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流行与防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88088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流行与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诊断、流行与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诊断、流行与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诊断、流行与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诊断、流行与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流行与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流行与防治.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 体 寄 生 虫 学(Human Parasitology),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寄生虫病诊断、流行与防治Diagnosis,Epidemic&Control of Parasitosis,一、寄生虫病诊断,(1)询 问 病 史:感染史、排虫史及 临床症状,(2)体 格 检 查:皮下包块、皮疹,一、寄生虫病诊断,(1)询 问 病 史:感染史、排虫史及 临床症状,(2)体 格 检 查:皮下包块、皮疹,(3)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则 2、实验室检查的注意事项3、病原学检查方法,(1)寄生虫通过宿主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离开人

2、体,繁殖力强,感染较 重 直接到宿主的排泄物、分泌 物、血液中查找离体阶段。,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则,(2)寄生虫通过宿主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离开人体。对感染较轻、数量较 少或离体阶段个体太小者,可采取浓 集法查找离体阶段。,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则,(3)寄生于体内却在肛周产卵或虫卵在 经过肛门时粘附在肛门周围采 用肛门拭子法查虫卵。,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则,(4)有离体阶段的寄生虫在查不到离体 阶段时,又高度怀疑为感染者或进 行大面积人群调查可采用免疫 学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则,(5)寄生于体内却无离体阶段或呈隐性 感染可采用组织活检法查寄生 阶段和血清学检查。,1、实验室

3、检查的基本原则,(1)注意蠕虫卵之间和原虫包囊之间的鉴别,以及蠕虫卵与各种相似物之间的鉴别;,2、实验室检查的注意事项,(2)注意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对象。,(3)有些寄生虫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时间及 送检的时间。,(4)有些寄生虫的离体阶段有间隙性排放 的特点,应反复多次检查。,(5)有些寄生虫的离体阶段具有感染性,实验室检查时应防止实验室感染。,(6)血清学检查应考虑交叉反应、假阳性 和假阴性的存在,仅有辅助诊断意义。,2、实验室检查的注意事项,3、病原学检查方法,(1)粪便检查,a.直接涂片法:查蠕虫卵、原虫包囊和滋养体,b.改良加藤法:蠕虫卵的定量检查,c.浓集法:沉淀法查蠕虫卵 浮聚法查钩

4、虫卵、原虫包囊 尼龙绢筛集卵法查血吸虫卵,d.培养、孵化法:毛蚴孵化法查血吸虫卵 钩蚴培养法查钩虫卵,3、病原学检查方法,e.肛门拭子法:查蛲虫卵、带绦虫卵,f.孕节检查法:查带绦虫孕节,g.淘虫法:肠道蠕虫的疗效考核,(2)血液检查,a.疟原虫的厚薄血片检查b.丝虫微丝蚴的厚血膜检查,3、病原学检查方法,(3)排泄分泌物检查,a.痰液检查:查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钩蚴、尘螨等,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查肝吸虫卵、贾第虫,c.尿液检查:查阴道毛滴虫、丝虫微丝蚴,d.鞘膜积液检查:查丝虫微丝蚴,e.阴道分泌物检查:查阴道毛滴虫,3、病原学检查方法,(4)组织活检,a.骨髓穿刺:查

5、利什曼原虫,b.淋巴结活检:查利什曼原虫、弓形虫、丝虫,c.肌肉活检:查旋毛虫,d.皮肤活检:查囊尾蚴、裂头蚴、肺吸虫、疥螨,e.直肠粘膜活检:查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f.肺组织活检:查卡氏肺孢子虫,二.寄生虫病流行,(一)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 分 类 虫 种 数 全国调查 病例报告 合计 原 虫 20 21 41 线 虫 13 22 35 吸 虫 17 30 47 绦 虫 9 7 16 棘头虫 1 2 3 节肢动物 66 66 自由生活动物 21 21 合 计 60 169 229,我国已报道的人体寄生虫虫种数,省(区、市)检查人数 感染率(%)推算感染人数(万)北 京 41633 3

6、4.778 376.3 天 津 22142 38.574 338.3 黑龙江 52131 17.521 617.0 上 海 62134 45.704 609.8 江 苏 63699 63.532 4260.2 湖 南 63794 76.705 4652.9 广 东 61517 72.126 4531.6 广 西 51883 86.165 3640.1 海 南 7958 94.735 621.2 西 藏 10303 52.033 114.3 新 疆 26301 42.976 651.3 总 计 1477742 59.690,湖 南 63794 76.705 4652.9,湖 南 63794 76

