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78755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网络基础培训all.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信网络基础,1.0,本课程的目的,1、了解中国公众电信网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熟悉中国公众电信网的基本网络结构。,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电信网概述,电信网的定义:将各种语言、声音、文字、图象、图表、数据、视像等媒体变换成电信号并且在任何两地间的任何两个人或两个通信终端设备之间,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网络。电信网组成要素:终端设备:完成上述各种消息的物理形态与电信号之间的变换和反变换,产生和发 送控制电信网正常运行(通信电

2、路的建立和释放等)的信号,接收经电信网交换 和传输的呼叫信号。传输系统:负责将载有各种消息的电信号不失真地从一个地方搬运至另一个地方;交换节点:按照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和预先规定的、相关的规约完成任意两地间载有各种消息的电信号的交换。网络技术:将各交换节点和传输节点按照既经济又高效率,高可靠性运行机制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规划、组织和优化其网络结构。,电信网概述通信网的分类,当前通信网的现状目前的网络种类:电话网、传统数据网、CATV网、ATM网和移动网等不能方便有效地引入各种新业务和开展综合业务,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

3、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公用电话交换网-数字程控交换机结构,电信网的交换节点,B,大,区,A,大,区,C0,(,国际出入口局),TM,乙,本地网,甲,本地网,长,途,电,话,网,本,地,电,话,网,TM,C1,C2,C3,C4,C1,C2,C3,C4,C5,C5,C5,C5,长,途,电,话,网,本,地,电,话,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话交换网,C1,第二级为省际交换中心,C2,第三级为省内地区局交换中心,C3,第四级为县交换中心,C4,第五级为市话端局,C5,。,全国八个大行政区中心是最高一级,即一级交换中心,全国我国的公众

4、电话交换网(PSTN)也如大多数国家一样分为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两部分。其等级结构为5级即:C1C5。,公用电话交换网-发展历程与等级结构,公用电话交换网-发展历程与等级结构,五级结构电信网产生的背景经济落后,电话普及率极低。交换机本身的技术以及其容量、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电信网投资主要花在机、线两部分,线路的投资占到了6070%。为节省投资,端局服务半径35km,因而采取小容量、多局所多层次方式组网。这种等级结构和组网方式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是符合国情的,投资少,也是比较合理的。五级结构电信网存在的局限五级网转接段最多可达9段,接通率低、易掉话、通信质量低、可靠性差,因而势必要对

5、网络进行重新规划与优化。,公用电话交换网-总体演进策略和建设和优化原则,近期网络建设或优化总体原则:大容量、少局所、少层次、少转接、双归属、广覆盖、重要用户重叠覆盖、保护现有投资、支持可持续发展!,DC1: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2:二级长途交换中心;MS(DTm):本地网汇接局;LS(DL):本地网端局,公用电话交换网-发展中电话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三级电话网,我国国内长途电话网的组织结构已由当初的四级(C1、C2、C3、C4)过渡到目前的DC1和DC2二级等级制。并将逐步向静态无级的方向发展。,本地电话网一个长途编号区就是一个本地电话网的服务范围。本地网的等级结构已从支局、端局、

6、汇接局三级结构过渡到端局和汇接局两级结构。或一级结构。,公用电话交换网-XX本地网现状结构图,公用电话交换网-XX本地网现状结构,三、公用电话交换网-XX本地网优化网络结构图,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接入网网络结构模型,为什么要引入接入网?,覆盖范围;投资;带宽;,什么是接入网,ITU-T的定义如下:接入网(AN)是业务节点接口(SNI)与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

7、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AN:Access Network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现代接入网,接入网的分类,接入网接入方式特点,1.光纤接入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楼FTTB、光纤到户FTTH和光纤到办公室FTTO2.铜缆接入HDSL、ADSL等新技术3.无线接入最适用于有地理障碍或偏远、分散的地区,光纤接入网的典型网络结构,光纤接入网的典型网络结构,光纤接入网的典型网络结构,现代接入网的优点,话音、数据、视像三网合一,实现综合的业务接入。通过传输设备,可以采用链型、环形、环带链等灵活的组网方式。集有线接入

