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体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79952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银行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电子银行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电子银行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电子银行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电子银行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银行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银行体系.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银行体系,电子银行体系,2.1 电子银行系统的产生2.2 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2.3 银行电子化对银行业务的影响2.4 电子银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1 电子银行系统的产生,早期建立的EFT系统,是银行同其客户进行数据通信的一种电子系统,用于传输同金融交易有关的电子资金和相关的数据与信息,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通过EFT系统,银行可把支付服务从银行的柜台延伸到零售商店、超级市场、企事业单位,以至家庭,总之可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2.1.1 EFT系统开创了银行电子化的先河,采用了银行卡和EFT系统后,不必用传统的纸币和票证,而用电子数据传输的办法,就可为客户进行资金转账,还可将客户的资金从一个

2、地方转汇到另一个地方,2.1.2 EFT在支付活动中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随着共享EFT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现金和支票支付被电子资金转账所替代,因此,电子支付的比重在快速上升,现金交易在大幅度减少,EFT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许多EFT系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支付系统,如图2-1所示,EFT系统是银行同下述五方客户之间的全共享的通信网络:即国内、外的行政管理机构;国内、外的往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包括从事零售业和批发业的商业部门;包括消费者和个体客户的银行大众,2.1.3 EFT系统采用的支付方式

3、,不同国家的EFT系统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有的国家虽采用多种支付方式,但都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支付方式。世界上采用的电子支付方式主要有支票支付、贷记转账和直接借记等三种,1、支票支付(Check)用支票进行支付时,支票必须在付款者和收款者、付款银行和托收银行之间进行传递。由于邮政投递的耽搁和清算过程的延误等原因,每天都有大量的在途资金不能到账。要在EFT系统上实现支票支付,必须先将物理支票(即纸质支票)转变为逻辑支票(即电子支票),然后再经计算机处理,最后通过EFT系统进行资金转账。这样:就实现了支票的电子支付处理,大大加快了支票的支付速度。图像处理和条码技术是支票电子支付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

4、2、贷记转账(CreditTransfers)贷记支付方式允许付款人用电子贷记方式,将资金直接转到受款人开户的银行账户上。瑞土、瑞典、荷兰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主要采用这种支付方式 3、直接借记(DirectDebit)直接借记方式授权(委托)银行以电子借记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支付各种费用。日本就是主要采用直接借记的国家,2.1.4 从EFT系统发展成电子银行系统,随着银行电子化的深入发展,建立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后的数字银行采用IT技术,能从各种金融交易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向各类客户提供能增值的金融信息服务。这样,EFT系统不仅能进行电子资金转账,还能对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增值服务,EFT系统因此发展成

5、电子银行系统,银行也从传统银行发展成电子银行,2.2 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银行在实现电子化过程中,逐步开发出了各种电子银行系统,将这些系统集成后,则构成电子银行体系。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电于银行体系结构。,2.2.1 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结构的重要性,如果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在电子银行系统的设计、集成和操作运营管理中疏于风险防范的话,其负面效应所形成的破坏力是难以估量的。当一个银行连上互联网,面对无限的信息和商机的时候,也将自己暴露于竞争对手和蓄意破坏者的视线之内。电子银行体系的不完善,电子银行系统的任何缺陷和不安全因素,都会使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以至给银行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6、2.2.2 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一个银行要能生存并有活力,就应该研究建立如图22所示的金融信息和交易体系。该体系的枝心是客户,第二层是会计结算,第三层是交易,最外层是信息。所有这些,全部存于联机的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里。这些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可由所有经过授权的各方进行存取。这些数据库,都必须有负责安全管理的软、硬件保护,用于交易处理的电子银行系统体系里,必须包含如下三类系统:建立在联机的分布式数据库上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建立在数据仓库上的以IT为核心技术的金融增值信息服务系系统;安全监控和金融预警系统 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综合业务处理体系。图23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1)在面向客户

