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件第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课件第5章.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备管理,I/O的特点1.I/O性能经常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1)CPU性能不等于系统性能 响应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CPU性能越高,与I/O差距越大 弥补:更多的进程(3)进程切换多,系统开销大,2.操作系统庞大复杂的原因之一是:资源多、杂,并发,均来自I/O 外设种类繁多,结构各异 输入输出数据信号类型不同 速度差异很大3.理解I/O的工作过程与结构是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结构的关键 I/O技术很实用4.与其他功能联系密切,特别是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按照用户的请求,控制设备的各种操作,完成I/O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设备分配与回收;设备驱动程序;设备中断处理;缓
2、冲区管理),最终完成用户的I/O请求,功能(1)设备分配与回收 记录设备的状态 根据用户的请求和设备的类型,采用一定的分配算法,选择一条数据通路(2)建立统一的独立于设备的接口(3)完成设备驱动程序,实现真正的I/O操作(4)处理外部设备的中断处理(5)管理I/O缓冲区,2.向用户提供使用外部设备的方便接口,使用户摆脱繁琐的编程负担 方便性 友好界面 透明性 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屏蔽硬件细节(设备的物理细节,错误处理,不同I/O的差异性),3.充分利用各种技术(通道,中断,缓冲等)提高CPU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并行性 均衡性(使设备充分忙碌),4
3、.保证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当多个进程竞争使用设备时,按一定策略分配和管理各种设备,使系统能有条不紊的工作5.保护 设备传送或管理的数据应该是安全的、不被破坏的、保密的,6.与设备无关性(设备独立性)用户在编制程序时,使用逻辑设备名,由系统实现从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实际设备)的转换 用户能独立于具体物理设备而方便的使用设备,用户申请使用设备时,只需要指定设备类型,而无须指定具体物理设备,系统根据当前的请求,及设备分配的情况,在相同类别设备中,选择一个空闲设备,并将其分配给一个申请进程统一性:对不同的设备采取统一的操作方式,在用户程序中使用的是逻辑设备,优点:设备忙碌或设备故障时,用户不必修改程序改
4、善了系统的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第五章 设备管理,5.1 I/O系统 5.2 I/O控制方式 5.3 缓冲管理 5.4 设备分配 5.5 设备处理 5.6 磁盘存储器管理,5.1.1 I/O设备(种类繁多),1.I/O设备的类型,1)按传输速率分类 按传输速度的高低,可将I/O设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低速设备,这是指其传输速率仅为每秒钟几个字节至数百个字节的一类设备。属于低速设备的典型设备有键盘、鼠标器、语音的输入和输出等设备。第二类是中速设备,这是指其传输速率在每秒钟数千个字节至数万个字节的一类设备。典型的中速设备有行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第三类是高速设备,这是指其传输速率在数百千个字节至数十
5、兆字节的一类设备。典型的高速设备有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等。,5.1 I/O 系 统,2)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可将I/O设备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块设备(Block Device),这类设备用于存储信息。由于信息的存取总是以数据块为单位,故而得名。它属于有结构设备。典型的块设备是磁盘,每个盘块的大小为512 B4 KB。磁盘设备的基本特征是其传输速率较高,通常每秒钟为几兆位;另一特征是可寻址,即对它可随机地读/写任一块;此外,磁盘设备的I/O常采用DMA方式。第二类是字符设备(Character Device),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其基本单位是字符,故称为字符设备。,3)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这
