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727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第1章绪论.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际关系学,毕 秋 丽,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人际认知第三章 人际吸引第四章 人际交往障碍第五章 人际交往工具第六章 人际交往礼仪第七章 异性间的人际交往第八章 网络人际交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什么是人际关系学第二节 人际关系学的产生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人际关系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什么是人际关系学,一、人际关系学的定义(一)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主要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个人在生活、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2、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除了研究个体、群体本身的特性对其行为及心理的影响,还探讨个体、群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以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二)人际关系学 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规律,以指导人们的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人际关系学与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才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学科与科学人际关系学经济学精神盛洪.doc 经济学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它是一门科学,而在于它不是科学。所谓科学,是人类对世界的理性把握;所谓科学主义,则是人类夸大自己的理性的作用、面对宇宙的一种自信、乃至自负的态度。

3、它强调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制度习俗、规章典籍,只有经过理性的检验,其存在才是合理的。而由魁奈和斯密开创的经济学传统,从一开始就注重对自然秩序的遵从和对人类自身理性有限性的承认。科学产生于对物质世界的观察,经济学则起源于对人类社会的关注。研究对象的区别造成了经济学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盛 洪,尽管经济学一直力图仿效科学,并且在形式化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经济学的真正价值不是那些类似于经典科学的知识,而是其创始人开创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并不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精确定理,而是一种原则,一种信仰。本世纪以来计划经济的兴起和衰落,又一次强有力地证明,经济学的这一传统或许胜过了其所有定理的总和。所以

4、经济学对人类的主要功用,恰恰在于纠正由科学所引致的人类对自己理性的过度夸张和狂妄自大,用哈耶克的一本书名来说,这是导致人类灭亡的致命的自负。盛 洪,“铁路的成分95%是人,5%是铁。”A.H.史密斯(美国某大铁路公司前任总裁),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戴尔.卡耐基,10亿元天价转会新华都2008年,被称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唐骏,从盛大集团跳槽,新东家是名不见经传的新华都集团。让很多人垂涎欲滴的是,这一次他的身价是现金加原始股约合10亿元人民币!据说目前这笔资产已经转到了唐骏的个人账户上。,一个不名一文的大学生,靠着聪明与执着,获得赴日

5、留学的名额,走出了提升身价的第一步;卡拉OK计分机的发明,使其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虽然是三家公司的小老板,却希望去大公司学习“把事情做大”的秘密。(大头贴 男女速配机),没有音乐的地方是寂寞 没有土壤的地方是沙漠 没有绿色的家园是枯竭 没有交往的人生是毁灭 佚名,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罗(MarcusTullius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没有友谊的世界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人是合群的动物,他最怕的是孤独谁都不能安于寂寞,总喜欢和人往来,谈不关紧要的天。”周作人,豪猪寓言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为了避免冻僵,一群豪猪相拥在一起取暖。但它们很快就被彼此的硬刺扎痛了。这样,它

6、们被迫分开。但为了取暖,它们的身体又再度靠近,身上的硬刺又再次把它们扎痛了。这些豪猪就被这两种痛苦反复折磨,直到它们终于找到一段恰好能够容忍对方的距离为止。,所以,由于人的内在空虚和单调而产生出来的社交需要把人们赶到了一块。但各人许多令人厌恶的素质和无法让人容忍的缺点又把人们分开了。人们最后找到的、可以让大家在一起而又能相互容忍的适中距离就是礼貌周到和文雅规矩。谁要是不保持这一距离,在英国人们就会冲他喊到:“Keep your distance!”因为这一距离的缘故,虽然相互取暖的需要并非完美地得到满足,但大家起码不会受到硬刺的烦扰。谁要是自身拥有足够的热量,那他就更宁愿对社交敬而远之,既不给

7、别人麻烦,自己也不会遭受来自别人的烦扰。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韦启昌译),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中把这个寓言和孔子的中庸连在了一起,他说:叔本华在这个寓言里把绅士比作豪猪,使豪猪们“得以聚在一处的中庸的距离,就是礼让和上流的风习。有不守这距离的,在英国就这样叫,Keepyourdistance!但即使这样叫,恐怕也只能在豪猪和豪猪之间才有效力罢,因为它们彼此的守着距离,原因在于痛而不在于叫的。假使豪猪们中夹着一个别的,并没有刺,则无论怎么叫,它们总还是挤过来。孔子说:礼不下庶人。照现在的情形看,该是并非庶人不得接近豪猪,却是豪猪可以任意刺着庶人而取得温暖。受伤是当然要受伤的,但这也只能怪你

