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3341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届作文专题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概念:所谓“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联系和区别:,1、新材料作文:它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限文体;传统的材料作文:只能写成议论文。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材料的分类,1 寓言性材料 2 评述性材料 3 事件性材料 4 文学性材料 5 多则材料

2、,内 容,文字型图画型,形式,内 容,内 容,1 寓言性材料 2 评述性材料 3 事件性材料 4 文学性材料 5 多则材料,内 容,材料的分类,文字型图画型,材料的分类,文字型图画型,材料的分类,立意的要求,正确深刻集中 新颖,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意义;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一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寓言性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针对寓言性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

3、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找准隐藏寓意的句子。抓揭示寓意的语句,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

4、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在这则材料中,隐藏寓意的句子是牧羊人说的话:”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盲目模仿别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难免会遭到失败。,评述性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生活现象昂、科学现象类。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类材料的审题关键。抓抓议论抒情的语句,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

5、了一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稍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破碎。由此,他发明了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档风玻璃等。可见,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其议论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抓住这一句即可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事件性材料:叙述了某一事件,某人干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在这类材料中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揭

6、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分析。抓揭示因果关系的语句,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扰像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档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这则材料中,揭示结果的语句是: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语句是:

7、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放弃了”。分析后我们不难把握材料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努力,而应冷静分析,寻找新的出口。,文学性材料:蕴含丰富的社会与人生哲理的精短诗歌或散文片段。这些材料或者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及意象(形象)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哲理,或者在材料中直接揭示哲理,因此在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语句。抓体现哲理的语句,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这一首精辟的小诗,其中“你”“别人”两形象及二者之间

8、的关系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多则材料: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找出共同点或相反的点。抓相同点或不同点。,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

9、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报载一:有位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他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

10、个代表井的瓶中:“井”口仅容一“人”进出。“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男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秒钟。报载二;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立意点:在大难面前,能临危不乱,指挥有序,可能安全逃离;而混

11、乱争逃,互不相让,可能导致同归于尽。,【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12、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分析】几项材料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材料涉及的“对象”是有“鱼、狼、学生”。对象 环境 热带观赏鱼“鱼缸大水池”环境的改变 狼 对周围的环境 面对环境 学生 老师给这些学生提供另类环境 第一、二则材料含意非常简单,通过动物在环境改变时如何生长、生存,揭示环境对它们的影响。第三则材料看似是“信心与成功”的关系,但稍加分析便不难得知正是老师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另类的“环境”,才使他们具有了成功的信心。因此所提供的三则材料都揭示了人的成功和环境的关系,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点。基于此,我们既可以从“成功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改变人”的角度阐释“人的成功与环境的关系”,又可以从“面对环境,人应该如何更好地面对、提升、发展自我”、“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相处”等方面入手发挥。材料命题立意鲜明,既可以启发我们关注人文、人性,又能引发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