6、种分类方式可将I/O设备分为如下三类:独占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有一个进程使用的设备,一般为低速I/O设备。(如打印机,磁带等)(2)共享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可有多个进程共同使用的设备,多个进程以交叉的方式来使用设备,其资源利用率高。(如硬盘),(3)虚拟设备。在一类设备上模拟另一类设备,常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用高速设备模拟低速设备,被模拟的设备称为虚设备 目的:将慢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多个用户可共享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例:SPOOLing技术,利用虚设备技术 用硬盘模拟输入输出设备),按使用特性分 存储型设备 输入型设备(外设主机)输出型设备(主机外设)输入输出型设备(交互型设备),
7、从程序使用角度分 逻辑设备 物理设备,2.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图 5-1 设备与控制器间的接口,5.1.2 设备控制器,是CPU和设备之间的接口。在小型和微型机中,它常采用印刷电路卡插入计算机中。可以控制一个或者多个设备,完成设备与主机间的连接和通讯设备控制器中有一组寄存器,CPU通过向其中的控制寄存器写命令字来执行I/O操作;I/O情况以及设备状况均放在状态寄存器中;还包括一些设备数据缓冲寄存器每个寄存器均要编址,控制器卡上通常有一个插座,通过电缆与设备相连 控制器和设备之间的接口是一个标准接口,它符合ANSI、IEEE或ISO这样的国际标准,CPU,外部设备,控制逻辑电路,控制寄存器,
8、状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1.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接收和识别命令 2)数据交换 3)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 4)地址识别 5)数据缓冲 6)差错控制,2.设备控制器的组成,图 5-2 设备控制器的组成,通道技术1.定义:通道是独立于CPU的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传输工作的处理机,对外部设备实现统一管理,代替CPU对输入/输出操作进行控制,从而使输入,输出操作可与CPU并行操作。可以执行通道程序,5.1.3 I/O通道,2.引入通道的目的 为了使CPU从I/O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为了提高CPU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3.分类1)字节多路通道 字节多路通道以字节为单位传输信息,它可以分
9、时地执行多个通道程序。当一个通道程序控制某台设备传送一个字节后,通道硬件就控制转去执行另一个通道程序,控制另一台设备传送信息 主要连接以字节为单位的低速I/O设备。如打印机,终端。以字节为单位交叉传输,当一台传送一个字节后,立即转去为另一台传送字节,2)数组选择通道 选择通道是以成组方式工作的,即每次传送一批数据,故传送速度很高。选择通道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个通道程序,只允许一台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这台设备数据传输完成后,再选择与通道连接的另一台设备,执行它的相应的通道程序 主要连接磁盘,磁带等高速I/O设备,选择通道,3)成组多路通道 它结合了选择通道传送速度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进行分时并行
10、操作的优点。它先为一台设备执行一条通道指令,然后自动转接,为另一台设备执行一条通道指令 主要连接高速设备 这样,对于连接多台磁盘机的数组多路通道,它可以启动它们同时执行移臂定位操作,然后,按序交叉地传输一批批数据。数据多路通道实际上是对通道程序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硬件实现,4.硬件连接结构,通道:执行通道程序,向控制器发出命令,并具有向CPU发中断信号的功能。一旦CPU发出指令,启动通道,则通道独立于CPU工作。一个通道可连接多个控制器,一个控制器可连接多个设备,形成树形交叉连接 主要目的是启动外设时:a 提高了控制器效率 b 提高可靠性 c 提高并行度,交叉连接,5.通道工作原理 通道相当于一
11、个功能简单的处理机,包含通道指令(空操作,读操作,写操作,控制,转移操作),并可执行用这些指令编写的通道程序,1)通道运算控制部件通道地址字 CAW:记录通道程序在内存中的地址通道命令字 CCW:保存正在执行的通道指令通道状态字 CSW:存放通道执行后的返回结果通道数据字 CDW:存放传输数据 通道和CPU共用内存,通过周期窃取方式取得,2)工作原理 CPU:执行用户程序,当遇到I/O请求时,可根据该请求生成通道程序放入内存(也可事先编好放入内存),并将该通道程序的首地址放入CAW中;之后执行“启动I/O”指令,启动通道工作,通道:接收到“启动I/O”指令后,从CAW中取出通道程序的首地址,并