8、自己独独没有刺,不足以让他守定适当的距离。孔子又说:刑不上大夫。这就有难怪人们的要做绅士”。这里指出了弱者只有用“刺”去抵抗强者的压迫,才能保持人格的尊严,而孔子的“礼让”则缺乏这一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成书的礼记曲礼上。自秦汉以来,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把“下”作“下到”,“上”作“上到”解。这种解释,与原话的本来意义是违背的,这是“以封建的特权观念去解释带有原始性质的、以天神报这为根据、以血缘宗亲行正义的远古刑礼观的一种误解”。首先,从先秦人的字句上看,“上”“下”二字,意作鄙视、重视。如“以高下下,以男下女”,其高下之

9、之间的“下”与男女之间的“下”,均为卑贱意。论语的“惟上智下愚不移”,其“上”与“下”也作重轻意解。礼记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上”“下”二字取义,与上列句式相同,意为尊卑之意。其次,从血缘宗亲社会的刑礼观上看,远古时代,社会的所有成员,为了本血缘宗亲的兴旺发达,子孙繁衍,都要严守人所共循的礼制刑法,谁也不能特珠。尧舜时,舜让鲧治理水患,鲧没有治好,鲧就受到了死刑处分。舜让位于禹后,禹对于执法刑父的皋陶不但重用,而且友情胜旧。当时刑礼保持公正与威严,即便是首领也不例外。所以这句话,应为“礼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当然,这句话到了封建社会变成了因人论罪,礼成了尊上卑下、刑变为宥贵残贫的

10、封建特权阶层的私器。但这句话是与后世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脉相承的。,于丹的论语心得,讲到豪猪的寓言:豪猪们经过多次磨合,找到了彼此既不伤害又能取暖的最为适当的距离;以此说明孔子“过犹不及”的中庸,体现了“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一种尊重”的处世之道。,以同样的寓言来通俗地说孔子,鲁迅比之于丹显然要深刻得多,因为他让人们洞察了儒学“礼让”中人道与非人道的内在紧张。这里的本意不是要比较鲁迅与于丹的思想谁深刻,而是要说明通俗地解读论语,并不一定非要以牺牲思想的深刻性为代价。,即使是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时间、空间和心理距离,否则摩擦、矛盾、冲突、争斗

11、、痛苦也就在所难免。,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亚里士多德,古埃及,法老们创造了“狮身人面”符号和壮丽不朽的金字塔,法老是最早意识到公共建筑象征强大权力,并以此证明王朝正当性的人。,一个人的外表往往透露他的内涵 连载:仙人指路作者:徐小平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老头”在新杂志,旧杂志后发表回帖:这故事编的有点道理。说得人一愣一愣的。思维方式很功利,只是抓住了某些社会现象的表面,却使人远离本质。不过,有些人只需要这些就够了。,徐小平回应:这个署名“老头”博友评论的关键,是认为外在的东西不是本质,因此不重要,而我老人家恰恰认为,外在的东西就是本质,形式就是内容。君不见鸟巢、巨蛋、央视新大楼

12、、水立方、悉尼歌剧院全是形式展示一个国家心灵的范例。这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差异。文化程度低的人,现代化程度低的人,以及经济水平低的社会,一定更加注重“内在、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基础实用的东西,会认为外在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 如同食不果腹的饥寒交迫者,怎么可能谈到食物的色香味?怎么可能讲究服装的款式和色彩?但哪个民族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不立即开始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和服装的设计和色彩?正是这种差异,在许多方面暴露了一个人的教养,显示了一个人的素质,在许多时候导致了有人失败,有人成功。所以,谢谢这位伟大的博友“老头”,让我老人家有机会重新呼吁大家读一读“新杂质、旧杂志”一文

13、。青年人啊,我爱你们,但是要迅速让自己变化为新杂志!人际关系学新杂志 旧杂志.doc,价值判断 美学 主体间性 物的秩序 逻辑学 科学,汪丁丁“三维空间”图示:其一,“物的秩序”其二,“主体间性质”其三,“价值判断”汪丁丁根据康德对一切“规则”的分类,用此“三维空间”图示来表达对康德思想的理解。在这张图里,任何事物(超验的和经验的)对人类而言,都将在以上三个不同的维度上被理解和把握。,最早的金字塔,公元前3500年,人际关系学社交测试.doc,二、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现象 人际经济关系、人际政治关系、人际法律关系、人际文化关系、人际信仰关系、人际职业关系、人际亲缘关系、特殊情况

