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通论Ⅱ.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81217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PPT 页数:169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学通论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畜牧学通论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畜牧学通论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畜牧学通论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畜牧学通论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学通论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学通论Ⅱ.ppt(1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畜牧学通论,在畜牧学通论 中,我们将重点讲述家禽生产、猪生产等部分的内容。家禽生产学部分 共24个学时;考虑到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与教学录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第1章 现代养禽业,第2章 家禽繁殖技术,第3章 蛋鸡生产技术,第4章 肉鸡生产技术,第5章 鸭鹅生产技术,一 学位课程,闭卷考试 二 总成绩构成 1 期末考试成绩:70%2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考勤和课堂秩序:30%3 鼓励加分内容:课堂答问1%/次;课外科学实验5%/次;营养饲料专题读书报告3%/次;上台讲课5%/次;,考试与成绩,本章重点:1、家禽的定义 2、现代养禽业的特点 3、

2、掌握家禽标准品种分类法 4、掌握养禽场的选址、规划、布局、主要设备采购、禽场日常卫生管理的要求,第1章 现代养禽业,家禽是指经过人类选种与培育,在家养条件下能够生存繁殖,并能为人类提供大量肉蛋产品的鸟类。,家禽的定义:,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1 现代养禽业的特点,1 专门化、社会化生产,2 机械化、自动化生产,3 工厂化、集约化生产,4 高产、高效、优质,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2 优良品种,1 家禽的外貌:,头部:冠、肉髯、喙、眼,颈部:颈羽,腿部:大腿、胫、距、趾,体躯:胸、腹、背腰,尾部:主尾羽12根、覆尾羽,翅:主翼羽10根、覆主翼羽 副翼羽、覆副翼羽,第1 章 现代养禽业,2

3、家禽的起源,1.2 优良品种,家鸡的祖先是原鸡属 中的红色原鸡。,鸡的起源:,第1 章 现代养禽业,2 家禽的起源,1.2 优良品种,鸭的起源:,家鸭的祖先是 绿头鸭 和 斑嘴鸭 两个鸭种。,第1 章 现代养禽业,2 家禽的起源,1.2 优良品种,鹅的起源:,中国鹅的祖先是 鸿雁,伊犁鹅是在我国境内仅有的一个起源于灰雁AnserGnser的鹅品种。,第1 章 现代养禽业,3 鸡的主要品种,鸡的地方品种:,地方品种没有明确的育种目标,没有经过有计划的杂交和系统的选育。生产性能较低,体形外貌不大一致。但具有生活力强、耐粗食的优点,因其适应各自的地域故叫地方品种。,1.2 优良品种,第1 章 现代养

4、禽业,3 鸡的主要品种,凡列入美国家禽志和不列颠家禽标准品种志的家禽品种,即为国际上公认的家禽品种,为标准品种。中国培育的标准品种有九斤黄鸡、狼山鸡和丝毛鸡。,鸡的标准品种:,1.2 优良品种,第1 章 现代养禽业,3 鸡的主要品种,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品种:通过育种手段育成的有一定数量、共同来源、相似外貌、近似生产性能且遗传稳定的群体。,型:按家禽的经济用途划分,品变种:在一个品种内按羽色或冠型而分出的不同群体。,1.2 优良品种,标准品种分类法,类:按家禽原产地划分,有亚洲类、美洲类、中国类,第1 章 现代养禽业,3 鸡的主要品种,标准品种介绍:,意大利来航鸡、美国洛岛红,1.

5、2 优良品种,(一)白来航,现代生产白壳蛋的配套商品杂交鸡,均利用白来航鸡先育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品系,然后采用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最佳的配套杂交组合,从而使商品蛋鸡的生产性能既高产,又稳定,而且饲料报酬高,常用公司名称编号出售。,如海兰W36、京白鸡系列、迪卡白、罗曼白等就是白来航商用品系配套杂交鸡。,第1 章 现代养禽业,3 鸡的主要品种,标准品种介绍:,1.2 优良品种,(二)洛岛红,现代生产褐壳蛋的商品杂交鸡,在四系配套杂交组合的父本中,主要是利用洛岛红鸡的高产品系作A系和B系,即父本父系和父本母系。,而且大都用作伴性遗传的亲本,利用其隐性金黄色对显性银白色的伴性特

