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体系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6813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体系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工厂体系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工厂体系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工厂体系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工厂体系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厂体系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体系培训.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基 础 知 识,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功制订和颁布了ISO9000质量体系系列标准,并于2000年、2008年进行了转版。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全球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责任义务,同时,发达国家的环境绩效赢得广泛认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运用,ISO9000标准的巨大成功,1996年ISO正式推出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999年,挪威船级社(DNV)、英国

2、标准协会(BSI)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评价系列(OSHAS)标准,即OSHAS 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OSHAS 1800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1996年ISO正式推出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后我国转换为 GB/T240011996标准,2004年进行了换版,目前采用的标准为GB/T240012004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01年9月,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发布了GB/T280012001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到目前为此,我国共有2000多家企业、开发园区、政府部门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钢铁企业有30多家)

3、,300多家企业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湘钢:2002年12月15日2003年12月26,开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通过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安科院认证中心的第三方认证,2006年9月通过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安科院认证中心的复评认证。2007年公司开始实施质量、测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以期通过整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实现不断提高企业业绩、满足顾客和各相关方的需求。,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体系区别,1、适用的控制对象、目标和范围不同2、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寻找四个体系共同的地方以便用统一的手段来加以控制。,遵循PDCA(戴明模式)模式强调预防、

4、持续改进:强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强调相关方的观点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未对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提出绝对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三级监控机制:绩效监测与测量(一级)、(5)审核(二级)、4.6管理评审(三级)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功能分别与解决问题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共同构成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特点及运行管理模式,EMS运行模式,PLAN,DO,CHECK,ACTION,持续改进,4.6管理评审,4.5检查和纠正措施绩效测量和监视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 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审核,4.

5、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3策划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4实施和运行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OHSMS的运行模式(标准的基本内容),PLAN,DO,CHECK,ACTION,GB/T24001-2004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标准条款概览,四、环境和职

6、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简介,1 范围(OHSMS)本标准提出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减小因组织的活动而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b)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c)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d)向外界证实这种符合性;e)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f)自我鉴定和声明符合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所有要求意在纳入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7、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产品和服务安全。,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所确定的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8、;3)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够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 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整合管理体系管理范围:覆盖公司焦、烧、铁、钢、材、煤气、化工产品(焦油、粗苯、硫胺)产品及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单位有公司办、管理创新部、人力资源部、发展规划部、进出口部、销售部、采购部、市场部、设备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能源环保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科技开发中心、工程管理部、财务部、工会工作部、卫生处、保

9、卫处、动力厂、物流中心、炼铁厂、炼钢厂、高线厂、棒材厂、宽厚板厂、五米板厂等27家单位。注:四体系覆盖范围,GB/T19001-2000、GB/T24001-2004、GB/T28001-2001标准规定:组织应界定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湘钢公司管理体系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

10、dt ISO9000:2000),3、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基本概念术语和定义(有关通用术语具体参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共17/20个术语)1、组织 organization():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2、安全 safety(3.16)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风险程度合理,经济/身体/心理可承受即为安全状态风险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即为不安全状态安全概念的相对性:随时间/空间变化,可接受程度发生变化,安全状态也变化。3、职业健康安全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3.10)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

11、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指一组特定人员;工作场所:组织内部的,与组织生产活动有关的临时/流动场所,4、危险源 hazard(3.4)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GB/T13861-1992将危险源分为6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两大方面。5、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3.5)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识别可能造成伤害/损失/破坏的因素,判断其可能导致事故的类别和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能量和物质的运用是社会

12、存在的基础,危险源必然存在,但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确定危险源的特性:对识别进行分析,确定其类别/特点;是组织OHSMS最基本的活动。6、风险 risk(3.14)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是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描述;两个特性中任意一个过高都使风险变大;其中一个特性不存在/或为0,则风险为0。,7、事故 accident(3.1)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事故是造成不良结果的非预期的情况;OHSMS关注的是活动/过程的非预期结果;非预期结果的性质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不良结果,对人是死亡/疾病/伤害;对物是价值损失。8、事件 inc

13、ident(3.6)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事件是指活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其结果尚不能确定;事件造成不良结果则为事故;侥幸未造成事故也应引起关注。例:高空坠物,如果有人员伤亡就是事故,没有就是事件。,9、环境environment(3.5)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内延伸到全球系统。10、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14、 aspect(3.6)一个组织(3.16)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11、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3.17)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12、环境管理体系(3.8):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组织(3.16)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6)。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

15、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环境管理是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原有体系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提供帮助,要充实/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实现方针/目标为依据,同时考虑有效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对组织有社会/环境效益。13、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3.18):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

16、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14、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3.2)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3.8)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是组织的重要环节。可对整个体系;也可对某个要素。15、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3.13):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相关方是关注或受影响的个人/团体;关注的相关方:股东、供方、顾客、员工;受影响的相关方:相邻工厂/居民/下风单位。,4.1 总要

