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653310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ont waste your life, where you will regret i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文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

2、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赏析: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但亦有说此诗

3、别有寓意者。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可。”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

4、、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二年级下册语文草教案学生分析自从一年级起,我就坚持训练学生每天吟诵故事。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初步产生了阅读古诗的兴趣。设计理念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才。本节古诗欣赏的教学,我注意了课内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

5、、互相启迪,从而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悟自得。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这样做,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的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交流、展示、背诵、品位诗句,丰富古诗积累。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并感悟、

6、欣赏古诗的神韵,激发进一步阅读古诗的兴趣。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桃红柳绿的春天悄然来临。瞧,小草也急忙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古诗草。【亲切自然的导语,使学生一开始便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未入诗句先入境”的效果。】欣赏古诗草。画面欣赏,感受意境。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草的画面。)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而上课伊始就适时的出示图画,再伴以和谐的音乐,使孩子们仿佛走进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意境。】简要介绍,了解情况。(课件出示。)简要介

7、绍你所了解的诗人。你读过多少首他的诗,记住了几首,是从哪里读到的?请背诵一两首。(3)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背诵,可以看出,白居易写的诗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说明他平时爱生活、善观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检查学生课前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积累,同时教育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善于积累写作素材。】交流诗意,体会情感。(1)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白居易的诗,还能带着充沛的感情背诵出来,你们真棒!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看看你最喜欢哪个词、哪句话,还有哪句不懂的,请你在书上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听取学生意见。)(3)全班交流。师:谁来汇报

8、刚才合作学习的成果?(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可以达到互学、互补、互相启迪的效果,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张扬个性,再现意境。师:现在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愿意朗读的同学到“读一读”这一组,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愿意表演的到“演一演”这一组,用形体语言来再现这首诗的意境;愿意画的同学到“画一画”这一组,用图画来再现诗的意境;愿意制作的同学到“做一做”这一组,做成诗签来再现诗的意境。请同学们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吟诵、品位这首诗,并推荐出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指导。)【古诗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让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位诗句的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一座桥。】展示成果,回味意境。师: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位这首诗的韵味。(各小组的代表一一上台展示成果。)品句激情,拓展积累。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现在,同学们看一看,在这首诗中,有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仍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找一找是哪一句。(学生找。)师: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吧!(课件出示名句,配古乐,师生齐诵。)师:同学们

10、能不能试着背诵这句呢?(配古乐,学生齐背。)师:你还知道哪些名句?请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师:这首诗原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谁能把后四句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名句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让学生积累名句,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同时,扩展了知识,开拓了学生了视野。】游戏激趣,古诗欣赏。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范围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请同学们准备好,一会儿抢答(课件一一出示)。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由学生出。)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也由学生出。)请用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请用诗句表现故事内容。(故事内容由学生出)。

1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生学习古诗,目的在于多读多背、积累语言,用游戏的形式,学生易于接受并能积极参与,这样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古诗的兴趣。】练功房。请你试着写一首诗。师;刚才,同学们在游戏这一关难分胜负,看得出大家在课下阅读了大量的古诗。此时,同学们热情一定很高,有表达的欲望。那么,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笔和语言来写一首诗呢?(此时,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我刚说完,他们就高声回答:“想!”)师:那还等什么,快快行动,小诗人们!(学生当场写诗,完成之后,朗诵给同学听。)【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实践,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进行迁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课外延伸。师:今天这节课展示了同学们搜集古诗、欣赏古诗、尝试练笔的风采。就让我们在喝彩声中结束这节课吧,老师会永远为你们的精彩创造而喝彩!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其他诗篇,下节课欣赏。【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了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