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5378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思品八下第9课第1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共39张PPT).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说课稿,说 课,新阳煤矿学校 史晓彦,主要内容,教学流程,教材处理,说课标说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指导思想,学情分析,一、备课中体现:课堂教学的总原则 落实一个理念:以生为本 实现两个转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前:学生自编自导情景剧;在课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后:有布置了探究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价值。整个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为本。,教师从始至终都是作为一名学习的参与者穿梭在学生周围,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难给予自己的一些见解、看法供同学们参考,最终达成共识。这样把问题的研究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究而非灌输。,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有强制学习到兴趣学习。

2、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寓教于乐的情景,问题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指导思想(一体现、三把握),一、备课中把握三个要点,把朴实、创新、有效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注重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与方法,渗透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总特点:,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流程同步。,说课标、说教材,二、说课标、教材1、说课标:本框题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中(二)承担社会责任“规定的目

3、标之一: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2.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在本课时教学中,学生应该搞清两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公平?(2)为什么要公平?2、说教材地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所以这一单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合理提升,同时又是本册书的落脚点,从本课内容上看,它解决了什么是公平及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

4、为下一课学习怎样维护公平奠定基础,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学生接触较多,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或者存在“公平”即“平均”的思想和认识。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意识。,学情分析,说目标及重难点:1、知道公平的含义及产生,培养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判断能力;2、认识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理解能力,从而树立公平意识。,情景设问导入(依据)自主学习(艺海拾贝)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效果

5、检测小结提升,教学流程,课堂导入,目的:激发求知欲方法:自然:不做作,尤其包含对知识承上启下的作用。新颖:新奇别致,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简洁:简单明了。,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我们在一开始由学生“自编自导”的课本情景剧导入。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顺理成章的导入了本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自主学习,特征,能动性: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独立性:摆脱信赖,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有效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化学习过程相对性:在学校学习中,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并不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教学过程,具体要求,注意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方法、及学习的要求。布

6、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课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明确学习的方法:对照学习题纲边看书边找答案;或对照学习提纲进行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问题。提出自学的要求:告诉学生自学的时间,学习的目标,做相关的练习,如何检测等。设计成导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此环节我们分了两步:一、出示导学问题,依据导学问题及提示整体感知课文。二、有课本上的材料去进一步的内化、理解基础知识。,导学问题,1、什么是导学问题2、如何设计导学问题3、如何完成导学问题,导学问题,导学问题:围绕学习目标出示的问题,且先学后教 呈现方式:老师出示的导学纸利用多媒体出示导学问题传统的老师口述导学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启发学生提

7、出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这节课上我们采取了导学案和多媒体双重呈现的方式,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观看,更理性的思考。而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如何设计导学问题,围绕目标,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优生从问题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层次性)通过探究让学生深层次地挖掘问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分析、归纳及演绎的能力。突出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起到“以问拓思”的功效。(思维性)实现通过解决导学问题而形成知识、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建构知识。(重点知识),层次性,按学生的认知程序,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些小知识点,逐步深入,循序而问,由

8、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创设“阶梯式”提问问题的设置,应既能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地横向拓展,又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纵向挖掘,让学生由不知到知道、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第一环节艺海拾贝,自主学习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1、公平的体现(阅读P100正文部分)2、公平的产生(阅读P101正文部分)3、公平的含义(阅读P101正文部分)4、失去公平的危害(阅读P102第一段)5、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阅读P102第一二段),由“是什么”(1、2、2)到“为什么”(4、5)体现层次性,思维性,具有思维价值,并非不动脑直接抄书就能解决要经过动脑才能做出解答是学生对该知识是否掌握的检验达到“

9、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自主学习(二):运用事例“内化理解”1、课本P100的正文部分结合下面的记者的几种说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结合课本P101活动一“李伟的荣誉”想想:公平是怎样产生的?并由此归纳公平的含义。识别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第一环节艺海拾贝,有初步感知到具体内化体现了思维性,突出重点,针对重点内容(核心知识和知识中的核心),精选典型素材,巧妙设问,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起到针对性、导思性和过程性的作用。,第二环节:高效讨论,一、该公司推销人员最初跳槽的原因是什 么?二、(1)公司后来为什么陷入混乱?(2)经理改变分配方法后,为什么销售 人员年终纷纷提出辞职