7、的系统中,零售银行业务系统包括联机柜员系统、CDATM系统和家庭银行系统。银行大众可到银行柜台通过联机柜员系统进行金融交易,可通过自动取款机(CD)和自动柜员机(ATM)进行存取款和转账交易,也可用电话和微机通过家庭银行系统进行金融交易面向商业的银行业务系统是销售点电子资金转账(EFTPOS)系统。消费者在商店和其他消费处所的消费和购物,可通过系统中的POS、数据终端或微机等设备,在销售点处就可实现电子转账。,批发银行业务系统,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与银行联机的企业银行系统。企事业单位可通过终端对终端方式或企业的服务器与银行主机联机的方式进行金融交易。通过上述各种面向客户的电子银行系统,银行可把对

8、客户的服务,包括支付服务和金融信息增值服务,从银行柜台延伸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商店、消费处所和家庭,(2)在面向往来银行的系统中,国内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通过ACH(自动清算所系统和各种国内电子汇兑系统完成;同国外往来银行的金融交易则通过SWIFT网络和其他专用金融网络进行(3)网上银行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中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家庭银行服务和企业银行服务,(4)银行内部管理系统则包括行长管理系统、总行管理系统、内务管理系统和分行管理系统等。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必须由高效的、科学的、现代化的银行内部管理作保证。因此银行内部管理系统是电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发达国家的所有电子

9、银行系统都以全天候(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服务和有专家系统支持为特色 美国面向客户的系统,当今发达国家的所有电子银行系统都以全天候(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服务和有专家系统支持为特色。因此,它们除了具有支付功能外,还都包含各种精确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功能。在美国,面向客户的系统包括CD、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POS、Telephone Bill Payments、HomeBanking;面向往来银行的系统包括ACH(Automated Clearing Houses)、FedWire(联邦储备银行全国网)、BANKWIRE(由一些成员银行拥有的一条全国网)、C

10、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tnent System的缩写,是设在纽约的一条国际支付清算网)、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hank Financial Telecommnication的缩写,是一条国际资金调拨通信网)、MARTY、MARS、CHEMLIK等(由一些大银行拥有的国际网络)。,我国也在加紧银行电子支付体系尊设,要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它是中央银行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并完成最终结算的系统。该系统在中国国家金融网络上运行,包括大额实时支付、批量电子支付、银行卡授权

11、、同城自动化清算系统等应用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成后,它同各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一起,将构成中国的电子资金转账体系。,2.2.3 不同类型电子银行系统的特点,在电子银行体系中,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系统。它们各具特色,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系统结构、运行方式、监控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1自助银行服务系统 在电子银行体系中,采用银行卡作支付工具的ATM系统、EFTPOS系统和家庭银行系统都是银行电子化后开发出来的新型的便民的第一线自助银行服务系统。这些系统主要面对社会公众,覆盖面很广,界面非常友好。这些系统非常繁忙,交易笔数非常大,但每笔的交易额小,实时性(也即系统的响应速度)要求非常高,通

12、常每半分钟、至多12分钟内就必须完成一笔金融交易。,2企业银行系统和电子汇兑系统与自助银行系统成为对照,电子汇兑系统的主要顾客是企业,其次是政府机构,社会大众很少使用。这类系统同自助银行系统相比,有如下显著的特点:(1)交易额大,风险性大。犯罪分子对电子银行作案的案例中,在电子汇兑系统里的作案比例很大,作案金额是各类案例之首。(2)对安全性要求很高,其次才是时效性要求。由于通过电子汇兑系统的汇款金额大,客户汇款时最关心的是安全,其次才是及时送到。因此,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像ATM系统和EFTPOS系统那样要求严格。为了系统的安全,在设计电子汇兑系统时,信息的传输方式几乎都是采用先存后送,以确保信息

13、在传输过程中所通过的每个站点都有确切的记录,万一系统出现问厨,也能迅速找出出事点。,(3)跨行和跨国交易所占比例较大。汇款的业务处理有巨额的国际支付,有行际间的资金调拨,有企业间的贸易往来,也有个人的小额汇款,还有各种托收和代付。这些业务中跨行和跨国交易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电子汇兑系统要遵守国际上通行的各种标准、规格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国际汇款业务。,3网上银行系统 网上银行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系统。自助银行系统、面向企业的企业银行系统、面向往来银行的电子汇兑系统都是银行专用系统,是在严格监控下运行。而网上银行系统和网上银行服务的所有信息是在完全公开的互联网上传送,服务的对象也不确定,身