12、根据首地址取出第一条指令放入CCW中,同时向CPU发回答信号,使CPU可继续执行其他程序,而通道则开始执行通道程序,完成传输工作,(通道程序完成实际I/O,启动I/O设备,执行完毕后,如果还有下一条指令,则继续执行,否则表示传输完成),当通道传输完成最后一条指令时,向CPU发I/O中断,并且通道停止工作。CPU接收中断信号,从CSW中取得有关信息,决定下一步做什么,DMA(direct memory access)技术,DMA方式与中断的主要区别中断方式是在数据缓冲寄存区满后,发中断请求,CPU进行中断处理 DMA方式则是在所要求传送的数据块全部传送结束时要求CPU进行中断处理 大大减少了CP
13、U进行中断处理的次数中断方式的数据传送是由CPU控制完成的 而DMA方式则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不经过CPU控制完成的,不用DMA时,磁盘如何读:首先,控制器从磁盘驱动器串行地一位一位地读一个块,直到将整块信息放入控制器的内部缓冲区中 其次,它做和校验计算,以核实没有读错误发生 然后控制器产生一个中断。CPU响应中断,控制转给操作系统。当操作系统开始运行时,它重复地从控制器缓冲区中一次一个字节或一个字地读这个磁盘块的信息,并将其送入内存中,控制器按照指定存储器地址,把第一个字节送入主存然后,按指定字节数进行数据传送每当传送一个字节后,字节计数器值减1,直到字节计数器等于0此时,控制器引发中断
14、,通知操作系统,操作完成,CPU提供被读取块磁盘地址目标存储地址待读取字节数整块数据读进缓冲区核准校验,DMA工作示例(以硬盘为例),DMA工作原理窃取总线控制权 存放输入数据的内存起始地址、要传送的字节数 送入DMA控制器的内存地址寄存器和传送字节计数器 中断允许位和启动位置成1,启动设备 发出传输要求的进程进入等待状态 执行指令被暂时挂起,进程调度其他进程占据CPU 输入设备不断窃取CPU工作周期,数据不断写入内存 传送完毕,发出中断信号 CPU接到中断信号转入中断处理程序处理 中断处理结束,CPU返回原进程或切换到新的进程,CPU向控制器发出启动DMA通知和有关参数,控制器向内存发出询问
15、请求,访问内存(读、写),计数器减1,结束否,发中断,N,Y,DMA的实现流程,3.“瓶颈”问题,图 5-4 单通路I/O系统,图 5-5 多通路I/O系统,5.1.4 总线系统(自学),图 5-6 总线型I/O系统结构,1.ISA和EISA总线 1)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 这是为了1984年推出的80286型微机而设计的总线结构。其总线的带宽为8位,最高传输速率为2 Mb/s。之后不久又推出了16位的(EISA)总线,其最高传输速率为8 Mb/s,后又升至16 Mb/s,能连接12台设备。2)EISA(Extended ISA)总线 到80
16、年代末期,ISA总线已难于满足带宽和传输速率的要求,于是人们又开发出扩展ISA(EISA)总线,其带宽为32位,总线的传输速率高达32 Mb/s,同样可以连接12台外部设备。,2.局部总线(Local Bus),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 Association)总线 2)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总线,5.2 I/O控制方式,5.2.1 程序I/O方式,在程序I/O方式中,由于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的低速性,致使CPU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等待I/O设备完成数据I/O的循环测试中,造成对CPU的极大浪费。在该方式
17、中,CPU之所以要不断地测试I/O设备的状态,就是因为在CPU中无中断机构,使I/O设备无法向CPU报告它已完成了一个字符的输入操作。,图 5-7 程序I/O和中断驱动方式的流程,5.2.2 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在I/O设备输入每个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无须CPU干预,因而可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仅当输完一个数据时,才需CPU花费极短的时间去做些中断处理。可见,这样可使CPU和I/O设备都处于忙碌状态,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及吞吐量。例如,从终端输入一个字符的时间约为100 ms,而将字符送入终端缓冲区的时间小于 0.1 ms。若采用程序I/O方式,CPU约有 99.9 ms的
