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厌氧生物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水厌氧生物处.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5章 厌氧生物处理,15.1 概述15.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5.3 厌氧微生物生态学15.4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15.5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15.6 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15.7 固着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15.2 厌氧生物处理机理,15.2.1 机理15.2.2 微生物学15.2.3 2个关键问题,15.2.1 机理二、三、四三+四,两阶段理论,1930年Buswell和Neave肯定了Thumm和Reichie(1914)与Imhoff(1916)的看法,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分为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两阶段理论,三阶段论,两阶段理论这一观点,几十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近5
2、0年),在国内外有关厌氧消化的专著和教科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M.P.Bryant(1979)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认为两阶段理论不够完善,提出了三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创新点:,该理论认为产甲烷菌不能利用除乙酸,H2/CO2,和甲醇等以外的有机酸和醇类,长链脂肪酸和醇类必须经过产氢产乙酸菌转化为乙酸、H2和CO2等后,才能被产甲烷菌利用。,四种群说,J.C.Zeikuus(1979)在第一届国际厌氧消化会议上提出了四种群说理论。,四种群说,#三阶段四种群说,复杂有机物(多糖、脂、蛋白质),A类有机物,B类有机物,CO2+H2O,NH3,H2S,产甲烷作用,甲基合成,氢还原,
3、CH4+CO2,NH3,H2S,水解发酵作用,产氢产乙酸作用,A类有机物:三甲一乙:甲酸、甲醇、甲胺、乙酸B类有机物:A类有机物之外的其它简单有机物有机酸、醇、酮等,Overview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Polymers,(proteins,polysaccharides),Monomers,(sugars,amino acids,peptides),butyrate,propionate,H2+CO2,acetate,CH4+CO2,Hydrolytic enzymes,Fermentative bacteria,Syntrophic acetogenic ba
4、cteria,Homoacetogenic bacteria,Methanogens,Methanogenic Consortium,第一阶段,液化水解不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经胞外水解酶的作用,在溶液中分解为水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甘油等纤维素经水解转化成较简单的糖类;蛋白质转化成较简单的氨基酸;脂类转化成脂肪酸和甘油等。,发酵(酸化)这些简单的有机物在产酸菌的作用下(胞内酶)经过厌氧发酵和氧化转化成乙酸、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醇类等。完成者:发酵细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第二阶段,酸化水解的产物被发酵细菌摄入体内,进行代谢,由于菌种不同,产物也不一样,众多产物中仅CO
5、2、H2、三甲一乙可以被产甲烷细菌利用.其它产物(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醇类)经产氢产乙酸细菌进一步转化成H2和乙酸等方可被利用完成者: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同型产乙酸细菌),第三阶段,气化产甲烷细菌利用CO2、H2、三甲一乙将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CH4、CO2等产物形式逸出。完成者:产甲烷菌,15.2.2 微生物学,1水解发酵细菌群2产氢产乙酸细菌群3同型产乙酸细菌群4甲烷细菌群,1水解发酵细菌群,A:种类发酵细菌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庞大的细菌群。主要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脂肪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等。,B:发酵细菌的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1将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小分