14、下的人际关系等(二)人际关系的结构类型 协调型、基本协调型、非协调型、对抗型等(三)人际交往的基本轨迹和发展规律,(四)人际关系的社会机制和个体机制 国际关系层、社会结构层、区域分属层、群体家庭层、社会个体层等(五)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六)人际关系的原则、规范(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术、艺术和方法。,三、人际关系学的特点,(一)社会性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二)历史性(三)客观性(四)情感性(五)复杂性(六)变动性(七)网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工作、生活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工作、生活中产

15、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无论我们的思想是公开的还是内在的,我们的思想都通过语言而得到更为恰当的规定,而我们却不能自己来造就这些思想;语言确向我们提示了某种东西。”让.保罗.萨特 想象心理学,人际关系的客观性: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四、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一)理论方面:1.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 2.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4.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学与庸俗关系学的

16、界线。,(二)实践方面:1.协调、优化人际关系 2.预防、消除人际障碍 3.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4.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四、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二)客观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统一性原则理论与实践、历史与 逻辑、多学科方法论 关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第二节 人际关系学的产生,人际关系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艾宾浩斯(EBBINGHOUS,1908)心理学纲要,一、人际关系学的产生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等学者开始“霍桑实验”的研究,1933年发表了工业

17、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二、霍桑实验Hawthorneexperiment,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1924年开始,美国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最初的目的是根据科学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后来梅奥参加该项试验,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doc人际关系学伊尔顿.梅奥.doc,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加所研究的活动分为: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按事先是否确定

18、具体观察项目分为:有结构观察法 无结构观察法 按对行为的不同取样方式分为:事件取样观察 时间取样观察,二、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 参照测量法(一)社会测量法 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在同一个班级里,同学之间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的同学威信高,人缘好;有的同学威信低,被嫌弃。这种情况,大家凭直觉都能发现。但是,能不能用量化的方法,把每个学生在班里的人际关系情况测量出来呢?回答是肯定的。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发明了一种方法,叫做社会关系测量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直接向每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班上组织学习小组(或

19、调换座位、组织郊游),你最愿意和谁在一起?最不愿意和谁在一起?”用这种方法来考察同学之间互相吸引和排斥的情况。莫雷诺发现,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种叫人缘型,他们在班里地位高,被别人选择的机缘多,受到的排斥少。一种叫嫌弃型,他们的地位低,受到的选择少,受到的排斥多。另一种叫孤立型(或中间型),他们既不被人选择,也不被人排斥。,人际关系学社会测量法.doc,(二)参照测量法,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参照测量法。这是一种测量群体最能发挥作用和最有影响力人物的一种方法。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动机是人际关系选择的心理机制,被人们喜欢的人,不一定就是群体中最能发挥作

20、用和最有威信的人。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对上述问题无能为力,而参照测量法可以解决以上矛盾。它在个性品质、行为方式及意见、目标方面揭示出对被测量个体均有意义的权威人物,即把一个人所属的群体内部潜藏的参照群体揭示出来。与社会测量相比,它具有内容更为丰富的群体分化特征和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价值标准,而不仅仅局限于好恶感,这是社会测量法无法做到的。,在进行参照测量时,首先让群体中成员相互进行书面评价,并把所有对某人的评价集中起来,放在一个信封内,然后告诉全体成员,大家可以了解别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但是不允许看到对自己所有的评价材料,而只能看到根据自己提名的34人对他的评价。一般地,每人都会要求看在他心目中最有

21、威信、最有见解和最受人尊重与信赖的人对自己作出的评价。研究者通过各成员的提名,可以了解到群体最受人尊重与信赖的人,这些人虽然不一定是群体的领袖,但很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即在群体中起重要作用并处于群体中心位置的人。这些人有独立性,有见解,是群体内潜在的权威,多数人都想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评价。,参照测量法的优点在于隐藏了测量的真实目的,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正动机,从而揭示个人在个性品质、行为方式、意见和各方面重视的人物,获得可靠的结果。其缺点是如果群体成员人数很多,要求个人对每一成员均作出评价,则费时太多,且组织工作也并非易事,可以改用多重选择迭进行评价。,三、社会距