8、和无线接入于一体,充分满足不同场合的接入需求。开放的V5接口,利于不同设备制造商公平竞争。,接入网的演进,xDSL接入技术比较,利用综合接入网实现数据专线的延伸和覆盖,广覆盖、低成本、快速有效。综合技术平台,兼容TDM、ATM/IP。广覆盖,有效延伸DDN网络覆盖范围。有效延伸ATM网络,提供2M以上高速数据专线。,XX电信宽窄带综合业务接入网,XX市话网络规模采用综合业务接入网建网,快速为酒店、写字楼、政府性单位、小区用户等提供POTS、ADSL、DDN、FR、LAN等多种业务,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

9、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TCP/IP分层模型,端系统,端系统,路由器,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覆盖地域范围不同局域网:面对有限的地理区域广域网:用于远程连接速度不同局域网:10M、100M、1000M广域网:64K、128K、384K、2M使用技术不同局域网:交换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部式数字接口)广域网:X.25、FR、DDN,至国际出口,八大区,Internet骨干,CHINANET,省会,地市,IP城域网平面架构,汇聚层,核心层,接入层,Internet 骨干,城 域 网,Radius,计费系

10、统,网管系统,GK,业务平台,各网络层次的功能,核心层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同时实现与骨干网的互联,提供城市的高速IP数据出口。汇聚层扩展核心层的端口数量和覆盖范围,负责汇集分散的接入点,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流量控制和用户管理功能。接入层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在有需要时提供用户流量控制功能。,典型IP城域网解决方案,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DWDM 开始建设,SDH逐步成为传输主力设备,容量增加/业务多样化,DWDM规模建设,

11、全光网试验,SDH标准完善,PDH仍为主力,PDH产品开始规模使用,实用化产品出现,高锟提出光传输理论,1966,80年代,94年,99年,90年代初,98年,1976,Metro城域网兴起OADM、OXC将会逐渐使用,2002年以后,PDH:准同步数字传输系统;SDH:同步数字传输系统;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OADM:光分插复用系统;OXC:光交叉连接系统;,传输网光网络传输的应用,传输网概述,PDH体制的主要缺陷体现在:1、接口不规范,无世界统一标准接口规范2、异步复用方式,不利于高速信号传输,不利于从高速信号中直接上下低速支路信号3、运行维护管理(OAM)开销字节少,对信号的传送过

12、程监控较弱4、无网管统一接口,无法形成统一的TMN,PDH:准同步数字传输体制,SDH:同步数字传输体制,传输网概述,SDH体制的主要优势体现在:1、接口规范,世界统一标准接口规范和同步数字传输速率等级STM-N。2、同步复用,采用同步字节间插复用和灵活的映射,通过指针定位,可直接从高速信号中上下低速支路信号3、运行维护管理(OAM)功能强大,STM-N帧结构中5%左右的字节用作开销字节,传送设备和网络操作维护管理信息。4、兼容性好,兼容PDH、FDDI、ATM、IP等业务,各厂家的SDH设备可在光路上进行互联互通。,传输网概述,DWDM的主要优势体现在:1、超大容量,DWDM技术使一根光纤的

13、传输容量从M比特速率提高到T比特速率。2、对数据率“透明”,按光波长的不同进行复用和解复用,与信号速率和电调制方式无关,可以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的信号。3、平滑扩容,网络扩容时无需对光缆线路改造,只需要直接更换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即可实现,对业务损伤最小,最大限度保护已有的网络投资。4、未来可兼容全光交换,各种电信业务的上/下、交叉连接可通过对光信号的波长的改变和调整实现。,DWDM: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网基本物理拓扑类型,传输网网络层次,传输网网络保护,网络业务级保护方式二纤单向(双向)通道保护环网二纤/四纤双向(单向)复用段保护环网1+1、1:N线路复用段保护链设备级保护方式关键板备份保护,如支

14、路板、交叉板、时钟板备份网管业务调度网管端到端业务调度网管数据保护方式多样化,如双机备份、磁盘镜像,传输网中国长途骨干网,传输网Metro城域网,传输网XX国XX市传输干线网,每个STM-16环采用4纤复用段共享保护,保证了网络的可靠运行,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智能网是快速提供新业务、提高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平台,由SCE、SSP、SCP、SMS等和它们的No.7信令网组成。,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中国智能网的总体结构,SCE 开发和生

