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74841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群内部物理因素与职业病.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滨州医学院2014年5月,一盎司预防重于一磅治疗,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不良气象条件,1,噪音与振动,2,电磁辐射,3,不良照明,4,工作环境中有很多职业相关的物理性因素,气象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射频辐射、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激光(人工),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中暑 减压病(由于在深水中潜水造成血液中氮气释出造成的)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的眼损伤冻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

2、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1,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点,“源”明确,“害”难治,“途径与方向”清楚,“个体防护”很有效,无残留,一、不良气象条件,生产环境中的气象又称微小气候或小气候,是指小范围区域或建筑物内的气候。住宅的室内由于屋顶、地板、门窗和墙壁等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的人工空气调节设备等综合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微小气候。受气象条件、厂房内设计、设备布局、热源以及人体活动等影响。1.气温2.气湿3.气流4.热辐射,1.气温,高温低温高温作业:工作地点温度高于当地室外夏季平均温度2度或以上;室内热源散热量大于2

3、3w/m3类型高温、强辐射高温、高湿夏季露天作业,高温作业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全身性影响,热,人体热感受器,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心脏负荷增加,肾脏回吸收水,消化系统血液供应减少丢失盐分与水平、水溶性维生素肌肉活动能力下降神经活动能力受限心脏工作负担加重肾功能受损,高温作业所导致的疾病,急性热致病痱子刺热中暑,慢性热致病慢性热衰竭高血压心肌损害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热带性嗜睡肾结石,中暑,Heat stroke概念: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与(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暑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的疾病。类型热射病:最严重,体温高、

4、神经系统障碍、大汗无汗热痉挛:水盐丢失太多,双侧对称肌肉痉挛,不定时发作,神智清醒,体温正常。热衰竭: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导致,皮肤供血增加,内脏供血不减,结果大脑供血不足。头疼、心悸、恶心、呕吐、脸色苍白、晕厥。体温不高或略高。,中暑的诊断,依据:作业环境与工作情况症状:体温、肌肉痉挛、晕厥排除其他疾病:癫痫、中毒等轻重分类轻症:(1)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2)呼吸与循环衰竭症状;(3)肛温超过38.5oC重症:中暑,中暑的治疗,轻症脱离高温环境,安排至通风好、阴凉处休息;给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重症置于清凉、通风之处给予清凉饮料热射病要降低体温维持水电平

5、衡,不要用升高血压的药物,热致疾病的预防措施,高温作业连续工作时间限值防暑降温措施改革工艺流程隔热通风:热车间换风速度 3050次/h保健措施供给饮料与补充营养:35L水+20g盐,Vit 钙个人防护组织措施:休息、睡眠、作息制度、降温措施等,2.低温作业,概念: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低温作业时间率1个劳动日在低温环境中净劳动时间占工作日总时间的百分比分级:四级,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冷作用强度、低温环境中人体防寒保暖程度、体力活动强度、饮食及健康状况。体温调节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过低,常温下裸手皮肤温一般在2930裸手皮肤温度

6、保持在20以上,手操作功能基本保持正常手皮肤温降到15.5,手操作功能受到影响降至1012,触觉敏感度明显下降降到45时,几乎可完全失去触(知)觉,低温的危害,体温调节:皮肤冷感受器脊髓、下丘脑皮肤血管收缩,寒战、脂肪动员体温过低中枢神经:低温-脑内ATP合成障碍神经兴奋性下降、传导能力下降手脚不灵、迟钝、发音困难等。心血管:早期增强、体温过低后减缓、心收缩不全。体温:体温过低是中心体温低于35度,剧烈寒战后寒战停止,血压下降、脉搏消失、瞳孔固定,甚至肺水肿死亡,冻伤,一度冻伤:痛、热、痒,不留瘢痕,二度冻伤:表皮坏死,皮肤暗红,三度冻伤,低温危害的预防,做好防寒与保暖工作,不要长时间低温工作

7、.注意个体防护:衣服材料导热性小,吸湿与透气性强;衣服浸湿要及时烘干或更换;不要酒后工作;工作中出现明显寒战就及时休息。增强体质:冷水浴、体育锻炼、增加饮食蛋白质与脂肪量。重视女工“四期”保护。冷库附近设休息室、取暖室。做好健康体检,50岁以上高血压、心脏病、消化道疾病与肾病患者为禁忌症。,3.高气压,高气压作业潜水潜函作业高压氧仓,减压病,概念: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机理脂肪内、血液供应少的组织容易形成氮气气泡,聚集在血管壁外面。血管内形成的气泡堵塞血管,造

