到伤害,为什么优点也能影响人际关系?其实,并不是优点本身有错,而是表现优点时不注意小节、忽视了群体等原因造成的。,(四)交往恐怖,严重自卑的人因担心被别人瞧不起,不敢与人交往;缺乏交往技巧,因担心自己不会说话,不敢与人交往;曾经被人拒绝的人因害怕再次被拒绝,不敢与人交往;更有人因追求完美、思虑过多,不敢与人交往。缺少人际交往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封闭。,(五)沟通不良,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同学和室友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风俗、习惯

18、、语言、性格、爱好等方面不尽相同,造成有些大学生虽有良好的沟通愿望却适得其反,而引起误解,想解决却又不得其法,造成心理障碍。,二、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及调适,摆脱狭隘的自我“自我中心”心理指导,昂起你的头克服自卑,嫉妒心理指导真诚地祝愿,相信别人猜疑心理指导,大胆地往前走克服羞怯,(一)摆脱狭隘的自我,1、“自我中心”心理的形成 自我中心并非人的本性,它是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随着个性的发展和不良教育环境逐渐形成的,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教育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家庭教育环境。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过惯了众星捧月的生活,并且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

19、我,尤其是那些有较强自信心、自尊心、优越感、独立感的学生,就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一)摆脱狭隘的自我,2、“自我中心”心理特点,(一)摆脱狭隘的自我,3、“自我中心”心理的调适,(二)克服自卑,1、什么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不适当得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理状态。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鄙视、否定的感情。自卑的外在表现是认为他人瞧不起自己,而实际原因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鄙视你,除了你自己。,(二)克服自卑,2.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原因,3.自卑心理调适,3.自卑心理调适外表训练,(三)嫉妒心理指导,1、嫉妒心理的形成处在社会生活中,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在

20、多方面与他人比较。当发现自己的才能、机遇、名誉、地位不如他人时,便会产生一种羞愧、怨恨、愤怒相混合的复杂心理。这就是所谓的嫉妒心理。,(三)嫉妒心理指导,2.嫉妒心理特点,(三)嫉妒心理指导,3.嫉妒心理的调适培根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确实,嫉妒一经产生,它便成了纷扰的源泉。嫉妒不仅妨碍了他人的生活,而且会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3.嫉妒心理的调适,3.嫉妒心理的调适,(四)猜疑心理指导,1.猜疑心理的形成猜疑心理是由

21、主观猜测而产生不信任的一种复杂的不良心理。这种人不但在社交中不信任他人,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病变。,(四)猜疑心理指导,2.导致个体猜疑心理的主要原因(1)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2)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3)发生误会或听信流言蜚语。,3.猜疑心理调适,(五)克服羞怯,案例:学生刘某:他性格内向,害怕在公共场合出头露面,尤其是害怕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观点,有时老师课堂提问也会让他面红耳赤。平常与人说话,特别是与陌生人和师长说话时,眼睛躲闪,不敢正视,有时干脆就把眼睛盯脚尖,说话吞吞吐吐,口齿也不甚清楚。,(五)克服羞怯,1.羞怯心理的形成羞怯心理是指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抑制,害怕与他人接触的倾向和行为。腼腆、动作忸怩、脸色绯红、不自然、说话颤抖原因:青春期自我意识敏感;自我形象保护;缺乏自信;患得患失;人际交往挫折。,2.羞怯心理的调适,随堂作业,二选一1、当前最困扰您的人际关系问题是什么?您是如何处理的?您想获得什么样的帮助?(不少于200字)2、您认为处理人际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谈谈曾运用这一方法成功处理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真诚交往,从心体现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