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4711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与地理换季的协调发展.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复习),复习目标,认识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分布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领悟可持续发展之路,基础知识自主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直面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1、巨大的人口压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严重的资源短缺,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3、深刻的环境危机,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知识网络构建,探究点1 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手把握人地关系的

2、历史演变、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对策,核心知识点,互动探究,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另一方面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资源的索取速度不超过资源及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排放废弃物不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反之就会出现环境问题。所以环境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类,从生产力、主要的生产方式及影响因素、获取资源的种类及空间、人口数量及增长、主要的环境问题来分析,回顾历史,环境问题

3、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过环境供给资源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超过了开发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补给再生速度,对不可再生资源加速其耗竭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生态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结果导致环境问题。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

4、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公众参与,例1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a、b、c、d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对应正确的是(2分)()Aa科技 Bb土地Cc劳动力 Dd资本(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8分)(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是_阶段。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6分)(4)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4分),解析:第(1)题,狩

5、猎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劳动力;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土地;资本在工业文明阶段早期影响巨大;科技则是工业文明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早期,资本影响力最大,到工业文明阶段后期逐渐降低;土地、劳动力的影响在减弱,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第(3)题,工业文明阶段是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此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剧增等问题日益严重。第(4)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谋求人地协调;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不一样。,答案:(1)D(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

6、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虽然在下降,但工业文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4)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狩猎文明);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农业文明);开发自然,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守护自然,互利共生(环境文明)。,2006年江苏文综,例4(06江苏地理卷)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不同发展阶段,下图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它是决定 时代经济增长

7、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案:(1)土地 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

8、原则;共同性原则。,解析:第(1)题,狩猎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劳动力;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土地;资本在工业文明阶段早期影响巨大;科技则是工业文明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早期,资本影响力最大,到工业文明阶段后期逐渐降低;土地、劳动力的影响在减弱,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第(3)题,工业文明阶段是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此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剧增等问题日益严重。第(4)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谋求人地协调;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不一样。,解题技巧点拨第(1)题:A要素是在农业文明时代产生,土地是最基本的

9、生产资料,其所占份额最大,是决定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关系要素。第(2)题:题目限定在工业文明时代,考查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变化特征的描述。就图可知,在这一阶段可分为三个小阶段,根据主导因素比重变化可看出,资本在早期影响力最大,之后降低。土地的影响在减弱,而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相应的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在提高。第(3)题: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工业文明时代,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口数量的剧增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口素质低又会直接影响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不注重环境的治理,因此在全球范围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第(4)题:环

10、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趋于缓和,谋求人地协调,力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004年天津文综卷)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

11、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等。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如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探究点2 以可持续发展系统观点认识循环经济,核心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循环经济,可持续三大原则中,公平性原则是权利,共同性原则是义务,持续性原则式发展,例2(2003年全国文综)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

12、环境问题是()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析】结合图例认真读图可以看出:该酒精厂主要是利用玉米发酵生产酒精,原料来源于农田,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生产农业饲料和肥料,使农业生产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该厂址的选择应临近原料(玉米)产地。该厂的废弃物是玉米油、饲料、沼气、CO2等,与大气环境问题有关的CO2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1.A 2

13、.B 3.D,阅读以下资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气体);猪和人的粪尿进入沼气池,产生_(气体),为农户提供_,还产出_,为蔬菜提供_。(8分)(2)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是:(4分),答案,(1)温度湿度二

14、氧化碳氧气沼气(或甲烷)燃料(能源)沼肥(沼渣、沼液)有机肥料(各1分,答得合理,酌情评分)(2)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4分)(答得合理,酌情评分)。,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图完成1314小题。1维持这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2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15、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1.森林在维护生态循环中的地位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2.考虑到实际情况,以C项最符合题意。【答案】1.B 2.C,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1、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索是()A.能源B.技术C.原料 D.市场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1、C 2、D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影响制糖厂的主导因素是制糖的原料甘蔗,即选C。2、根据示意图可知,该生态产业园区中企业的集聚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是为了避免了市场的竞争,该生态产业园区中企业的集聚主要是由于企业之间存在原材料供应联系,而不是技术协作的因素,企业彼此间没有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蔗田、养鱼场(第一产业)和其它工厂(第二产业)的联系,即选D。,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