15、成IN业务;SSP负责完成智能业务的触发,并按SCP的指令完成对智能网业务的连续控制和计费;SCP是通信处理和业务控制中心;SMS对SCP和SSP的软件进行管理,并通过TCP/IP连接SCE,完成业务功能的追加及变更;,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智能网呼叫举例,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xx电信智能网,SCE,:业务创建环境,SMCP,:业务管理控制点,SMAP,:业务管理接入点,(营业点),FEP,:前置机,SSAP,:业务交换点,实线表示话路,虚线表示七号信令链路,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本地智能业务网络结构,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SSCP各结点的功能描述,SMCP:业务管理控制平台:主要负责业务运行的控制管理,如

16、一个201业务,需要登录数据,激活业务,当201用户接入后,需要由SMCP指挥SSAP播放“请输入帐号”的提示音,然后根据收号结果指挥SSAP提示“请输入密码”,然后查数据库找是否正确等。SMAP: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的主要工作是加载激活业务,输入用户业务数据如华为公司申请800号业务,需要填写如接入码、查询密码等在内的数据。FEP:前置机:主要用来进行异地数据库的访问,如TP、CCC业务和银行进行数据交换,200平台的卡号漫游。SSAP:业务交换及接入点:其功能除一般交换机的功能外,还能够识别哪些是智能呼叫,并将其信息送往SMCP,由SMCP控制进一步操作,如提示放音或收号,激活业务过滤

17、等等。,三、新增业务IP HOETL充值支付业务电话听网语音拨号视讯网吧互联星空动感地带亲情伴我行智能公话,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提供业务,一、标准智能业务电话投票(VOT)记帐卡呼叫(ACC)被叫付费(FPH)通用个人通信(UPT)广域Centrex(WAC)大众呼叫(MAS)虚拟专用网(VPN),二、本地智能业务校园卡(201)移机不改号(NP)一号通(801)信用卡呼叫(CCC)附加费率(PRM)广告业务(AD)电话付费(TP)个人信息业务:主叫姓名显示留言信息、语音邮箱、邮箱疏忙、超级免打扰、个人号码本。,智能网的新发展全网智能化,核心思想所谓全网智能化即所有的呼叫都上智能网,全网所有的呼

18、叫都由智能网进行控制并集中计费,交换机专注于基础接续、业务触发。主要特点充分利用智能网的“呼叫接续与呼叫控制相分离”的思路,避开了现有交换设备技术瓶颈,实现承载网的智能化运行,为客户提供众多前所未有的新业务、新功能。如V电话、话费立显、彩铃、彩色振铃音、彩色拨号音、语音邮箱、市话详单等特色业务。充分利用智能网的“实时计费平台”的能力,完成对语音网所有呼叫的实时计费。对用户提供了全新的WEB管理界面,用户可通过WEB对电话特性进行自助管理。体现呼叫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网络智能化、终端智能化。,智能网的发展与数据业务、AIP、座席结合,提供解决方案),网络能力部件,MMSC,SMSC,61002,

19、61001,综合VPMN,外包坐席,61003,61004,集团用户,DSLAM,企业应用(Notes,Exchange),会议电视,SMP,移动智能网,SCP,PLMN,(G)MSC,AIP(彩铃、总机等),防火墙,行业接入网关,SP、CP,WWW,PORTAL,集团管理和服务,移动集团解决方案,统一的集团数据、统一的PORTAL、统一的业务视图,PBX,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支撑系统,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是解决运营商企业运作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提高产品销售(业务)和客户服务质量的综合支撑系统。提供包括客服、营业、资源管理、计费、帐务、结算、客户管理、大客户

20、管理、经营分析、七号信令监测等系统。,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 省网通支撑系统方案,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支撑网的分类,信令网,一、信令网技术简介,信令网,1、通信网中的信令任何通信网都离不开信令系统,它可以指挥终端、交换系统及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之间建立临时的通信信道,并维护网路本身正常运行。通信网中采用何种信令方式,与交换局采用的控制技术密切相关。随着交换技术由步进制、纵横制向程控制发展,信令系统也从随路信令向公共信道信令