14、份检验和电子检验都要复杂得多,2.2.4 日本的电子银行体系发展概况,日本的金融业很发达,金融机构很多。1991年时日本的金融机构(不含邮政储蓄)达4 660个,营业店数达36 279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日本的银行迅速实现电子化和现代化;反过来,银行的电子化又进一步促使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电子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这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在日本反映得很明显,1日本电子银行体系及其形成过程,日本银行业于1955年引入计算机技术,当时只是从事脱机操作。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会所用的IBM联机系统就立即移到三井银行使用,从而开

15、始了银行联机操作的历史。此后,日本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就得到快速的发展,30多年来,日本的银行业经历了四次联机,即1965年的第一次联机、1975年的第二次联机、1985年的第三次联机、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四次联机。经过第三次联机后,日本的银行业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办了企业银行服务、家庭银行服务、证券交易业务服务,扩大了国际银行业务,而且还使账务处理与信息服务两大系统实现综合处理。90年代中又开始了网上银行服务。总之,每隔10年左右,日本的银行电子化水平就发生一次质的提高。,在日本银行业实现电子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电子银行体系。日本的大银行(如都市银行)最早实现电子化。它们先将传

16、统的银行业务由手工处理转变为电子处理,然后又开发了自己的CDATM(自动取款机自动柜员机)服务,并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专有全国网,这些全国网都自成体系。这些银行的全国网,全由这些银行自己独立进行开发、运行和管理,所有的交易数据都存放在各银行总部的计算中心,所有交易数据也全由这些计算中心集中处理,全国各地的营业网点只安装终端机,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增大,为了实现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广大客户之间的数据通信,后来逐步将上述各种金融网络互连成各种共享金融网。这些金融网不断演变和扩大后,就形成了若干个大型的全国性共享的后方交换型数据通信网,如全银系统和自动柜员机系统(MICAS)。,这些全国性共享金融网建

17、立后,各个银行通过这些全国网开展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加业务量也迅速增加。在这些后方交换型数据通信网里,如果是本行客户在网上做金融交易,则留在行内处理;若是跨行交易,则通过交换中心(或称转接中心)转送到相应的银行去处理,日终时还需经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进行清算,随着日本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日本银行界又先后开发出了大量新的电子银行服务项目,如销售点电子转账服务(EFTPOS服务)、家庭银行服务和企业银行服务。为发展这些新型的电子银行服务,开发出了相应的全国性共享的电子银行系统,如CAFIS系统、ANSER系统和CMS系统等。这些新的电子银行系统都是采用前方交换型的数据通信网。网上所做的所有金融交易,

18、全部经由交换中心转送到相应的银行去处理。两类全国性共享金融数据通信网,包括交换中心和通信线路,全由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负责开发、运行和管理,2日本主要的全国性共享电子银行系统,日本的各金融网络,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合并(或扩大)后,现在主要有下述全国性共享系统:(1)全银系统。该系统是将各银行自行(或联合)开发的系统互连而成的后方交换型的大型全国性数据通信网。该网建立于1973年,主要用于各银行之间的转账汇兑业务,(2)CDATM(自动取款机自动柜员机)网 日本的ATM网有两个:NCS系统和MICS系统 NCS系统是1975年11月由13家都市银行和23家地方银行建立的一个前方交换型自动取款机(

19、CD)系统。后来,另一些地方银行加盟,系统中的CD数和处理能力也都得到扩充。该网建立较早,许多业务已被MICS系统取代,MICS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共享CDATM网。该系统经过12年的努力,于1990年2月建成。它属于后方交换型数据通信网,由下述七个网互连而成:1、第二地方银行的SOC系统(1978年11月建立)2、都市银行的BANCS系统(1984年1月建立)3、地方银行的ACS系统(1980年10月建立)4、信用金库的信金网(1980年11月建立)5、信托银行的SOCS系统(1983年4月建立)6、农协的系统决济系统(1984年3月建立)信用组合的信组中央网(1987年4月建立)截止到1990