6、点,用作繁殖商品蛋鸡的父本,以便使初生雏能按羽色自别雌雄。因此,洛岛红鸡也被列入褐壳蛋系鸡种之中。新红褐,罗曼褐、海塞克斯等褐羽系列。,第1 章 现代养禽业,3 鸡的主要品种,1.2 优良品种,鸡的现代品种:,现代鸡种都是配套品系,又称杂交商品系。经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来的杂交优势最强的杂交组合。,蛋鸡系:专门生产商品蛋鸡的配套品系,有白壳蛋鸡、褐壳蛋鸡、粉壳蛋鸡和绿壳蛋鸡。,肉鸡系:专门生产肉用仔鸡的配套品系。需要培育父系和母系,父系突出肉用性能、母系突出蛋用性能。,第1 章 现代养禽业,4 鸭的主要品种,1.2 优良品种,肉用型品种 北京鸭、樱桃谷肉鸭、狄高鸭、瘤头鸭,蛋用型品种 绍兴鸭、康

7、贝尔鸭,北京鸭成年体重3.03.5kg,体型硕大而丰满,体长背宽,喙脚橘黄色,尾短而上翘,羽白色。,兼用型品种高邮鸭、建昌鸭,第1 章 现代养禽业,5 鹅的主要品种,1.2 优良品种,狮头鹅:成年公鹅8.59.5千克,成年母鹅7.58.5千克;60日龄公鹅4.65.5千克,60日龄母鹅4.25.2千克。,白鹅:莱茵鹅、豁眼鹅,小型鹅:豁眼鹅、籽鹅、五龙鹅,5.1 羽色划分,灰鹅:狮头鹅、朗德鹅,5.2 体重划分,大型鹅:狮头鹅、,中型鹅:四川白鹅、莱茵鹅,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3 养禽工程设施,1 禽舍的建筑要求,1.1 场址选择:,鸡场:地形地势:高燥、平坦、向阳背风、排水良好水源水质:

8、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车路或水路,便于运输物资电源充足、稳定:在不充足地区需自备发电机利于防疫:远离居民区、远离其它禽场,鸭场:临近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足,鸭舍地势较高、略向水面倾斜、利于排水,鸭舍背风朝南。,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3 养禽工程设施,1 禽舍的建筑要求,1.2 禽场布局:,禽场总平面布置,主要做好各种建筑物平面相对位置的确定。,基本要求: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分开,孵化室远离禽舍,料、粪道分开,考虑主风向。,禽场大门在上风口;商品禽舍靠近大门,种禽舍在深处;孵化场、产品加工厂另设分厂或在大门另一侧;饲料加工间在大门与禽舍间;尸体解剖与焚烧处在下风口;贮粪池在下风口。

9、,一般规律:,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3 养禽工程设施,1 养禽设备,1.3 控温设备:,保温设备:火炉、火龙、电热育雏笼、保温伞、热风炉,主要用于育雏阶段和寒冷天气,降温设备:喷雾系统 湿帘风机系统,主要用于炎热天气,1.4 控湿设备:降湿风机,增湿洒水,1.5 采光设备:白炽灯、荧光灯和节能灯,60W/15m2,人工控制光照或补充光照。,湿帘,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3 养禽工程设施,1 养禽设备,1.6 通风设备:通风机,进气口,纵向通风、横向通风,调节禽舍空气环境状况,1.7 供料设备:贮料塔、输料机、喂料机和饲槽,1.8 饮水设备:真空饮水器、吊塔式、乳头式、杯式饮水器,1.9

10、集蛋设备:集蛋推车、蛋托,1.10 清粪设备:括板式、传送带式,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3 禽场卫生,2 日常卫生管理(防重于治),定时检查饲料、饮水卫生禽舍内环境条件清扫舍内外的污垢和垃圾清洗、消毒水槽、料槽等用具带鸡消毒人员定时消毒淘汰病弱残禽定时消毒种蛋,第1 章 现代养禽业,1.3 禽场卫生,3 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孵化废弃物的处理,废弃物包括粪尿、垫草、死禽、羽毛、污水、污物及孵化产生的蛋壳、死雏、死胎等。,废弃物的危害,鸡粪的利用与处理利用,污水的处理,死禽的处理,本章重点:1、掌握主要经济性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了解家禽的繁育体系;了解家禽配种的一般方法;3、掌握人工授精的采

11、精、精液品质检查和输精的技术;4、了解禽蛋的形成与构造;5、掌握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消毒的方法;6、掌握孵化条件。,第2章 家禽繁殖技术,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1 生活力性状,育雏率:育雏期末成活雏禽占入舍雏禽数的百分比。育雏期:鸡06周、蛋鸭 04周、肉鸭03周、鹅 04周育成禽成活率:育成期末存活禽数占育成入舍数 的百分比。育成期:蛋鸡718周、肉种鸡722周抗病力:对同一疾病或逆境的抵抗力,不同品种抗病力不同。,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2 繁殖力性状,受精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孵化率:

