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933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陆游出生,陆游一手持剑,一手执笔,抗金,作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名句,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

2、朝卖杏花。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题解,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简介,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

3、、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大孤山简介,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

4、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其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耸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在此山岩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贾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可惜这些建筑因历代兵灾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坏。近年,山上重建了望庐亭、云眠亭、宝塔、寺庙等建筑,山下建了停泊游船的码头,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重要景点。,课文注音,矶燧窦 潦巉上干云霄 榭,鹘抟 蠡葭赪湓汲,j,su,du,

5、lo,chn,gn,xi,h,tun,l,ji,chng,pn,j,当堂练习,(1)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B,当堂练习,(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A、然 杰然特起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实不然也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然而,这样,的样子,B、以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复以小艇游庙中若稍饰以楼观亭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用,乘,介词,用,而,并且,因为,C、而 突兀而已徙倚久之而归岸土赤而壁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6、蓝而母立于兹,助词,无义,才,并列连词,不译,却,“尔”,你,(3)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A、晚泊沙夹 B、岸土赤而壁立C、掠江东南去 D、上干云霄,名词作状语,当晚,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往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上,4、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译文: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译文: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大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3)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

7、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译文: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译文:(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译文:船过

8、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译文: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译文: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理清作者的行踪,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烽火矶,澎浪矶,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虽无风,亦浪涌,本文写了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这四个景点,各有什么特点?,小孤山,峭拔秀丽,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大孤山,散文的最大特色是“形散神聚”。本文所写的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钩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山),既各有特点,又成为一个整体,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