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文精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中文精要.ppt(2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贸易原理、政策与实务,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黄蕙萍2005年11月26日,导言,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本书的结构安排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足;各国的科学技术存在差异。,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1、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2、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一国的要素供给,提高一国的就业水平,而且可以优化一国
2、的资源配置、促进一国规模经济的形成,带动一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及本课程的内容,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原理部分:重点分析贸易基础和贸易利得;政策部分:着重讨论贸易限制的理由和经济影响;实务部分:专门讨论国际贸易商品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及本课程的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安排第一部分:绪论,介绍国际贸易的分类与法律环境、国际分工的历史规律演进进程及规律;第二部分:理论部分,介绍西文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反对派,国际贸易新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第三部分:政策部分,着重分析一国限制进口的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及其经济影响;第四部分:介绍国际贸易条约与世界贸易组织。
3、,1、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他国市场;复出口(Re-export)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复进口(Re-import)Transit Trade:贸易货物通过一国国境,不经过加工改制地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分类1、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与其进口额之间的差额;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也称出超,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净出口(net export):出超时的出口超出部分;贸易逆差(trad
4、e deficit),也称入超,即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净进口(net import):入超时的进口超出部分。,国际贸易的分类,2、总贸易与专门贸易General Trade: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如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独联体国家、东欧及中国等采用这一标准。General import(总进口);General export(总出口)Special Trade:以关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如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少数国家。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在关境以外但在国境内,这时国境比关境大;当几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时,关境比每一个成员国的国境都大。,3、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Visible T
5、rade: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无形贸易 Invisible Trade: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有贸易活动。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主要区别是:有形贸易是商品进出口,它经过海关手续,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是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但它是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的分类,服务贸易是无形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等同。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过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如电信服务;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如旅游;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如在国外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提供服务
6、;4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如劳务人员出国。,国际贸易的分类3、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4、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Direct Trade:商品由生产国直接运销到消费国,没有第三方参与;Indirect Trade:通过第三国或其他中间环节运销到消费国;Entrepot Trade: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分类,5、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和邮购 贸易Trade by Roadway:公路及铁路运输Trade by Seaway:海洋运输Trade by Airway:
7、航空运输Trade by Mail Order:邮购包裹运输,国际贸易的分类,6、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和易货贸易Free-Liquidation TradeBarter Trade7、单证贸易和无纸贸易Trade with documentsTrade without documents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EC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 1、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制定并在本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生效的法律。“当事人可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时,就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1)合
8、同明确规定适用的法律;(2)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订约地履约地侵权行为发生地,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2、国际贸易条约,国家通过缔结或参加双边或多边条约,承认某些国际法准则,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海牙规则”c.“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d.“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在法律的适用上,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3、国际贸易惯例,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性做法,并由国际组织或商业、学术团体加以规范成文,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当事人的行为准则。惯例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其适用性体现在: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达成不同于惯例的交易条件;当
9、事人在合同中明确选用某项国际惯例;当事人未明确排除某项惯例的适用,而该惯例在国际贸易为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经常遵守,则应视为当事人已默示地同意该项惯例。,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3、国际贸易惯例,常用的国际贸易惯例有:a.“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年)b.“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6年)c.“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d.“国际保付代理惯例规则”(1994年)e.“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1992年),国际贸易发展简史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1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大