17、求(OHSMS)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4章描述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如前图所示。4.1 总要求(EMS)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体系运行要求,写你要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4.2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如图所示。,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a)适

18、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b)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c)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d)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e)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g)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最高管理者应规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

19、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O/E方针理解:适合组织的OHS风险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个承诺”:持续改进、污染预防的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反映OHS/E的宗旨,同时阐明OHS总目标;切合实际,确保可获得资源;与其他管理体系方针协调一致;形成文件。O:员工参与,予以传达,最高管理者批准;可被相关方所获得;应定期评审,确保持续适宜性、有效性。,【审核要点】,是否文件化,批准的符合性;内容是否包括两个承诺;是否阐明OHS的总目标;方针是否与组织的风险性质和规模相适宜;如何传达,员工如何理解;如何使相关方获取;评审的时机/记录;绩效测量结果的反馈,了解方针是否实施。,湘

20、钢管理体系方针质量卓越 计量准确 安全预控 环境友好 造精品钢材持续改进 顾客满意 关爱员工 回报社会 铸湘钢品牌方针阐述:质量卓越 计量准确 安全预控 环境友好 造精品钢材 公司的管理方针是“做精做强、成本领先”战略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信念。公司号召全体员工树立卓越的质量意识,致力于生产精品线、棒材和优质宽厚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采用科学的计量手段,有效控制测量过程,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断提高预防职业危害和抵御各类作业风险的能力;大力提倡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清洁生产,追求生态环境和经

21、济效益的最佳化,以创造一流的线棒板材。持续改进 顾客满意 关爱员工 回报社会 铸湘钢品牌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持之以恒的开展质量、计量、安全、环境改进活动,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以“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把保证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创建绿色湘钢,报效社会;满意顾客、员工、社会要求,打造湘钢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4.3 策划,策划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PDCA运行模式中的P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充分、全面地识别危险源、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了解

22、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状况,为运行明确控制对象和方向。,实施和运行,4.3.1 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环境因素 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主动性管理的基础;是建立OHS/EMS的开端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危险源产生的风险及环境因素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要求:辩识的充分性、动态性、评价的等级(系统性)、策划的针对性、有效性。辨识:要充分挖掘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要考虑辨识活动的动态性、系统性。辩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危险预知预控、环境因素中能源资源)评价:合理确定风险等级

23、及重要环境因素;LEC法赋值要适当;是非判断法判标要准确。控制:选择控制手段要有针对性,注重有效性。,4.3.1 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含: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的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和

2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条款的“三过程”:危险源辨识:“三全”:全部活动(常规/非常规);全部进入场所的人员;全部场所的设备。“两从”:从过去、现在、将来的信息中确定;从OHS法规/要求中确定;“两以”:以主动性、前瞻性;以全新的眼光,怀疑的态度。风险评价:注意行业特点;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重要在于分级,可容许性,消除和控制;风险控制:降低风险达到可容许程度;监视风险防止达到不可容许范围;需消除/控制的纳入目标/管

25、理方案;措施与组织的经验和能力相适应;考虑已有措施的实际控制程度;建立优先控制顺序清单。,作业活动,三种时态(过、现、将),三种因素(人、物、管),LEC法,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的要求,4.1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对每个作业活动,辨识出可能造成伤害的类别,并识别出造成类别的危险、危害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各单位由班组长组织对本班组作业区域内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出的作业危害填入“危险源识别表”;各部门人员(机关作业人员)对本岗位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机关人员作业危险源识别表”。4.2 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按照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

26、分。按作业任务划分。上面几种方法相结合。4.3 危险源辨识需收集的主要信息:现有控制方法: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硬件。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4.4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4.5 危险源辨识的三种时态:过去时:现已停止的活动或以往活动所遗留的事故隐患。现在时:现行的、现有的、现存的活动中所具有的风险。将来时:计划的活动或紧急情况。4.6 危险源辨识要考虑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不良作业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方面的缺陷。,4.7 风险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

27、C法)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各项值进行打分,分数作为划分作业风险的等级。(定性、定量),对作业活动先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是非判断生产、加工处理、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活性化学性和有毒物质超过生产场所和储存区临界量的装置,一律评为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为四级。(定性),对曾经发生过死亡、连续三年内发生过2起重伤事故的作业活动,现有控制措施得力的,风险等级不低于三级;现有控制措施依然不力、发生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风险等级应定在四级。(定性),作 业 条 件 危 险 性 评 价 法(LEC法)危险性:D=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发生事