6、子的水溶性有机物。水解作用是在胞外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水解过程是在细菌细胞的表面或周围介质中完成的。发酵细菌群中仅有一部分细菌种属具有分泌水解酶的功能,而水解产物却一般可被其它的发酵细菌群所吸收利用。,2发酵细菌将水解产物吸收进细胞内,经细胞内复杂的酶系统的催化转化,将一部分供能源使用的有机物转化为代谢产物,转入细胞外的水溶液里,成为参与下一阶段生化反应的细菌群(主要是产氢产乙酸细菌)吸收利用的基质(主要是有机酸、醇、酮等)。,发酵细菌主要是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属异养菌。其优势种属随环境条件和发酵基质的不同而异。发酵细菌对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的变化有较强的
7、适应性。此外,发酵细菌的世代期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即可繁殖一代。,基 质,纤维素(动植物残体和食草动物的粪便)淀粉(淀粉废液、酒精发酵残渣)蛋白质(奶酪厂废水)富含肉类罐头的残渣硫酸盐含量高的消化液(硫酸盐制浆黑液)生活垃圾和鸡场废弃物,2产氢产乙酸细菌群,发现S菌株的意义产氢产乙酸反应的调控,1916年,V.L.Omeliansky分离到1株不产芽孢、发酵乙醇产甲烷菌,后被命名为奥氏甲烷杆菌,现证实其并非一个纯菌种。1967年,采用改良的Hungate技术将共生的Omeliansky甲烷杆菌分纯。证明了它是甲烷杆菌MOH菌株和“S”菌株的共生体,使长达51年来一直认为是纯种的经典甲烷菌得以弄
8、清楚其本来的面目。使产甲烷菌和产氢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证实。揭示了种间分子氢转移的理论,为正确认识厌氧消化过程中氢的产生、消耗和调节规律奠定了基础。,S菌株和MOH菌株 营共生,S菌株可以能发酵乙醇产生乙酸和分子氢;MOH菌株是一种能利用分子氢产生甲烷、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不定的厌氧杆菌。资科表明,当氢分压大于4.9104Pa时,S菌株的代谢即受到抑制。,发现S菌株的意义 1,(1)以证实奥氏甲烷芽胞杆菌非纯菌种作为突破口,随之又从热力学上进一步断定,以前命名的几种甲烷细菌(如能将丁酸和己酸等偶碳脂肪酸氧化成乙酸和甲烷,以及能将戊酸等奇碳脂肪酸氧化成乙酸、丙酸和甲烷的弱氧化甲烷杆菌,能将丙酸
9、氧化成乙酸、丙酸和甲烷的弱氧化甲烷杆菌等)均非纯种,使得甲烷细菌的种属进一步得到纯化和确认。,发现S菌株的意义 2,(2)否定了原以为可作为甲烷细菌基质的许多有机物(如:乙醇、丙醇、异丙酵、正戊醇、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己酸等),而将甲烷细菌可直接吸收利用的基质范围缩小到仅包括“三甲一乙”甲酸、甲醇、甲胺类(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酸的简单有机物和以H2CO2组合的简单无机物等为数不多的几种化学物质。,发现S菌株的意义 3,(3)厌氧消化中,第一酸化阶段的发酵产物除可供甲烷细菌吸收利用的“三甲一乙”外,还有许多其它重要的有机代谢产物。如三碳及三碳以上直链脂肪酸、二碳及二碳以上的醇,以及
10、酮和芳香族有机酸等。据实际测定和理论分析,这些有机物至少占发酵基质的50以上(以COD计)。它们最终转化成甲烷,表明还存在着一大批功能和S菌株类似的能为甲烷细菌提供基质的产氢产乙酸细菌群。也就是说,在有机物的厌氧转化链条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或阶段,从而为厌氧消化三阶段奠定了基础。,产氢产乙酸反应的调控,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代谢产物中有分子态氢,所以体系中氢分压的高低对代谢反应的进行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或加速反应,求减慢反应,或中止反应。,?厌氧消化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为什么经常出现丙酸积累?,不同底物,其反应的难易程度也就不一样。大气压为单位时,当氢分压小于0.15时,乙醇即能自动进行产氢产乙酸
11、反应,而丁酸则必须在氢分压小于2103下进行,而丙酸则要求更低的氢分压(9105)。在厌氧消化系统中,降低氢分压的工作必须依靠甲烷细菌来完成。,由此可见,通过甲烷细菌利用分子态氢以降低氢分压对产氢产乙酸细菌的生化反应起着何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以上互营系统中,一旦甲烷细菌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放慢对分子态氢的利用速率,其结果必须是放慢产氢产乙酸细菌对丙酸的利用,接着依次是丁酸和乙醇。这也说明了厌氧消化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为什么经常出现丙酸积累的原因所在。,在下水污泥中,有人分离出4.2108个/L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其数量与发酵细菌比较接近。,3同型产乙酸细菌群,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乙酸的细菌有两类