12、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的百分比。,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3 产蛋性状,产蛋量:年产蛋量:育种场个体记录,商品场、一般种禽场群体记录自群体开产日龄到满一年所产蛋总数除以产蛋母鸡数。产蛋率:在统计时间内,母鸡群体中产蛋的百分比。影响产蛋量的生理因素:开产日龄、产蛋强度、产蛋持久性、就巢性、冬休性,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3 产蛋性状,蛋重:平均蛋重:以300日龄时平均蛋重代表该品种蛋重。个体总蛋重:在统计时间内(产蛋年),母鸡个体所产蛋总重量。,蛋品质:蛋

13、形指数:纵径与横径之比。蛋壳强度:蛋壳耐压力的大小。,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3 产蛋性状,蛋品质:蛋壳厚度:钝端、锐端、中部的平均值 蛋的比重:比重越轻蛋越不新鲜,采用盐水漂浮法测定。蛋壳色泽:白、褐、粉、绿 哈氏单位:哈氏单位越高,蛋白粘稠度越大,蛋品质越好。蛋黄色泽:色泽越浓品质越好。血斑肉斑:排卵时微血管出血血斑,变质血液或黏膜上皮组织脱落肉斑。越多品质越差,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4 饲料利用率性状,产蛋期料蛋比:产蛋期耗料量/总蛋重 料肉比:统计期内耗料量/增加的总活重,2.1.5 肉用性状

14、,生长速度:家禽早期(010周内)生长速度快 绝对增重:统计期内增重的绝对值。鹅鸭鸡 相对增重:绝对增重占统计期开始家禽体重的百分比。,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5 肉用性状,体重:初生重:雏鸡出壳体重,初生重大早期生长速度快。成年体重:反映家禽发育和健康情况,影响蛋重大小和产肉量。屠宰率:屠体重占活重的百分比 屠体品质:胸肌、腿肌、胸囊肿、肌肉纤维的粗细和拉力。,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6 家禽的繁育特点,规模大,专门化程度高 采用的理论更科学,技术装备日趋先进 在种群选择上更注意群体的平均生产性能 平

15、养改为笼养,人工授精广泛应用,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1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特点,2.1.7 家禽的繁育体系,内容:包括保种、育种和制种三环节,也是现代杂交商品禽的培育过程。优越性:可以集中投资,较快培育成优良品种 专业分工细,充分利用资源 可以在祖代或父母代场净化某些传染病,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1 种公禽的选择,第一次选择:雏鸡雌雄鉴别时,选择生殖突发达、结构典型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鸡在56周,选择体重较大、鸡冠发育明显、颜色鲜红。第三次选择:17周龄左右,选择体重达标、发育良好、羽毛光亮、冠髯鲜红且大的公鸡。第四次选择:28周龄,人工授精时选

16、择精液量大、精液品质好的公鸡。,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2 配偶比例与利用年限,配偶比例:自然交配鸡1:10,鸭1:15,鹅1:5;人工授精鸡1:30。利用年限:鸡24年,鸭2 3年,鹅5 6年。,2.2.3 家禽的自然交配,大群配种:在母禽群中放入一定比例的公禽进行自然交配。简单、受精率高、便于管理,亲代不明确、公禽费用高。小群配种:一套种鸡在一个小间内自然交配。受精率低、管理不便,逐渐被人工授精所淘汰。,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工授精,优越性:扩大公母比例,减少公禽数,降低成本。可以解决自然交配困难的种禽的利用问题。便于

17、净化工作和清洁卫生。公禽独立饲养,减少因打斗引起的伤亡。为交换种源提供便利条件。方法简便,投资少,见效快。,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工授精,采精前的准备 公禽训练:剪掉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按摩腰荐部,建立条件反射。器具准备:小漏斗、集精试管、清洁棉球。,采精技术 固定公鸡:右手抓住公鸡双腿,使公鸡后躯部伸出公鸡笼,左手按摩。集精准备:集精人员左手夹住漏斗与试管,使漏斗承接在泄殖腔下缘。收集精液:当公鸡泄殖腔外翻时,集精人员趁势轻轻挤压泄殖腔上方柔软部,收集流出的乳白色精液,反复几次,至无液为止。,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

18、工授精,注意事项 采精前停食,防止过饱排粪污染精液。采精人员相对固定。用具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采精频率每只公鸡每12天采一次。满足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工授精,精液品质评定 外观检查:乳白色、不透明。射精量:0.51 ml。精子密度:30亿/ml。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的多寡程度。80%。精液PH值:6.2 7.4。,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工授精,输精准备:移液器(100ul)、移液枪头、清洁棉球、生理盐水。输精技术:采集的精液应在半小时内输液完毕。方法:辅助人员用右手抓住母鸡双腿,稍向上

