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3415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北大经济学院王志伟)四、总供给.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总供给,由于经济学家们对于总供给的解释不同,这里提出四个模型加以解释。总供给曲线的本意是表示,在市场既定价格下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和。但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可以理解为通货膨胀(物价)和失业(就业,也可以是相联系的产出)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则表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1.四种总供给模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经济往往在短期内与古典经济模型所表明的充分就业的自然率不一致。所以,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而不是垂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会引起产出水平暂时背离其自然率。而这种背离就是经济周期波动。下面四个模型尽管解释各不相同,但其最终目标都是要说明短期总供给方

2、程:Y,Y是产出,是自然产出率,P是物价水平,是预期的物价水平。该方程式说明,如果物价水平和预期物价水平发生偏离时,产出就会偏离自然率。参数表示产出对于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1/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1)粘性工资模型:名义工资调整的滞后,该模型认为,由于长期合同的约束,名义工资在经济发生变动时不能迅速调整;即使在没有正式合同的行业里,工人和企业的隐含合同也会约束工资的调整。另外,调整缓慢的社会规范和公正的观念,也会影响工资的迅速调整。于是,工资就具有了粘性。,粘性工资模型认为,由于工资调整的粘性,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供给就会偏离自然率水平。具体说来就是:名义工资不变时,物价水平的

3、上升降低了实际工资,使劳动力变得更便宜。较低的工资会诱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多使用的劳动将生产出更多产品。物价与产出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即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另外,我们假定,企业和工人在了解当他们的协议实施时物价会如何变动之前,就名义工资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但是,他们都考虑的是作为劳动供求均衡目标的实际工资。在工会力量强大或采取效率工资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往往会高于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工人根据目标实际工资和物价水平预期决定的名义工资W是:W,即:名义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的物价水平如果在名义工资被确定和劳动被雇佣之前,企业是知道实际物价水平的。实际工资就是:W/P(/P),即:实际工资目标实际

4、工资(预期的物价水平/实际的物价水平)该式子表明,如果实际物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不一致,实际工资就会和目标实际工资不一致。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物价水平时,实际工资小于其目标实际工资;实际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物价水平时,实际工资大于其目标实际工资。,各种模型还有一个假设,即,就业由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决定。产出由生产函数决定。工人愿意按照事先决定的工资水平提供企业希望购买的劳动量,但企业却是在实际工资越低的时候,雇佣的劳动越多,因而产出也越多。(参见教材P317的总供给曲线推导图)总供给曲线方程最终可以写为:Y,(2)工人错觉模型:,该模型假定工资可以迅速调整到使劳动供求平衡,但是,它也假定,为预期到

5、的物价水平变动能够影响劳动供给的原因是工人暂时混淆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于是,工人对物价水平变动的错觉导致对实际工资判断的错误,最终影响了产出。(具体公式和图形可参见教材P318-319)该模型中,总供给曲线方程最终也可以写为:Y,(3)不完全信息模型,该模型假设市场是出清的,对价格的短暂错觉造成了短期总供给与长期总供给的不同。他与工人错觉模型的区别是,它没有区分工人和企业的信息差别,没有假设企业比工人的信息更充分。,该模型假设每个供给者只生产一种产品但要消费多种产品。由于消费品太多,以至于人们总是无法了解全部商品的价格。他们只能关注他们生产的商品的价格,而很少关注他们消费的消费品的价格。在不

6、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判断和区别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和相对价格的变动,总是混淆二者。因而,生产者只能按照其产品的名义价格和总物价水平的情况来决定产量决策。这样,生产就会由于人们对物价水平和其产品相对价格的判断失误而发生波动。该模型下的总供给曲线方程也类似于:Y,(4)粘性价格模型,该模型强调,企业不能够根据需求的变动迅速地调整其产品价格。其原因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合同(这种合同也许是正式的,也许只是企业出于顾客的稳定考虑而不愿频繁变动价格)造成的。另外,企业的“菜单成本”也会使得企业不愿频繁变动价格。,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对其产品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企业的定价取

7、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物价总水平。它决定企业的成本会相应增高。其二是总收入水平。它决定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于是,企业的满意价格的方程最终可以写为:,如果决定存在两种企业,一种是产品价格完全有弹性的企业,其价格决定方式如上面的方程。另一种企业是产品价格粘性的企业。他们会根据自己预期的经济情况事先宣布自己的产品价格。其价格决定方式是:。为了简化起见,如果企业预期产出在其自然率上,那么,其价格决定方程的最后一项就是零,企业的价格决定就变成了的形式。将上述两类企业的价格决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方程式。物价总水平应该是两类企业确定的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假定s为价格粘性的企业的比例,则1s就是价格弹