18、时间处于忙等待中。采用中断驱动方式后,CPU可利用这 99.9 ms的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而仅用 0.1 ms的时间来处理由控制器发来的中断请求。可见,中断驱动方式可以成百倍地提高CPU的利用率。,5.2.3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I/O控制方式,1.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方式的引入,该方式的特点是: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即在CPU与I/O设备之间,每次传送至少一个数据块;所传送的数据是从设备直接送入内存的,或者相反;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才需CPU干预,整块数据的传送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可见,DMA方式较之中断驱动方式,又是成百倍地
19、减少了CPU对I/O的干预,进一步提高了CPU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程度。,2.DMA控制器的组成,图 5-8 DMA控制器的组成,为了实现在主机与控制器之间成块数据的直接交换,必须在DMA控制器中设置如下四类寄存器:(1)命令/状态寄存器CR。用于接收从CPU发来的I/O命令或有关控制信息,或设备的状态。(2)内存地址寄存器MAR。在输入时,它存放把数据从设备传送到内存的起始目标地址;在输出时,它存放由内存到设备的内存源地址。(3)数据寄存器DR。用于暂存从设备到内存,或从内存到设备的数据。(4)数据计数器DC。存放本次CPU要读或写的字(节)数。,3.DMA工作过程,图 5-9 DMA方式
20、的工作流程,5.2.4 I/O通道控制方式,1.I/O通道控制方式的引入,I/O通道方式是DMA方式的发展,它可进一步减少CPU的干预,即把对一个数据块的读(或写)为单位的干预,减少为对一组数据块的读(或写)及有关的控制和管理为单位的干预。同时,又可实现CPU、通道和I/O设备三者的并行操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例如,当CPU要完成一组相关的读(或写)操作及有关控制时,只需向I/O通道发送一条I/O指令,以给出其所要执行的通道程序的首址和要访问的I/O设备,通道接到该指令后,通过执行通道程序便可完成CPU指定的I/O任务。,2.通道程序,操作码。(2)内存地址。(3)计数。(
21、4)通道程序结束位P。(5)记录结束标志R。,5.3 缓 冲 管 理,5.3.1 缓冲的引入凡是数据到达和离去速度不匹配的地方均可采用缓冲技术。速度匹配技术快方的快是阵发性(包括突发性与间歇性)的快,而不是持续性的快计算机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缓冲区呢?(讨论),五种缓冲区,(1)在CPU和内存间的CACHE(2)设在I/O设备或控制器内部的纯硬件缓冲区,如打印机内部的硬缓冲区(3)操作系统的内存缓冲区,主要是I/O缓冲(4)用户程序内自设的缓冲区(5)脱机与假脱机技术本质上也属缓冲技术,即为慢速I/O设备在外存开设的缓冲区,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
22、宽对CPU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图 5-10 利用缓冲寄存器实现缓冲,5.3.2 单缓冲和双缓冲,1.单缓冲(Single Buffer),图 5-11 单缓冲工作示意图,单缓冲区讨论,系统传送一块数据的时间为MAX(C,T)+M如果输入数据和处理数据串行地进行呢?,2.双缓冲(Double Buffer),图 5-12 双缓冲工作示意图,双缓冲区讨论,系统处理一块数据的时间为多少呢?巩固:假定T=100us,M=50us,C=50us,计算分别采用单缓冲和双缓冲的情况下,系统处理一块数据的时间。,图 5-13 双机通信时缓冲区的设置,5.3.3 循环
23、缓冲,1.循环缓冲的组成,图 5-14 循环缓冲,2.循环缓冲区的使用,Getbuf过程。(2)Releasebuf过程。,3.进程同步,Nexti指针追赶上Nextg指针。(2)Nextg指针追赶上Nexti指针。,5.3.4 缓冲池(Buffer Pool),1.缓冲池的组成,1.缓冲池的组成 对于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的公用缓冲池,其中至少应含有以下三种类型的缓冲区:空(闲)缓冲区;装满输入数据的缓冲区;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区。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可将相同类型的缓冲区链成一个队列,于是可形成以下三个队列:(1)空缓冲队列emq。队首指针F(emq)和队尾L(emq)指针分别指向该队列的首尾
24、缓冲区。(2)输入队列inq。(3)输出队列outq。,四种工作缓冲区:Hin(收容输入)Hout(收容输出)Sin(提取输入)Sout(提取输出),Getbuf过程和Putbuf过程Addbuf(type,number):将由参数number所指示的缓冲区挂在type队列上Takebuf(type):从type队列的队首摘下一个缓冲区要考虑同步和互斥问题,2.Getbuf过程和Putbuf过程,Procedure Getbuf(type)begin Wait(RS(type);Wait(MS(type);B(number)Takebuf(type);Signal(MS(type);end P
