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肝.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热公馆中医基础理论,肝,*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生理特性:体阴而用阳。*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春气通。,(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泄,,疏通、畅达;,发散、升散。,基本概念:指肝疏通、调畅全身气机。肝的疏泄作用,使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入运动,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生理,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气血运行正
2、常,生命活动正常,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病理,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失疏泄,肝气逆:,肝气郁:,太过,不及,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的病理变化即升、动、散太过,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即升、动、散不及,面红目赤,头痛,胸胁乳房走窜胀痛,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急躁易怒暴怒,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具体表现(1)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脾胃纳运和胆汁分泌排泄),生理,调畅脾胃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促进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肝之精气化生,病理,肝疏泄异常(肝气郁结),脾不升清,上:眩晕,下:飧泄,胃不降浊,上:呕逆,中:左上腹胀痛,下:便秘,胆汁分泌、排泄不畅
3、,右胁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肝脾不调或肝脾不和,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2)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生理血液,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血液运行正常,气属阳主动,血液属阴主静,故气能行血,生理津液,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水液运行正常,气属阳主动,水液(津液)属阴主静,故气能行水液津液,病理变化,肝气郁,血行不畅:,津行失常,瘀血,癥积,肿块固定不移且较为坚硬,疼痛明显,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舌质暗,有瘀斑,水肿,梅核气,肝气逆,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经过多,崩漏,(3)调畅情志,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
4、、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情志活动正常,“形为神之宅”,病理,生理,肝失疏泄,太过,不及,急躁易怒暴怒,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肝气逆”,“肝气郁”,(4)调节生殖功能 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行经,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男子正常排精,女子正常排卵行经,病理,生理,肝失疏泄,男子排精不畅,女子行经异常,(一)生理功能 2.主藏血:,涵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1)涵养肝气,(2)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4)为经血之源,(3)濡养肝及筋目,(5)防止出血,疏泄与藏血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藏血 疏泄,疏泄,藏血,促进血液运行,调
5、畅情志,肝疏泄藏血功能示意图,解剖观察而获得,整体观察而赋予,消化吸收,(二)生理特性肝体阴而用阳,体阴:(1)肝居膈下,属阴脏;(2)肝藏血,血属阴。用阳:(1)生理:肝气主升主动,其性属阳;(2)病理:肝气易逆,肝阳易亢,肝风易动,其性属阳。,(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组织。,肝血充足,筋得其养,运动灵活有力,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疲)极之本”。,爪,爪甲,“爪为筋之余”,2.在窍为目 眼睛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3.在志为怒,4.在液为泪,眼,附:五轮学说,火 两眦 血轮土 眼睑 肉轮木 黑睛 风轮金 白睛 气轮水 瞳仁 水轮,肝与形窍志液时关系示意图,开窍于目,怒为志在,在液为泪,在体合筋,肝,通于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