19、提,将鸡提到种鸡笼口,左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紧贴泄殖腔向鸡腹部轻压,使位于泄殖腔左侧的阴道口外翻,输精人员立即注入精液。,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工授精,输精技术要点:辅助人员翻肛时用力适中,着力于泄殖腔左侧。输精部位找准后再输精。移液器枪头对准阴道翻口中央,垂直插入。输完精液,辅助人员立即解除压力,利用阴道的回缩力吸入精液。输精人员要严格掌握输精量。擦拭或勤换枪头,防止交叉感染。,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工授精,输精深度:阴道中部输精,插入深度为4cm左右。输精量与次数:输精量3050ul,每隔4 5天输精一

20、次。输精时间:下午3点以后,大部分母鸡已产蛋,排空输卵管以便于精子储存和存活。,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2 家禽的配种方法,2.2.4 人工授精,影响受精率的因素:种公禽精液品质、采精频率。精液稀释、保存时间。输精技术的熟练程度。种鸡日龄、生产性能。气候、鸡舍内环境。,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1 禽蛋的形成与构造,禽蛋的形成:卵巢产生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依次形成蛋白、壳膜和蛋壳。成熟卵细胞脱离卵带的束缚,掉入喇叭部,为排卵。输卵管的形态与功能。喇叭部:伞状、卵与精子在此结合形成受精卵。膨大部:蛋白分泌部,分泌浓蛋白(系带)内稀蛋白 浓蛋白 外稀蛋白 峡部:形成内

21、、外壳膜,峡部粗细决定蛋的形状。子宫:分泌水分和盐分,蛋重增加,蛋壳膜膨涨成蛋形;蛋壳形成、色素沉积、胶质层形成。阴道:不参与蛋的形成,阴道与子宫结合处的黏膜皱褶是母鸡储存精子的场所。,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1 禽蛋的形成与构造,禽蛋的构造 蛋黄:黏稠不透明黄色半流体,外裹薄而弹性的蛋黄膜,保持 蛋黄呈球状。表面白色圆点,未受精胚珠,受精胚盘。蛋白:黏性半流动透明胶体。有系带、浓蛋白、稀蛋白。蛋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多孔结构、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蛋壳外附有保护膜,壳内有内壳膜和外壳膜。气室:钝端由内外壳膜组成的空间。,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

22、3.2 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及消毒,选择 标准:来源于健康、高产、受精率高于90%的种禽;蛋形、蛋重、蛋壳质量符合本品种要求;清洁卫生。方法和步骤:方法有外观筛选、听声、照蛋透视和剖检抽验法。第一次选择:鸡舍内收集种蛋时、剔除过大过小、破损污染、畸形蛋等。第二次选择:种蛋送至蛋库内、剔除漏网或运输破损蛋。第三次选择:孵化车间码蛋入孵时、剔除运输破损蛋。,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2 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及消毒,保存 摆放位置:摆放在蛋托上,大头朝上。保存温度:适宜温度15 左右,胚胎发育临界温度为23.9。保存湿度:7080%。保存时间:最佳3天,适宜4 7天;超

23、过3天需每2天翻蛋1次。,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2 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及消毒,运输 包装标准 快速平稳 保温防潮 消毒 第一次消毒:种禽场收集种蛋后,用高锰酸钾、乙醛熏蒸消毒。第二次消毒:入孵时,消毒液浸泡、喷淋,或在孵化器内熏蒸消毒。,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3 孵化条件,温度:适宜温度3739.5,恒温孵化37.8。高温影响:胚胎发育迅速,孵化期短,胚胎死亡率增加。低温影响: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胚胎死亡率增加。湿度:孵化箱60 65%,出雏箱70 75%。以保证蛋内水分蒸发顺畅为原则。通风:胚胎新陈代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4、需要补充新鲜空气。翻蛋: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改变胚胎方向,促进羊膜运动。2小时翻蛋1次,前俯后仰各45度。凉蛋:孵化后期,胚胎产热致使孵化箱内温度过高,需要凉蛋。方法是关闭电源、打开机门,待鸡蛋微凉为止。,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4 胚胎发育及外部特征,胚胎在种蛋过程中的发育:受精卵在峡部经过4次分裂,然后排出体外,发育暂停。孵化期中的胚胎发育:胎膜的形成及功能:胚胎的营养和呼吸依靠胎膜来实现 羊膜、浆膜:组成羊膜腔,内含羊水,胚胎漂浮在羊水中。蛋黄囊:覆盖整个蛋黄表面,密集血管,与胚胎的消化道相连,提供营养。孵出前与剩余蛋黄一起被吸入腹中。尿囊:包围整个蛋的内容物

