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79840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大课堂讲义模拟电路第5章.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模拟集成单元电路 5-1 概述 1、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特性(1)元器件相对误差小,绝对误差大;(2)电阻、电容数值有限;(3)无法集成电感;(4)制做器件比制做元件容易,且占用芯片面积最小;(5)NPN型管比PNP型管制做容易,且PNP管受限。,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几种单元电路5-2 恒流源一、电路功能(1)作各级的偏置电路(2)作有源负载,2、集成电路特点(1)采用直接耦合方式(2)输入级电路采用差动放大电路以抑制零点漂移;(3)各级偏置电路采用电流源(恒流源);(4)用有源负载代替电阻负载。,二、恒流源模型和恒流源电路原理,实现恒流源的电路原理(1)固定基流恒流源 此时ro0.5rce

2、,(2)固定发射结电压恒流源 此时rorce,(3)加射极电阻的恒流源,rorce,三、模拟IC中的恒流源(实用恒流源电路)1、基本镜象恒流源(属于UBE固定的恒流源),电路形式,IC2:恒流源提供的偏置电流IR:参考电流,推导IC2与IR关系:,当,当不大时,IC2的镜象精度较差,可采用2、带共集管的镜象恒流源,IC2与IR关系:,内阻 ro=rce2,为提高电流源ro 及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对电流精度的影响,改进电路为,3、微电流恒流源(IC2IR),电路形式,推导IC2与IR关系式,4、比例电流源,电路形式,作业:5-1,5-2,5、作有源负载的恒流源,电路形式,等效电路,交流通路,练习

3、1(单选)如图两电流间关系是()(1)Io1Io2(2)Io1Io2(3)Io1Io2,Io1Io2,练习2(多选)电路()(1)称为基本镜象恒流源(2)称为比例恒流源(3)Io=0.5mA(4)Io=1mA(5)Io=2mA,比例恒流源;Io=0.5mA,练习3 电路中T1T3均为Si管,求IC1。(1),解:T2、T3、Rr构成基本 镜象电流源,作有源负载。IC2=IR 又IC1=IC2 IC1=IR由KVL:UBE3+IRRr=15+15,练习4:设计一个微电流输出的电流源,若 VCC=15V,R=19k,要求输出电流IC2=10A,R2应选多大,若IC2=0.1mA,R2又为多大?,解

4、:采用微电流源。,IC2=10-2mA,R2=11.2kIC2=10-1mA,R2=520,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最主要的问题是零点漂移,而且以第一级的零漂影响最大,为此IC在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以抑制零漂。,5-3 差动放大电路,抑制原理:(1)利用电路结构及元件参数的对称性;(2)利用发射极电阻的负反馈作用 来抑制零漂。,一、差动放大电路特点和性能指标1、电路组成(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要求T1、T2参数对称,元件对称,电路对称。差放电路有两个对地输入端(b1、b2);两个对地输出端(c1、c2)。,故有两种输入方式 单端输入:从一个输入端与地之间输入 双端输入:从两个输入端浮地输入 两种输出

5、方式 单端输出:从一个输出端与地之间输出 双端输入:从两个输出端浮地输出共有四种组合方式 双入双出:(a)图 双入单出:(b)图 单入双出:(c)图 单入单出:(d)图,2、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定义差模信号: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用uid表示差模输入电压,并设两管输入信号电压 分别为 us1、us2,,它们为一对差模信号,即 uS1=uid1=uid,uS2=uid2=-uid。,当 us1=-us2 即,定义共模信号: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用uic表示共模输入电压,当us1=us2=uic时,为一对共模信号。,对任意两输入信号us1、us2(uS1uS2),可认为它们

6、是某差模信号分量和某共模信号分量的组合:,从而解出,差模输入电压分量:共模输入电压分量:,图(a)共模输入(并联输入)(b)差模输入(双端浮动输入)方式。,(2)差模输入电阻,(1)差模电压增益 分为Aud(双出),Aud(单出),3、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指标,(3)共模电压增益,(4)共模输入电阻,(5)共模抑制比,二、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作特点1、静态Q点求解(us1=us2=0)由IEUCE(或UC),由于电路对称,元器件对称,故两管对应的电流电压对称,只需对半边电路列方程求解。,(1)画出直流通路,标出各管电流、电压;(2)对一半电路(直流通路)列电路方程求解。,uS1=uS2=0(

7、不作用),工程估算法:若令UB1=0,则UE1=-UBE,可直接求出上式。对输出回路:UCE1=UCE2=UCC+UEE-IE(RC+2Rcm)或 UC1=UC2=UCC-ICRC,2、动态特性分析(1)对差模信号的放大特性 差模输入电压Uid 加在两管输入端(双端输入),两管各分得一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差模信号。,公共电阻Rcm、RL对差模信号的等效:Uid引起两管电流、电压的变化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反(a)Rcm对差模信号短路;(b)交流地电位在RL处。,得差模等效电路(VEE、VCC对信号短路),由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Rod(双出)=2RC,差模半边等效电路,对单端输出,Au(半)=,若从