8、成缺血,细胞因缺氧损害释放钾离子、组织胺、肽、蛋白水解酶,5-羟色胺。,症状皮肤:奇痒、蚁走感、烧灼感肌肉、关节、骨骼:针刺与撕裂样疼痛神经系统:四肢麻痹、截瘫、感觉障碍等呼吸系统:血压下降、皮肤黏膜发绀、呼吸困难,肺梗死、肺水肿、胸疼消化系统等:腹痛、恶心、呕吐等,诊断标准,GBZ 24-2002急性减压病:轻度、中度、重度减压性骨坏死,治疗加压,消除气体栓塞,预防减压病的措施,技术革新,机器替代遵守操作规程保健措施:禁止酒后工作、防止过劳、强化营养。高热量、高蛋白、中等脂肪;保暖、热饮、热水澡;就业前体检。禁忌症:很多,精神疾病、眼部疾病、主要脏器与内分泌疾病者、耳鼻喉科疾病着、50岁以上

9、者、过敏体质者均不可以从事该工作。,4.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的概念,由于生产过程而产生一切声音。,分类稳态:慢档=3dB脉冲噪声:持续时间1s,生产性噪声来源,机械性噪声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发生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电磁性噪声: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冲击噪声锻锤声,低频800Hz 连续性 非稳态5dB 脉冲性噪声,频率,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在相同的声压下敏感程度不一致,感觉到的响度不一样。声压级听阈声压,1000Hz纯音,20P痛阈声压,1000Hz纯音,20P表示方法:LP=20Log(P/P0),声级,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相关因素声压频率100Hz,67dB

10、=1000Hz,60dB选取40、70、100方三条等响曲线,设计出三种计权网络,使声级计分别具有A、B、C三种计权特性,测出A、B、C三种声级。A,模拟40方响应曲线,对低频衰减;C,模拟100方响应曲线,总声压。,某些环境下的声压级,(二)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听觉系统损害 适应TTS-PTS噪声聋哑非听觉系统损害,听觉系统损害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提高10-15dB,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可出现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30dB

11、,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暂时性的听阈位移(TTS),永久性听阈位移(PTS)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前一次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尚未完全恢复便再次接触噪声,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恢复。听力损失/损伤(hearing loss)噪声聋(noiseinduced deafness),PTS表现 早期高频听力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处出现“V”形下陷主观上感觉正常。晚期高频,语言频段听力下降,爆震性耳聋:是强烈的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的听觉器官急性损伤,引起听力丧失。鼓膜破裂、听骨链断裂、内耳出血、毛细胞损伤;耳鸣、耳痛、眩晕、

12、恶心、呕吐、听力严重障碍,重症可致永久性耳聋。,2.非听觉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失眠、烦躁等 心血管系统:心率、血压、心电图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 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皮质 其他:心理影响、降低工作效率,(三)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噪声强度和接触时间强度大、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对人体危害大,连续接触危害更大噪声的性质危害:脉冲噪声稳态噪声个体敏感性与个体防护听觉系统疾患或对声音敏感的人,易受损害配戴防护耳罩、耳塞,(四)噪声聋的诊断和治疗,接触噪声的职业史 听力损失症状 现场卫生学调查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伤,诊断,听力损伤标准,轻度听力损伤 2640dB中度听力损伤 415

13、5dB重度听力损伤 5670dB 噪声聋 7190dB,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听力下降达56 dB以上的,应佩戴助听器;重度听力损伤和噪声聋者应调离噪声作业;急性听力损失,应及时给以促进内耳血液循环和改善营养及代谢状况的药物,防止感染。,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控制噪声源改革工艺、革新生产设备、减少零件摩擦、避免碰撞 控制噪声的传播多孔材料、吸声体、消声器、密闭声源 加强个体防护防声耳塞、耳罩、帽盔等 健康监护健康检查、适当安排工间休息,控制方法,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稳态与非稳态85dB(A),脉冲噪声100次,140 dB(A)1011000,130 dB(A)100010000,12

14、0 dB(A),5.振动,概念:系指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或中心位置)作往复运动或旋转运动。,(一)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局部振动(segmental vibration),手传振动风动工具电动工具其他高速转动工具全身振动(whole body vibration)运输工具的驾驶,钻井平台,混凝土搅拌台振动筛操作台,农业机械,(二)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局部振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病变全身震动晕动病骨骼与肌肉系统损伤内脏移位交感神经紧张其他,(1)神经系统上肢手臂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减退、振动觉和痛觉减退,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反应潜伏期延长。自主神经紊乱:血压

15、、心率不稳,手多汗等。,局部振动的危害,局部振动的危害,(2)心血管系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管痉挛;末梢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改变;手部皮肤温度降低,重者手指遇冷变白;心电图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T波低平。,局部振动的危害,(3)肌肉骨骼系统手部肌肉萎缩,多见于鱼际肌和指间肌;手握力和手指捏合力下降;骨和关节的改变:脱钙、囊样变,骨皮质增生,骨岛生成,无菌性骨坏死及骨关节变形等。,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障碍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也可累及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振动性白指是其典型表现。,局部振动病(Segmental Vibration