25、,胎儿排泄物蓄积其中,经气口蒸发到蛋外;尿囊布满发达的血管,胚胎通过尿囊血循环吸收蛋白和蛋壳矿物质。,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5 孵化机构造,构造:分孵化器和出雏器,3:1组合,利用效率高。主体结构:外壳、种蛋盘、蛋架车和出雏车。三个系统:控温系统、控湿系统和报警系统孵化前准备:孵化室清洁卫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孵化器检修、试温和消毒。孵化设备和人员到位。,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6 孵化操作规程,预热、上蛋:入孵前一天,种蛋码放好,室温下预热。上蛋 时间16点左右,使大部分雏鸡在白天出壳。孵化机管理: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照

26、蛋:鸡胚7d和19d各照蛋1次,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移盘:将孵化器中胚蛋移至出雏器中。孵化至18、19日龄。出雏:拣出雏鸡同时去除蛋壳,一般每6小时拣1次。,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7 初生雏雌雄鉴别,肛门鉴别法:出壳24小时内进行,以肉眼根据有无生殖突来判断雌雄。抓雏握鸡:排粪翻肛:鉴别放雏:器械鉴别法:玻璃油管插入雏鸡直肠,观察性腺。伴性遗传鉴别法:根据初生雏禽雌雄羽毛颜色和羽毛生长速度的不同来鉴别雌雄。,第2 章 家禽繁殖技术,2.3 家禽的孵化,2.3.8 孵化效果的评价,孵化成绩: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100%86%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入孵蛋*1

27、00%80%健雏率:健雏数/出雏数*100%97%孵化不良原因分析:种禽饲养管理因素 种蛋品质因素 孵化条件与技术,本章重点:1、掌握主要经济性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了解家禽的繁育体系;了解家禽配种的一般方法;3 掌握人工授精的采精、精液品质检查和输精的技术;4、了解禽蛋的形成与构造;5、掌握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消毒的方法;6、掌握孵化条件。,第3章 蛋鸡生产技术,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1 前言,3.1.1 鸡的主要生活习性,(1)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不喜欢炎热潮湿的环境。(2)喜欢登高栖息,习惯在栖架上休息。(3)鸡喜欢集群,一般不单独活动。(4)胆小怕惊。(5)高密集饲养的鸡常出

28、现啄肛、啄羽、啄趾等不良行为,容易给生产带来损失。(6)肉种鸡有不同程度的抱窝性。,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1 前言,3.1.2 鸡的经济生物学特性,1体温高代谢旺盛。鸡的基础代谢为马、牛的3倍以上。2繁殖能力强。3对饲料营养要求高。4对环境变化敏感。5抗病能力差。6适应工厂化饲养。,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1 雏鸡培育的目标,1高的成活率;2较快的早期发育;3较高的合格率。,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2 雏鸡的生理特点,1体温调节机能弱。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3消化能力弱。4抗病力差。5敏感性强、无自卫能力。6、羽

29、毛生长更新快。,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3 育雏准备,1 育雏方式,1地面育雏2网上育雏。3立体育雏。,2 供温方法,1电热保温伞;2红外线灯;3热风炉;4火炕或地下火道。,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 选择育雏季节、制定育雏计划,1、选择育雏季节 密闭鸡舍:可全年育雏,不需要选择育雏季节。开放式鸡舍:避开夏冬季节,选择春秋两季育雏效果好。,2、制定育雏计划 确定育雏时间。确定育雏数量。确定所养鸡种。,3.2.3 育雏准备,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4 育雏舍的准备,1房舍准备。2房舍清洁消毒。,5 育雏器

30、具的准备,1喂料器;2饮水器。,6 饲料、垫料及药品的准备,1、饲料。2、垫料。3、药品及添加剂。,7 育雏舍预热、试温,3.2.3 育雏准备,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4 雏鸡的挑选和接运,1对种鸡及孵化场的选择:雏鸡应来自健康而高产的种鸡及卫生和技术管理严格的孵化厂,而且孵化设备的质量要好。2从外观表现选择:无畸型和伤残,眼大有神、反应灵敏、鸣叫声响亮、活泼好动,绒毛长短稠稀适度、有光泽,卵黄吸收良好,腹部大小适中、软硬适度、弹性好,泄殖腔干净。,雏鸡的选择 选养健壮的雏鸡是提高育雏效果的关键。,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