8、性的企业的比例。于是,物价总水平的方程式就是:Ps(1-s)Pa(Y),在式子两边减去(1-s)P,得出:sPs(1-s)a(Y),式子两边在除以s,就得出物价总水平的表达式:P(1-s)a/s(Y)该式第一项表明,预期物价水平高时,预期成本也高,价格粘性的企业定价就高,其它企业也会相应提高定价,于是,预期的高物价水平将会导致实际的高物价水平。第二项表明,产出高时,需求水平也高,价格弹性的企业便会提高价格,当价格弹性的企业在社会上占较大比例时,物价水平也会升高。所以,产出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与价格弹性的企业多少有关。,对上式加以整理,令as/(1-s)/a,则物价总水平表达式就变成了总供给方程的形

9、式:Y价格粘性模型说明,产出与自然率的背离,与物价水平和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是正相关的。价格明显模型也考虑到劳动市场的情况。如果在短期内,一个企业的价格是粘性的或停滞的,总需求的减少就减少了企业的销售量。销售不旺就会导致企业减少生产和对劳动的需求。因而,产出波动和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是相关的。由于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就业、生产和实际工资都会发生同方向的变动,因而,实际工资就是顺周期的。,(5)小结,上述四个模型有两个特征:第一,可以依据市场是否出清(工资和物价是否能够完全灵活地变动使得市场达到供求均衡)的假设将模型划分为两类;第二,可以根据市场不完全性的来源是劳动市场还是商品市场的假设,将模型划分

10、为两类。(具体情况参见教材P325的表格)。事实上,每个模型都只是从一定角度解释了短期总供给变动的原因,但是又不能否定其它模型的解释力,他们之间也许可以共存或包容。四种模型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最终给出了基本相同的总供给曲线方程:Y。,这表明,产出与自然率的背离,是和物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相关的。如果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物价水平,产出就会大于其自然率。如果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物价水平,产出就会小于其自然率。教材P 325的插图表示了上述结论。但该插图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在与物价水平无关的自然率基础上画出的,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则是在一个既定的预期物价水平上画出的,它会随着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而移动。,现

11、在,我们将总供给和总需求放在一起考察,来说明经济如何对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引起的未预期到的总需求增加作出反应。(参见教材P326插图)短期中,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引起未预期到的总需求的扩张,导致价格和产出都增加了。产出超过了自然率,经济进入繁荣状态。长期中,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到实际水平,导致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物价水平提高了,但产出却回到了自然率水平。这种分析对于上述四类总供给模型来说,都是适用的,都建立在货币的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的认识上。该解释通过强调物价水平预期的调整,将货币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统一起来了。,2.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中很重要的有两个:其一是达到经济的

12、高就业,其二是维持经济的低通货膨胀率。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两个目标很难同时达到。事实上,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从而使失业率下降(就业率提高)时,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却往往上升,而紧缩总需求时,通货膨胀率降低了,但失业率却提高(就业率降低)了。,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这种替代关系就是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经济学家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关系,即决策者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时,失业和通货膨胀呈反方向变动。菲利普斯曲线被认为是表述总供给曲线的一种有用的方法。,(1)从总供给曲线推导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预期

13、的通货膨胀;其二,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周期性失业);其三,供给的冲击。以公式表示为:,该式以文字表述则是: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式中的是衡量通货膨胀对周期性失业反应程度的参数。第二项前面的负号表示失业率增加会降低通货膨胀。该式就是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我们试用总供给方程推导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方程表述为:P(1/a)(Y)首先,在方程右边加上一个供给冲击项v,表示改变物价水平并且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外生事件:P(1/a)(Y)v其次,从方程两边各减去上一年的物价水平,得出:(P)()(1/a)(Y)v该式左边的(P)表示年度通货膨胀,右边的()表示预期的通货膨胀,更换

14、这两个符号,可得:(1/a)(Y)v,第三,根据奥肯定理可知,产出与其自然率的背离,和失业与其自然率的背离负相关。当产出高于自然产出率时,失业低于自然失业率。奥肯定理的数学表达为:(1/a)(Y)。用上面的奥肯定理表达式替换前式中的相应部分,可得:v。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上述推导过程表明: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总供给曲线方程在本质上代表了相同的宏观经济思想。它们都说明,古典二分法在短期内是不存在的。二者表现形式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但说明问题的实质相同。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短期总供给曲线方程表明,产出变动与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有关。而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则表明,失业的变动与未预期到的通

