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78347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评价第九章区域环评.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框架与内容第三节 区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区域性开发建设活动越来越多。这不仅表现在国家和地方规划了数以千计的各类开发区,而且许多特大型的开发建设项目本身就具有区域性特点。许多大型建设项目为节省投资和提高经济效益,其区域性集中或靠拢的趋势越来越强,因而其环境影响也更多地表现为区域性质。一般来说,无论是开发区还是特大型建设项目或多个大型项目的集中建设,最终都会形成规模不等的工业城市,一座城市的格局一旦形成,其影响至少在三五代人以上。因此,开发区或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一个地区、一

2、座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区域开发建设的特点与评价范围1特点(1)规模大。(2)占地广(3)门类复杂。(4)多部门负责。(5)长距离、大范围的环境复合影响。(6)集中的环境保护对策。,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与 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1)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是项目影响区内拟建项目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则在社会、资源、能源约束下,采用多种预测方式,给出区域发展的总体环境影响结果。(2)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注重建设项目本身的影响;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能源、环境质量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在涉及到具体项目时,应包

3、括评价该项目的环境影响以及由项目建设而带动的区域内、外社会、经济发展所相应的环境问题。,(3)在涉及到污染物排放时,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多采用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既要考虑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问题,同时将多个项目的累积影响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对于未来开发项目,可以从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污、耗能系数等方面提出约束性条件;在鼓励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协调的前提下,确定区域允许污染物总量分配额度。(4)一般来说具体建设项目的可替代方案是极有限的,防护措施通常亦是附加在已决策的拟建项目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有关区域开发政策、战略规划和计划级别上进行评价,将对

4、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与基本特征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因评价对象的开发程度、环境状况、功能要求不同而千差万别,评价的类别、内容要求和最终提交的成果也不尽相同。目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对象有如下几类:(1)重点工业区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为控制区域污染、改善区域工业结构与布局、实行总量控制,如兰州西固区。(2)总体发展规划类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实质上为 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马鞍山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资源开发规划类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将某种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同时避免因资源开

5、发而导致环境恶化进行的事前影响评价,如黄河三角洲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的环评,,(4)大型建设项目环评中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如一些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和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5)各类开发区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为未建成区或部分已开发、部分未开发区,区域 环评兼具评价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项目环评的双重目的。(6)有些开发建设活动或因对区域环境的依赖程度特别高;或因影响达到可能改变区域功能 的程度;或者由若干小型开发建设活动产生一种区域性整体效应;或者开发建设活动发生于特别敏感的环境区域等,都可能需要进行区域性(或流域性)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特征(1)战略性强,服务层次高。(

6、2)内容面广,综合性强。(3)方法多样,技术复杂。,三、区域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 的对象、目标 和指标体系1对象和目标 区域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区域或流域为对象,在区域开发政策、战略规划和计划一级进行影响评价。其具体对象包括具有如下特征的区域:开发行为将对区域产生显著影响,具有导致开发活动集中的政策和计划;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如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的利用等;区内存在重要的资源、环境敏感区,开发行为将导致重要资源的严重损失或持久的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是在区域开发政策、战略规划、计划制定与决策初期,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与能源开发战略、区域环

7、境容量利用等全面地、宏观地评价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涉及到资源、环境的有关政策、发展战略等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对具体开发活动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原理和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纳入区域开发的决策过程和具体活动之中。,2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指标体系,较理想的是采用社会生态指标体系,但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的生态学理论研究,实用的是建立社会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即以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能源开发、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控制与防治水平作为基本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1)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区域开发所拟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区域开发规模、速度和水平

8、;(2)环境质量指标:反映环境功能区的基本要求、开发过程中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3)自然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反映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全景,资源的最大可获取 量,影响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4)污染控制与防治指标:反映区域污染总量控制水平。,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1整体评价,动态监控2依据规划,超前定位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4全面贯彻环境政策,因地制宜实施管理,第二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框架与内容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框架根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目标、评价指标以及其特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可采用以下基本框架:确定评价对象、编写评价大纲。全面分析区域开发

9、总体发展战略、经济政策、部门计划、规划。识别所涉及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分析确定区域开发环境影响区域,识别区域开发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制约因素;开展自然、社会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确定环境功能区,全面分析评估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提出减缓和补偿措施。确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提出完整的环境监测方案;提出建议和编写区域环评价报告。,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1阐明区域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2调查评价区域资源态势3划定区域环境功能区4识别区域主要环境问题5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风险分析6论证开发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7确定区域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8提出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方案建