28、故的可能性大小(唯一可调值)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般不变)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按正常作业人员)D危险性风险等级(危险性)D=LEC一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轻伤)二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重伤)三级:危险,需要控制(死亡)四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或严格控制(重大死亡)五级:高度危险(特大事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更新的条件 法律法规变更提出新的要求。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出现新的危害时。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时。危险源辨识有遗漏时。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更时;扩大、缩小、重组时。新、改、扩建项目时。,ESR176-005A危 害 识 别 表

29、车间:班组:,班 组 长:工 会 组 长:车间评审组长:填表日期:确 认 日 期:审 核 日 期:备注:危害事件指: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车辆伤害、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粉(烟)尘、高温、电离辐射(放射源)、电磁辐射、各类毒物中毒(窒息)等,ESR173-006A风 险 评 价 表车间:,车间评审组长:车间工会主席:厂级评审组长:填 表 日 期:确 认 日 期:审 核 日 期:备注:危害事件指: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车辆伤害、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粉(烟)尘、高温

30、、电离辐射(放射源)、电磁辐射、各类毒物中毒(窒息)等,ESR173-007A 机 关 人 员 作 业 危 害 识 别 厂、部(处室):科室:,科(室)负责人:厂部(处室、中心)工会主席:部(处、中心)厂部处室领导:填 表 日 期:确 认 日 期:批 准 日 期:备注:危害事件指: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车辆伤害、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 性爆 炸、粉(烟)尘、高温、电离辐射(放射源)、电磁辐射、各类毒物中毒(窒息)等,厂级评审组长:厂级工会主席:厂/部(处)级领导:填 表 日 期:确 认 日 期:批 准 日 期:备注:厂/部(处)级汇总3

31、、4、5级风险。,编号:ESR173009厂、部(处)级风险汇总表,编号ESR178-008公司 45级风险清单,审批:日期:,相关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各单位应组织对业务范围内相关方在公司区域内的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督促制定控制措施并保存所有记录和资料。相关方风险评价原则可能导致重大死亡事故的作业风险等级为四级(含四级)以上。可能导致重伤、死亡事故的作业风险等级为三级。从事公司现有四级风险作业的,风险等级为四级。可能导致轻伤及轻伤以下的作业风险,风险等级为二级(含二级)以下。经评审须特别关注的作业风险,风险等级不低于三级。,ESR173-054A相关方危害环境因素

32、识别表 相关方单位:,编制:业主单位:日期:审核日期:备注:危害事件: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车辆伤害、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粉(烟)尘、高温、电离辐射(放射源)、电磁辐射、各类毒物中毒(窒息)等;环境因素:可能对水体、大气、废物、土壤、社区、资源、其他等7个方面的造成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否建立程序,是否有对“三过程”的更新要求;识别是否考虑“三全”;评价方法是否适宜;与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联系/合理性;是否对此进行监视;适宜的“危险源辨识清单”(含更新)风险水平/等级;监视/控制措施。,【审核要点】,环境因素要求:a)识别其环

33、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还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环境的基本类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要求:按“三种状态”“三种时态”按向大气/水体排放/土地污染/废弃物管理/原材料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制定环境目标应考虑重大环境因素;及时更新环境因素信息/调整识别方法/评价依据。,对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策划的要求环境因素

34、识别方法采用生产工艺分析法和现场排查法相结合。环境因素的识别主要依据“输入输出”的原则,根据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来判别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个方面的影响向水体排放、向大气排放、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包括放射性物质)污染、噪声影响、资源(能源)消耗、其他等。环境因素识别步骤各作业区(班、组)首先进行作业流程(活动)分析,分析其中的投入和产出,全面识别投入和产出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到现场或工作场所进行验证、补充,将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能源环保部组织评审组对各单位上报的

35、环境因素进行评审后形成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据此修正本单位环境因素清单。,各作业区根据本单位特点自行组织(班、组)开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作业区对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评审确认,将评审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针对每一项环境因素,找出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条款,填入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一般环境因素清单”,并报厂级识别评审组,厂级识别评审组评审后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电子文档(EXCEL)和纸文档报能源环保部,环境因素的评价:是非判断法违反法律法规的;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年排放量5吨/

36、年的评为重要环境因素;排放量不大,但可能影响到周围水体、河道区域或下水道的评为重要环境因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2000吨以上的评为重要环境因素;(旧计算器、电脑、日光灯管、硒鼓、墨盒等重要环境因素的排放统一整合);各类环保设施停用或曾发生环境影响事故的;异常或紧急状态下有可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不加控制会引起超标排放的;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求的;大宗的能源、资源、原材料的消耗类,与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中二级技术指标对比,达不到的评为重要环境因素;未进行合理使用,仍有较大潜力改进的评为重要环境因素;法律规定应进行替代的能源、资源,暂未替代的评为重要环境因素;公司级环境绿化类指标;重