20、年3月,MICS系统加盟金融机构敷:4 846个;交易笔数:12万笔时;最大处理能力:30万笔时,(3)ANSER(Automatic-answer Network System for Electrical Request)系统。这是一个从1981年8月开始运营,而后不断扩充和完善的前方交换型的具有声音应答功能的数据通信系统。该系统设东京和大阪两个中心。两个中心通过DDX网进行通信。到1990年9月,客户(包括家庭客户)可用电话,FAX、微机等多种终端,通过该系统对全日本83个都市的491个金融机构进行查询相转账(包括证券交易)。客户在全国各地用之进行查询只需付10日元。其业务量从1981年

21、8月的1万笔日,急速增至1990年9月的2 832万笔日,(4)CAFIS(Credit And Finance information System)网 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为了加强银行卡的风险管理提高使用银行卡购物时的账务处理效率,日本于1984年2月建立了前方交换型的信用情报数据通信系统CAFIS。该系统主要用于POS交易联机授权和电子转账。安装于消费处所的POS终端所接收的POS交易,可通过电话网、DDX网或专用线,透过该网同银行卡协会或发卡行通信,(5)CMS(CashManagementSemite)系统 为了对企事业单位提供金融服务,日本的一些大银行通过专线或通过公众网与

22、企事业单位联机。都市银行于1986年4月建立了CMS系统。之后,信托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农林中金等金融机构先后加盟。CMS系统是一个前方交换型数据通信系统。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经公共数据网或专线与CMS联机,就可同各银行进行通信,用之进行资金运用管理。这样,银行可通过CMS系统对企、事业单位提供企业银行服务,包括支付服务和信息服务两大类服务。,(6)日银网。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银行间的资金清算规模迅速扩大,为了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和加强日本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于1988年10月建立了日银系统。该系统用于资金清算和国际汇兑业务 上述各种全国性共享金融网络,

23、包括交换中心和通信线路全由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负责开发、运行和管理。各银行要定期向NTT交费。费用包括固定和非固定两部分。固定部分是偿还网络的投资(分7年)。非固定部分按交易量交费。,3日本都市银行联机系统的规模和构成,为了竞争和发展,各银行都千方百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此,日本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像都市银行这样的大银行都特别重视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90年代前,日本的都市银行共有11家,它们都建有自己的全国性网络,为其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日本银行界从1965年开始第一次联机后,每隔十年就进行一次新的联机。日本都市银行三次联机情况对比如表2-1所示,第三次联机后的富士银行

24、电子系统,包括下述六大子系统:账务处理系统、证券系统、对外系统、国际系统、信息系统和营业店系统。为了安全,各子系统的设备都是采用冗余配置的。营业店的所有交易数据,全部传送到总部的账务处理系统集中存储和处理。账务处理系统、证券系统、对外系统、国际系统和信息系统等五大子系统还实现了联动处理。就是说,全行的所有金融交易都调用统一的账务处理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因此,能为客户提供综合业务服务,并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基础上开发出信息服务系统,拓植银行建成了以札幌本部为中心较完善的,银行内部的全国数据通信网,全国各地的营业所只放终端,所有交易数据全部传送到札幌总部集中存放和处理。经过第三次联机,于1991年就已

25、建成账务处理系统、对外接口系统和信息系统,之后又建立了证券系统和国际系统,上述所有系统都能实现联动处理。,4电子银行的网络状况,银行要为所有的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支付和金融信息服务,银行主机就不仅要同各个分行进行数据通信,还必须同各全国共享金融网络有接口,为了能进行国际金融交易,还必须和SWIFT网等国际金融网有接口 这样,电子化后的银行,通过各种全国性金融网络和国际金融网络,就可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支付服务和金融信息增值服务,2.3 银行电子化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银行实现电子化后,对银行的业务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2.3.1 银行电子化对分行业务