8、C2单端输出,仅Aud(单出)改变符号,其余均不变。结论:差动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强。,c1,(2)对共模信号的抑制特性,公共电阻Rcm、RL对共模信号的等效:共模信号引起两管电流、电压增量的大小、极性相同,(a)Rcm对共模信号相当于2Rcm;(b)RL两端等电位(电压为零)。,故双端输出的共模信号为零,利用对称性抑制了共模信号。,AC(单出)的求解先画共模交流等效电路(VCC、VEE仍为短路处理):,再画共模半边等效电路,AC(单出)=,可见由于2Rcm的存在,使Au(单出)很小,即抑制了单端输出的共模增益。归纳:差动放大电路依靠对称性抑制了双端输出的共模信号,依靠发射极电阻Rcm抑制

9、了单端输出的共模信号。,3、差放电路能放大有用信号而抑制零点漂移的原因,由于差放电路能区别对待差模信号(放大)共模信号(抑制),故放大有用信号要以差模方式输入(对地浮动输入)或者单端输入;而零点漂移可等效为共模信号输入。共模抑制比(KCMR)是专门表征差放电路这一性能的指标,其值越大,差放电路性能越好。差放电路正是利用比单管电路多一倍的元器件为代价,换来了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1、抑制原理 电路区别对待差模、共模信号(有用信号、零漂),利用对称性和射极电阻抑制零漂。,小结,Au(半)=,或Au(半)=,(1)画出差模等效电路(VCC、VEE、Rcm短路);(2)画出对应差模半边电路的小信号等效

10、电路;(3)根据输出(双出、单出)写出Au(半)定义式并求解;,2、差模增益Aud的求解,(4)根据Aud(双出)、Aud(单出)定义式与u(半)的关系求出Aud。对Aud(单出)符号的确定方法:同一管输入、输出时,Aud(单出)为负;不同管输入、输出时,Aud(单出)为正。,(1)画出共模等效电路(VCC、VEE短路,各管射极电阻为2Rcm);(2)画出对应的共模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3)求解此时的Au(半);(4)Auc(单出)=Au(半)且符号与输出端无关。,2、共模增益Auc(单出)的求解(KCMR),(3)Ui1=5mV,Ui2=1mV时从c1输出的电压Uo1;(4)接射极调零电位器

11、(Rw=200欧)滑动端在中间位置时的Ad(单)。,Ui1、Ui2为一对差模输入信号,求下列问题:(1)求Ad(双出);(2)从c1输出时的Ad(单出);,例题:已知,解:(1)Ui1=Uid,Ui2=-Uid Uid=Ui1-Ui2,若从C2单端输出,则Ad(单出)变号。,(2)Ad(单出),AC(单出)=,(3)此时为任意输入,将Ui1、Ui2分解,Uid=Ui1-Ui2=5-1=4mV;Uic=(Ui1+Ui2)=3mV;Uoc(单出)=Uoc1+Uod1=Ac(单出)Uic+Ad(单出)Uid=(-0.732)3+(-83.3)4=-335.4mV=-0.335V,共模抑制比,(4)此

12、时电路为,差模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差模半边小信号等效电路,5-4 功率输出级实用放大电路一般结构框图,工作任务 放大电压信号 放大信号功率工作范围 小信号 大信号分析方法 微变等效电路法 图解法或折线模型管子工作状态 甲类 甲乙类 分析内容 Au、Ri、Ro Pom、效率、PCM、及频率响应 BUCEO、及失真度,比较:电压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1、特点(1)要求输出功率Po尽可能大Pomax(2)具有较高效率,一、功率放大器的特点、指标和分类,(3)尽量减小非线性失真(4)保证功放管使用安全和采取散热措施 要求:PcmaxPCM;UCEmaxBUCEO;IcmaxICM,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按

13、功放管静态Q点位置可分为:甲类 乙类 甲乙类 丙类,甲类:Q点选在输入特性曲线直线部分,在Ui整个周期内,管子处于导通。缺点:效率低(理想的omax50%)。,乙类:Q点选在输入特性截止点,只在Ui正半周 管子导通。,效率max78.5%,甲乙类:Q点选择比乙类稍高、低于甲类位置,在Ui大半个周期管子导通。,丙类:Q点选在输入特性截止点左边,只在Ui正半周部分时间内管子导通。,四种工作状态中,甲类功放的效率最低,丙类最高。三极管的静态电流造成了电路静态时的管耗,是影响电路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管子导通时间越短,管子的功耗越小。,丙类用于高频大功率放大电路,而低频功率放大电路常用乙类或甲乙类。,功

14、率放大电路的主要作用:向负载提供足够大的功率,电源的利用率高,而不要求有很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具有较低的输出电阻以增强带负载能力;有较高的输入电阻以减小对前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引出,采用共C组态的放大电路、乙类偏置状态构成的互补对称电路可实现上述要求。,二、双电源互补推挽乙类功率放大器1、原理性电路 电路形式 要求:T1、T2为参数对称的异型管(特性互补),静态时 Ue=0,每管为共C组态,工作原理:Ui正半周Ui0.6V时,T1导通,T2截止,Uo=iE1RL0(正半周);Ui负半周Ui-0.6V时,T2导通,T1截止,Uo=-iE2RL0(负半周);故输出合成一完整

