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6077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7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曹卫东,内 容,1、生平与著述2、系统与生活世界3、文学公共领域4、审美中介论,1、生平与著述,J.Habermas,生于1929年,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士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著述,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认识与兴趣技术和科学作为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论社会科学的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交往行为理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后形

2、而上学思想包容他者事实与价值真理与论证政治评论集(第14卷)新的非了然性(第5卷)一种清除弊端的方式(第6卷)追补的革命(第7卷)柏林共和国的规范性(第8卷),思想发展过程,前交往期(19591968)。研究主题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历史分析以及认识论的历史重建,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批判科学的概念。交往期(19691981),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完成了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的建立。后交往期(19821989),主要致力于对现代性范畴的历史清理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批判,用以抵抗后现代主义和阐述一种建立在语言学转向基础上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从纵向(思想史

3、)和横向(形而上学批判)的角度,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元论证。反思期(19902000),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把交往行为理论向政治哲学和法哲学领域推进,通过对自由主义政治概念及社群主义政治概念的批判,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话语政治模式,提倡用程序主义来重建民主制度。,2、工具理性批判,时代诊断的两大内容:意义丧失与自由丧失 根据现代生活秩序的合理规律,世界很难以一种主观信仰的名义获得伦理一体化,就像它很难以科学的名义获得理论一体化一样。韦伯认为,时代的特征就在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多神论,按照这种多神论,诸神之间的争斗表现为不可调和的价值秩序和生活秩序之间的非人格化的客观斗争。,意义丧失,现代性的特

4、征:解神秘化使得宗教和形而上学取代了神话巫术思想,也正是这种解神秘化推翻了合理化世界观的核心内涵,即神学原理和本体论宇宙论原理的可信性。通过学说表现出来的知识凝固成了教条,启示和传统智慧则变成了纯粹的传统,而所谓的信念,就是主体自以为是(Frwahrhalten)。世界观自身的思维方式已经过时,神圣知识和世俗智慧变成了主体的信仰力量。这样也就出现了诸如信仰的狂热主义和教化的传统主义等现象,而且是作为新教和人文主义的伴生现象。,宗教世界观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可信性是自发形成的合理化过程所固有的;启蒙运动对神学和本体论的批判是合理的。神话消除之后的第二种合理化动力激发了一种现代意识,关键特征在于,具

5、有各自不同特征的文化价值领域发生了分化;价值领域分化所导致的结果是信仰和知识的主观化:艺术和道德与具有命题真实性的要求分离了开来,而科学则孤零零地同目的理性行为保持一种实践的关系;主观理性发挥的是在斗争中捍卫自我的功能,在斗争过程中,参与者依赖的是根本无法相互调和的非理性的信仰力量;由于世界观的社会整合力量以及由世界观所带来的社会团结并非完全是非理性的,因此,科学、道德和艺术等“文化领域的分裂”就不能说完全是合理的,尽管这种分裂可以归结为学习过程。,自由丧失,韦伯用行为理论概念来把握自由丧失问题。实践理性体现在方法论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当中,并且把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联系了起来:目的理性行为受到个体

6、的道德判断和自主意志的控制,而个体又受制于一定的原则,也就是说,个体行为合乎一定的价值理性。但是,从经济部门和管理部门官僚化的角度来看,行为的目的合理性(起码是行为后果的系统合理性)必须独立于组织成员的价值理性判断和价值理性决策。组织本身承担了对行为的控制,而主体只要把这些行为和一般的功利主义动机联系起来就可以了。主体性摆脱了道德实践理性的约束,这一点具体表现为“没有精神的专业人士”(Fachmenschen ohne Geist)与“没有灵魂的享乐人士”(Genussmenschen ohne Herz)的两极分化。,霍克海默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自由丧失的概念,当然他更多依靠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

7、概念,而不是行为理论概念:对行为的控制从社会化个体的良知立法会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组织的规划立法。主体越来越不必依赖自己的超我(Super Ego),相反,也就越来越要听从于周围环境的命令。霍克海默并不否认个体选择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但它和“自由特性的变换”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理性化过程越是深入,目的行为亚系统也就越是和成员的伦理动机相分离,进而使还与道德实践理性有着一丝关联的内在行为控制成为多余。,3、文学公共领域,三种不同的公共领域:古希腊时期的公共领域,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共领域的雏形,因为它尚未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封建社会的代表型公共领域(Repraesentative Oeffentlichke

8、it)资本主义社会的市民公共领域(Buergerliche Oeffentlichkeit)由代表型公共领域向市民公共领域的转变,不仅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出现,更标志着现代性的萌芽和发展。,代表型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不是一个社会范畴,而是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是封建领主的地位的标志。或者说,是一种特权的标志。“朕即国家”,这是对“代表型公共领域”的最好说明,由此可见,当时最大的公共领域是国家,封建君主才是这个公共领域的代表,而民众在这个公共领域中是没有地位的,或者说,是处于依附地位的。在代表型公共领域中,“公”和“私”的关系也比较微妙:大公不是无私,而是大私,“公”和“私”由高度对立走向了高度统

9、一,而且是无中介的统一。,代表型公共领域的文化机制,神圣的节日:只有具有神性的人才能光临。代表型公共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是和某个人的特殊标志密切相关的,比如权利象征物、行为举止以及修辞方式等,即封建社会中上层的一整套繁文褥节。教会:中世纪是一个封建社会,这是从世俗层面上来看的;从超验层面上讲,也是一个神学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封建社会和神圣社会是融为一体的。教会不光是一种神圣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王权和神权的合一,则是中世纪国家和社会合一的表现。教会的作用大于宫廷,还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对现代市民公共领域产生了影响。时间上在十五世纪法国布艮第宫廷中达到了成熟,以后出现变化。主要动力是文化

