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7092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2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的三个案例说起 主讲:周月霞 2013年10月17日,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

2、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我们从课标中新增加的三个案例的讨论说起。,案例(一)图中每个小方格为1个面积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如图一:,选择好用来估计的“单位”即:以图形中的一个小方格为一个单位。再找出曲线围成图形面积的上界和下界。,图二,估计出这个曲线围成图形面积的下界(有75个这样的单位);,图二,估计出这个曲线围成图形面积的上界(有113个这样的单位)。,图二,实际的面积是在这两个数之间。由此确定曲线围成图形面积可能的取值范围。,图二,追问,“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使估算的结果更接近实

3、际面积的吗?试一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无疑是提出了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有的方格等分成更小的方格,继续利用上面的经验,探索出更接近实际面积的估计值。渗透极限思想。如图三:,“数方格”的设计没能充分体现估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操作技能数方格(知识点)去教了,为了教估算而估算。“寻找区间”的设计则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方法的培养。特别是选择合适的估计“单位”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估算的关键,通过对上界、下界的确定,帮助学生寻求取值范围,找到合适的区间。,这个上界、下界的确定,对学生体验估算是很有意义的。这是真正意义上估算价值的体现。特别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方格等分成更小的方格,使估计

4、值更逼近准确值,从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很有意义的。,案例(二)“一个房间里有四条腿的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6个,如果椅子腿数和凳子腿数加起来共有60个,那么有几个椅子和几个凳子?”,(60163)(43)12(四条腿的椅子数)(16460)(43)4(三条腿的凳子数),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对题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与猜想,并进行大胆尝试,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做一做,运用尝试的方法探索规律,得 出结果。并记录计算的过程,引发新的思考。如:椅子数 凳子数 腿的总数 16 0 416=64 15 1 415+31=63 14 2 414+32=62,学生观察,“每减少一个椅子就要

5、增加一个凳子,腿的总数就要减少4-3=1。”如果继续尝试下去 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学生带着观察结果,继续探究 13 3 413+33=61 12 4 412+34=60,13 3 413+33=61 12 4 412+34=60至此得到椅子数12,凳子数4时,腿数恰好为60。通过引导学观察发现:腿的总数为60时,需要减少的椅子数是64-60=4,于是椅子数是16-4=12,凳子数是0+4=4。最后验证:124+34=60,是正确的。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凳子数的变化思考,即:“每减少一个凳子就要增加一个椅子,腿的总数就要增加4-3=1。”,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常见的“四条腿的椅子、三条腿的

6、凳子”简单背景为研究素材,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实验、发现“每减少一个椅子就要增加一个凳子,腿的总数就要减少4-3=1。”,学生在尝试中不断地归纳出数学规律,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其他同类问题的研究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得出数学结论。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归纳法。归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学会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数学作好准备。,案例(三)图形分类 如图,桌上散落着一些扣

7、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想一想:应当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根据分类的标准可以把这些扣子分成几类?,具体操作,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1.学生自己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扣子分的结果不一样?引起主动反思。),2.讨论确定分类标准。(让学生理解分类是要依赖分类标准的,例如,可以根据扣子的形状、扣子的颜色或者扣眼的数量制定分类的标准。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分类标准的交错造成的分类结果的重叠与遗漏,如:蓝色的一类,方型的一类,就会有扣子既不在蓝色的一类,又不在方型的一类,而有些扣子既在蓝色的一类,也在方型的一类。所以分类时,要按同一类的标准分。),3.抽象出图形共性。(根据

8、分类标准,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并运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4.组织汇报。(学生报告分类结果,互动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思路。),课标指出:“分类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学生正是在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一种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扣子分的结果却不一样?”,引起主动反思,从而激起去寻求“新分类标准”的需求;然后再探索“新标准下的分类方法”。,学生经历了对“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扣眼数量不同”扣子的分类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着如何确定分类标准?如何在分类的过程中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经过实验探索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分类思想与分类方法的理解。学会分类,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了积极的探索者。,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正像史宁中校长所说:“数学思想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老师必须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 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不然,创造性思想怎么培养?谈创造性,思想方 法一点儿没有是不行的!”,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