10、议9建立区域环境管理体系,三、区域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一)区域环境调查1自然系统调查2社会系统调查3经济系统调查,(二)区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是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最关键的阶段。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区域环境影响分析,资源态势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功能分区,建立功能区保护目标和确定评价因子与指标;然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特点进行影响预测和影响的综合分析与评价。,1区域生态系统分析 区域生态系统分析主要包括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分析。生态结构分析包括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各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生态能流动、物质

11、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功能分析主要指生态系统能流、物流情况,即生态运行过程;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区域内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与作用等;各生态系统的资源生产功能和环境功能;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对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所评价区域在更大区域中的生态环境功能;生态分析一般还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特殊生态问题分析等。,2区域资源态势分析(1)区域资源态势分析主要内容资源种类分析资源优势分析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生物资源生产潜力分析土地资源潜力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供需分析特殊和特有资源分析,(2)资源分析基本原则 在分析资源利用的

12、合理性和规划资源的利用方向和方式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优先考虑生存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保护稀缺资源。保护资源的稀有和特殊用途。可再生资源用养结合,采补平衡。,3区域环境影响分析 影响分析包括经济系统(含重大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社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因子相关影响三个部分。影响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一般为:(1)识别经济社会影响因素:根据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和拟建重大工程或项目等,列出其中有 较大环境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2)识别生态影响因子: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按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和非生物因子(水环境与水资源、土地与土壤等)、生态系统的存在运行要求(保持物质循环

13、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环境功能和生产功能(森林与农田、草地、渔业、保持水土或水土流 失、防风固沙或防止土地沙漠化、水源保护、资源养育、减轻自然灾害如洪涝、大风干旱、地质灾害等、净化环境如净化空气、水体等),识别可能受影响的生态环境因子。(3)生态影响矩阵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影响矩阵,分析经济社会的每项活 动对各生态因子的潜在影响程度。为全面认识这种影响,可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和举行专家 座谈会,汇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进行影响的判别。,4区域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区域社

14、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明确生态环境所受的主要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方向和途径。综合分析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1)生态环境的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分析(2)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3)生态环境与资源的相关性分析(4)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5)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第三节 区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区域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区域环境影响预测须考虑区域开发建设的滚动发展性质和不确定性较大的特点。从影响因素、影响对象和影响后果等全过程考虑,区域环境影响预测应有如下内容:1影响因素分析 2生物资源生产力影响预测3水资源影响预测 4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影响预测5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预测

15、6生态环境功能影响预测7特别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8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预测9区域生态环境风险预测10社会文化影响预测,二、预测方法选择 区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预测或模式计算依预测内容和资料拥有程度而选择。一般而言,资源影响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预测;环境功能影响预测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分析完成。由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在选择一定的指标对生态的主要特征、主要问题、主要功能进行预测后,一般还需要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综合分析评价过程。,三、区域环境保护方案与措施 编制区域环保方案是全部环评工作的重心,是其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

16、环境保护长期遵循的科学依据。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选择示例见表9.1,1编制区域环境保护方案的基本原则(1)建设性区域环境保护措施不仅仅是保护现状,达到一种目前尚可接受的水平,而是要不断改善之,要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建设。(2)政策性要全面贯彻国家关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政策与法规,并根据区域特点提出更为细化的执行方案或细则;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3)协调性在编制区域环境保护方案时,注重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4)强化管理根据区域环境特点和开发建设活动特点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2区域环境保护方案的基本内容(1)提出区域资源环境管理的政策性建议(2)提出管理方案(3)

17、提出功能分区方案(4)提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方案,3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 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是有关措施优化的继续和落实的过程。技术经济论证的主要内容是:框算区域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益,主要是投资的环境功能保护与提高的效益,包括直接对经济社会保护效益和间接的经济社会保障效益。环境保护的投资估算范围:凡专为区域环境的保护、恢复、补偿和建设而进行的投资或专为提高某些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而进行的投资;主要为经济生产目的而兼有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的投资,一般应视为经济投资,为经济建设环境可行性论证的有利部分。,思 考 题 1如何进行区域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2编制区域环境保护方案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