10、分工,国家产生了,商品流通超越国界,产生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发展简史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2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贸易国家有:腓尼基(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国家,现黎巴嫩境内)、埃及、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主阶级的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和香料。,国际贸易发展简史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3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贸易的地理范围: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中国的长安、扬州、泉州、广州等沿海城市是东方的贸易中心。主要的贸易商品是:奢侈品,如金银、丝绸、香料、宝石、象牙、瓷器和毛纺织品。中国对外贸易:西汉时期“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2.1国际
11、贸易的发展15世纪地理大发现,印度洋、东南亚各国及大西洋沿岸都在国际贸易的范围内,国际贸易中心几度转移;国际贸易的商品除奢侈品以外,还有工业原料、食品与黑奴2.2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条件:货币资本的积累;劳动力与生产工具的分离。,国际贸易发展简史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代替工场手工业,社会生产力空前大发展,大量的商品需要寻找海外市场;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革为海外商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殖民主义国家进一步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英国是“世界工厂”,“工业上的霸权带来商业上的霸权”大宗商品如香料、茶叶、咖啡
12、等贸易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的比重上升,此外粮食、煤炭、钢铁、农业原料、机器及运输材料等商品的贸易也有了较大的增长;,国际贸易发展简史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4.1到一战前时期(18701914年)在此期间,欧洲和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革命和内燃机发明与应用);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了突出的变化: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下降了,其他西欧国家、北美、非洲、拉丁美洲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增加了;商品结构的特点是两大类产品比重持续稳定,但内部结构变化:自1870年后,矿产品在初级产品中的比重有所增加,而食品和农产原料的比重有所下降;在制成品领域,纺织品比重下降,而金属制品、化学品
13、、纸张、木制品、玻璃制品的比重有所增加。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性质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贸易发展简史4、帝国主义时期前期的国际贸易(18701938年),国际贸易发展简史4、帝国主义时期前期的国际贸易(18701938年),4.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19141938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是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世界贸易的地理格局的变化:欧洲在国际贸易中比重下降,而美国的比重却有了较大的增长;商品结构的特点是两大类产品比重持续稳定,但内部结构改变:初级产品中燃料和矿产品比重上升,而食品和农业原料比重下降;制成品中金属和化学品、工程产品比重上升,而纺织品等其他轻工产品
14、的比重下降。,5.1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战后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使国际贸易的规模扩大,而且使其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战后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更为迅速,使世界的距离在时间上大大缩小了;战后资本输出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发展简史5、当代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发展简史5、当代的国际贸易,5.2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结构的变化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制成品的增长速度快于初级制品,而且从1953年开始前者的比重超过了后者;在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资本货物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的增长加快;初级产品中,石油贸易增长迅速,原料食品贸易发展缓慢。地理结构的变
15、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但增长速度不一:增长最快的是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相对缩减了;日本和欧洲的贸易地位上升较快,而美国的贸易地位逐渐下降;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一个贸易大国。(2003年贸易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国际贸易发展简史5、当代的国际贸易,5.3国际服务贸易的急剧发展近年来,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急剧发展;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3,其中美国已达34;从业人数占发达国家总就业人数的比
16、重达23;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发展采取了积极鼓励政策;,国际贸易发展简史5、当代的国际贸易,5.4国际贸易格局集团化发展各主要贸易国通过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不同方式,组成区域性贸易集团,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我国出口的市场结构和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分工1、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
17、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A.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B.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C.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大小对国际分工起着重大影响作用;D.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E.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也起重要作用。,2.1萌芽阶段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手工生产向工场手工业过渡,并产生以此为基础的、具有地域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专业化生产;最初的分工形式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
18、国际分工2、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国际分工2、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2.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完成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分工的形式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形成发城市与农村对立下的一种“垂直式”的国际分工;例如当时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2、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2.3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垂直式”的国际分工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工业国之间形成了一种“水平式”国际分工,即工业部门间的分工。,国际分工2、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
19、2.4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分工进入了深化阶段:经济结构相似的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垂直型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分工;形成了各种不同发展阶段和制度的国家参加的一种综合性国际分工;区域经济集团成员之间的分工逐步加强。,3.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同向的,即在国际分工发展较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一般也发展较快,相反,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时期,国际贸易发展也较慢,甚至停滞状态。,国际分工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国际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来源和出口输往地,它表明国际贸易