37、点要害部位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潜在火灾;,环境因素管理(控制)优先控制的顺序:重要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应确保本单位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活动及作业过程均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可包括以下方面:配备治理设施及措施;制定管理规定或作业指导书;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日常检查、监测与测量以及内部审核;对于重要环境因素,可以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优先对其进行改进。环境因素的更新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相关方提出重大抱怨和强烈要求时。公司新、改、扩建项目时。公司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发现环境因素识别有遗漏时。其他原因。,编号:ESP176-00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厂(部室):,注:1、环境影响栏在

38、对应处填写“”。2、评价结果栏填写:重要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3、状态栏填写:正常、异常、紧急;时态栏填写:过去、现在、将来。厂(部)长:审核:填报:日期:年 月 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注:1、环境影响栏在对应处填写“”。2、状态栏填写:正常、异常、紧急;时态栏填写:过去、现在、将来。批准:审核:填报:日期:年 月 日,编号:ESP176-004,(OHS)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EMS)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39、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其他要求”,例如:和政府机构的协议;和顾客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自愿性承诺;行业协会的要求;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本单位的要求。,遵守法规是基本要求;贯穿整个过程;是持续改进的基础。与其他要素的关系:遵守法规是方针必需的承诺;是的重要依据/线索;是其他要素的重要输入信息()。需遵守什么?在何处采用?哪些岗位需要哪些

40、法规?如何最适宜地获取?是否及时获、更新取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并按要求进行识别和评审。传达给相关人员和其他相关方。,是否建立/保持识别/获得/更新其的程序;收集渠道满足要求的能力;“清单”是否充分;是否定期跟踪、更新;与部门/相关方对其的识别/确认;传递给员工/相关方的方式。,【审核要点】,目标(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目标、指标和方案目标(OHS)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法规和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意见。目标应符

41、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目标、指标和方案(EMS)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组织应制订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 责和权限;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应

42、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环境方案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建立目标、管理方案应注意: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要考虑经济、技术可行性,要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高作业风险。在各职能和层次建立目标(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应逐层次分解):方针涉及到的部门/层次、结果涉及到的部门/层次。目标应形成文件;目标应可测量(具体化);确定适宜的完成时间表,规定职责,实施的方法。,

43、是否建立总目标/分层目标;是否符合方针的要求;是否考虑;是否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考虑员工/相关方的观点;可测量性;是否可行,财务资源的保证程度;是否实现;对未完成部分是否进行分析及对策。管理方案:有无目标,是否文件化;可实现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否进行定期评审和修改;是否包括职责/权限/方法和时间表;是否使有关风险、环境因素得以有效控制。,【审核要点】,4.4 实施和运行,实施和运行是管理体系的D阶段,是风险、环境因素控制的关键活动。为了实现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提供运行的机制、技能、资源和具体措施。策划的结果是实施和运行的输入,审核和绩效测量的反馈用以改进和完善实施和运行过程,实施和运行的结

44、果是检查和纠正措施的输入。,4.4.1 结构和职责(OHS)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沟通,以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组织应在最高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成员(如:某大组织内的董事会或执委会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并在组织内所有岗位和运行范围执行各项要求。管理者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组织的管理者代表应有明确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

45、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

46、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理解要点:是重要组织保证(人、财、物保证);是体系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实施/运行;是取得良好业绩的前提。体系建立、实施、保持是共同责任体系全员参与,不能只认为某个部门才有这方面的职责是实施所有其他要素的根本保障;一个要素由一个部门负责或牵头管理。规定岗位职/权,协调好接口;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或牵头管理,职能/岗位职责是否形成文件;用什么方式传达;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明确否;管代有无授权,职责是否明确;必要的资源配置;管理人员在持续改进上的承诺;员工代表及职责;各层次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程度

47、。,【审核要点】,培训、意识与能力;能力、培训和意识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OHS)对于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或)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作出适当的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效益;在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见)方面的作用和职责;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

48、力及文化程度;风险。,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EMS)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

49、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理解要点】确保能力,增强意识,完成任务。培训:策划与实施方式(识别需求4.2/4.3.1/4.3.2/4.3.3/4.3.4/4.4.6/4.4.7;制定培训方案;建立培训程序;评价培训效果能力)意识:符合方针和体系要求的重要性、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重大环境影响、应急准备与响应的作用与职责、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能力:从事重大环境影响和重要作业风险的员工应具有的能力。【审核要点】有无能力要求(教育/培训和/或经历);建立程序(考虑职责/能力/学历/风险的要求);程序是否实施:是否进行方针和程序的培训;对方面的作用/职责的培训;重要岗位/重大影响岗位的培训;特殊工种

50、的培训/技能。抽样审核岗位人员的意识/能力。,4.4.3 协商与沟通;信息交流4.4.3 协商与沟通(OHS)组织应具有程序,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员工应: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订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见)。4.4.3 信息交流(EMS)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组织应决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