10、?(3)结合102页正文内容谈谈这一材料 说明了什么道理?三、假如你是公司的经理,你会怎么做来改 变公司的现状?并谈谈这样做的理由。,如何完成导学问题,学生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专心、圈、点、勾、画、做(动手能力,如理化生实验操作)、记(包括用红笔标注疑难问题,和一些对知识深刻理解的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心记一些知识)、发现方法,探究规律,推敲汇报语言。做好小组交流准备,最后自我小结,梳理知识,)。,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情,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鼓励他们规范自主学习行为,指导他们解决困惑。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个性和共性问题,发现的个性问题及时解决

11、;共性问题,可以在展示时共同解决。并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二次备课,为展示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小组合作,合作内容: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尤其针对自主学习中的困惑进行讨论。,教学过程,合作方法:合作学习有序、有效,时间分配合理。有序,有效:首先同桌或前后,在此基础上不懂的问题再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进行,此时要关注差生,一般先由差生汇报、质疑,其他学生质疑、补充、解答,最大限度解决各个问题。达到有效的结果;不懂的问题,在组际展示交流中解决。,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敢提问解答,追问辩论,还能认真倾听,相互尊重等,相互尊重(以平等的身份交谈,以商量的语气交流。反对盛气凌人,骄傲自大等),最后小组长

12、要带领全组同学对大家所交流的内容梳理顺序,推敲语言,形成共识,人人做好全班展示交流的准备)。,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主动深入小组,观察、倾听、提问了解学情。要做到:尊重赏识每一位学生鼓励参与指导小组合作并且适时点拨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小组合作中的收获,尤其发现富有创意交流的同学.收集小组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参与小组合作发现学生的难点与预设难点的差异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使实际难点得以突破,或在重点知识上突然产生灵感,以此来突出重点,展示交流,展示内容:主要针对小组合作研讨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有歧义的核心知识要重点展示,要突出难点、关键点、尤其重难点。,教学过程,展示点评

13、方法,展示点评有序,积极,达到准确、全面、条理、深刻、有特色的效果;非展示点评同学认真倾听,记录,善于质疑,补充。有序、积极:展示者与第一点评者一般由老师指定,第一点评者点评完毕,其他小组同学即可自由质疑,补充,体现出积极、踊跃点评的氛围。深刻:口头展示既要说出答案,也要说出答题思路,让听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书面展示只要写出答案即可,但点评者要对其答案的正确、或错误或片面说明理由。,教师适时评价,激励、追问、点拨、拓展。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中肯的诊断,也可依据评价标准恰当记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对回答欠妥者需婉转去说,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励,对回答优胜者同样给予表扬、激励。,追

14、问:指老师有时在学生空挡时以与学生平等一员的身份出现补充学生该有的追问。拓展:对于教学重难点要多角度、深层次去引导,创新理解思路,以通俗易懂的思路去引导,使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此时,可以用本节课之外的知识、材料加以解释。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小结提升,小结提升要求条理、精炼、体现知识内在联系,突出重难点,重难点既包括知识的重难点也包括能力的重、难点。能力重难点包括内容很多,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解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学过程,第四环节:收获台,效果检测,检测设计形式多样检测题的设计可以随机测试,如:口头问答,课中测试

15、学一个知识点,及时检测这个知识点,也可课末统一检测,题型尽量多样。各个检测题都要以围绕目标,突出重、难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目的。分为基础题和能力提升题。,教学过程,我们本课在形式上:采用课末检测的方式;题型上:我们采用两道选择题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检测,一道评析题对本课的难点知识进行提升,教材处理,结合课标理清教材编写思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准确、具体、分层(由浅入深)、可测的三维目标.针对三维目标,可以选一些鲜活的事例,替换一些教材内容;还可以打破教材知识编排体系,进行教材重组,编写体现学科特点 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如这节课上我们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删减、灵活的处理:一些事例我们纯粹不用、有的事例我们用作导入、有的事例我们用来理解基础知识简单运用;有的事例我们多次用。,教学反思,教学时间的安排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全方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一个都不能少,课堂精彩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精彩,是所有学生的精彩。,将课改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