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623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分级管理、组织与职责、管理制度、日常管理、重点部位管理、微型消防站、火灾处置以及消防档案。本文件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木文件。GB/T5907(所有部分)消防词汇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T38315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40248人员密集场所消防

2、安全管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1锅炉房设计标准GB5072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51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DBl1/T1578医疗机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DBl1/T2103.1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第1部分:通则DBl1/T2104消防控制室火警处置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5907、GB25201、GB/T40248和WS30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41应符合DBl1/T2103.1的有关要求。45除应符合本标准以外,尚应符合WS308的要求。d1应根据使用功能、火灾风险等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

3、位,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44应每年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及维护保养、电气防火检测,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5属于火灾高危单位的医疗机构,应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消防安全评估。46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医疗机构宜实行信息化管理。5分级管理按照DB11/T2103.1的分级管理要求,根据XX市医疗机构的性质及住院床位数,将医疗机构分为以下3级:a) 1级:住院床位500张以上的医院;b) 2级:住院床位100张500张之间的医院;c) 3级:住院床位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站、医

4、务室、村卫生室/所等)。6组织与职责A1组织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各部门(科室)和志愿消防组织组成。A)职责6.2.1 消防安全责任人6. 2.1.1公立医疗机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为党政主要负责人,其它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7. 2.1.2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负责领导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并应履行下列职责:a)应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有关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依法推进消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b)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c)保障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所需的

5、资金和人员投入;d)统筹安排各项活动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e)每半年组织不少于1次的消防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听取各项工作汇报;f)为消防设施维护、检测以及消防安全评估等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g)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h)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i)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装备和办公场所;j)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实施演练;k)建立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赋予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奖惩和责任追

6、究权利。6.2.2 消防安全管理人6.2.2.1消防安全管理人应为主管消防安全的负责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负领导责任,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时,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6.2.2.2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职责:a)拟订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预算和组织保障方案,并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b)组织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c)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d)每季度组织不少于1次的消防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重大安

7、全隐患;e)组织实施对本单位灭火设施、灭火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等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畅通;f)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开展日常业务训练;g)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h)组织实施对各部门、科室消防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和奖惩;D定期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j)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6.2.3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6.2.3.1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a)制定和落实

8、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b)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灭火疏散预案,检查督促各部门(科室)落实消防安全责任;c)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计划和组织保障方案;d)每月召开不少于1次的部门消防安全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单位消防安全阶段工作和重大问题,针对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报单位直接上级决策;e)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重点岗位,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重点监管;f)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巡查检查和隐患治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g)认真填写并妥善保存消防档案资料;h)建立消防安全督导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向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汇报各部门(科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i)与当地消防机

9、构建立沟通渠道,及时向消防机构汇报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j)完成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6.2.4医疗机构各部门(科室)6.2.4.1各部门(科室)应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各部门(科室)消防安全责任人。各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应为本部门(科室)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1名2名消防安全员为本部门(科室)消防管理人。6.2.4.2各部门(科室)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下列职责:a)组织实施本部门、科室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计划;b)明确本部门、科室不同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c)根据本部门、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制定

10、和组织实施本部门、科室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d)按照规定实施消防安全巡查和定期检查,管理本部门、科室所属的各类功能用房及医疗设备、消防设施、器材等;e)发现和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的,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f)发现火情,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g)组织配合各级部门的消防安全检查和考核。6.2.5志愿消防组织6.2.5.1第5章明确的1级和2级医疗机构应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相应消防器材和装备;3级医疗机构应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员。6.2.5.2专职消防队员或志愿消防队员应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的基本技能,定期开展消防训练。6.2.5.3医

11、疗机构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不少于100O人时,志愿消防队员的数量不应少于从业人员数量的10船其他单位志愿消防队员的数量不应少于从业人员数量的15%;当班志愿消防队员数量占当班总人数的比例不应低于上述要求。7管理制度71应遵循DB11/T2103.1的要求,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基本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特点,建立健全各专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73专项消防安全管理还应包含以下制度:a)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b)消防安全管理标识制度;c)应急疏散预案及演练制度;8日常管理R1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管理8.1.1 用火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室内不应违规使用明火;b)实施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时,应

