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3018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类现代文阅读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述类实用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指的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带有普遍的最基本的规律。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纳在一起。考题常以概括文段要点、文章中心和事物特征的形式出现。归纳、概括活动与分析活动密切相关,因为首先要把事物的特性、因素等从个别事物中划分出来,然后才能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因此,切分句子结构、段落层次、文章结构、陈述角度等分析活动,是与归纳、概括活动伴随始终的。,因

2、为归纳与概括活动要建立在对文章结构与思路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所以必须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阅读知识认真了解。思路对文章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些话:“文章思有路,遵路斯识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作者写这一篇,思路是怎样开展的?换句话说,是怎样一步接着一步想的?如果能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对读和写都有很大好处”。什么是思路呢?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

3、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外在体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作者对所写的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2010湖南高考)15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6分),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少了一种扩大交往面、凝聚交往对象的重要场域,对价值合理性社会意义的关注以及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都可能趋于淡化;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少了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一条让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

4、途径,在人的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畸形走势。,(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赵 辉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历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

5、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

6、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演说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的融为一体,更

7、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现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10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

8、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D,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9、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C,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12 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答:,“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2007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

10、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艺术与科学互相联系、互相补充,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艺术具有

11、科学品格,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

12、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科学具有艺术品格,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

13、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

14、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艺术与科学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

15、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答:,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思路的把握,及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对全文的思路进行梳理,第一段说艺术与科学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第二段说艺术具有科学品格,第三段说科学具有艺术品格,第四段说艺术与科学

16、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第五段说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样一梳理,第二段与第四段谈艺术的科,学性问题的角度与目的显然不一样,第二段目的是强调在艺术表达中科学性的重要,“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第四段谈到科学性是要从“艺术中常常蕴含着科学”这一角度论述艺术与科学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这一观点,辛弃疾的词“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据此作出概括,就能正确作答。如果对段落的内部层次再作梳理,能更准确地概括出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一般来说,归纳、概括的思维步骤是:先弄清全文内容;再读懂

17、各自然段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针对一个或几个段落而言,常用的方法是:摘句法。文章段落的主题句(首领句、总结句)和中心句就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取。联词法。在段落中摘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中心词语、句子,将其联结在一起,但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分层归纳抽象法。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再将这些句子切分成合理的层次,确定层次的逻辑关系及作者的表达意,图,然后舍次取主,以此为点,再找出各层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具有涵盖性的简洁的语句。此外,归纳内容要点也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对题干中命题者的提示语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8、。概括中心思想则是针对全文而言,常用的方法是:,整体把握文章,分析每个语段的意思,从而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然后进行提炼整合;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其次是根据文体进行思考。议论类文本应注意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阐述一个什么道理。概括的原则是:要点不能丢,语言要简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谈“中国式文化创新”吴炫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饮食文化、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今天的文化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元素。而缺乏除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就不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

19、的文化大国的责任;缺乏现代文化创造,中国就不可能参与世界现代进程、在重大世界问题上发出独特的声音从而赢得全球的真正尊敬。不错,中国今天已经是经济腾飞的大国了,但这不等于中国已经是文化上可以“创新、生产、出口”的大国了。而经验告诉我们,不能使文化创造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不仅经济发展会缺乏文化创新引导而不稳定,而且会使人们只能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徘徊,导致“价值迷乱”,这就不可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因为世俗化地“满足于现实性富足”的中国人,和有宗教精神支撑的可以超越富足的西方人,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所以西方有“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而中国文化则是易经八卦图的“在现实

20、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所以如何让中国人“不满足于富足”,是一个中国现代原创性哲学命题。同时,既然是“创新”,那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从中国道家“淡泊欲望”和儒家“君子喻于义”、“知足常乐”的观念中,提取能引导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均是从“抑制”、“轻视”、“淡泊”个人欲望出发来对待富足和享乐问题的,而不是从“尊重个人欲望”和“人生还有不同于欲望满足的另一种努力”出发来引导人们“不在意欲望”的。所以,“中国式文化创新”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也许有学者会说,理论不需要区分东方还是西方,只

21、要有用就行。而我认为笼统地说“有没有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新潮文学”,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巴金的家,但这样的有用,却不能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去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所以鲁迅、巴金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亚洲或本土,中国的“新潮文学”更是走不出中国。如此,依附西方原理的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也就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资格。所以上述创新也就不能揭示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性所强调的“尊重个体”、“尊重生命力”、“尊重创造力”是脱节的,所以很难进入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推而论之,中国的易经确实具有现实性、对应

