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35211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一.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专题辅导之一五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材料虽然选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能力点都源自教材,所体现的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思想。因此,复习过程中切忌丢开课本,一味地进行无效的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对教材中重要内容的重点积累还是必需的。要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注重感悟生成,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有关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逐步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和提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1620题。(18分),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

2、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1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1)拥被覆双足(2)妹何托焉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毕陈左右()(2)儿怠,则少加夏楚()(3)至夜分()(4)诸姨尝谓母曰()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令铨坐膝下读之。(2)铨张目视母面。19请简要阐述文中

3、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2分)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20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中考文言文阅读考试说明,中考总复习(一)文言文的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词性活用现象古今异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通假字现象,第一步:文言实词的掌握,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例:具答之,便要还家。(“要”同“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将军被坚执锐 3.甚矣,汝之不惠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寒暑易

4、节,始一反焉 7.曾益其所不能 8.入则无法家拂士 9.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0.徐公来,孰视之,古今异义现象,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可以”古指“可以凭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古今词义:,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芳草鲜美,

5、落英缤纷。7.今齐地方千里。8.吾尝疑乎是。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词多义现象,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比较加线的词在各组句子中的不同意思。1.朝服衣冠,窥镜 于是入朝见威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3.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词性活用现象,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等。,急湍若奔,奔马,(一)名词作动词。,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

6、、保佑。,例文:必以人祠,乃雨,雨:下雨,(二)名词作状语,一般来说,状语由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短语充当,名词是不能充当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用在谓语动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这样名词就活用为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四)使动用法,主语并不发出动词表示的动作,而是让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若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子,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的可能性极大。形容词带宾语时,形容词可能属于使动用法。,劳其筋骨,(三)形容词作名词,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的大山,劳:使劳累,注意:无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出现在谓语动词位置上发生的。这是重要的判断标

7、准。,(五)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耻:以为耻,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如: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此处的“过”,不能理解成“经过”,“路过”。而应该解释成“拜访”。,五、语境推断法,实战演练,1(北京燕山)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2(山东烟台)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同舍生皆被绮绣 D策之不以其道3.(哈尔滨)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其中往来种作 见渔人,乃大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既出,得其船

8、设酒杀鸡作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湖北襄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C,B,D,第二步:文言虚词的掌握 之 而 其 以 为 于 乎,之,表承接,表转接,表修饰,表并列,例 句,解 释,学而不思则罔,但是,温故而知新,然后,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不译,泉香而酒洌,并且,而,其,以,为,于,乎,实战演练,1.(河北)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9、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2.(南京)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辍耕之垄上 D环而攻之而不胜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C,A,D,随堂检测,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汝何好乐()对曰()岂可及乎()()学岂益哉()御狂马不释策()敬而受教()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子之所能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0、)B.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以毛(愚公移山)C.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之(捕蛇者说)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学之为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岳阳楼记)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D.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喜欢,回答,达到,放下,好处,敬词,B,C,难道,1.分类整理。夯实课本文言基础,做好文言虚词常见意义和用法的归纳和整理,集中比较,系统掌握。2.重点强化。考试必有重点,将重点篇目的重要词语,反复背诵,不断练习,譬如说搞个文言文百词过关。3.变学为讲。讲一遍比学一遍收获要多得多。,复习建议,第四步:文言文的翻译,落实关键字词的含义。学会必要的增、删、换、调。对几种常见句式进行专门训练。,原则: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直、意译相结合,复习要诀,勤动手,归纳整理,落实到位.勤思考,研究说明,把握方向.勤探索,方法技巧,因人制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