31、4 雏鸡的挑选和接运,雏鸡经鉴别、挑选和接种马立克氏疫苗后就可装箱运输。雏鸡出壳后尽量在24h内运抵育雏室,若拖延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较大的应激,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雏鸡应放置在雏鸡盒内,雏鸡盒的材料包括硬纸和塑料两种。,雏鸡的运输,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4 雏鸡的挑选和接运,雏鸡运抵后先将雏鸡盒搬到育雏室内,根据每笼或每圈饲养的数量把雏鸡按品系分别放入笼内或圈内,以尽快让雏鸡饮水和开食。,雏鸡的安置,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饲养,初生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饮水管理上应注意:1保证良好的饮水质量。2保证充足

32、的饮水供应。3饮水添加物的应用。,1 雏鸡的饮水,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饲养,2 雏鸡的饲喂,1、良好的饲料质量。2、开食:雏鸡接入育雏室后第一次喂料称为开食。3、合理的饲喂:(1)喂饲次数:“少给勤添”。(2)喂饲量:每次喂饲的饲料尽量让雏鸡在2030min内吃完。(3)喂饲方法,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6 雏鸡的管理,1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1.1 育雏温度:育雏温度包括雏鸡活动区温度和室温两个概念,雏鸡活动区温度指育雏笼内温度或散养时雏鸡背部上方的温度。温度是否适宜应结合参考雏鸡的行为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鸡

33、采食、饮水后活泼爱动,休息时安静伏地而且伸颈,并均匀地分散在活动区内。,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管理,1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1.3 通风换气: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是雏鸡健康生长的前提。,1.2 相对湿度:育雏期内10日龄以前室内相对湿度可控制在60一70、10日龄后宜为60左右。生产中一般应考虑前期的增湿和后期的防潮措施。,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管理,1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1.5 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的雏鸡数即饲养密度。平养1周内每平米50只雏鸡,以后逐步扩大。,1.4 光照:光照

34、管理的目的在于便于雏鸡采食、饮水、活动和休息,也便于操作管理。光照时间包括自然光照和人工补充光照。,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管理,2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1 观察鸡群:(1)采食、饮水情况(2)精神状况(3)粪便情况(4)鸡群行为,2.2 定期称重:定期随机抽测510%的雏鸡体重,与品种的标准体重对比,及时修订饲养管理措施。,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管理,2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3 适时断喙:防止饲料浪费、防止啄癖。断喙适宜时间为1015天。,2.4 及时分群:鸡群的整齐度用进入平均体重10%的鸡数

35、占全群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整齐度小于70%时应进行分群饲养。,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管理,3 疾病预防与免疫接种,3.1 免疫接种: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痘等,3.2 投药:治疗和预防疾病或保健药。饲料中混加或饮水中添加。,3.3 卫生防疫:全进全出制、严格的消毒制度、饮水饲料卫生。,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2 育雏(0-6周龄),3.2.5 雏鸡的管理,4 做好日常记录,每批育雏记录品种、入雏时间、入雏数量、死淘情况、喂料情况、喂药及疫苗免疫情况。综合分析总结育雏经验。,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3 育成鸡的培育

36、(7-20周龄),鸡体健康、体重达标、群体整齐,性成熟一致,符合正常生长曲线的后备母鸡,从而提高产蛋期生产潜力的发挥。,3.3.1 育成鸡的培育目标,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3 育成鸡的培育(7-20周龄),1、适应性提高2、体重和骨骼生长旺盛3、生殖系统发育快,3.3.2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3 育成鸡的培育(7-20周龄),(一)体重:体重需符合本品种标准。(二)体型: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三)均匀度:包括体重整齐度、胫长整齐度和性成熟整齐度。,3.3.3 育成鸡培育的标准要求,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3 育成鸡的培育(7-20周龄),(一)营养要求。(二

37、)限制饲养:人为控制鸡采食的方法。1、限量法:适用于中型蛋用育成鸡。2、限质法:适用于轻型蛋用育成鸡。3、注意事项:(1)限饲前做好断喙工作,并挑出病鸡、弱鸡;(2)备有充足的水槽和食槽;(3)定期称重、及时调整饲喂量;(4)鸡群处于发病或应激状态停止限饲;(5)限饲从8-12周龄开始,至18周龄转群上笼结束。,3.3.4 育成鸡的饲养,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3 育成鸡的培育(7-20周龄),1、过渡期管理(1)转群(2)脱温(3)换料2、增加光照 转群第一天24h光照,以便鸡群熟悉环境,以后按标准实施。3、整理鸡群 鸡群数量均匀,饲养密度合理,体小、体弱的鸡另外饲养。,3.3.5 育成