12、进行全过程火源管控,采取局部隔热措施,并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c)使用熏香、蚊香等物品时,应放置于带有防护罩的金属等不燃器具内,并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d)实验室火源应与易燃物隔离,应严格限制实验室使用明火,尽量使用电热设备代替明火操作。8.1.2 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手机、充电宝等应安全充电,远离病床被褥和衣物等可燃物品,充满电后及时断电;b)不应违规使用电热毯等大功率电热器具;c)使用发热式医疗设备和电热器具时,应远离可燃物或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使用时应有必要的监控或保护措施,离开和用完时应及时切断电源;d)医疗用电设备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避免超期服役;e)电气线路不应直接敷

13、设在可燃物上,当敷设在可燃物上时,应采取穿金属导管、采用封闭金属槽盒等防火措施.f)委托具备相应从力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电气安全检测,排查整改电气安全隐患。8.1.3 用气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医用液氧储罐与医疗机构外建筑的防火间距符合GB50016的规定,与医疗机构内建筑的防火间距符合GB50751的规定;b)供氧站、手术室、病房等氧气存放处禁止易燃易爆危险品入内,有专人负责管理;c)氧气瓶管理执行安全操作规程;d)厨房使用燃气有专人负责管理;e)严禁在燃气设施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物品。8.1.4 用油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使用时,远离易燃物、易燃气体和热源等,避免火源

14、直接接触油品;b)特殊场所使用精油等物品时,选择低挥发性、难燃、不易挥发、不易氧化的精油,不使用易燃易爆的精油;c)制定相应的油品储存管理制度。R5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8.2.1医疗机构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使用和保存应符合以下规定:a)酒精、甲醛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贮存,按性质分类存放,存放场所宜独立设置;b)配置专人负责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c)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房间和正在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实验室等场所,严禁动用明火和带入火种,工作人员不穿带钉子、铁掌的鞋和化纤衣服,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d)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使用后的废弃物集中分类存放于安全区域,贴好标签,并交由指定部门统一处

15、置。fi1消防设施管理8.3.1应按照GB25201的要求进行消防设施维护管理。8.3.2针对磁共振室等医疗机构特殊部位不能使用常规灭火器时应设置专用灭火器。8.3.3应每年委托具备相应从业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其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测。8.3.4应每月对消防设施、器材开展不少于1次的联动运行测试,应委托具备相应从业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测试,测试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手动报警现场确认测试;b)消防电话通信测试;c)常闭式防火门功能测试;d)消防广播测试;e)烟感、温感报警信号反馈测试;f)自动喷淋末端压力放水测试;g)气体灭火系统报警信号反馈测试;h)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系统测试;i)水

16、泵房远程启动、手动启动测试;j)防火卷帘远程起降、手动起降测试;k)排烟送风远程启动、手动启动测试;1)备用电源切换测试;m)消防电梯运行测试;n)消防中控设备信号反馈及联动操作等测试项目。R4安全疏散设施管理8.4.1应确保建筑内的疏散门和楼梯间的门不被锁闭,疏散走道和楼梯间不被占用、堵塞。8.4.2当确需控制人员出入或设置门禁系统时,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开启或无需管理人员帮助即能从内部向疏散方向开启。8.4.3常闭式防火门应保持关闭,走道等部位因使用需求设置的常开式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8.4.4医疗机构避难间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8.4.5对于转运不方便的病人,应配备

17、必要的医疗设施。8.4.6医疗机构的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Rq消防安全标识管理8.5.1应在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醒目位置设置提示火灾危险性、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的明显标志和警示标语。8.5.2常闭式防火门的门扇上应有“常闭式防火门,请保持关闭”的明显标识。8.5.3在门(急)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等明显位置设置安全疏散路线指导图。8.5.4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设置消防标识,标明“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8.5.5设有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在主入口及周边相关醒目位置设置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防火要求的标识。fiA防火巡查8.6.1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单位

18、相关人员每日开展防火巡查。8.6.2 防火巡查分为公共区域和内设机构管辖区域,公共区域由消防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定期巡查,内设机构管辖区域由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定期巡查,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视频监控等技防手段辅助常规巡查。8.6.3 防火巡查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有住院区及门诊区的3级医疗机构白天不少于2次,有住院区及急诊区的3级医疗机构夜间不少于2次,其他场所每日不少于1次;b)1级、2级医疗机构每日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消防安全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表。门(急)诊区、病房楼、各医疗科室(医技、辅助科室)等人员密集区域每两小时1次的巡查。重点时段(重点节假日、重要保卫期间、装修施工期间)每