22、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神秘特点,但儒家的易传只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中国历史上还有柳宗元这样的不同于儒,家“天人合一”的“天人不相预”的解释,这就说明今天的“中国式文化创新”还可以改造儒家的观念,建立起不同于儒、道的对易经的解释,如此,“新儒家”不触动儒家基本观念的“解释之创新”,就需要进行批判性对待。这样的工作,才是“中国式的文化创新”的应有之意。(本文有删改),11.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表现。答:,(1)中国人“满足于现实性富足”,西方人“超越富足”;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2)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支柱,西方人有宗教精神支柱。(3)中国人“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

23、努力,西方人有“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4)中国人淡泊个人欲望,西方人尊重个人欲望。,12.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式文化创新”?请简要概述。答:,“中国式文化创新”不能笼统地以“有没有用”为标准,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必须触动儒家基本观念,批判性地对待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建立起不同于传统观念的中国创新文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文化散文的关键新时期散文出现“文化散文”之谓,这种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的。而台湾地区作家柏杨、李敖他们的写法虽不像余秋雨散文那么文气典雅,但从取材、意旨、内涵、观念等都非常“文化”

24、来看,他们的散文与杂文其实都是很地道的“文化散文”。,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如大唐蒲东一共描述了蒲州文化的好几个方面:与唐朝一起辉煌的蒲州古城,唐代经典传奇莺莺传的诞生地普救寺,晚唐衰落的象征王官谷等等。这些是蒲州文化甚至于大唐文化的物质性代表。,文化散文的“文化”,决不仅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写了浸润着文化韵味的寺庙楼阁秋水长天,或文化名人的风流诗文轶事趣闻;其灵魂应当是作者显示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如何。这里面,就有保守与变革、陈腐与新生、愚昧与智慧、小器与大气的差异。作家们写作河东文化丛书是明确地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意识来表

25、现描写对象的。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鲜明的文化态度,那就是作家们不光深情地热爱河东文化,而且能够以学者的眼光来,审视河东文化,将河东文化的内涵准确地阐述出来,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大唐蒲东写蒲州古城时,将它定位成李唐王朝起跑与终点的战略中间站,讲述了李渊和李世民与蒲州古城的解不开、割不断的情感,阐发了蒲州古城在战略上对于李唐王朝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蒲州文化在整个大唐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因此,也才有了之后不断出现的国家顶尖级别的文化景观,古城的价值也就在这种解剖与开掘中显现出来了。这些无不说明文化散文能够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挖掘现象的本质。作为一部文化散文,

26、在行文风格、叙述语言、描写手段、文史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都富于文化韵味。虽然这些都是属于技术性层面,但是,却是整部作品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总的来说,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但文化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呢?“文化散文”固然与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如何。秦砖汉瓦固然易于扬起文化的古老烟尘,唐朝的风、宋代的雨固然易于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怀,但审美主体若没有深层的文化意识、深刻的文化思考、透彻的文化理解和阔大的文化视野,以投注和激活安睡的“文化”,以连接和穿透,古今的“文化”,那读者还真不如到历史博物馆去看看发绿的器物生

27、锈的历史。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写文化历史、文化陈迹的作品也不少,反映现实文化景观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杨朔的抒情散文和秦牧的知识散文,但为什么感觉不到“文化”的较突出的存在?谈起“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反思,不少作家作品是值得推崇的。比如,被称为“人生大书”的巴金的随想录五卷,就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它们虽未被称为“文化散文”,但其文化反思还是比较深刻。而丑陋的中国人传统下的独白,更是以极为强烈的文化意识来集中反思和解剖中国传统文化。或许由于它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激愤批判,往往就被认为只是社会杂文。这其实是片面看法。事实上,它们既是社会杂文,同时也是文化意味很浓的“文化杂文”,或者说就是现实性和批

28、判性突出的“文化散文”。,八十年代中期,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引起争论时,公刘发表了丑陋的风波一文,其间有些看法是令人深思的。公刘以此来批评我们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只是一味盲目乐观、一味歌功颂德的肤浅散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以为,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重古典主义而缺乏现代精神,多传统文人情怀而少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多少也与这种文化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有关。李敖的文化杂文,我们总觉有点“危言耸听”,但又不能不佩服其深刻。这种“危言”,行文还是比较稳重的余秋雨大约难以写出。我决不是赞成大家都来“危言耸听”,但我们是不是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了呢?(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3.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请根据文本概括文化散文的涵义。答:,取材上的文化性。文化意识强烈。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写作形式富有文化韵味。,14.本文第段和第段都谈到了“文化观念”问题,这是重复吗?为什么?答:,不重复。第三段阐述的是文化散文的其中一个内涵:文化散文应显示作者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第七段扣题,证明为什么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是文化散文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