21、发展。2、信令的基本概念人们要通过交换机接通电话,必须通过交换机发出操作命令。,信令网 电话接续基本信令流程,除了通话时的话音信号以外的控制交换机动作的信号,就是信令。,信令网电话接续基本信令流程,首先,主叫用户摘机,发端交换机A收到主叫用户的摘机信号后,向主叫用户送拨号音,主叫用户听到拨号音后,开始拨号,将被叫号码送到发端交换机A。发端交换机A根据被叫号码选择局向及中继线,并在选好的中继线上向终端交换机B发占用信令,即由发端交换机A的出中继占用终端交换机B的入中继。然后将选择信令,即与终端交换机B相关的被叫号码送给B。终端交换机B根据被叫号码,连通被叫用户,向被叫用户送振铃信令,向主叫用户送

22、回铃音。被叫用户摘机应答,将应答信令送给终端交换机B,并由终端交换机B转发给发端交换机A。双方开始通话。话终时,若被叫用户先挂机,则被叫用户向终端交换机B送挂机信令(也称复原或后向拆线信令),并由终端交换机B将此信令转发给发端交换机A;若是主叫挂机,A向B发正向拆线信令,B拆线后向A回送拆线证实信令,A也拆线,一切复原。,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 OMAP:操作维护应用部分 CAP:CAMEL应用部分 MAP:移动应用部分 TCAP: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 BSSAP: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 ISUP:ISDN用户部分 TUP:电话用户部分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MTP:消息传递 ISP:中间

23、服务部分,N0.7信令系统的分层结构,七号信令系统与OSI七层的对应关系,注释:,1、,根据我国,No.7,信令网技术体制,省会以上城市都应设置一对,HSTP;,2、一个或几个本地网设置1对LSTP;,信令点SP是信令消息起源点和目的点,信令转接点STP完成信令消息从一个信令点到另一信令点的转换。信令链路LINK承载SP和STP间信令消息的传输,信令网中国的No.7信令网,信令网中国的No.7信令网,基本组网原则:三级结构、双平面、四倍冗余;省级HSTP采用独立STP、成对分A,B平面设置;地市级LSTP可根据本地情况:采用独立型STP,成对设置;LSTP至HSTP采用固定分区连接;LSTP间

24、网状网;SP至LSTP双归属;信令点采用24位统一编码方式,分为主信号区编码、分信号区编码和信号点编码各一个8比特组,信令网新技术,多信令点2M高速信令链路,信令网XX本地网NO.7信令系统,数字同步网同步概念,同步:同步是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就是它们相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个平均速率出现。,数字同步网中国数字同步网的时钟配置,1、基准区:基准时钟(PRC),原子钟。区域基准时钟(LPR),通常设在省中心的局。2、同步区:一个省的同步网为一个同步区。在同步区内采用等级主从同步。3、组网原则及设备配置:(1)在同步网内不应存在环路。(2)尽量减少定时传递链路的长度。(3

25、)应从分散路由获得主、备用基准。(4)受控时钟应从其它同级或高一级设备获得基准。(5)选择可用性高的传输系统传送基准。4、BITS的设置:在省长途中心(DC1)通信楼内设一BITS(1级),并有四个来自基准区的输入基准,通过不同的物理路由直接同步于PRC,LPR。在地市长途中心(DC2)通信楼内或汇接局通信楼内设一2级的BITS。该BITS至少有两条不同的物理路由同步于省中心的BITS。在本地网的市话端局通信楼内可设3级的BITS,该BITS至少有两条不同的物理链路由同步于地市中心的BITS。,数字同步网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目标结构,数字同步网同步信号分配示意图,数字同步网数字同步网与PSTN的对

26、应关系,数字同步网利用卫星组织同步网,BITS采用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和双星(GPS+GLONASS)信号接收系统,为电信网络提供可靠的时钟基准源。GPS系统和GLONASS系统均为军用系统,主要为军事目的服务。,数字同步网XX本地网时钟同步系统1,江川,易门,DTm2,玉溪市,通海,澄江,206局,202局,昆明DC1,新平,峨山,元江,华宁,GW1ZXA10,205,北城,研河,DTm2/DL S1240,GPS,数字同步网XX本地网时钟同步系统2,电信管理网TMN,为了对电信网进行集中维护和管理,原邮电部拟定了建立全国的TMN。并明确建立NOMA、CTC、长电、广东省网管系统。TMN就是一种