12、:一类是异养型厌氧细菌,能利用有机基质(糖类)产生乙酸;(归类于发酵细菌)一类是混合营养型厌氧细菌,既能利用有机基质产生乙酸,也能利用分子氢和二氧化碳产生乙酸。称之为同型产乙酸细菌(耗氢产乙酸菌)。(不是一种细菌),目前对这类细菌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在厌氧消化中的重要性尚难作出恰当结论。但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因能利用氢以降低氢分压,对产氢的发酵细菌有利;同时对利用乙酸的甲烷细菌也有利。,4甲烷细菌群,甲烷细菌的细胞结构与一般细菌细胞的结构有显著差异,特别是细胞壁的结构,后者都有肽聚糖,而前者却没有或缺少肽聚糖。从生物学发展谱系考察,甲烷细菌属于与真核生物和普通单细胞生物无关的第三谱系,称之
13、为原始细菌(古细菌)的谱系。甲烷细菌的另一特点是对氧和其它氧化剂十分敏感,屑于严格的专性厌氧菌。,甲烷细菌的形态,大致可分为四类:球状、杆状、螺旋状和八叠状。(1)球状甲烷细菌通常为正圆形或椭圆形,排成对或链状。(2)杆状甲烷细菌呈短杆、长杆、竹节状或丝状。(3)螺旋状甲烷细菌仅发现一种呈规则的弯曲卷状,最后发展为能运动的螺旋丝状。(4)八叠状甲烷细菌,球形细胞形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堆积状。,甲烷细菌的能源和碳源物质主要有5种,即H2CO2、甲酸、甲醇、甲胺和乙酸。,环境条件,氧化还原电位(ORP)温度(T)PH值化学物质,氧化还原电位(ORP)(Oxidation Reduction Pote
14、ntial),甲烷细菌细胞内具有许多低氧化还原电位的酶系。当体系中氧化态物质的标准电位高和浓度大时(亦即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高时),这些酶系将被高电位不可逆转地氧化破坏,使甲烷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氧是厌氧消化系统中拒绝存在的氧化态物质,极少量即能毒害甲烷细菌的生长。,一般认为,参与中温消化的甲烷细菌要求环境中应维持的氧化还原电位应低于-350mV;对参与高温消化的甲烷细菌则应低于-500600mV。,温 度,根据甲烷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甲烷细菌分为三类:低温菌、中温菌和高温菌。低温菌的适应范围为20250C,中温菌为30450C。高温菌为45750C。经鉴定的甲烷细菌中,大多数为
15、中温菌,低温菌较少,而高温菌的种类也较多。,甲烷细菌要求的最适温度范围和厌氧消化系统要求维持的最佳温度范围经常是不一致的。之所以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厌氧消化系统是一个混合菌种共生的生态系统,必须照顾到各菌种的协调适应性,以保持最佳的生化代谢之间的平衡。如果为了满足嗜热自养甲烷杆菌,把温度升至6570,则在此高温下,大部分厌氧的产酸细菌就很难正常生活。,pH值,影响菌体及酶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性;影响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基质的可利用性。大多数中温甲烷细菌的最适pH值范围约在6.87.2之间。但各种甲烷菌的最适pH值也是相差比较大的。从6.0至8.5各不相同。,在培养甲烷细菌的过程中,随着基质的不
16、断吸收利用,环境中的pH值也会随之变化。或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pH值的变化速率基本上和基质的利用速率成正比。一旦基质消耗殆尽,pH值就趋于某一稳定值。,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系指营养物质以外的其它无机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对甲烷细菌可产生3方面的影响,即促进作用,无明显作用,抑制作用。有些学者认为,多数化学物质可兼有以上3种作用,其边界值取决于浓度,即在甚小浓度下可起促进细菌生长的作用,而在较大浓度下,开始起抑制作用。,可幸的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影响却研究得比较深入和全面。一个重要的成果是:某些对普通细菌抑制能力很强的抗生素却对甲烷细菌不起抑制作用。这一事实的重要性在于可利用某些抗生素选择性地抑制杂菌
17、的能力来富集甲烷细菌,供科研之用。,原 因,甲烷细菌属于与普通细菌不同谱系的古细菌类。其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颇有与普通细菌不尽相同之处。因而,就甲烷细菌而言,或因细胞结构物质中缺乏某些抗生素的目的物,或因细胞组织中缺乏吸收和输入某些抗生素的机制,致使某些抗生素对这种细菌失去抑制作用。,15.2.3 2个关键问题,1、限速步骤,2、pH值控制,当一个过程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化反应组成时,某一阶段的生化反应速率常常比其它阶段更慢,这一系列反应最慢的阶段即为控制反应速率、决定反应速率或限制反应速率的步骤一般称为限速步骤。,1、限速步骤,厌氧消化器的物料不同,其限速步骤是不同的,即被厌氧消化有机物的种类
