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 防治恶性肿瘤的进展,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探索二、实验探索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四、前瞻,前言,40多年来我国运用中医药及中西结合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和病家所接受,并已成为常用治疗方法,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取得了较好进展。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主要有下列几方面:(1)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2)对放、化疗起减毒增效的效应;(3)提高外科治疗效果;(4)预防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中医药与其它治癌手段综合应用,遵辨证论治,应用现代科技,辨证与辨病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扶正与祛邪结合,中
2、西医相辅相成,尽力让癌症患者接受最适当的规范化治疗,另在肿瘤舌象研究,抗癌的思路上亦有了新的进展。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发展,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有了新的进展。,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探索,1、辨证与辨病: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较全面认识疾病,自觉的、准确的、公正的根据现有最好的证据来决定对每一个肿瘤病人最适当的诊疗选择。,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探索,2、扶正与祛邪:在肿瘤治疗中,离不开“扶正”与“祛邪”两方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了邪和正的关系,正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祛邪时必虚顾护正气。同时扶正也要考虑邪气的去处,一般而言,中医药
3、长于“扶正”,西医手术、放化疗长于“祛邪”。二者结合扶正中加强抗癌能力,从而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鳖甲煎丸、大黄庶虫丸、化癥回生丹,即为扶正祛邪的治疗样本。,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探索,3、局部与整体中医从辨证论治出发,对肿瘤患者进行整体调治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即根据各个患者总体情况,以中医药试图改善宿主体质,提高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避免肿瘤的复发、转移。同时又以中医或中西结合的方法,强化局部治疗(手术、放疗、介入可作为局部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试图对其进行根治。这样既符合辩证逻辑,又有临床与实验对照数据分析,推动了肿瘤的防治。,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
4、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探索,4、预防与治疗80年代WHO提出“三分之一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中医对疾病的防治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通过中西医的战略思想,一反过去“癌症不可治”,“癌症等于死亡”的陈腐观念,形成了对恶性肿瘤新的概念,即“癌症可治”,“癌症不等于死亡”。肿瘤的发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预防是一重要的环节,临床和实验证明,中药具有抗突变、抑制诱癌发生以及癌细胞生长等作用。在肿瘤的防治中既要强调整体观念,又要重视有效控制和消灭癌细胞;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既要审证,又要求因;有防有治,形成中医药及中西结合防治肿瘤的新
5、概念。有关舌象的研究,全国29个医疗科研单位制定了统一观察指标,对16865例肿瘤患者舌象(包括舌质、舌体、舌苔、舌脉)进行观察,并设立非肿瘤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还应用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酸碱血气分析、微量元素、免疫功能等进行相关性实验研究,说明肿瘤患者舌象变化有明显规律,对肿瘤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奠定了基础。,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探索,5、临床与实验20余年来,由于肿瘤的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深入研究,促进了肿瘤临床与实验紧密结合,实验研究对阐明疗效机制、辨证客观化、治疗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临床指引奠定了基础。有可靠的临床数据,经过实验研究完全符合,取得较好的效果;应当说明
6、的是可能动物实验有抗癌作用,而临床无效,应当具体分析。,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新探索,6、建立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每一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肿瘤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综合辨证分析,进行临床系统评估,确定对每一个肿瘤患者选择最选择适当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采取局部与整体结合的原则,按诱导缓解扶正治疗(中药或BRM生物反应调节剂)巩固治疗扶正治疗的程序,以期根治,或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相应地重新进行临床系统评估、修正,以期最适宜于每一肿瘤患者。,二、实验探索,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实验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单
7、味中药抗癌实验;二是中西医综合治疗中中药作用的研究;三是对辩证论治规律的探索。中药抗复发、转移和逆转多药耐药(MDR)的实验研究正在成为肿瘤研究热点之一,以下重点讨论后两方面。,二、实验探索,(1)综合治疗中中药减毒增效的研究。汉防已、补骨脂、莪术、当归、泽泻、人参等有逆转肿瘤细胞MDR(多药耐药现象)的作用。黄芪、黄芩、人参等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五加皮、当归、枸杞保护DNA;人参、丹参、莪术、枸杞、三七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改善造血功能;并均起到放射保护剂的作用。,二、实验探索,(2)辨证论治规律的探索辨证论治是临床试验的最高层次,辨证论治如何对肿瘤患者起作用,是一个值