38、鸡的管理,(一)育成前期的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3 育成鸡的培育(7-20周龄),1、环境及疫病预防2、观察鸡群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光照管理 4、提高体重整齐度(1)定期称重,调整饲喂量(2)调整饲养密度(3)保证每只鸡均匀采食(4)及时合理地调整鸡群(5)做好日常工作记录,3.3.5 育成鸡的管理,(二)日常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3 育成鸡的培育(7-20周龄),1、补钙2、体重与光照3、自由采食,3.3.5 育成鸡的管理,(三)开产前管理(18-20周):,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1、开产后身体尚在发育2、对环境变化敏感3、营养物质利

39、用率不同,3.4.1 产蛋鸡的生理特点及产蛋规律,(一)生理特点:,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1、年产蛋规律:第一年产蛋量最高,以后每年下降1520%。2、周期产蛋规律:随着周龄的增长出现低高低的规律。3、蛋重变化规律:随周龄增大而增重,第一个产蛋年末最大;第二年相反。,3.4.1 产蛋 鸡的生理特点及产蛋规律,(二)产蛋规律:,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1、产蛋曲线绘制 产蛋周龄为横坐标,该周每日对应的产蛋率为纵坐标。2、产蛋曲线分析(1)上升速度快(2)下降缓慢(3)产蛋损失无法补偿,3.4.1 产蛋 鸡的生理特点及产蛋规律,(三)产蛋曲线绘

40、制与分析:,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一)转群:1、转群时间2、转群注意事项(1)转前停喂10h,寒冷季节缩小两鸡舍温差。(2)在晚上能见度较低时进行,便于抓鸡。(3)运输过程中,避免受热受凉,时间不要太长。(4)转群前避免疫苗接种,减少应激。(5)对鸡群进行彻底选择淘汰。,3.4.2 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二)更换饲料:由育成期料更换为产蛋前期料。开产前恢复自由采食,保证营养均衡,促进产蛋率上升。(三)增加光照:转群后,逐渐增加光照,并增加强度达到1015lx。(四)减少应激:维持鸡舍环境,尽量减少应激的产生,完成免

41、疫接种和驱虫计划。,3.4.2 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一)产蛋鸡的营养:1、产蛋鸡的营养需要(1)能量需要。(2)蛋白质需要。(3)矿物质。2、产蛋鸡的营养标准 我国产蛋鸡的营养标准。按产蛋水平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产蛋率80%、8065%和65%,各档次的能量水平相同,而粗蛋白等营养水平,则随产蛋水平的增加而增加。,3.4.3 产蛋鸡的饲养,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二)产蛋鸡的饲养:1、产蛋鸡的阶段饲养(1)两段法:2150周龄、5172周龄。(2)三段法:2140周龄、4160周龄、6172周龄。2、产蛋鸡的调整饲

42、养(1)按产蛋曲线调整(2)按气温变化调整(3)按鸡群状况调节3、产蛋鸡的限制饲养,3.4.3 产蛋鸡的饲养,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1、温度(1)产蛋鸡温度要求(3)减少冷应激的方法:(2)降低热应激的措施:a.加强饲养管理 a.调整饲料成分。b.减少鸡体热量的散失 b.改善鸡舍建筑结构。c.加强通风。d.蒸发降温。e.充足的饮水。f.其他措施。,3.4.4 产蛋鸡的管理,(一)产蛋鸡的环境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2、湿度 适宜相对湿度40-72%,最佳相对湿度60-65%。3、通风 通过风机的运转,加强鸡舍通风,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

43、、灰尘和微生物的含量,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氧气充足。,3.4.4 产蛋鸡的管理,(一)产蛋鸡的环境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4、光照 合理光照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1)光照原则(2)光照制度(3)光照强度 5、保证舍内安静,3.4.4 产蛋鸡的管理,(一)产蛋鸡的环境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我国蛋鸡笼饲密度:15-20只/m2 舍饲密度10-14只/m2(3层笼养)全垫料地面:5-6只/m2 网上平养:8-11只/m2 笼养:20-26只/m2,3.4.4 产蛋鸡的管理,(二)饲养密度:,环境卫生、定期做好疾病防治

44、、消毒、免疫接种工作,必要时饲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工作人员固定,防止互相串门。,(三)卫生防疫:,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1、防止直接浪费2、防止间接浪费,3.4.4 产蛋鸡的管理,(四)减少饲料浪费:,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1、观察鸡群。2、饲养人员完成日常工作。3、及时拣蛋。4、做好记录。,3.4.4 产蛋鸡的管理,(五)日常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3.4.5 提高蛋鸡场效益的措施,1、加强经营管理 2、选用优良品种:3、饲喂全价配合饲料:4、加强饲养管理:5、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6、选用合理的饲养方式