25、rocedure Putbuf(type,number)begin Wait(MS(type);Addbuf(type,number);Signal(MS(type);Signal(RS(type);end,3.缓冲区的工作方式,图 5-15 缓冲区的工作方式,5.4 设 备 分 配,5.4.1 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1.设备控制表DCT,图 5-16 设备控制表,2.控制器控制表、通道控制表和系统设备表,图 5-17 COCT、CHCT和SDT表,根据设备类型查找SDT,找到,在SDT表中找到DCT表指针,从DCT表中读出状态,进程转入等待状态,忙否?,安全?,安全性检查,分配设备给用户进程
26、,从DCT中获得下一个COCT指针,忙否?,分配控制器给用户进程,从COCT中获得下一个CHCT指针,忙否?,分配通道给用户进程,还有其它控制器,进程等待,还有其它通道,进程等待,5.4.2 设备分配时应考虑的因素,1.设备的固有属性,独享设备。(2)共享设备。(3)虚拟设备。,2.设备分配算法,先来先服务。(2)优先级高者优先。,3.设备分配中的安全性,安全分配方式 2)不安全分配方式,5.4.3 设备独立性,1.设备独立性(Device Independence)的概念 为了提高OS的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在现代OS中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设备独立性,也称为设备无关性。其基本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
27、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为了实现设备独立性而引入了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这两个概念。在应用程序中,使用逻辑设备名称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而系统在实际执行时,还必须使用物理设备名称。因此,系统须具有将逻辑设备名称转换为某物理设备名称的功能,这非常类似于存储器管理中所介绍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概念。,在实现了设备独立性的功能后,可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好处。1)设备分配时的灵活性 2)易于实现I/O重定向,2.设备独立性软件,1)执行所有设备的公有操作 这些公有操作包括:对独立设备的分配与回收;将逻辑设备名映射为物理设备名,进一步可以找到相应物理设备的驱动程序;对设备进行保护,禁止用户直接访问设备;缓冲管理,即
28、对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缓冲区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I/O的效率;差错控制。由于在I/O操作中的绝大多数错误都与设备无关,故主要由设备驱动程序处理,而设备独立性软件只处理那些设备驱动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2)向用户层(或文件层)软件提供统一接口 无论何种设备,它们向用户所提供的接口应该是相同的。例如,对各种设备的读操作,在应用程序中都使用read;而对各种设备的写操作,也都使用write。,3.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映射的实现,逻辑设备表2)LUT的设置问题,图 5-18 逻辑设备表,5.4.4 独占设备的分配程序,1.基本的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 2)分配控制器 3)分配通道,2.设备分配程序的
29、改进,增加设备的独立性 2)考虑多通路情况,5.4.5 SPOOLing技术,1.什么是SPOOLing 为了缓和CPU的高速性与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引入了脱机输入、脱机输出技术。该技术是利用专门的外围控制机,将低速I/O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或者相反。事实上,当系统中引入了多道程序技术后,完全可以利用其中的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入时的外围控制机功能,把低速I/O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再用另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出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把数据从磁盘传送到低速输出设备上。这样,便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