27、独立于电信网、专门用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它需要建立一个 集中式的监控系统,并要求从通用网络的角度使不同的网络在同一操作方式下兼容。TMN构思的关键是运用面向对象和信息建模(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网络中被管理的资源(包括设备和业务)建立抽象模型,管理系统中的所有管理功能都基于网络资源的抽象模型视图(又称公共管理信息),而不直接和实际资源打交道。其管理业务有:指标管理、用户管理、话务管理、路由管理、维护管 理、告警管理;,电信管理网TMN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的关系,电信管理网TMN泉州本地网交换系统网管结构图,电信管理网TMN电信管理网的层次,注:1、各级网管中心(NMC)

28、对辖范围内网络进行管理,如图中用实线表示网管信息交换。2、统一网管是靠各NMC之间交换网管信息来实现的,图中用虚线来表示。3、统一NMC和全国NMC,可以是使用相同设备,也可以是在分开的设备上工作。4、要求全国NMC、省内NMC对统一网管信息有中转功能。,电信管理网TMN电信管理网的层次和功能,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无线基础知识多址技术,4(Site)X 3(Cell)频率复用,无线基础知识频率复用,一个系统中有许多同信道的小区,

29、为了保证较小的同频/邻频干扰,然而在总的频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系统容量,无线基础知识频谱划分,无线蜂窝技术发展,MSC/VLR,HLR/AuC/EIR,A,GSM/GPRSBSS,BTS,Abis,BSC,ss7,PSTNISDN,Gb,Gi,Gp,Firewall,Firewall,Charging Gateway,BillingCenter,GGSN,BorderGateway,SGSN,Ga,GPRSBackbone,Internet,Intranet,etc.,Gi,DNS,WAPGateway,RADIUS,LAN,GSM/GPRSBSS,BTS,Abis,BSC,PCU,PCU:

30、分组控制单元SGSN:GPRS业务支持节点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CG:计费网关,SMS-GMSC,SMS-IWFMSC,Gd/Gr/Gs,Gs,Gr,Gd,Gn,Gn,DNS,GSM/GPRS网络结构,正迅速向二级网过渡,TMSC1:第一级大区汇接局TMSC2:第二级省级汇接局MSC:第三级基本业务区交换局BSC:基站控制器BTS:基站收发信台,HLR:归属位置寄存器VLR:拜访位置寄存器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AUC:鉴权中心SMC:短消息中心,中国移动网的三级结构,GSM网络与PSTN的连接,Internet,IS95 BSS,IS95 BSS,STP,PSTN,SCP,GMSC

31、,CS,HLR,MSC,MSC+IWF,IS95 网络体系结构,cdma2000系统结构网络,WCDMA标准发展,3GPP Rel99,3GPP Rel4,3GPP Rel5,功能冻结时间点,2000/03,2001/03,2002/03,GSM/GPRS核心网WCDMA FDD,电路域IP话音承载电路域CS/MGWTD-SCDMAVoIP QoS是关键,IP实时多媒体HSDPA,WCDMA标准规划清晰,制定严谨WCDMA支持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顺应未来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WCDMA将分阶段引入IP,目标是实现全网的IP化,标准比较完善WCDMA 2001/06及以后发布的协

32、议能够保持前向兼容,WCDMA技术体制-网络特点,通信市场及业务发展趋势,全球GSM用户数约7.87亿户,约占全球移动用户的69.7%全球CDMA用户数约1.43亿,占全球移动用户的12.6%,用户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亚地区GSM在2G移动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标准严谨、开放,全球漫游众多厂家支持,注:数据摘自3GSM大会,2003年2月份发布,3G牌照,截止2002年12月,全球共发放112 张WCDMA牌照,其中欧洲(77)和东太(25)70个运营商已签定WCDMA商用合同,目前全球已经部署2万个以上WCDMA基站CDMA牌照颁发了7张,全球运营商进展情况,NTT DOCOMO WCDMA商

33、用网络的覆盖和终端问题得到很大程度解决:2003/3覆盖率达90%,2004/3覆盖率达97%,手机电池待机时间达170个小时J-Phone在12月10日正式运营3G,通过双模终端实现与全球50国家漫游Hutchison 3G(英国、意大利、香港)于2002.10开通运营,控股的其它6个网络在加紧部署欧洲其他运营商的WCDMA建设步伐某种程度上在减缓,部分获得牌照的运营商退出3G建设,3G产业进展,WCDMA3GPP R99版本的商用系统目前已经开始投入商用。现在建设的WCDMA网络绝大多数基于R99版本。各制造商开始推出R4版本的系统。单模终端可以大规模商用,GSM/WCDMA双模终端已经推