19、小时巡查1次,夜间应加强病房楼和急诊区巡查。8.6.4 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有无违规用电、用火、用气情况;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c)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d)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被遮挡、覆盖、移位,外观、数量是否缺损;e)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顺序关闭状态;f)电缆井、管道井等公共区域以及配电箱、电表箱周边,防火卷帘下方是否堆放易燃可燃物品;g)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情况;h)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A7防火检查8.7.1应由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组织,检查时由消防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各部门(科室)负责人

20、等相关人员参加。8.7.2应分为公共区域和内设机构管辖区域,公共区域由消防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内设机构管辖区域由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定期检查。8.7.33级医疗机构每月应组织不少于1次的防火检查,1级、2级医疗机构每周应开展1次的消防安全检查。8.7.4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消防巡查记录、中控室及重点部位值班记录是否规范;b)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是否落实;c)消防中控室值班及设施运行情况;d)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保持完好有效;C)消防水源、消防电源情况;f)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g)对住院患者及家属消防安全提示情况。fifl火灾隐患整改8.8.1消防安全管理人应

21、组织实施火灾隐患整改工作。8.8.2应当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归口管理部门应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汇报,提出整改方案。8.8.3 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单位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A。宣传教育培训8.9.1 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职工、住院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应满足下列要求:a)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各部门(科室)消防安全负责人等管理人员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b)全体人员应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新上岗职工应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c)采取电子屏幕、宣传海报、宣传卡片、入院须知等多种形

22、式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常态化的消防安全提示。8.9.2 职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a)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安全逃生路线、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范措施;c)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d)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及时报警、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8.9.3 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除包括8.8.2规定的内容外,还包括:a)单位整体情况,如建筑类别、建筑层数、建筑数量、建筑面积、功能分布、建筑内单位数量、消防设施等;b)单位人员组织架构、应急指挥架构;c)单位所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内容。AM例会制度1级医疗机

23、构应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2级和3级医疗机构宜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a)每半年召开不少于1次的消防安全例会。会议内容应以研究、部署、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为主。如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随时组织召开专题性会议;b)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主持,有关人员参加,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下发有关部门并存档;c)会议听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有关消防情况的通报,研究分析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形势,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布置下一阶段的消防安全工作;d)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召开的专题会议纪要或决议,报送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e)本单位如发生火

24、灾事故,事故发生后召开专门会议,分析、查找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防止事故再次发生。A11应急疏散预案及演练8.11.1 应根据本单位建筑规模、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等实际情况,按照GB/T38315的要求制定针对性的应急疏散预案。8.11.2 应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全面分析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及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处置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分级分类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a)单位编制总预案;b)各部门(科室)结合岗位火灾危险性编写分预案;c)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编写专项预案。8.11.3 应

25、急疏散预案应至少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应急组织及其构成、指挥协调机制;b)应急物资准备和存放地点;c)火灾现场通信联络、灭火、疏散、救护、保卫等职能小组的负责人、组成人员及各自职责:d)火警处置程序;e)应急疏散的组织、疏散程序和保障措施,疏散人员的集散场地,特别是重症病人和骨伤科病人等的疏散与防护方法和程序等要求。f)火灾扑救的程序和措施、方法;g)通信联络、安全防护和人员救护的组织与调度程序和保障措施。8.11.4 应按照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系统整体联动处置能力。9重点部位管理O1重点部位医疗机构应包括以下重点部位:a)门诊和急诊

26、;b)病房和重症监护室;c)手术室;d)药品库房;e)危险化学品库房;f)煎药室;g)变配电室;h)供氧站和高压氧舱及用氧部位;i)锅炉房;j)实验室;k)档案和病案资料室;1)布草房和织物库房;m)厨房;n)宿舍;o)施工现场;P)不间断电源(UPS)电池间;q)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等。OO门诊和急诊8.11.5 2.1门诊部和急诊部应合理布置导诊、挂号、收费、取药等功能区域,便于人员疏散,疏散通道的净宽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9.2.2 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9.2.3 2.3候诊区应通过张贴图画、视频等

27、形式对候诊人员宣传消防知识。9.2.4使用乙酸、酒精、胶片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科室应严格执行危险品领取登记和清退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取用和存放,避免邻近或接触热源或被阳光直射。91病房和重症监护室9.3.1病房内的通道以及公共走道应保持畅通,不应堆放物品。9.3.2病房、重症监护室宜设置开敞式的阳台或凹廊,窗口、阳台、逃生门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9.3.3病房内的房门或床头及病房公共区域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疏散方向、安全出口位置及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9.3.4医务人员应向新住院或观察治疗的病人介绍本区域的疏散路径及安全疏散、应急