22、离尺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借以反映人们的某种社会态度。它是由心理学家布加达斯于1925年创立的。由于方法简便易行,后来得到普遍使用。它可以被用来测量民族间的社会距离,为外交和民族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也可以用来测量社团之间、企业之间、群体之间的各种社会态度反应,为管理者提供各种人群关系的依据。,例如,有人对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社会距离进行测量,问卷形式如下:1愿意通婚;2愿意让加拿大人参加社团活动;3愿意和加拿大人做邻居;4愿意和加拿大人做同事;5愿意接受加拿大人为美国公民;6只允许加拿大人来美国观光;7拒绝加拿大人。要求受试在上述七项中选出自己认可的一项打上符号。对于其

23、他民族如西班牙人、希腊人都采用以上七项内容给以测定,并将几次调查所得的结果加以综合处理,然后绘制成曲线图。处理结果表明美国人对加拿大人怀有较好的民族相容性,而对西班牙人和希腊人则怀有排斥心理。这一社会距离表明了美国人对三个民族的不同态度。,四、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个案追踪调查,五、实验法,实验法:心理学名词,指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的实验法有三种主要形式:1.实验室实验这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

24、一种方法。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但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2.现场实验(自然实验)这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又兼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课题。,3.模拟实验研究者设计一种人为的情境去模仿真实的社会情境,并在其中进行控制

25、的一种实验方法。,六、其他方法(一)心理测试(二)民俗、艺术和神话传说的分析等,第四节 人际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人际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主要五种:生物理论(一)麦独孤的本能论(二)劳伦兹(K.LORENZ)的习性论(三)弗洛伊得的性欲力学说学习理论(一)联结(association),或称经典条件反射(二)强化理论(三)观察学习模仿,诱因理论(一)理性决策论(二)社会交换理论(三)需求满足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舒兹的人际需求理论,认知理论 人际关系学认知心理学简介.doc(一)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1.分类 2.聚焦(二)两个重要的认知理论 1.归因理论 2.认知失调理论 角

26、色理论,一、生物理论,麦独孤、弗洛伊德和劳论兹等人都强调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可以归入生物理论的范畴。,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一是本能:本能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有多大呢?人们一直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麦独孤和弗洛伊德等人曾经提出人有侵犯和冲动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的仇杀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劳伦滋也认为人类的侵犯性冲动生来就有,且无法改变。,二是遗传差异:生物理论的另一重就是强调遗传差异对行为差异的影响。比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的原因而较具攻击性。他们发现,与具有正常染色体的人相比,XYY染色体的人容易犯罪。另一种相关的生

27、物理论则以其他生理因素,如荷尔蒙失去平衡或脑损伤解释攻击行为,认为激素分布不平衡以及大脑生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侵犯行为的增加。现在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大脑扫描技术的进步,有一些心理学家又关注起这一方面的问题来了。,按照生物理论的观点,人的许多生物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着重要的角色。生物因素限制了人类能力的极限以及所能接收到的刺激的范围。因此生物理论认为本能特质影响着人类的社会行为。生物理论强调本能和遗传差异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生物理论强调,所有行为包括社会行为,可以用个体的生物本质,如遗传特性、本能及生理方面的原因加以解释。“人类的任何一种行为

28、特征都与遗传有关,都有它的生理基础,也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一定的脑功能相联系。但是,如果我们仅以此为基础去理解人类的行为,那将是可笑的。因为生理基础与行为不在一个层次上,就好象生理特征是电脑的硬件、而行为是电脑的软件一样,哪个有问题电脑都会出毛病。”著名心理学家E.TURKHEIMER(1998):心理学评论对待生物理论,要重视它,但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一)麦独孤的本能论,人际关系学W.麦独孤.doc,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与罗斯的社会心理学一起被当做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麦独孤的本能论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情绪以及后天形成的情感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的学说,在他看来,本能不仅是天

29、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行为推动力,是策动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本能感的核心是情绪体验。麦的作品引发了人们探讨人类行为动机的兴趣,但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有不少难自圆其说的困难,不是什么行为都可以用本论解释。,(二)劳伦兹(K.LORENZ)的习性论,人际关系学劳伦兹的习性论.doc,劳认为,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习性、攻击与食性、逃跑一起构成动物的四种本能,在同类动物与异类动物之间存在攻击,而且同类之间攻击行为远远多于异类之间。人际关系学七步诗.doc 提出关键期,动物行为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某些行为的发育需要稳定的完整的时期,错过了难再出现,人类行为也有关键期。老渔夫“没有