45、:7、充分利用鸡舍加强周转;8、掌握市场信息,搞好促消活动。,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1、饲养方式: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笼养。2、饲养密度3、卫生管理4、光照管理:a.密闭鸡舍:0-3d,23-24h;4d-18w,8-9h;18w,增加1h/w,至16h保持不变。b.开放鸡舍:0-3d,23-24h;4-7d,20h;减2h/w至8-9h;保持到18w;18w,增加1h/w,至16h保持不变。5、提高体重的均匀度。,一、后备种鸡的饲养管理(育雏、育成期),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1、适时转群 2、公母比例 3、公母合群适宜时间。4、控制开产

46、日龄。5、检疫与疾病净化。,二、产蛋期种母鸡的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1、繁殖期种公鸡的营养2、种公鸡的管理技术:a.剪冠 b.断喙、断趾、戴翅号:c.单笼饲养:d.温度和光照,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1、品种:产蛋性能好、蛋品质高。2、增加拣蛋次数:5次/天3、使用年限:种母鸡一般到64-66周龄即淘汰。4、减少种蛋的破损和污染:5、注重防疫:,四、提高种蛋合格率的措施,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一)目的与优点:强制换羽的目的在于延长种鸡生产利用年限,通过改变饲养管理制度、投喂化学物质或

47、注射激素等办法、使鸡体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营养供应不济,迫使鸡群同步换羽,缩短换羽期,然后又能同步重新产蛋。优点是同步性强、蛋壳质量提高、蛋破损率降低、减少育成鸡费用。,五、强制换羽技术,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二)方法:1、饥饿法 2、化学法 3、激素法 4、饥饿-化学法。,五、强制换羽技术,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三)强制换羽期的饲养 鸡群体重下降25-30%时,开始喂料(可用育成料或蛋鸡料),采用逐渐增加喂料量的限饲方法,产蛋率达到5%以后改为自由采食蛋鸡料。,五、强制换羽技术,第3 章 蛋鸡生产技术,3.5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四

48、)强制换羽期的管理 1、严格挑选。2、换羽时间。3、定期称重。4、观察鸡群。5、不宜强制换羽的情况:公鸡和已开始换羽的母鸡不宜强制换羽。6、提前做好免疫:延长了种鸡的使用期,抗体效价降低,需重新接种。7、光照:初始光照降低为8h/天,30天后,增加1-2h/周至16h。,五、强制换羽技术,本章重点:1、了解肉仔鸡的生产特点;2了解肉仔鸡管理要点。,第4章 肉鸡生产技术,第4 章 肉鸡生产技术,4.1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1、早期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2、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3、饲养密度大,劳动效率高。4、屠宰率高,肉质嫩。5、腿部疾病多,胸囊肿发病率高。,一、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第4 章 肉

49、鸡生产技术,4.1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一)饲养方式 1、厚垫料平养 2、网上饲养 3、笼养,二、肉用仔鸡饲养管理,第4 章 肉鸡生产技术,4.1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二)营养需要 应为快速生长,需要提供高能量、高蛋白质及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而平衡的饲粮。,二、肉用仔鸡饲养管理,第4 章 肉鸡生产技术,4.1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三)饲喂要求 1、适时饮水、开食。2、喂料:0-5天用食盘,后改用喂料器;肉用仔鸡昼夜喂料,喂料器中无料不能超过0.5小时。,二、肉用仔鸡饲养管理,第4 章 肉鸡生产技术,4.1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四)管理要求 1、做好准备工作:全进全出,鸡舍清洗消毒。移出设备清除

50、粪便、垫料高压冲洗喷雾、火焰消毒移入设备熏蒸消毒准备下一批材料。2、创造适宜环境:a.温度;b.湿度;c.通风;d.光照;e.饲养密度。3、合理分群。4、加强管理,减少胸囊肿的发生率 5、加强卫生管理,完善防疫制度:6、防止应激。,二、肉用仔鸡饲养管理,第4 章 肉鸡生产技术,4.2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1、网上平养。2、2/3棚架饲养。3、笼养。,一、饲养方式,第4 章 肉鸡生产技术,4.2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一)限制饲养的意义 限饲意义:通过在种鸡饲料量或质的方面采取限制的方法,达到控制种鸡生长速度,节约饲料的目的,从而使鸡群在最适宜的周龄开产,蛋重标准,产蛋率上升快,产蛋高峰出现早,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