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6637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 .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这说明战国时期()A.周王仍被尊为天下共主B.传统政治秩序走向瓦解C列国纷争推动社会转型D.华夏夷狄对垒由来已久2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并被周边民族认可。这反映了()A实现统一成为社会共识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民族矛盾已经逐渐消亡D.血缘是维系国家的纽带3 .据文物记载,陕西凤翔秦公墓和秦宗庙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器有十余件,其中出土的铁锚、铁铲、鳗(大锄)等均为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这一发现表明(

2、)A.陕西地区最早使用铁制农具B.铁犁牛耕在全国推广C春秋时期的农业生产力提高D.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4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能导致商鞅悲剧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5 .春秋中期,晋政权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等六卿控制。后来,赵、韩、魏、智四家联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并瓜分了两家的土地。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又联合灭了智氏并瓜分其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由此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分封制度不断完善B.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渐趋确立

3、C.国家统一进程加快D.周朝传统统治秩序渐遭破坏6 .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会盟数十次。周初号称八百诸侯,到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经是七大国的天下了。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分封制不利于政局稳定B.宗法观念在春秋荡然无存C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D.七国是指鲁、齐、燕、魏、宋、晋、楚7 .左传载,晋献公曾“娶二女于戎”,鲁庄公也曾纳东夷族须句国人成风为妾。这些现象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A.华夏族开始形成B.夏夷间普遍通婚C.华夏文化的先进D.民族交融的加强8 .周朝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据统计,同宗姬姓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达130次之多。该历史现象表明

4、了周朝后期()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方国同盟关系的破裂C.征伐战争由周天子决定D,贵族政治逐渐消失9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A .处于社会变革时期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10.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 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C国家走向统一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B.铁器牛耕的推广D .封建制度的确立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IL在孔子看来,当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

5、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说明孔子()A.注重社会和谐B.强调以民为本C主张以德治民D.宣传克己复礼12 .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这反映出()A.诸侯变法B.三家分晋C.王室衰微D.华夏认同13 .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中的“买其梗而还其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B.商业意识增强C.社会转型加快D.经济管理规范14 .商鞅变法规定:民众“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L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这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C这有

6、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D.统治者禁止商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5 .秦自商鞅变法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一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而且,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上的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的最基本形态。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

7、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个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

8、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相继称王,表明当时分封制形成的秩序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衰落,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选B项。2.B解析:根据材料“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并被周边民族认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边民族和汉族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由此可见华夏认同观念已经

9、出现,故选B项。3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铁器已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故选C项。4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触及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激起他们的反对,故选C项。5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晋国六卿相互征伐,甚至瓜分晋国,这反映了周朝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D项。6 .C解析:材料表明,周初的八百诸侯经历了春秋时期的战争以后,到了春秋末期就基本只剩下七大国了,即其余小国基本被兼并完毕。这说明春秋争霸促进了局部统一,故C项正确。7 .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四周少数民族通婚,有利于民族交融,但无法体现华夏族开始形成和文化先进,两组事例也

10、不能表明夏夷间通婚是普遍现象,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8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后期,同宗诸侯国之间也战争频繁,说明宗法关系淡化,君臣失序,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周朝各诸侯国之间不是方国同盟关系,排除B项;周朝后期,王室衰微,周天子不能掌握征伐战争的主导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政治,排除D项。9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在民族间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原本被视为“蛮夷”的楚、越等国逐渐融入华夏,这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故选D项。10.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西周相比,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推广,故选B项。11 .C

11、解析:材料“当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强调德的重要性,主张以德治民,故选C项。12 .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可知周边民族内迁后融入华夏族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认同,无法体现诸侯变法、三家分晋和王室衰微,排除A、B、C三项。13.B解析:题干材料“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买其梗而还其珠”都体现出商业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管理规范的信息,故D项错误。14 .C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修力本业”是指要努力进行农业生产,是重农的表现,这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B、D三项,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5 .答案:措施:强制推行小家庭制度(分异令);奖励耕织。影响:有利于小家庭的形成。特征:人口少;关系简单;亲缘密切。时代背景:诸侯争霸;铁犁、牛耕得到推广;土地私有。16 .答案:(1)基本因素: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2)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