28、逃生常识。9.3.5超过2层的病房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面罩、应急照明设备、辅助逃生设施及使用说明。9.3.6病房楼宜根据病人年龄和护理等级布置科室所在楼层,行动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患者的病房宜设置在四层以下楼层,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9.3.7病房和重症监护室应合理划分防火分区。9.3.8病房和重症监护室内应合规使用医疗必须的高温设备,严禁违规使用电气设备和明火,严禁堆放纸箱等可燃物。9.3.9治疗用的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红外线、频谱等电加热器械,应与窗帘、被褥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9.3.10住院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医疗仪

29、器设备,护士站内存放的酒精、乙酸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由专人负责专柜存放。0A手术室9.4.1手术室应与医疗机构的其他场所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9.4.2手术仪器设备放置、使用应符合防火要求,对电气设备和医疗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9.4.3手术室使用酒精、麻醉剂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严格执行危险品领取登记和清退制度。9.4.4对病人进行麻醉的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局部通风。Q6药品库房9.5.1药品库房应设在独立建筑内或建筑内的独立区域内,与其他场所采取防火分隔措施。9.5.2药品库房内不应设置休息室、办公室,值班室夜间不应留人住宿。9.5.3药品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库房内应设置禁火、禁烟

30、标识。9.5.4药品库房内药品应分类存放。9.5.5药品库房内的升降机附近不应堆放纱布、药箱等可燃物。9.5.6药品库房内宜采用低温照明灯具。0A危险化学品库房9.6.1医疗机构危险化学品库房应符合DBl1/T1578的有关要求。9.6.2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储存在危险化学品库房内,禁止储存在地下室内,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存。9.6.3危险化学品库房应设在独立建筑内或建筑内的独立区域内,与其他场所采取防火分隔措施。9.6.4危险化学品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仪器设备及电气线路。9.6.5危险化学品库房应加强试剂、标本等安全使用管理。未经允许非工作人员不应进入危险品库房。危险品进出

31、库房应轻拿、轻放。零散提取危险品时,应在库房外进行,不应在库房内开启包装物。O1煎药室9.7.1煎药室应设在独立建筑内或建筑内的独立区域内。9.7.2采用堆垛方式存放中草药时,应采取定期翻堆散热等防止自燃的措施。9.7.3煎药装置应远离中草药等易燃、可燃物品。9.7.4煎药机、烘干机、包装机、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使用时不应离开。OA变配电室9.8.1变配电室应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定期检测维修。9.8,2室内应保持整洁,不应存放木箱、纸箱等可燃物,不应任何私拉乱挂电源,发现故障及时排除。9.8.3 变配电室不应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火源、电源。9.8.4 应定期检修变压器

32、和配电柜,察看线缆接头等部位的接触或温度情况,做好防护措施。9.8.5配电柜应接地良好、设备无破损、螺丝紧固、温度测量正常,无异响、异味、变色,接线插头无烧痕和放电现象。O。供氧站、高压氧舱和用氧部位9.9.1 供氧站、高压氧舱及用氧部位应明确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9.9.2 供氧站、高压氧舱及用氧部位与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9.9.3 供氧、用氧设备及其检修工具不应沾染油污。9.9.4 氧气管道不应与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或交叉接触,氧气管道不应与供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管井内。9.9.5 供氧站内的氧气空瓶和实瓶应分开存放,应由工作人员负责瓶装氧

33、气的运输。氧气灌装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操作,不应在供氧站内灌装氧气袋。9.9.6 病房内氧气瓶应及时更换,不应积存。采用管道供氧时,应经常检查氧气管道的接口、面罩等,发现漏气应及时修复或更换。9.9.7 高压氧舱排氧口应远离明火或火花散发地点。9.9.8 高压氧舱内电气线路和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出入人员采取防静电措施。9.9.9 高压氧舱机房管理人员离开,应断电、关闭供氧阀门检查;供氧间应安置冷光源、防爆灯及防爆开关。9Ifl锅炉房9.10.1 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锅炉房的位置应符合GB50041的有关要求。9.10.2 应按相关规定定期检修锅炉,检查压力管道、安全附件及