18、将支配所需的消化步骤,即涉及不同的废水时可能得到不同的动力学模型。溶解性底物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为产甲烷阶段。,纤维素、溶解性淀粉、葡萄糖在产酸相内的降解特性?比基质去除速率依次为:葡萄糖、溶解性淀粉、纤维素。因为纤维素的水解是限速步骤。,生物质(麦秸和玉米秸秆)的甲烷发酵的研究中,也发现水解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活性污泥的消化中,水解速度也很慢,为限速步骤。,pH值是影响厌氧消化过程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结果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厌氧消化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pH值范围,一般来说,对于以产甲烷为主要目的的厌氧过程来说,为,如果生长环境的PH值过高(大于8.0)或过低(低于6.0),产甲烷菌的生长代谢和繁
19、殖就会受到抑制,并进而对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2、pH值控制,这是因为厌氧体系中,其它非产甲烷菌如发酵细菌等对pH值的变化不如产中烷菌敏感,在pH值发生较大变化时,这些细菌受到的影响较小,它们能继续将进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脂肪酸等,导致反应器内有机酸的积累、酸碱平衡失调,使产中烷菌的活性受到更大抑制,最终导致反应器运行失败。,因此,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反应器内pH值的控制,一般维持在产甲烷菌的最适范围内,即6.5-7.5(最佳6.8-7.2)之间:为了维持这样的pH值,在利用厌氧工艺处理某些工业废水时,有时就需要投加酸或碱来调节反应器内的pH.,有机负荷过高,会发生什么
20、现象?,由于产酸菌的生长较快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太敏感,会造成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体系的pH会下降。造成”酸化”,甚至使系统崩溃。,15.3 厌氧微生物生态学,影响产酸菌的主要生态因子影响产甲烷菌的主要生态因子影响硫酸盐还原菌的主要生态因子厌氧生化反应动力学厌氧过程中微生物优势种群的演变及相互关系,影响产酸菌的主要生态因子,1、PH值2、氧化还原电位(ORP)3、碱度4、温度5、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影响产甲烷菌的主要生态因子,1、PH值2、氧化还原电位(ORP)3、有机负荷率4、温度5、污泥温度6、碱度7、接触与搅拌8、营养9、抑制物和激活剂,影响硫酸盐还原菌的主要生态因子,1、温度2、P
21、H值3、氧化还原电位4、碳硫比5、盐度,厌氧生化反应动力学,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好氧生化反应动力学,厌氧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好氧类似,请同学们课下自己学习,厌氧过程中微生物优势种群的演变及相互关系,1、产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 底 物2、产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创造了适宜的氧 化还原电位3、产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清除了有毒物质4、产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了反馈控制5、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同维持环境中 的适宜PH值,15.4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法)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构造特点15.4.2 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质 UASB工艺处理系统的选择
22、UASB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15.4.1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法)*,15.4.1 UASB 的构造特点15.4.2 UASB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质 UASB工艺处理系统的选择 UASB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Upward-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15.4.1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构造特点,UASB,1、进水分配系统2、反应区(污泥床和污泥悬浮层区)3、气、液、固分离器4、出水系统5、排泥系统,1、进水分配系统,位置:反应器底部功能:均匀配水、搅拌需要满足如下原则:(1)进水装置的设计使分配到各点的流量相同,确保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防止发
23、生短路等现象。(2)很容易观察进水管的堵塞,当堵塞发现后,必须很容易被清除。(3)应尽可能的(虽然不是必须的)满足污泥床水力搅拌的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合,防止局部产生酸化现象。,为了在反应器底部获得进水均匀的分布,有必要采用将进水分配到多个进水点的分配装置。一个进水点服务的最大面积问题?,对于UASB反应器Lettinga建议在完成了启动之后,每个进水点负担2。但是在温度低于20或低负荷的情况,产气率较低并且污泥和进水的混合不充分时,需要较高密度的布水点。对于城市污水De Man和van de last建议1-2m2/孔。,采用UASB处理主要为溶解性废水时进水管口负荷,进水分配系