10、即贵族文化,原因在于吸收了带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同公共权力展开讨论”。,与代表型公共领域的不同,“公”与“私”关系问题:代表型公共领域中,“公”与“私”没有界限,大公即大私,“公”与“私”在封建君主和教皇身上高度统一;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特点就是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话语形式:代表型公共领域是“一言堂”,一切都得听从君主;市民公共领域要求的是公

11、开合理讨论。独断型的话语让位给了平等对话。文化机制: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特殊之处在于建立了文学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公共权力领域 市民社会 政治公共领域(公安机关)商品交换和 社会劳动领域)文学公共领域(俱乐部、新闻界)狭小的内心世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文化商品市场)宫廷“城市”(王公贵族社会),文化机制,沙龙。最初出现在十八世纪,特征是毫无经济生产能力和政治影响能力的城市贵族和诸多作家、艺术家、科学家联手活动,讨论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打破了宫廷对思想、文学和艺术的控制,文学艺术由国王的专有品变成了公众的共有物咖啡馆。第一家出现在十七世纪中叶,到了十八世纪初伦敦有3000多家,都有自己的常客,

12、作家是核心人物,比如,英国文学史上的众多知名作家当年都是咖啡馆的常客,象德莱登、爱迪逊、米尔顿等。(语言)文学团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分布地域上有差别。咖啡馆和沙龙是法国和英国的文化机制,(语言)文学团体是德国的文化机制。,4、审美中介论,文学(艺术)作为中介形式挑起的一边是私人性,另一边是公共性。相互依赖,私人个体的主体性和公众性不但在现实中密切相关,在文学中更是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一方面,满腔热情的读者重温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私人关系;他们根据实际经验来充实虚构的私人空间,并且用虚构的私人空间来检验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最初靠文学传达的私人空间,亦即具有文学表现能力的主体性事实上已经变

13、成了拥有广泛读者的文学;同时,组成公众的私人就所阅读到的内容一同展开讨论,把它们带进共同推动向前的启蒙过程当中”。靠文学(艺术),他们组成了公众,又在公共领域当中建立起以文学讨论为主的公共领域;通过文学讨论,他们实现了自我启蒙和公共启蒙,对私人领域的主体性和公共领域的主体间性都有了清楚的认识。文学(艺术)实际上发挥的是一种交往理性的作用,艺术中介论最后推导出来的艺术本质是交往。,寒冬夜行人,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如果冬夜,一个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a traveller),中文译作寒冬夜行人,意译如果冬夜,一个旅人。这部1979年完成的

14、作品,被当作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类似于费里尼(FedericoFellini)的八右二分之一(Eight and One Half),后者通常被认为是关于电影的电影。,故事情节,寒冬夜行人的主人公就是这部小说的读者。一位读者,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卡尔维诺的新作寒冬夜行人。一个严寒的冬夜,一位神秘的旅行者从巴黎乘火车来到意大利的某个小车站。按原定的计划,他本该把一只行李箱交给一个他不认识的人,他们有接头的暗语;可是前来接应的人却没有露面,原来是有人向警方告发了。警察局长告诫神秘的旅行者尽快离开站台,否则读到这里,已经是30来页了;“读者”突然发现小说的页码错乱,他看过的

15、三十来页又重复出现,于是他就去书店换书。书店老板翻阅之后,深表歉意地解释说,小说装订时出了差错,把卡尔维诺的小说跟波兰作家巴察克巴尔的小说马尔堡市郊外装订混了。这样,小说的第二章不再是前一章故事的继续,却是另一篇小说的开头。,出版社居然出现如此严重的差错,当然得给退换,不过“读者”却又不想换回一本完好的寒冬夜行人,而是想换一本那位波兰作家的小说看下去。因同样原因来书店换书的还有一位名叫柳德米拉的“女读者”。然而,他们换回去的根本不是那位波兰作家的小说,因为书上的地名和人名都与波兰这个国家毫不相干。“读者”心里纳闷儿,就打电话询问在书店结识的那位“女读者”柳德米拉,方知读的是一个人口只有34万的

16、辛梅里亚民族的一位年青作家的小说昂立枉峭壁上。于是这第三章又成为这后面一篇小说的开头。满以为可以惬意地欣赏一部完整小说的“读者”与“女读者”,却又因为小说内容的阴差阳错而又不得不拜读另一部题为迎着寒风不怕眩晕的小说了。于是,10篇小说就在这两位男女“读者”不断寻求确切答案的过程中一环套一环地依次展开了,他们俩人也在苦苦的寻觅中,在不断地阅读这10篇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知己,对文学的笃信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在寻书的风波中萌生了爱情,最后还喜结了良缘。在洞房花烛之夜,当“女读者”提出要熄灯就寝时,“读者”却说:“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了。”,零时间,你和零:卡尔维

17、诺就“时间零”观念和小说的结构模式进行了阐述:“猎手去森林狩猎。忽然,一头雄狮张牙舞爪,向猎手扑来。猎手急忙弯弓搭箭,向狮子射出一箭。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如同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之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张开血盆大口,咬断猎手的喉管,吞食他的血肉;也可能羽箭射个正着,狮子挣扎一番,一命呜呼。但那都是发生在时间零之后的事件,也就是说,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三,至于狮子跃起与箭射出以前,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传统小说致力经营情节,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写出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交代故事的“来龙”和“去脉”,传统小说靠情节来吸引读者,遵循的是线性的因果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