34、运行工况,校验安全阀。9.10.3 锅炉周围应保持整洁,不应堆放木材、棉纱等可燃物。9.10.4 应定期检查供油供气管路和阀门的密封情况,并保持良好通风。9.10.5 锅炉房的燃气调压间附近应严禁烟火,应控制易燃物品的存放利使用。9.10.6 锅炉房的燃气调压间应设置防火隔离措施,并采用防火材料保护管道、线路等易燃部分。9.10.7锅炉房的燃气调压间应安装合适的燃气泄漏监测设备和排风系统。Q11实验室9.11.1 实验室应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领取登记和清退制度,禁止超额储存。9.11.2 实验室使用的汽油、酒精等易燃危险品,乙醛、丙酮等自燃危险品,乙块、氢气等爆炸危险品及其他危险品应存放

35、在指定位置,并远离热源和可燃物,避免阳光直射。9.11.3 自燃危险品应单独存放,不应与其他试剂混放,且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9.11.4 实验室不应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严禁私自安装电闸、插座、变压器等。当工作需要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或机构负责接线、安装。9.11.5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仪器设备及电气线路,防止老化和漏电。9n档案和病案资料室9.12.1 档案和病案资料室温度应适宜,当温度较高时应采取降温措施。9.12.2 档案和病案资料室内不应动用明火,不应使用卤铝灯、碘铝灯及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移动照明灯具。9.12.3 档案和病案资料室内

36、部及周边应保持干净整洁,库房内不应堆放与病案无关的杂物。9.12.4 档案和病案资料室内灯具、电闸和电气线路应与病案保持安全距离。9.12.5 工作人员离开库房时应检查各类设备电源,并关闭全部照明。9.12.6 档案和病案资料室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Q11布草房和织物库房9.13.1 布草房和织物库房内应合理规划床单、被罩、垫褥等棉织品的摆放位置,各类棉织物应分类存放。9.13.2 棉织品应远离电源、热源。9.13.3 不应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汽油和苯等助洗染料应单独存放于安全、阴凉处。9U厨房9.14.1厨房应配备XX毯、干粉灭火器等,并应放置在明显部位。9.14.2厨房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

37、规程并熟练使用灭火器材。9.14. 3厨房应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对油烟道每两个月清洗不少于1次。9.14.4 餐厅建筑面积大于IOoOm2的食堂,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并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与自动灭火装置联动的自动切断装置。9.14.5 厨房内燃气燃油管道、法兰接头、阀门应定期检查,非专业人员不应擅自接、改拆电线、煤气管道和电源、气源。9.14.6 应定期对厨房燃气调压间的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清洁燃气调压间内部环境,更换损坏或老化的设备。9倍宿舍9.15.1 宿舍楼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维护和检查。9.15.2 宿舍的布局应合理,每个房间

38、和楼层之间的疏散通道不应随意堵塞或封堵。9.15.3 宿舍楼内用电设备和电线路应符合安全标准,不应私拉乱接电线,应定期检查宿舍内的电器设备。9M施工现场9.16.1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应履行监督责任。9.16.2施工管理部门及实施动火的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严格管理切割、焊接、防水施工等明火作业。9.16. 3动火部门应按照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并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危险后方可施工。9.16.4 动火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应超过规定时间和范围动用明火。9.16.5 明火作业前,应清除作业现场的易燃、可

39、燃物,配置灭火器材等消防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防火分隔等安全措施。9.16.6 明火作业时,施工单位应指定人员在指定地点、时间动火作业,不应与使用油漆以及有机溶剂、乙二胺、冷底子油等易挥发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资作业交叉。9.16.7 明火作业后,作业现场负责人应检查现场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开。9.16.8应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畅通。9.16. 9应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临时消防设施的设置与在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的差距不应超过3层。9.16.10应严格划分施工区域,在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应设置疏散门、疏散楼梯等疏散设施。9.1

40、6.11应符合GB50720的规定。9.16.12施工区域宜设置360监控,并在中控室显示屏上实时反应施工现场。917不间断电源(UPS)电池间9.17.1 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当采用锂电池时,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9.17.2 应配置灭火器,并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9.17.3 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报警信号应直通消防控制室,并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9.17.4 照明线路应穿金属套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金属套管或线槽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室内应采用防爆型灯具。9.17.5 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识,