30、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ng On-Line),或称为假脱机操作。,2.SPOOLing系统的组成,图 5-19 SPOOLing系统的组成,3.共享打印机,共享打印机技术已被广泛地用于多用户系统和局域网络中。当用户进程请求打印输出时,SPOOLing系统同意为它打印输出,但并不真正立即把打印机分配给该用户进程,而只为它做两件事:由输出进程在输出井中为之申请一个空闲磁盘块区,并将要打印的数据送入其中;输出进程再为用户进程申请一张空白的用户请求打印表,并将用户的打印要求填入其中,再将该表挂到请求打印队列上。
31、,4.SPOOLing系统的特点,提高了I/O的速度。(2)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3)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5.5 设 备 处 理,设备处理是指:在系统为请求I/O的进程分配了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通路(控制器和通道)后,启动设备去进行实际的I/O操作,它通常是由(1)设备驱动程序(2)I/O中断服务程序配合完成。,5.5.1 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和特点,(1)包括操作系统中所有设备驱动程序由操作系统提供,也可以由厂家提供。(2)驱动程序中的代码是设备硬件相关的 只有设备驱动程序才是操作系统中唯一知道设备控制器具体操作以及用途的部分,如磁盘驱动程序知道磁道,扇区,柱面,磁头,磁臂的运动,马达驱
32、动器,磁头定位次数等接口机制.正是设备驱动程序掩盖了设备硬件接口操作、设备物理记录长度等物理细节。,(3)每个设备驱动程序处理一种设备类型每个设备一个驱动程序或者一类设备一个驱动程序或者几类相近的设备一个驱动程序(4)一个设备驱动程序有多个子程序组成,每个子程序实施一个或一组物理操作如在UNIX中,设备驱动程序由read(实施读设备的物理操作)、write(写设备)、open(设备初始化)、close、control(控制和设置设备)、int(该设备的中断处理)等若干子程序构成。,1.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1)接收由I/O进程发来的命令和参数,并将命令中的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例如,将磁盘块
33、号转换为磁盘的盘面、磁道号及扇区号。(2)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了解I/O设备的状态,传递有关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3)发出I/O命令,如果设备空闲,便立即启动I/O设备去完成指定的I/O操作;如果设备处于忙碌状态,则将请求者的请求块挂在设备队列上等待。(4)及时响应由控制器或通道发来的中断请求,并根据其中断类型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5)对于设置有通道的计算机系统,驱动程序还应能够根据用户的I/O请求,自动地构成通道程序。,2.设备处理方式,(1)为每一类设备设置一个进程,专门用于执行这类设备的I/O操作.(2)在整个系统中设置一个I/O进程,专门用于执行系统中所有各
34、类设备的I/O操作。(3)不设置专门的设备处理进程,而只为各类设备设置相应的设备处理程序(模块),供用户进程或系统进程调用。,3.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1)驱动程序主要是指在请求I/O的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一个通信和转换程序。(2)驱动程序与设备控制器和I/O设备的硬件特性紧密相关,因而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配置不同的驱动程序。(3)驱动程序与I/O设备所采用的I/O控制方式紧密相关。(4)由于驱动程序与硬件紧密相关,因而其中的一部分必须用汇编语言书写。,5.5.2 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过程,将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 2.检查I/O请求的合法性 3.读出和检查设备的状态 4.传送必要的参数 5.工
35、作方式的设置 6.启动I/O设备,图 5-20 中断现场保护示意图,图 5-21 中断处理流程,5.6 磁盘存储器管理,5.6.1 磁盘性能简述,1.数据的组织和格式,图 5-22 磁盘的格式化,2.磁盘的类型,1)固定头磁盘 这种磁盘在每条磁道上都有一读/写磁头,所有的磁头都被装在一刚性磁臂中。通过这些磁头可访问所有各磁道,并进行并行读/写,有效地提高了磁盘的I/O速度。这种结构的磁盘主要用于大容量磁盘上。2)移动头磁盘 每一个盘面仅配有一个磁头,也被装入磁臂中。为能访问该盘面上的所有磁道,该磁头必须能移动以进行寻道。可见,移动磁头仅能以串行方式读/写,致使其I/O速度较慢;但由于其结构简单