8、得探索的问题。设想在同一种瘤患者身上,既有肿瘤又有“证”大致有三种可能:即先因某些因素形成癌,由于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形成“证”,由癌到证;或者,先由于某些因素,形成“证”,以后再形成“癌”,简称由“证”到“癌”;另一方面癌与“证”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癌与“证”同时存在,必须有某种相应关系,治癌必须影响“证”,治“证”必须影响癌。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即选择实验动物或诱癌,或移植癌,在癌形成前后,观察其“证”进行辩证论治,探索其机制,但这个设计不能对“证”定性。另一设计即定向造成“证”的模型动物,然后诱癌或移植癌,再辩证论治。观察疗效探索其机制。这可能比较接近临床的辨证论治实际
9、情况。如消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证是“脾虚”用大黄、芒硝等形成脾虚模型,然后荷瘤,用健脾法治疗,探索疗效机制。提示健脾药可使癌细胞周期S期比例降低,且具免疫调节作用。,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1、对肿瘤的预防作用抗突变作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抗突变、抑制畸变对于癌变的早期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实验发现,某些中药复发具有抗突变作用,可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其中补益中药防突变研究占主导地位,如炒白术、肉苁蓉、仙茅、沙参、天冬、枸杞、人参、黄芪、绞股蓝以及复方四君子汤、桂枝甘草汤等具有明显抗突变作用。抑制诱癌发生:六味地黄丸对N亚硝基肌氨酸等诱癌具有抑制作用。养阴中药复方在抑
10、制黄霉素B1(AFB1)诱肝细胞癌变过程中有明显阻断作用:补益中药提取物如黄芪注射液对MCA碘油溶液诱发的大鼠肺癌有明显抑制作用。,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2、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某些中药是通过细胞毒作用,损伤DNA而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实验证实,莪术提取物榄香稀乳对癌细胞有直接破坏作用;冬凌草、大黄、人参、茯苓等均具良好的损伤DNA而抗白血病作用。,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3、免疫增强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密切相关,肿瘤又加深免疫抑制,助长其发展。临床上免疫机能活跃的肿瘤患者比免疫机能受抑制的预后好,提高免疫功能已成为肿瘤防治中的重要一环。实验证明,某些中药能保护或提
11、高免疫水平,从而间接起到防治肿瘤目的。如地黄多糖,可提高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力,相对提高荷瘤小鼠IL-2分泌能力,及CTL细胞活力,从而发挥免疫抑瘤效应,另外茯苓、丹参、莪术、白术、牛膝多糖、茯苓多糖等均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4、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细胞恶变是由于增殖、分化两者平衡失调或偶联解除,失控增殖和去分化是多数恶性肿瘤的特征。80年代以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已成为肿瘤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作用,如淫羊霍甙(ICA)、人参皂甙对HL-60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机理可
12、能与升高细胞内cAMP/cGMP比值有关;丹参酮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与维甲酸作用相仿;大蒜素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大肠癌细胞株HR8348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人参皂甙、苦参等均有此作用。,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5、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972年Kerr等首先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APO)的概念。APO是具有特殊形态学和生化改变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一系列基因(bcl-2、P53、C-myc等)参与了凋亡调控。APO与肿瘤发生和抑制有密切关系。诱导APO是某些化疗药抑制肿瘤的主要机理之一。实验证实,中药亦有诱导APO发生的作用。如莪术提取物榄香稀、
13、大蒜油、As2O3等以及复方长必安、康尔爱片等能诱导APO的发生。其它如美州商陆、柴胡甙也具有诱导APO作用。,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6、逆转MDR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它结构、作用靶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耐药性的现象。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肿瘤患者的死亡不同程度受耐药的影响。阐明耐药机制,研究行之有效的耐药逆转策略,可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实验证明,川芎嗪、防已碱、黄芩、茵陈、当归、泽泻、小柴胡汤、四物汤等具有逆转MDR的效应。,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7、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14、1971年,Folkman首先发现肿瘤血管形成因子(TAF),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的观点,并认为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途径。肿瘤不仅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得丰富营养,而且还通过肿瘤血管向宿主输出大量恶性细胞导致肿瘤不断生长和转移。因此,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切断其生长和转移依赖的“命脉”成为重要的抗癌战略。随着肿瘤的生长机体内抑制肿瘤生成因素与促进因素(如PDGF、VEGF等)平衡失调。因此寻找有效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AIF)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而中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潜在优势和理论基础。(1)云芝多糖、香菇多糖、十全大补场、小柴胡场以及柴胡、当归、川芎、桂枝等均有良好的诱生
