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993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实施建议的解读,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室 吕菊芬2008年2月28日,关于教学内容,关于教学目标,关于具体要求,一、关于教学内容,(一)数和数的运算,1、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20-100的整数),数的组成,数的表达,数的大小比较,计数单位(“十”和“百”的认识),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认识),一、关于教学内容,(一)数和数的运算,2、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法,减法,不进位,进位,口算与笔算,不退位,退位,口算与笔算,加法,减法,不进位(口算与笔算),进位(笔算),不退位(口算与笔算),退位(笔算),一、关于教学内容,(一)数和数的

2、运算,2、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关于教学内容,(二)关于几何知识,1、认识位置,左与右,上、中、下;左、中、右,2、线段与长度,线段的认识,长度比较与计算,一、关于教学内容,(三)关于统计与概率,1、认识简单的统计,简单的统计图,简单的数据统计和简单的概率,一、关于教学内容,(四)关于应用题,与加减有关的一步计算的问题,与总和有关的问题,与部分数有关的问题,与剩余有关的问题,一、关于教学内容,(五)关于其它内容,1、人民币的认识,2、时

3、间的认识(几时和几时半),一、关于教学内容,(六)关于降低要求和删减的内容,1、删减的内容,(2)课本第33页两位数加两位的口算,2、后移的内容,(2)课本第66页滑雪,(1)课本第12页路,(1)课本第5页单数和双数,(3)课本第70、71页七巧板(数学广场),一、关于教学内容,(六)关于降低要求和删减的内容,3、降低要求的内容,(1)百数表(课本22页-23页),(2)数龙百的数列(课本24页25页),(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课本31页-32页),(4)我们的郊游(课本72页73页,4、增设的内容,二、关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个(一)、十,知道个

4、位、十位的含义,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整数,会比较100以内整数的大小。,(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正确、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的加法与不退位的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式题。,1、关于数和数的运算,二、关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2、关于几何知识,(1)能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

5、中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初步认识线段,能用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会画出制定长度的线段;,认识长度单位米(m)、厘米(cm),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2)认识米尺,学会用尺或其它度量工具测出物体(图形某部分)的长度;,二、关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3、关于应用,(1)初步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2)初步认识时间单位:日、小时,会用几时和几时半表示钟面上的时间。,(3)能完成简单的数据统计,认识形象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 的问题。,(4)能列式解答与加减有关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关于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数源于计数,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积累数感

6、。,2、注重利用学具探究与交流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3、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4、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探求计算的方法,获得计算方法形成的体验。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描述计算方法,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算能力,提高交流的水平。,二、关于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5、经历从认识自身躯干的左右位置、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到认识空间中 物体的左右、上下、前后位置的发展过程,体

7、会物体位置的初步关系,具有初 步的位置观念。,6、经历从现实的背景中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的过程,积累数学事实、数学探 究的活动经验;,7、经历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度量、抽象出线段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直观 形象地认识厘米、米。,8、经历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得对人民币、时间的直观认识。,二、关于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9、经历从图表、图文到文字表述应用题的过程;,二、关于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懂得数学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激发学习数与计算的兴趣,树立学习计算的信心,初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2、通过积极参与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等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积极的探 究态度、

8、独立思考的习惯、主体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3、经历从认识自身躯干的左右位置、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到认识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上下、前后位置的发展过程,体会物体位置的初步关系,具有初步的位置观念,二、关于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在学习度量、量线段和画线段、统计等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5、懂得爱惜人民币和珍惜时间。,6、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注重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逐步形成良好 的学习态度;逐步养成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仔细测量计算的好习惯。,三、关于具体要求及建议,(一)对认知领域学习水平的解读,1、知道,是指对所学知识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谁出它指的是什么,并

9、能识别它。,2、理解,理解是指对所学知识理性的认识,能够运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由来。,3、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例如,会说出计算法则,会解答问题,会测量等。有些知识还要在掌握的基础上达到熟练。,4、应用,是指在知识背景限制下,在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范围内,对某一个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也就是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关于具体要求及建议,(二)关于一些基本要求,1、关于口,3、关于几何知识的要求,(三)关于其它要求及建议,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普陀区数学课程实施意见;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材的实施“不节

10、外生枝,要削枝强杆”。,2、加强基本的加减法的口算训练;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2、关于笔算,三、关于具体要求及建议,(四)关于其它要求及建议,3、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教学目标。不要任意提高学习要求,加重 学生的学习负担。,(1)要突出重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2)要从学会从整体思考、合理组织教学内容,(3)要循序渐进,有阶段的、有序地落实教学的目标,例:对教材内容十个十个地数的思考,问题1:“怎么数”是重点吗?,问题2:十个十个地数、百数图、数的表示如何整体去 思考?,三、关于具体要求及建议,(四)关于其它要求及建议,例:两位数加两位进位加法的几点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进位加法?,它

11、在前后教学内容中处于什么位置?,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27+327+4 27+5 27+6 27+7 27+8 36+4 36+5 36+636+7 36+8 45+5 45+6 45+7 45+8 54+6 54+754+8 63+7 63+8 72+8 16+4 16+5 16+6 16+724+6 24+7 48+2 48+3 48+4 48+5 48+6 48+756+4 56+5 56+6 56+7 64+6 64+7 14+6 28+228+3 28+4 28+5 28+6 35+5 35+6 49+1 49+249+3 49+4 49+5 49+6,60到口算题的由来:,4、处理好“教”与“考”的关系,严格按照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 学业评价。,三、关于具体要求及建议,(四)关于其它要求及建议,三、关于具体要求及建议,5、合理安排教学进度,2007学年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学教学进度(仅供参考)2008.2,周次,日期,数龙-百的数列,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