15、货膨胀率变动有关。研究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关系时,总供给曲线比较方便。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时,菲利普斯曲线比较方便。,(2)适应性预期与通货膨胀惯性,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的出现,导致研究者要考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问题。适应性预期就是一种对于通货膨胀预期类型的假设。适应性预期的假设认为,人们会根据它们在最近观察到的通货膨胀来形成其通货膨胀预期。,假如人们预期当年的物价会按照前一年的相同比率上升,则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就等于前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即,。由此,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就可以写为:v。该式表明,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以前的通货膨胀率、周期性失业和供给冲击三方面的因素。说明通货膨胀有惯性。在总供求模型中,

16、可以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持续向上移动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惯性。在通货膨胀惯性下,总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总需求曲线也会随之移动,并加强通货膨胀预期。当然,总需求的持续增加,一定有货币供给的持续增长。货币供给的变动将决定已有的通货膨胀惯性是得到增强,还是得到减弱,甚至消失。,(3)通货膨胀上升与下降的原因,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的第二项表明,周期性失业(失业与其自然率的偏离)可以对通货膨胀产生上升或下降的压力。低失业率会拉高通货膨胀率,因为这时总需求水平较高,而较高的总需求水平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之相反,高失业率又会将通货膨胀率拉下来。参数衡量通货膨胀对周期性失业的反应程度。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的

17、第三项v表明,供给冲击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或下降。此类通货膨胀叫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为宏观经济的政策决策者提供了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选择余地。尽管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无法直接控制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供给冲击,但是,它们可以通过政策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从而改变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在既定的菲利普斯曲线上提供了选择和权衡二者适当配合程度的条件。但是,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高低却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高,则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就相应地高,反之,

18、则相应地低。较高的菲利普斯曲线位置对于决策者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进行选择,形成了困难。由于人们对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预期的不断调整,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只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内,人们的预期总是会接近和符合实际。所以,在长期内,失业会回到其自然率水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消失,古典二分法依然成立。,(4)反通货膨胀与牺牲率,菲利普斯曲线的交替关系也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率必然要付出失业和产出下降方面的代价。希望降低的通货膨胀率越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经济学家们将通货膨胀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GDP增长的百分比,

19、叫做牺牲率。美国经济学家们的一般估算是,美国通货膨胀率每降低1%,一年的GDP必须牺牲5%。牺牲率也可以由失业率来衡量。奥肯定理说明,失业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受其影响,GDP会相应变动2个百分点.。于是,降低通货膨胀率1个百分点,一年GDP的牺牲率会下降5个百分点,周期性失业率就增加2.5个百分点。不管反通货膨胀采取何种方式,牺牲率总是相同的。,(5)理性预期与无痛苦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前面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时,通货膨胀预期采用了适应性预期的假定。有的经济学家认为,适应性预期太简单了,应该采用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的假定会使得通货膨胀惯性比乍看起来要小。理性预期假设人们能够最好地利用所有可

20、以获得的信息(包括政策信息)来预期未来的情况。,理性预期的倡导者认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没有正确地代表政策决策者可以有的选择。他们认为,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只要人们得到正确的政策信息和政府守信的承诺,他们就能够迅速地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使通货膨胀在不增加失业和降低产出的情况下,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这样,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就小得多,因而,传统的牺牲率估算对于评估不同政策的影响就是无用的。在最极端的条件下,也许降低通货膨胀率根本就不会引起任何经济衰退。,但是,无痛苦的反通货膨胀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降低通货膨胀的计划必须在决定工资和价格的工人和企业形成自己的预期之前宣布。其二,工

21、人和企业应该相信这种宣布。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交替关系就会向下移动,就会在不增加失业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预期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方面,经济学家们似乎取得了一致同意的意见。所以,降低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性是个关键,是政策代价大小的一个决定因素。但是,这点很难做到。,(6)滞后性和对自然率假说的挑战,自然率假说认为,总需求的波动只是在短期内影响产出与就业(失业),在长期内,产出和就业(失业)都会回到古典模型所指出的水平。该假说使得经济学家们可以分别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情况加以研究。实际上,这也是古典二分法的一种延伸形式。,不过,有的经济学家向自然率假说提出了挑战,认为总需求在长期内也会影响产出和就业(失业)。他们认为,经济衰退会改变自然失业率,并且借助于一些机制使经济受到长期影响。滞后性就是描述历史对自然有长期持续影响的一个术语。滞后性在失业、工资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所以,滞后性增加了衰退的代价,提高了牺牲率,并产生长期影响。当然,对此仍然存在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