36、,故仍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磁盘设备中。,3.磁盘访问时间,1)寻道时间Ts 这是指把磁臂(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上所经历的时间。该时间是启动磁臂的时间s与磁头移动n条磁道所花费的时间之和,即Ts=mn+s其中,m是一常数,与磁盘驱动器的速度有关,对一般磁盘,m=0.2;对高速磁盘,m0.1,磁臂的启动时间约为2 ms。这样,对一般的温盘,其寻道时间将随寻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大体上是530 ms。,2)旋转延迟时间T 这是指定扇区移动到磁头下面所经历的时间。对于硬盘,典型的旋转速度大多为5400 r/min,每转需时11.1 ms,平均旋转延迟时间T为5.55 ms;对于软盘,其旋转速度为300 r/
37、min或600 r/min,这样,平均T为50100 ms。,3)传输时间Tt 这是指把数据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Tt的大小与每次所读/写的字节数b和旋转速度有关:,其中,r为磁盘每秒钟的转数;N为一条磁道上的字节数,当一次读/写的字节数相当于半条磁道上的字节数时,Tt与T相同,因此,可将访问时间Ta表示为:,5.6.2 磁盘调度,1.先来先服务FCFS(First-Come,First Served),优点:简单,公平;缺点:效率不高,相临两次请求可能会造成最内到最外的柱面寻道,使磁头反复移动,增加了服务时间,对机械也不利,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Shortest S
38、eek Time First),优点:改善了磁盘平均服务时间;缺点:造成某些访问请求长期等待得不到服务,图 5-24 SSTF调度算法,图 5-23 FCFS调度算法,3.扫描(SCAN)算法,1)进程“饥饿”现象,SSTF算法虽然能获得较好的寻道性能,但却可能导致某个进程发生“饥饿”(Starvation)现象。因为只要不断有新进程的请求到达,且其所要访问的磁道与磁头当前所在磁道的距离较近,这种新进程的I/O请求必须优先满足。对SSTF算法略加修改后所形成的SCAN算法,即可防止老进程出现“饥饿”现象。,2)SCAN算法,图 5-25 SCAN调度算法示例,4.循环扫描(CSCAN)算法,图
39、 5-26 CSCAN调度算法示例,5.N-Step-SCAN和FSCAN调度算法,1)N-Step-SCAN算法 在SSTF、SCAN及CSCAN几种调度算法中,都可能出现磁臂停留在某处不动的情况,例如,有一个或几个进程对某一磁道有较高的访问频率,即这个(些)进程反复请求对某一磁道的I/O操作,从而垄断了整个磁盘设备。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磁臂粘着”(Armstickiness)。在高密度磁盘上容易出现此情况。N步SCAN算法是将磁盘请求队列分成若干个长度为N的子队列,磁盘调度将按FCFS算法依次处理这些子队列。而每处理一个队列时又是按SCAN算法,对一个队列处理完后,再处理其他队列。当正在处
40、理某子队列时,如果又出现新的磁盘I/O请求,便将新请求进程放入其他队列,这样就可避免出现粘着现象。当N值取得很大时,会使N步扫描法的性能接近于SCAN算法的性能;当N=1时,N步SCAN算法便蜕化为FCFS算法。,2)FSCAN算法 FSCAN算法实质上是N步SCAN算法的简化,即FSCAN只将磁盘请求队列分成两个子队列。一个是由当前所有请求磁盘I/O的进程形成的队列,由磁盘调度按SCAN算法进行处理。在扫描期间,将新出现的所有请求磁盘I/O的进程,放入另一个等待处理的请求队列。这样,所有的新请求都将被推迟到下一次扫描时处理。,假设磁盘访问序列:98,183,37,122,14,124,65,
41、67读写头起始位置:53安排磁头服务序列计算磁头移动总距离(道数),(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优先选择距当前磁头最近的访问请求进行服务,主要考虑寻道优先 优点:改善了磁盘平均服务时间;缺点:造成某些访问请求长期等待得不到服务,(3)扫描算法(电梯算法)克服了最短寻道优先的缺点,既考虑了距离,同时又考虑了方向 具体做法:当设备无访问请求时,磁头不动;当有访问请求时,磁头按一个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对遇到的访问请求进行服务,然后判断该方向上是否还有访问请求,如果有则继续扫描;否则改变移动方向,并为经过的访问请求服务,如此反复,(4)单向扫描调度算法 总是从0号柱面开始向里扫描 按照各自所要访问的柱面