26、的影响 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各类电子银行系统的推广应用,以及有更多掌握先进技术的客户,传统意义上的往来账户(活期存款账户),将慢慢消失,代之以各种银行卡账户、网上支付账户等电子银行账户。银行电子后,对分行业务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自助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发展,使客户在办公室、家里或外出的路上就可以办理存取款、转账和汇兑手续,持卡就可以进行消费。这就促使许多银行纷纷关闭开销很大的传统分行。2、自助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领域的迅速扩大,一体化的银行综合业务处理软件包的推广应用,也使分行的电子化水平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2.3.2 银行电子化对银行的影响,经过半个世纪

27、的银行电子化建设,银行已经实现了如下三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是使银行从手工操作实现电子化,并推出自助银行服务,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生产效率,强化了银行的信用中介作用。2、第二次飞跃,是使传统银行发展成为电子银行。银行实现电子化后,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基础上,开发出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始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增值服务,传统银行发展为电子银行,3、第三次飞跃,是使实体银行向虚拟的网上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服务的发展,使电子银行向更高层次的虚拟银行发展,从而使银行电子化建设又一次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银行电子化所引起的银行的三次飞跃,使银行的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运行方式、组织结

28、构、收入结构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3.3 电子银行服务的经济性和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1、电子银行服务的经济性问题 银行建立电子银行系统后,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银行要扩充这些业务,就必须在高科技上有更多的投资。要提供这些服务,在技术上没有多少困难,关键是值不值得,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性问题,为使电子银行服务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别需要指出的有:(1)一开始就应采用先进技术,延长系统的使用时间,以降低固定成本(2)采用将固定成本转化为相关的交易成本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例如,香港中行系统是以三年回收投资来核算每笔交易成本的(3)同其他金融机构合资,建共享的电子银行系统,以降低开发和

29、运行成本(4)加大电子银行产品的营 销力度,并为客户提供人员培训,2、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 推出一种新的电子银行服务产品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战略决策、市场评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运行管理等,但非常重要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要把该产品推销出去,并使客户得到实惠,银行也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银行产品的用户越多,银行产品的经济性也愈好,我国的自助银行系统建设存在一种误区:重视自助银行系统建设,而不太重视自助银行服务产品的营销;重视银行卡发行量的增长,而不太重视持卡人是否和如何使用银行卡,致使我的自助银行服务长期缺乏积极用户,服务成本高,存在严重的成本压力。我国的现有持卡人中,主动申领的少,积极

30、用卡的少,持卡消费的更少。而只有积极持卡消费和积极接受自助银行服务的持卡人,才能给银行带来经济效益,2.4 电子银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4.1 电子银行系统建设的目标 银行建设一个新的电子银行系统可以有多种目标,但是,从发达国家银行实现电子化的经验可以看出,如下的两 个共同的基本目标是必须达到的:(1)使金融机构成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银行。不仅要提供传统的支付服务,还要适时地开发出各种新的金融服务项目(2)使金融机构能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对银行来说,银行从提供支付服务发展到提供金融信息增值服务,也是使银行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2.4.1 电子银行系统成功与否的标准,判断一

31、个电子银行系统或一项银行产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足够积极用户,2.4.3 电子银行系统规划设计涉及的主要因素,一个电子银行系统,要使之能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这一个系统必须具有服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实现上述要求,电子银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必须涉及三个层次的因素:(1)最高层领导的战略研究,回答“这个系统应能为我们银行做些什么”(2)市场销售管理人员必须作市场响应和预测研究(3)完成上述研究后,才是由技术人员作技术研究,完成系统的开发与设计,2.3.4 电子银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原则,规划设计共享电子银行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充分利用并共享各金融机构已有的计算机系统

32、资源,充分兼顾系统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并要能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具体来说,就是要尽量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各种标准和做法,要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制定各种标准的信息格式、作业程序和标准接口,以利使用和管理;系统应易于扩充,并具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要能实现资源共享,2.3.5 电子银行系统的标准化,要发展共享的联机电子银行系统,其前景极大地取决于该电子银行系统的通用性有多高,也就是说,取决于该电子银行系统所使用的介质、设备、一系列与系统经营管理有关诸方面的标准化程度,2.3.6 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规划设计一个电子银行系统必须考虑下述问题:(1)目标(2)多功能(3)安全(4)覆盖面(5)灵活易扩充(6)整合的系统结构(7)需要非常大的投资(包括再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