20、商品和劳务的总流向及各贸易在国际上的地位。19世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分工决定当时的贸易主要是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贸易;二战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决定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国际分工中心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导地位,如1819世纪的英国,当今的发达国家。,国际分工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商品结构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及其在总的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增加;产业内贸易、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比重提高。,国际分工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先进国家
21、与落后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鞽程度上的不平等贸易条件。3.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世界贸易依存度又称世界贸易系数,指国际贸易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1、世界市场,世界市场(world market)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总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国家;订约人;商品: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商品市场;商品销售渠道;运输网络;信息网络。,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1、世界市场,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世界市场容量迅速
22、扩大;世界市场国际协调与管理逐步发展;世界市场的垄断性不断增强;世界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市场的投机日益加剧。,是世界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在本质上相同的,不同点体现在:量上的差异;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2、国际价值(International Value),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2、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23、商品的国际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它是以货币表现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和使用价值。国际价格围绕商品的国际价值上下波动,是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3、国际价格(International Price),3.1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国际供求关系及其变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力量;经济周期;国际通用货币币值的变动;商品的质量、包装及销售中的有关因素;各国政府和国际性组织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非经济因素。,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3、国际价格(International Price),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3、国际价格(Intern
24、ational Price),3.2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跨国公司内部交易所规定的价格,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转移款项、扶植子公司。垄断价格卖方垄断价格买方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价格如欧盟内部农产品的共同农业价格(common agriculture price)国际“自由市场”价格,原理篇,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保护贸易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绝对利益说比较利益说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Mercantilism,
25、1、主要观点: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的财富和增强国力。货币差额论(1516世纪中叶早期)贸易差额论(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晚期),2、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3、理论缺陷:并不是所有参加贸易的国家能同时获得贸易利益,一国的贸易顺差即是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也就是说,一国的贸易利益是以它国受损为代价的。,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Mercantilism,绝对利益说(Theory of ab
26、solute advantage),1、主要观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资产阶级古典学派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利益论。,分工前: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2、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2、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按绝对利益分工: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放弃布的生产;
27、英国专业化生产布而放弃小麦的生产。分工并进行自由贸易后(1W:1C):美国用1W换英国的1C,可多获得1C或节约100工时;而英国用1C可换美国的1W,实际获益2C或节约100工时。,3、绝对利益论的缺陷,缺陷: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不利的时候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它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绝对利益论成为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反对地主贵族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主张自由放任的贸易政策,即政府对贸易不加限制,完全自由贸易。,4、绝对利益论的历史背景,比较利益说(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David
28、 Ricardo,17721823年)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年),书中提出了发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利益论。历史背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上升;英国的谷物法存废。,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自由贸易;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固定的;没有运输费用;不存在技术变化;劳动价值论(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同质的;每单位所
29、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即商品的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1、比较利益论的主要假设前提,2、比较利益说的主要观点,“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一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即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即比较劣势)的产品,便可获得实际利益。,3、比较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分工前: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分工前 分工后 交换后,4、比较利益论的例外情况,葡萄牙呢绒的劳动生产率英国是2倍,布的劳
30、动生产率也是英国的2倍;葡萄牙没有绝对利益更大的产品,英国也没有绝对不利较小的产品,因此无法按比较利益进行分工。由于例外存在的机率很小,所以对比较利益论的影响不大。,比较利益论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它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而自由贸易又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劳动价值论是不完全的;没有分析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互利贸易的范围及贸易利益的分配。,5、比较利益论简评,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 or H-O theory),赫