42、位置的次序去选择访问者 移动臂到达最后个一个柱面后,立即带动读写磁头快速返回到0号柱面,返回时不为任何的等待访问者服务,返回后可再次进行扫描,5.6.3 磁盘高速缓存(Disk Cache),1.磁盘高速缓存的形式,是指利用内存中的存储空间,来暂存从磁盘中读出的一系列盘块中的信息。因此,这里的高速缓存是一组在逻辑上属于磁盘,而物理上是驻留在内存中的盘块。高速缓存在内存中可分成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单独的存储空间来作为磁盘高速缓存,其大小是固定的,不会受应用程序多少的影响;第二种是把所有未利用的内存空间变为一个缓冲池,供请求分页系统和磁盘I/O时(作为磁盘高速缓存)共享。此时高速缓存
43、的大小,显然不再是固定的。当磁盘I/O的频繁程度较高时,该缓冲池可能包含更多的内存空间;而在应用程序运行得较多时,该缓冲池可能只剩下较少的内存空间。,2.数据交付方式,系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将数据交付给请求进程:(1)数据交付。这是直接将高速缓存中的数据,传送到请求者进程的内存工作区中。(2)指针交付。只将指向高速缓存中某区域的指针,交付给请求者进程。后一种方式由于所传送的数据量少,因而节省了数据从磁盘高速缓存存储空间到进程的内存工作区的时,3.置换算法,由于请求调页中的联想存储器与高速缓存(磁盘I/O中)的工作情况不同,因而使得在置换算法中所应考虑的问题也有所差异。因此,现在不少系统在设计其
44、高速缓存的置换算法时,除了考虑到最近最久未使用这一原则外,还考虑了以下几点:(1)访问频率。(2)可预见性。(3)数据的一致性。,4.周期性地写回磁盘,在UNIX系统中专门增设了一个修改(update)程序,使之在后台运行,该程序周期性地调用一个系统调用SYNC。该调用的主要功能是强制性地将所有在高速缓存中已修改的盘块数据写回磁盘。一般是把两次调用SYNC的时间间隔定为30 s。这样,因系统故障所造成的工作损失不会超过30 s的劳动量。而在MS-DOS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只要高速缓存中的某盘块数据被修改,便立即将它写回磁盘,并将这种高速缓存称为“写穿透、高速缓存”(write-through c
45、ache)。MS-DOS所采用的写回方式,几乎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但须频繁地启动磁盘。,5.6.4 提高磁盘I/O速度的其它方法,提前读(Read-Ahead)2.延迟写 3.优化物理块的分布 4.虚拟盘,例子假设有4个记录A,B,C,D存放在某个磁盘的某个磁道上,该磁道划分为4块,每块存放1条记录。安排如下表所示。现在要顺序处理这些记录,如果磁盘转速为20ms转一圈,处理程序读出一个记录后花5ms的时间进行处理。试问处理完成4个记录的总时间是多少?为了缩短处理时间应当进行优化分布,试问如何安排这些记录。并计算优化总处理时间。,5.6.5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46、Inexpensive Disk 是由许多台磁盘机或者光盘机按照一定的规则,如分条(Striping),分块(Declustering),交叉存取(Interleaving)等组成的一个快速,超大容量的存储子系统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David Patterson等人提出.该技术发展很快,并走向成熟,现在已经基本得到公认的有8种,RAID0RAID7,1.并行交叉存取,图 5-27 磁盘并行交叉存取方式,2.RAID的分级,RAID 0级。(2)RAID 1级。(3)RAID 3级。(4)RAID 5级。(5)RAID 6级和RAID 7级。,RAID的优点,可用性容量性
47、能好处:1、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2、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3、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RAID0 数据分条技术 整个逻辑盘的数据被分散分布在多个物理盘上,并行读写。(没有冗余能力)至少两个盘RAID1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两个盘上实施,数据冗余)50%,RAID0+1 4个盘RAID3 3个盘(一个专为校验盘)RAID5 无专门校验盘,校验数据分布在多个盘上 至少3个盘,(N-1)/N 一个磁盘故障时,控制器可从其他尚存的磁盘上重新恢复/生成丢失的数据而不影响数据的可用性,RAID6是一种维奇偶校验存取的磁盘阵列.它的冗余的检,纠错信息均匀分布在所有盘上,而数据仍然以大小可以变化的块交叉方式存放于各盘.这类阵列容许2盘出错.RAID7在RAID6基础上增加了cache技术.,Raid levels 0 through 2 Backup and parity drives are shaded,Raid levels 3 through 5Backup and parity drives are shaded,3.RAID的优点,可靠性高。(2)磁盘I/O速度高。(3)性能/价格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