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529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词两首.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梦令,兰喜燕,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简介】,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词人简介】,藕,莲藕,u,我能行,【词】,【注释】,溪亭:临水的亭台。,争:争着、抢着。,兴尽:游兴得到满足。,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读一读

2、,说说从带点的词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常记”明确表示追述。,“沉醉”表达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不知归路”写出了什么?,“不知归路”写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读句子,说意思。,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这句词表明主人公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她的忘情心态。,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读句子,说体会。,连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3、鹭。,连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同学们齐读这首词,说说它的意思。,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译文】,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地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词赏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词】,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

4、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词人简介】,同学们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由读词】,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景物:,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注释】,不须:不想。,归:回去,回家。,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

5、江边。,鳜鱼:俗称“花鱼”“桂鱼”。,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译文】,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词句赏析】,“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句赏析】,“桃花

6、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渔父的生活环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词句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盛开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词赏析】,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词。,【布置作业】,1.背诵渔歌子。,2.同学们动手给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