31、克歇尔俄林创立的要素禀赋论;萨缪尔森提出的要素价格均等化。赫克歇尔(Eli F.Heckscher,1879-1952):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俄林(Bertil G.Ohlin 1899-1979):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他接受了其老师的观点,创立了要素禀赋论;并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1915-):实际工资和保护贸易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观点。(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HO理论)的内容:要素禀赋论,又称要素比例说(factor pro
32、portions theory)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应该出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即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论,几个基本概念: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和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如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要素价格(Factor Price):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和要素的报酬
33、,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几个基本概念: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该要素密集程度高。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产品生产中哪种要素投入的比重最大所称的该要素密集型产品,如小麦为土地密集型产品;纺织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计算机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论,几个基本概念: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程度(Factor Abundance):一中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一种要素的
34、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一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衡量要素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1、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衡量,即 TK/TL;2、以要素相对价格衡量,即 PK/PL=r/w。,要素禀赋论,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一种商品的相同的生产函数;3、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规模相同经济利益不变;5、不完全专业化生产;6、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7、商品和要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8、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转移,而没有国际流动性;9、没有运输费用、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要素价格不同各
35、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昂贵,出口就不利。,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技术,消费偏好,要素供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最终产品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价格,商品相对价格,要素禀赋论的一般均衡框架,图54,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说明,用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均衡图示说明要素禀赋论:国I是劳动丰富的国家,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国I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X轴;国II是资本丰富的国家,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所以国II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轴。PAPA
36、,所以国I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国II在Y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说明,专业化生产过程持续到两国按相对价格PB开展贸易达到均衡,BCCE,BCCE。,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内容: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一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即要素价格)趋于均等。,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分析过程:国I(劳动充裕资本稀缺):L(w)低,K(r)高 专业化生产并出口 X,减少Y的生产而进口 Y 对劳动的需求 L,对资本的需求 K 劳动的价格 L(w),资本的价格 K(r)
37、;国II(资本充裕劳动稀缺):K(r)低,L(w)高 专业化生产并出口 Y,减少X的生产而进口 X 对资本的需求 K,对劳动的需求 L 劳动的价格 L(w)资本的价格 K(r);随着国I工资率上升,利率下降,国II利率上升,工资率下降,两国都有一股强大趋势推动要素价格趋向一个共同的水准。,要素价格均等化,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是一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论,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了检验HO理论,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对1947年
38、美国200个行业进行分析,把生产要素分成资本和劳动两种,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出口和进口替代口品,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的进口品所需要的国内资本和劳动量及其比例,见下表:,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年),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进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因而得出与HO理论相反的结论:“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之上。换言之,美国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里昂惕夫之谜,其他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格局的类似研究:例
39、如对日本贸易结构的研究发现:1、从整体贸易上看,日本是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输出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的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支持了里昂惕夫反论;2、从双边贸易看,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日本出口到不发达国家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因为日本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介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支持了HO理论。许许多多的检验结果,既未肯定地证实也未否定HO理论。,1、劳动效率的差异;1947年美国工人的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的3倍。因此在计算美国工人的人数时应将实际人数乘于3倍,这样计算的美国工人数与拥有的资本量之比,较之于其他国家美国变成了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短
40、缺的国家,所以它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与HO理论是一致的。(这是行不通的,因为美国的资本同样更具有效率,也要乘于3倍,这对其资本劳动比没有影响。)2、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差异;里昂惕夫计量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而忽略了人力资本,若将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当中,将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美国劳动比国外劳动包含更多的人力资本。,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3、贸易壁垒的存在;美国为了解决国内就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制定了贸易限制措施;如果实行自由贸易的话,美国进口品的劳动密集程度
41、会提高。4、未考虑自然资源因素;双要素模型中未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美国的进口品中初级产品占60%70%,这些产品的自然资源密集度很高,把这类产品划入资本密集型产品加大了美国进口品的资本劳动比。,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5、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当两种产品生产的替代弹性(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差异较大时,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一种产品的生产中极易用一种生产要素代替另一