34、出CDMA2000800MHz频段上的设备已经成熟,核心频段上的设备无厂家推出。TD-SCDMA:TD-SCDMA的进展相对滞后。目前设备试验版本已经推出,正在进行测试。测试终端已经推出,商用终端芯片正在开发中,估计到2004年下半年可以推出商用终端。,WCDMA技术特点,WCDMA网络结构,R99:支持GSM/GPRS网络的演进,WCDMA网络结构(R4),R4:核心网电路域(CS)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3GPP R99与R4网络差异,MSC,SCP,HLR,MSC,RAN,RAN,RAN,TDM,MSC Server,SCP,HLR,RAN,RAN,RAN,TDM/ATM/IP,MGW,MG

35、W,MSC Server,TUP/ISUP/BICC,TUP/ISUP,注:R99与R4的分组域无变化,图中未画出。,R99,R4,H.248,H.248,MAP Over TDM,MAP Over TDM/IP,CAP Over TDM,CAP Over TDM/IP,WCDMA网络结构(R5),R5:全IP化的网络,R99:新的无线技术的引入,核心网络无根本性改变R4:核心网络电路域MSC被拆分为MSC Server和MGW两部分组成R5:支持端到端的VOIP,核心网络引入了大量新的功能实体,改变了原有的呼叫流程。,3GPP各版本功能差异(回顾),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

36、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什么是NGN,所谓下一代网是一个定义极其松散的术语,泛指一个不同于目前一代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融合网络。NGN的出现与发展不是革命,而是演进。从业务上看,应支持话音和视频业务及多媒体业务;从网络上看,在垂直方向应包括业务和传送层,在水平方向应覆盖核心网和边缘网。-电信网技术,什么是NGN,广义NGN指下一代融合网,泛指不同于目前一代,大量采用新技术,以IP为中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狭义NGN指以软交换为控制层,兼容三网的开放体系架

37、构从业务上看支持语音、视频和多媒体业务;NGN指下一代业务网对电话网而言,指软交换体系对移动网而言,指IP 3G和后3G数据网而言,指下一代因特网和IPV6从技术特征看希望有传统电话的普遍性和可靠性;因特网的灵活性;以太网的运作简单性;ATM的低延时;光网络的带宽;蜂窝网的移动性;有线电视网的丰富内容,为什么要用NGN?,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多业务网并存,独立发展,互联互通困难功能单一,运维分立负荷不均衡,资源无法共享重复投资,建网成本高,PSTN,IN,宽带城域网,X.25,DDN,为什么要用NGN?,运营网络的趋势技术发展水到渠成考虑投资收益,减低网络总体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业务丰富,实现

38、方便快速,提高竞争优势对细分客户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整合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可持续型发展与演进,为什么要用NGN?,用户的需求企业用户对语音、数据、多媒体融合新业务有实际需求现有网络业务支持能力弱,难以满足用户对新业务需求面临竞争运营商宽窄带综合新业务冲击,导致客户流失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享受通信乐趣,IP CENTREX,会议电视,NGN不是PSTN的简单替代,推出新业务的成本,软交换只有PSTN的五分之一。软件开发周期比较,软交换几乎只是传统交换的十分之一。从业务收益的比例来看,软交换的成本也只需花PSTN的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收回。一方面是成本低,另一方面是业务推出快,回收资金的时

39、间就短 NGN在业务层的优势的分析,部署NGN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是重构新一代电信网络,并使电信运营商从传统的语音业务向融合多媒体方向转移,NGN在四个领域解决运营商和用户需求,目前NGN设备与应用环境正逐步成熟,随着网络IP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传统运营商与新兴运营商都在思考如何发挥NGN优势并创造价值!,Class 4长途应用,Class5端局应用,软交换,App server,多媒体增值应用,3G移动 核心网应用,应用服务器群,软交换,软交换,中继网关,PLMN,信令网关,3G终端,3G RAN,中继网关,软交换,智能网,中继网关,PSTN,信令网关,中继网关,PSTN,UCWeb800S