24、统,(1)树枝管状(2)穿孔管式(3)多管多点式用高于反应器的水箱式(或渠道式)进水分配系统。,树技管式:,为了配水均匀一般采用对称布置,各支管出水口向着池底,出水口距池底约20cm,位于所服务面积的中心点。管口对准的池底设反射锥,使射流向四周均匀散布于池底,出水口支管直径约20mm。这种配水系统只要施工安装正确,配水可基本达到均匀分布。,穿孔管式,为了配水均匀,配水管之间的中心距可采用1-2m,进水孔距也可采用1-2m,孔口朝向池底,或与铅垂线成45度方向开孔。孔径大小及配水管尺寸应由水力计算确定。以确保布水均匀。为了防止配水系统的堵塞,在设计中应考虑清通的可能。,多管多点式,一根配水管服务
25、一个配水点,即配水管数与配水点数相同。图中所示为德国设计专利,配水管设置在污泥床不用位置和不同高度上,废水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脉冲配水器,废水定时地分配给不同位置和高度的配水管,对整个反应器进水是连续的,这种配水系统效果是很好的。,配水管道,1、设三通进行清通2、防止带入空气(厌氧菌的抑制、爆炸);大一些的管径可以避免气阻。3、在反应器底部采用较小直径管道是有利的,因为它产生高的流速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扰动和进水与污泥之间更密切的接触。,2、反应区,反应区包括污泥床和污泥悬浮层区,是UASB反应器的核心,是培养和富集厌氧微生物的区域,废水与厌氧污泥在这里充分接触,产生强烈的生化反应,有机物主要在这里
26、被厌氧菌分解。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质(在3.2中专门介绍),3、气、液、固分离器,3、气、液、固分离器,气、固、液分离器又称三相分离器,由沉淀区、集气室(或称集气罩)和气封组成,其功能是把气体(沼气)、固体(微生物)和液体分离。气体被分离后进入集气室(罩),然后,固液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下沉的固体藉重力由回流缝返回反应区。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功能,(1)气、固、液混合液中的气体不得进入沉淀区,即流体(污泥与水混合物)在进入沉淀区之前,气体必须有效地进行分离去除,避免由于气体泄漏到沉淀区而干扰固、液分离效果。(2)保持沉淀区液流稳定,水流流态接近塞流状
27、,使具有良好的固液分离效果。(3)被沉淀分离的部分固体(污泥)能迅速返回到反应器内,以维持反应器内有很高的污泥浓度和较长的污泥龄。,三相分离器的基本构造,不论三相分离器的形式多么不同,但其一定有3个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气液分离、固液分离和污泥回流3个功能以及气封,沉淀区和回流缝3个组成部分。单个三相分离器的基本构造如图所示:,a的构造较为简单,但泥水分离的情况不够理想,因为回流缝内同时存在上升和下降两种流体,互相有干扰。c也有类似情况。b的构造虽较为复杂,但污泥回流和水流上升互相不干扰,污泥回流通畅,泥水分离效果较好,气体分离效果也较好。,2三相分离器的布置形式,对一个容积较大的UASB反应器
28、,其三相分离器由多个三相分离器单元组成,布置形式如下,4、出水系统,出水设施经常的问题是一部分的出水槽,即使存在浮渣挡板时也被漂浮的固体堵塞,从而引起出水不均匀;或发生堰不是完全水平的问题,较小的水头会引起相对大的误差。,设计原则,(1)厌氧反应器出水堰与沉淀池出水装置相同,即汇水槽上加设三角堰;(2)出水设施应设在厌氧反应器顶部,尽可能均匀地收集处理过的废水;(3)采用矩形反应器时出水采用几组平行出水堰的多槽出水方式;(4)采用圆形反应器时可采用放射状的多槽出水;(5)要避免出水堰过多堰上水头低和安装不平形成三角堰被漂浮的固体堵塞,堰上水头应25mm,水位于齿1/2处;(6)出水负荷参考二沉
29、池负荷。,5、排泥系统,由于厌氧消化过程微生物的不断增长,或进水不可降解悬浮固体的积累,必须在污泥床区定期排除剩余污泥。所以UASB反应器的设计应包括剩余污泥的排除设施。一般认为排去剩余污泥的位置是反应器的1/2高度处。但是大部设计者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反应器的低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0.5m处设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体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UASB反应器排污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排泥的要求,而确定在什么位置排泥。,设置在污泥床区池底的排泥设备,由于污泥的流动性差,必须考虑排泥均匀。因为大型UASB反应器一般不设污泥斗,而池底面积较大,所以必须进行均布多点排泥。每个点服务面积多大合适,尚缺乏具体资料,根据经验,建议每10m2设一个排泥点。,当采用穿孔管配水系统时,如能同时把穿孔管兼作穿孔排泥管是较为理想的。专设排泥管管径不应小于200mm,以防发生堵塞。,此外,在池壁全高上设置若干(56)个取样管,可以取反应器内的污泥样,以随时掌握污泥在高度方向的浓度分布情况。并可计算反应器的存泥总量,以确定是否需要排泥。剩余污泥量的确定与每天去除的有机物量有关。一般情况下,每去除lkgCOD,可产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