42、种要素,而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则很难用一种要素代替另一种要素,这时就可能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一旦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要素禀赋论及要素价格均等化都无法实现,它是“謎”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是要素密集逆转发生的概率只有1%,对要素禀赋论并无实质性影响。,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H-O理论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对该理论的经验检验如何解释;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该理论赖以存在的一些假设是不切实际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研究更接近现实的假设条件。放弃其中的许多假设并不影响H-O理论本身的正确性(只需要作一些修改,并不是对它的否定),但放松其中的另外一些假设后,我们就需要一些新的理论来解释H-O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重要问题。,西方
43、国际贸易新理论,可获得性说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研究开发要素说规模报酬递增说(放弃假设4:国际贸易也可以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说(放弃假设2:各国使用的技术不是相同的)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理论(放弃假设7:不完全竞争市场),可获得性说Available Theory,可获得性说,也称存在性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1956年首先提出来的。贸易商品可分为可获得性商品和不可获得性商品。可获得性商品,是指一国能以有利条件(如可获得的资源、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的供给弹性大的商品;不可获得性商品,是指一国无法生产或即使能生产也必须付出很高代价、供给弹性小的商品。可获得性的差别
44、,亦即供给弹性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拥有可获得性商品的国家将出口这种商品到不可获得这种商品的国家,对某种商品供给弹性大的国家将向对该商品供给弹性小的国家出口这种商品。但是这一理论只能解释少部分、特殊的贸易事件,不能说明一般的贸易现象。,熟练劳动说Skilled labor Theory,最早提出熟练劳动的是里昂惕夫,但真正研究并提出这一学说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基辛。他按劳动的复杂程度把企业人员分为八个等级,两大类。第一至第七级分别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技术员和制图员、其他专业人员、厂长和经理、机械工人和电工、熟练的手工操作工人、办事员和销售员;第八级是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属非熟练劳动。
45、,实证分析表明:发达国家(资本丰富的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多熟练劳动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欠发达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少熟练劳动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劳动熟练程度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1、劳动的熟练程度是不易达到和不能迅速达到的;2、劳动的熟练程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用,而国际贸易又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3、资本能在低成本条件下进行国际转移,劳动力却只能在高成本条件下进行国际转移。,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是这一学说的创始人。商品生产中的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指的是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
46、资本;人力资本指人的智能,表现为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管理才能及健康状况,它是对人的投资,即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果。人的智能之所以称为资本是因为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智能可持续使用一个很长的时期,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取得大于投资的收益。,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发达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则在这类产品上处于劣势地位。人力资本在比较优势的决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初级产品的生产需要较低、较少的人力智能,因而人力资本缺乏,但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生产和出口优势信息、生物、空间、新材料、新能源等产品需要较高
47、的人力智能,因此人力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研究开发要素说Theory of facto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基辛、格鲁伯、弗农和梅达等人提出的。通过计算分析,美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占10国出口总额比重大的部门,投入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占美国销售额的百分比也大,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占美国该部门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也大,即研究开发要素比重大小是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研究开发要素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研究开发要素比重大的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也强,而研究开发比重小的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也小。,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prefer
48、ence similarity,经济学家林德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偏好相似学说。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需求偏好并不是相同,基于需求偏好相似的要素禀赋论只能解释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能解释工业品的贸易。国际间工业品贸易的发生,往往是先由国内市场建立起生产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而后再拓展国外市场,因为厂商总是出于利润动机首先为他所熟悉的国内市场生产新产品,当发展到国内市场有限时才会开拓国外市场。,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两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越相近,人均收入越接近,需求偏好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如下图:,商
49、品档次,D,C,A,B,I1,I2,人均收入,a,b,0,BC部分重合,表示两国会就BC范围内的商品进行贸易。两国对产品需求的档次变动范围重合部分越大,表示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根据要素禀赋论,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越接近,比较成本的差异将越小,两国的贸易将越小。但根据偏好相似说,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越接近,表明两国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越接近,因而人均收入的差距将越小,重叠的市场部分将越大,两国的贸易量将越多。因此,需求偏好相似说更适合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技术差距论(Technical Gap Theory)
50、,模仿滞后(imitation lag):从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终止的全过程;分为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时期:反应滞后(reaction lag):技术创新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生产新产品的时间;前期为需求滞后:需求滞后(demand lag):创新国开始生产到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掌握滞后(mastery lag):其他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进口为零的时间。,波斯纳1961年首创,又称模仿与创新理论。,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优势,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需求滞后,反应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