7、.705 4652.9,我国各省、区、市的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1992),感染虫种数 感染人数 平均感染率(%)构成比(%)1 499871 33.8267 56.6709 2 256684 17.3700 29.1005 3 96225 7.3009 10.9091 4 24109 1.6315 2.7332 5 4372 0.2959 0.4957 6 686 0.0464 0.0778 7 95 0.0064 0.0108 8 16 0.0011 0.0018 9 2 0.0001 0.0002,单一与多虫感染的感染率及构成比,(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1、地方性:,a.中间宿主与媒介昆

8、虫的分布,(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1、地方性:,a.中间宿主与媒介昆虫的分布,b.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血吸虫的感染方式),血吸虫的感染方式,(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1、地方性:,a.中间宿主与媒介昆虫的分布,b.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血吸虫的感染方式),c.气候,2、季节性:,a.媒介昆虫的季节性所致,b.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形成感染季节性,c.寄生虫在外界发育及活动的季节性,(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3、自然疫源性,a.基本概念:有些人体寄生虫无明显宿主特异性,可寄生于多种动物,这些寄生虫可在 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在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这种性状称自然疫源性。,b.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

9、之间自 然传 播的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c.意义:(a)反映寄生虫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b)反映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和防治中 的复杂性;,(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三)流行三环节,1、传 染 源 体内有寄生虫生存、繁殖,并能将 寄生虫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 寄生虫由传染源排出以后,经过一 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 的途径。,经口感染,蛔虫、蛲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肺吸虫、肝吸虫、带绦虫等,感染方式小结,经 口 感 染,自 体 外 感 染,自 体 内 感 染,输 血 感 染,经 胎 盘 感 染,直 接 接 触 传 播,由 节肢 动物 传 播,经皮肤、粘膜感染,蛔虫、蛲虫、溶

10、组织内阿米巴、肺吸虫、肝吸虫、带绦虫等,钩虫、血吸虫、丝虫等,丝虫、疟原虫、利氏曼原虫,阴道毛滴虫、疥螨,弓形虫,疟原虫,猪带绦虫,蛲虫,感染方式小结,(三)流行三环节,1、传 染 源 体内有寄生虫生存、繁殖,并能将 寄生虫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 寄生虫由传染源排出以后,经过一 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 的途径。,3、易感人群 对寄生虫有较高感受性的人群。,(四)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 温度、湿度、雨量、植被、地理环 境等。,各省(区、市)总感染率分级标化感染率(%)省(区、市)17.029.9 黑龙江、内蒙古 北30.039.9 吉林、宁夏、北京、天津、山西4

11、0.049.9 河北、新疆、甘肃、青海、陕西、上海50.059.9 湖北、西藏、山东、辽宁60.069.9 江苏、河南、安徽70.079.9 广东、云南、湖南、江西80.089.9 浙江、贵州、四川、福建、广西90.0 海南 南,(四)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 温度、湿度、雨量、植被、地理环 境等。,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生产方式。,2、生物因素 中间宿主、媒介昆虫。,三、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切断寄生虫病流行的三环节,(一)消灭传染源 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以及保 虫宿主,寄生虫病的化学治疗,1、抗原虫药,氯喹、奎宁、青蒿素杀疟原

12、虫红内期原虫,伯氨喹啉、乙胺嘧啶杀疟原虫红外期原虫,伯氨喹啉杀疟原虫配子体,氯喹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灭滴灵用于阿米巴、阴道滴虫、贾第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及隐孢子虫的感染,磺胺、乙胺嘧啶、螺旋霉素杀灭弓形虫 速殖子,2、抗线虫药,甲苯达唑、阿苯哒唑、,海群生抗丝虫药,3、抗吸虫、绦虫药,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广谱抗吸虫、绦虫药,左旋咪唑、噻 嘧 啶,广谱驱线虫药,三、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切断寄生虫病流行的三环节,(一)消 灭 传 染 源 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以及 保虫宿主,(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 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消灭传 播媒介及中间宿主,1、连续八年开展集体服药驱虫(居民、儿童);2、改厕;3、经济发展(人均480元上升至3815元),劳动和生活方式 发生明显改变;4、加强了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三、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切断寄生虫病流行的三环节,(一)消 灭 传 染 源 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以及 保虫宿主,(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 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消灭传 播媒介及中间宿主,(三)保 护 易 感 者 加强个体防护,提高自我保护 意识,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