16、 Disease)手臂振动病,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手指间歇性发白或发绀;指尖开始,向近心端发展;色如白蜡,界限分明;手指或全身手冷后,手指冰凉,变为白色,持续几十分钟后发绀,伴有刺疼,而后手发红、发胀常累及中指。,观察对象:职业史+手部症状+之一 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降低;手部痛觉、触觉、振动觉减退。轻度局部振动病:之一 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 范围,遇冷时偶尔发作;手部痛觉、运动觉明显减退或手指关节肿胀、变形,经神经-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远端潜伏时延长。,诊断,VWF的诊断,观察对象曾经长期从事

17、的振动作业;症状:疼、麻、胀、手臂无力,关节疼痛等;体征:二者有一冷水实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低;指端振动觉与手指末端痛觉减退轻 中 重,轻症状体征+仅限于指尖部位,遇冷时偶尔发作;手部痛觉、振动觉减退明显或手指关节变形、肿胀、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中白指累及末端与中间指节,冬季发作。手部肌肉萎缩,神经源性危害。,重白指累及多数手指的所有关节,甚至全手,经常发作,甚至出现坏疽。手部肌肉萎缩明显,神经源性危害。,振动的测量,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中心频率加速度有效值频带计权系数如果不足4小时工作量,可以加权换算,全身振动,由不同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反复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反应症状

18、。临床表现:疲劳、冷汗、面色苍白、眩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视物模糊,频繁呕吐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运动病/晕动病(motion sickness),1.频率与振幅大振幅、低频率:前庭功能异常、内脏位移小振幅、高频率:组织内神经末梢 同一频率振幅越大,危害越大2.加速度与接触振动时间3.体位和操作方式:立姿(垂直振动),卧位(水平振动)4.环境条件:寒冷、性别,(三)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1.消除或减少振动源的振动2.加强个人防护 双层衬垫手套、泡沫塑料衬垫手套、热水浸手3.预防保健及组织措施 加强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健康检查 加强保暖 限制接触振动强度和时间,(四)控制振动危害措施,6射

19、频辐射与电离辐射,(一)Radiofrequency radiation,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高频电磁场:冶炼、焊接微波:雷达、无线电信号中继站、微波炉、电磁炉等波长范围:1mm3km,射频辐射辐射区域,近场区计算:=2D2/D:辐射源口径:波长远场区,感应场/2:波长辐射场,高频电场,电磁波:交流电的频率超过10kHz;高频电磁场:100kHz300kHz微波:300kHz,致损害机理致热效应非致热效应健康损害急性损伤:事故低剂量慢性损伤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眼睛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测量单位与限值,功率密度:mW/cm2,微波测量单位与限值,日剂量,按照

20、8小时计算,平均功率与受辐照时间乘积单位=W h/cm,电离辐射,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凡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电磁波谱:X、射线 粒子辐射:、射线、中子、质子 来源:宇宙射线,地壳岩层的铀、钍、镭等,各种人工辐射源。,(一)接触机会,核工业系统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加工生产和使用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2、辐射的损伤效应,放射病,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放射性损伤。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1)急性放射病,接触机会:事故性照射、放射性治疗和核爆炸。病因:短时间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病变。病程:初期

21、、假愈期、极期、恢复期,临床表现:骨髓型(110Gy):造血系统损伤:白细胞数减少、感染性出血胃肠型(1050Gy):频繁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水便,可导致失水,并常发生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脑型(50Gy):短时出现精神萎靡,很快转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抽搐、躁动和休克。,诊断:明确的大剂量照射史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综合性治疗 消毒隔离 预防感染和出血 全身支持性治疗,(2)慢性放射病,接触机会:放射工作人员病因:较长时间内受到超限值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损伤。临床症状:全身性、局部性放射病 早期:类神经征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等,伴有消化

22、系统障碍和性功能减退。可无明显体征。后期:键反射、腹壁反射减退等神经反射异常。妇女可有月经紊乱,经量减少或闭经。,诊断:射线接触史和个人受照水平 体格检查治疗:尽早脱离接触 对症、支持治疗 恢复造血功能 定期随访(每两年一次),卫生防护,目标:防止对健康危害的肯定效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少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照射量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1)辐射防护三原则: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辐射防护实现最优化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制的规定(2)外照射的防护:必须具备有效的屏蔽设施与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合理的工作时间(3)内照射防护: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防止核素向空气、水体、土壤逸散,7.紫外线辐射,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在生产环境中,凡是物体的温度达1200以上时,辐射光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限值,分段及其生理活性,UV-A,波长315400nm,可穿透云层、玻璃进入室内及车内,可穿透至皮肤真皮层,会造成晒黑,会造成皮肤癌。UV-B:波长280315nm,会被平流层的臭氧所吸收,会引起晒伤及皮肤红、肿、热及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UV-C:100280nm,波长更短、更危险,可被臭氧层所阻隔不会到达地球表面。有益:杀菌、脱臭、形成体内维生素D等。,防护,避开服饰护目防晒霜儿童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