40、IP PPSPCAUANPresence,VoIP长途IP CentrexIN业务,五类线接入双绞线接入V5模块接入HFC接入WLAN接入PBX接入,国内NGN发展现状分析,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产品和解决方案趋于成熟电信、联通、卫通、铁通相继进行了网上试验甚至商用信产部和运营商测试结果表明:NGN在解决长途和本地话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增值业务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准,并逐渐完善 电信市场竞争状况将催生软交换和NGN产品的商用用户需求多样化、接入资源多样化、电信竞争差异化、电信业务数字化和多媒体化、建网和维护低成本化 软交换/NGN产品和方案需要高低客户兼顾中国市场同时面临了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

41、的业务需求充分发挥软交换/NGN产品和方案的灵活性及融合优势 软交换/NGN产品和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方案是一个融合的网络解决方案,其广度和深度等都是传统交换机或增值业务系统所无法比拟的,NGN的现状和发展,爆炸式发展,平稳起步,积极准备,NGN体系结构,业务管理,网络控制,核心交换,边缘接入,NGN体系结构,NGN目标网解决方案,UMG8900,3G RAN,AppServer,SoftX3000(MSC Server),SoftX3000(MSC Server),PSTN/PLMN,UMG8900,RNC/BSC,Iu/A,iONU,V5,PRI,PBX,骨干分组数据

42、网(智能光网络),城域数据网,计费系统,TopEng OSS,网管计费中心,应用与业务平台,路由器,路由器,UMG8900,iOLT,iONU,传统接入网(SDH传输),iONU,目录,一、电信网概述二、公用电话交换网三、接入网四、数据通信网五、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六、智能网及新业务平台七、支撑网八、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九、下一代公网NGN十、中国电信业的形势,本地电话长途电话数据通信互连网接入国际业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寻呼业务增值业务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全球通、神州行)数据业务(移动互联网、梦网)国际漫游增值业务,本地电话长途电话数据通信 互连网接入国际业务,广播电视交互式多媒体通信宽带

43、业务,IP电话虚拟专用网互联网接入电子商务固定电话,中国电信业形势电信重组后的运营商及主要经营业务,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地面网络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综合信息服务业务,中国电信业形势电信重组后的市场特点,各大运营商都有可能获得综合运营牌照,立足已有业务和经营领域,努力开展新业务和拓展其它经营领域。竞争将集中体现在商业客户的争夺上。针对大客户的业务整合和面向经营的业务疏导和批发将成为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3G和NGN将是各运营商重新划分电信市场格局的新机会。,中国电信业形势未来几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采用密集波分复用、第三代移动通信及IP等先进技术,实现网络的升级换代。电话用户达到

44、5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40,积极发展增值业务、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各类信息服务,提高城乡居民上网普及率。,中国电信业形势“十五”期间信息化的三大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确定“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将突出重点,努力完成如下3大任务。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国电信业形势中国通信业仍一枝独秀,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近两年全球通信业的有一定下滑,和欧美通信业出现大萧条相比,我国通信业仍保持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互联网用户 2002年 2.14亿户 2.06亿户 4970万户 2005年 2.8

45、亿户 3.5亿户 1.2亿户 2010年 4亿户 5.5亿户 3.5亿户 2020年 5-7亿户 8-12亿 8-10亿,AT&T来源于新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7.5%,中国电信业形势电信市场全面进入业务/服务/速度竞争,从各国情况看,智能业务在电信收入的比重在上升美国IN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现在IN收入占电信收入的30%左右在电信业务价值链中,利润、价值正在向上偏移从网络建设转变为业务建设从国内各运营商业务发展现状看,智能网已经成为新业务的主要承载平台,中国电信业形势电信市场全面进入业务/服务/速度竞争,运营商未来不是卖网络和设备,而是卖服务,服务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的提供业务,从而避免:1、ARPU下降2、客户份额下降(客户转移和新客户不增长)3、大客户满意度下降4、利润降低,中国电信业形势网络建设的转变,高价值业务领域业务投资是业务开展的关键,也是保持长期利润来源的关键。网络要从以建设为中心转变为满足业务需求和引导需求为中心目前可见的高价值业务领域包括:传输、移动、商业客户业务、长话业务、宽带网络。为适应向多媒体、全业务和端到端的“一站购齐”发展的趋势,国内的大型运营商都将朝着综合性的运营商方向发展,在积极发展综合业务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特点。采购设备建网建营业厅用户交钱的模式将演变为倾听客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业务实现主动营销与主动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