41、应急照明的设置应满足作业面的照度不低于作业面正常照度。9.17.6 应采取防止雨水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门、窗、通风管道、电缆桥架等处进入室内的保护措施。0IA电动汽车充电站9.18.1 设有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医疗机构应公示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名称及消防安全责任人、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人、紧急联系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信息。9.18.2 应明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委托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定期组织充电设施巡检,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制定对应巡检频次,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010电动自行车充电站9.19.1 应明确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的建设单位、业主单位、管理使用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42、责任。9.19.2 电动自行车充电站消防安全管理应纳入管理单位的日常管理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建立日常消防安全管理、防火巡查检查和宣传培训等制度;b)明确专人负责,每天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及时消除隐患;c)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及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识等进行统一管理,定期检查维护。9.19.3 不应乱停乱放电动自行车和私接电线充电,并不应在非停放区域内停放和充电。9.19.4 应在建筑物的出入口设置严禁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警示标识,有条件的可采取限制电动自行车通行的技术措施。10微型消防站1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疗机构应设置微型消防站。1ft5应根据建筑规模合理设置微型

43、消防站位置和数量。11应合理配备微型消防站人员和器材,并建立值守制度,值守人员应24小时在岗在位。10 4站内工作人员应每季度接受不少于1次的消防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a)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流程;b)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c)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等;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e)组织、引导相关人员疏散的知识和技能;f)院区建筑消防设施的基本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车通道等。mK应与消防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11火灾处置11 1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11.1.1 应遵循DBl1/T2104的火警处置原则,快速确

44、认火情、快速调集力量、快速启动设施、快速组织疏散。11.1.2 火情确认应符合以下要求:a)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接到报警信息后,应在1分钟内完成火情确认,并将确认情况报告给单位负责人;b)消防控制室主班人员通过查看火灾报警控制器及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火警信息,以电台、电话等快捷通讯方式调动报警点位就近巡视、值班等人员到场查看,协助消防控制室完成火情确认;c)设有消防和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消防控制室副班人员在接到报警信息后,应通过视频监控同步进行火情确认。11.1.3 力量调集应符合以下要求:a)消防控制室主班人员在火情确认后,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报警时应说明着火单位地点、起火

45、部位、着火物种类、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和,保持与消防救援队伍的沟通联络并配合开展救援;b)消防控制室副班人员在火情确认后,应通知自防自救组织成员携带器材装备在3分钟内到场。11.1.4 设施启动应符合以下要求:a)消防控制室主班人员在火情确认后,应确认火灾报警控制器处于自动状态,报警区域自动消防设施启动状况,非消防电源的切断情况;b)消防控制室主班人员对未联动启动的消防设施,应远程进行手动启动,并持续监控各系统工作状态。11.1.5 消防控制室副班人员在火情确认后,使用消防广播和视频监控系统,配合自防自救组织引导人员安全疏散。H5应急处置人员11.2.1 首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应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

46、起火灾,并向消防控制室报警。11.2.2 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火灾报警信息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现场火势情况和病人疏散逃生能力,组织引导病人和现场人员疏散、转移。11.2.3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应按照预案组织引导人员疏散、停用非消防设施设备。疏散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疏散转移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于能自主行动的病人应采取引导、搀扶的方式,按确定的路线疏散;b)对于重症病人和骨伤科病人等不能自主行动,由医务人员和救护组人员按既定方案,利用担架、推车或背、抬的方法疏散;c)对危重的病人(如输液、输氧等)应采取人、床、器具一并抬走的方法疏散;d)对尚未受到火势威胁的人

47、员应稳定其情绪,制止随意行动;e)人员救助顺序应是先重病患者,后轻病患者;f)当遇险患者数量多,救助力量不足时,应将患者护送到附近避难间,再逐步向外疏散。11.2.4 微型消防站人员应在3分钟内赶到现场,使用就近的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现场设置警戒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火场。11.2.5 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派人到主要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场。11.2.6 给排水工赶往消防水泵房,确认消防水泵启动情况,观察水泵运行情况,必要时进行手动操作。11.2.7 强电工赶往配电房,确认起火区域非消防电源是否切断、事故现场的应急照明是否启动,必要时进行手动操作。11.2.8 弱电工赶往消防控制室,协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联动火灾区域相关消防设备,并确保消防电源线路正常。11.2.9 暖通工赶往防排烟机房,确认相关区域的排烟、送风等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