15、TNF、提高TNF活性的能力,黄芪、党参、当归、芍药、猪苓多糖等皆可诱生IFN。TNF抗癌机理之一是能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IFN能抑制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体内血管形成。(2)临床实践证实,某些中药和复方具有抑制肿瘤的转移的作用,可能与其抗肿瘤血管形成机制有关。,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8、对肿瘤细胞膜、肿瘤细胞信息传导的影响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信息,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也是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部位。伴随细胞的恶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改变,细胞信息传导也发生异常改变。因此通过改变细胞膜提高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阻断异常信息传导,对发现新
16、的抗癌药和解决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抗癌中药巴豆有效成分生物碱可使红细胞膜流动性减少,膜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而发生药理作用。牛膝多糖的抗肿瘤机理与其改变肿瘤细胞膜生化特性有关。,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9、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的过程,各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表达,二者平衡失调是癌变的重要环节。探讨中药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对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已有实验证实,丹参酮可明显降低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中的癌基因C-myc、Ha-ras的表达。推测其诱导分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癌基因表达抑制实现的。,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10、影响细胞周
17、期素(Cyclin)细胞的增殖、分化依赖于细胞有序的周期活动,恶性肿瘤的本质在于细胞周期调节失控。而细胞周期受控于细胞周期素(Cyclin)的调控。Cyclin其表达量随细胞周期各个时相的转换而改变,不同的Cyclin在不同的时期通过相应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起到细胞完成周期的作用。Cyclin与多种癌基因有密切关系,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先于各种癌基因发挥作用,并继之与癌基因产物协同作用。有实验证明当归龙荟丸有效成份靛玉红及其衍生物可阻断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激酶(CDKs),阻滞细胞增殖,加强中药这方面研究,对探讨中药抗瘤机制有深刻意义。,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11、对
18、端粒及端粒酶的影响恶性肿瘤细胞与端粒酶的活性之间存在相应激发关系,在肿瘤细胞恶性进展和永生细胞的维持,端粒酶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近90以上的人类肿瘤组织及永生性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端粒酶,而几乎所有正常体细胞和组织中都查不到端粒酶的活性。有关端粒酶(Telomerae)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研究提示,某些中药及复方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研究,12、对热休克蛋白(HSP)的影响生物体在热诱导下能合成一组高度保守性蛋白热休克蛋白(HSPs),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折叠、运输等过程。在肿瘤细胞内常高度表达HSP90及HSP7
19、0,HSP90能与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结合且与肿瘤细胞周期调控、免疫、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SP70在体外许多不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环境中具有肿瘤细胞保护作用,HSP70的高表达严重影响抗肿瘤治疗效果。对HSP深入研究,有助于抗癌机理的进一步完善。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生物黄酮,可特异阻断HSP70表达,产生抗肿瘤作用。,四、前瞻,在肿瘤防治上运用中医理论可以充实现代医学。同时运用中医开放性思维,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和抗癌药作用方式考虑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局部和整体治疗方法,完善肿瘤综合治疗方案,可扩大中医药应用范围。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寻找防治肿瘤临床突破口。中医肿瘤治则研究是辩证与施治的枢纽
20、。在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祛邪与扶正治则的实施包括中西医各种治疗手段恰当应用,以有效地打击、抑制肿瘤,保护机体正气,建立规范化治疗,使当前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最近我国学者已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1)在患者初诊时,因邪盛,首先用中西医各种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尽可能地打击和消灭肿瘤,但要保护机体正气;(2)待肿瘤负荷大减后,治疗重点转为重建正气阶段,促进骨髓和免疫功能恢复;(3)经过扶正治疗,必要时通过再转入以打击肿瘤为主的巩固治疗,尽可能地扫除潜在的残存癌细胞;(4)以后再转入长期的扶正治疗。中医药治疗肿瘤表现在调节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已有很大优势,这与现代生物治疗着眼于调理、抑制癌基因、促进免疫功能或通过刺激造血因子促进病人骨髓功能恢复以抑制肿瘤目的是吻合的。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循证医学(EBM)在中医肿瘤学中的应用,相信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直至治愈。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指导下,革新肿瘤实验研究,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和抗复发、转移的机理研究。使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方法更规范合理,同样对揭示肿瘤深层机制、开发新药将有思维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