15、正弦波形。,ui正半周T1导通,Ui负半周T2导通,无论T1 或 T2 导电,放大电路均工作在射极输出器状态,故输出电阻低(带负载能力强),输入电阻高(对前级影响小)。,电路缺点:存在交越失真。,改进:T1、T2管由零偏(乙类)微导通(甲乙类),2、实用双电源互补推挽功放电路(OCL电路)即output capacitorless:无输出电容的功放电路,电路特点:(1)有偏置电路(R,D1,D2)(2)两组直流电源供电,(3)静态时UE1=UE2=0 UCE1=UCC=UEC2,提供功放管微导通的偏置电路形式有多种,3、功放电路交流指标估算(图解分析法)(按乙类状态分析,对甲乙类仍适用),最大

16、不失真输出功率,满激励时,UomUCC-UCES;Icm=(UCC-UCES)/RL,两电源提供(消耗)的最大功率,效率,乙类功放输出幅度越大,越高。,即理想情况下最大效率,满激励时,IcmVCC/RL,=max,最大平均管耗(每只),4、功放管的选择(1)当电路指标一定,选管应:,(2)当管子选定,电路设计 应遵循:,三、单电源互补推挽功放电路(OTL功放),电路特点:(1)单电源供电(2)射极接大电容(3)静态UE1=UE2=UCC UCE1=UCE2=UCC,交流指标的估算:只要用UCC代替OCL电路中有关公式中的UCC,就可得到相应的OTL功放指标。,例1 OCL、OTL电路如下,设E

17、C=20V,RL=16欧 UCES=2V,分别估算两电路最大输出功率Pomax。,OCL电路较OTL电路应用更广,集成电路中的功放电路均采用OCL电路;相同的电路参数OCL电路的Pomax大于OTL的 Pomax。,对比 OCL OTLPom PV UBR(CEO)2VCC VCC ICM VCC/RL VCC/2RL,故当Po=41%Pomax时,管耗最大,结温最高。,(3)由Pomax公式,使用4欧负载输出功率大。,故增加功率为0.21Pomax,即210/0Pomax。,(2)已知U CC=1.1UCC,,练习 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为()电路,T1为()管,T2为()管,T1、T2为()极输

18、出,每管Ucemax=()V,电路 Pomax=()W,两管工作在()类工作状态,选管应满足 PCM()W,BUCEO()V,ICM()A,复合管(达林顿管):是由两只或两只以上管子连接 在一起组成。采用复合管可提高管子值及改变管子类型。复合管的:为两管的乘积=12 类型:由前面管子类型决定;功率:由后面管子功率决定;,四、复合BJT及准互补功放电路,内部电极相连处不能有电流流向的冲突;外电流必须为两电极电流之和;复合功放管时,小功放管在前,大功放在后。,复合原则:,(1)同类型管复合举例,(2)不同类型管复合举例,例1 四种复合管中,()不合理,标出合理复合管的类型及各极。,解:(a)IE1

19、与IB2方向矛盾,该复合不正确。(b)合理,为PNP型管,各极与前面管子各极对应。,(c)IC1与IB2方向矛盾,不正确。(d)从外电流要求可判定电流不合理,复合不正确。,例2 四种复合管中,()不合理,标出合理复合 管的类型及各极。,解:图(c)(d)不合理,(a)为NPN型;(b)为PNP型。,复合管的电流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复合管的电流放大倍数=12复合管的输入电阻 rbe=rbe1+(1+1)rbe2(同型管复合)=rbe1(异型管复合),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放称为准互补功放电路。功放电路中采用复合管原因:(1)难找两个特性完全对称的大功率异型管。(2)当要求功放前置级提供很大的驱

20、动电流时。,采用复合管的OTL电路,例(1)Ui=0时,A点电位为多大?(2)VCE3=VCE5=3V,Pom=?=?(3)BJT的极限参数应如何选择?,解(1)UA=10V,(2),(2),(3),例 采用复合管的恒流源差放电路,求:Rid,Rod,Aud。,复合管等效电流放大系数,复合管等效电阻,电路输出电阻,输入电阻,电压放大倍数,1、功率放大电路是在大信号下工作,通常采用图解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允许的失真情 况下,尽可能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2、有四种工作状态的功率放大电路: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小结:,3、与甲类功放电路相比,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主 要优点是效率高,理想=78.5%。工作时,器件 极限参数须满足PCMPT10.2Pom,BVCEO 2VCC,ICM VCC/RL。,4、由于BJT输入特性存在死区电压,乙类工作状态 的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将出现交越失真,克服的方 法是采用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5、在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计算Pom、PT、PV,可借用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计算公式,但 要以VCC/2,代替原公式中的V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