30、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摇橹、撒网的人,因为孩子们在十一二岁期间在上学,而水上工夫必须从十岁左右练起”(钢琴5岁,小提琴3岁),(三)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弗洛伊德人际关系学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doc,弗氏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一是性本能,二是自我保存本能。弗氏把性本能称为性欲力,认为这些性能量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发泄出来,从而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原动力。“将每一种神经症、每一梦、每一外显行为归于性”在他看来,人类一些高尚的行为也只不过是性冲动的一种升华,这种泛性论的观

31、点并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据,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现在的行为由过去的经验所决定。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们将学会特定的行为,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行为将成为习惯。当再次处于同样的环境时,人们倾向于以相同的习惯的方式行动。班杜拉(ALBERT BANDURA)用这种思想研究社会行为,并将其命名为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学习的发生一般有三种机制:,联结(association)经典条件反射 强化(reinforcement)操作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模仿,(一)联结(assoc

32、iation),或称经典条件反射,人类有时会通过联结学会某种情感。人际关系学条件反射.doc,巴普洛夫,俄国著名科学家,曾荣获诺贝尔奖。从1903年起连续30年运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动物的行为、心理活动,并提出了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的思想,认为人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映象产生直接反映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和符号反映功能。由此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新学说。,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把人脑的“第二信号系统”看作是先天性大脑机能,不仅对医学界和生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而且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哲学的有关语言和思维

33、的相互联系影响较大。至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关感觉反映和逻辑认识之间的联系依然是建立在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二)强化理论操作条件反射,人际关系学强化理论.doc,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行为的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决定了该行为的重复倾向。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

34、做行为修正理论。,(三)观察学习模仿,人际关系学观察学习.doc,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而习得的,这种学习就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所谓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学习理论在个人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寻求行为的原因。学习理论家们特别关注过去的经验,而对现在环境的细节考虑相对较少。,学习理论的特点:,1.它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略当时的情境细节。2.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对环境的

35、主观感受:它强调过去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期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学习论在解释行为的起因时,较不看重个体对于当时情境的主观感受,或者当时的情绪。3.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三、诱因理论,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为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诱因分析只是很简单地考虑某一行为的正性与负性效果,并依此预测人们将采取的行为方式。,(一)理性决策论,理性决策论(Rational Decision-makingTheory)是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基本看法,这种

36、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这一类型的理论很多,其中以爱德华滋(Edwards)的预期价值论(Expectancy-valueTheory)最有代表性。该理论认为在决策的时候,人们以对下列二项因素所做的判断结果为基础:某一决策各种可能结果的价值(结果的重要性);某一决策结果真正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实现某种结果的概率)。,(二)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阐释人际间的社会交往活动规律的一组社会心理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这些理论以讨论两人之间或双方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人际关系学社会

37、交换理论.doc,社会交换理论其共同的思想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倡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理和对策论思想。特点以奖赏和代价为出发点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行为。其相同的前提人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固守的宗旨是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奖赏。,将理性选择扩大到二个人之间的互动时,便是交换论(Exchange Theory)。社会交换理论将人际互动视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三)需求满足论,需求满足论(Need Satisfaction)也是一种诱因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

38、或动机。例如有两名女孩同时在追求一位男士,你推测男士会爱上其中的哪一个呢?我们又怎样解释这位男士的选择呢?从诱因论出发,我们要找出他的需要,以及这两个女孩所能给予的满足,并通过这些来预测他的选择。,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窄,对人的指望越来越低,因此只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的以及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马斯洛人际关系学马斯洛.doc,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19081970)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需要

39、层次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的实现是有次序的。一般地,人的追求需要的实现,按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次序发展。人们首先追求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以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低层次需要的实现,是追求实现高层次需要的先决条件。人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其需要结构不同,但总有一种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指一个人对维持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需求。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优先的,人们所首先要

40、求满足的就是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指对人身安全、就业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经济保障等的需求。3)社交需要:指人们希望获得友谊、认同和归属感的需要。4)自尊需要:指获得他人尊敬,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上,个人对自我树立信心,形成自尊的人格的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指个人的潜在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如何看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认为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的基础,符合一般人的共同心理过程,具有一定道理。这一理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1,每一种需要都要在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使前一种需要得到百分百满足后,

41、后一种需要才会出现。2,其上五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渐次展开,就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是正确的。3,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种而且层次分明,这种划分方法也明显的存在着弊端。,2.舒兹的人际需求理论,舒兹(Schutz)是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主张人际关系是否要开始、建立或是维持,得依双方的人际需求相互配合的程度而定。人际需求包括情感(affection)需求、归属(inclusive)需求、控制(control)需求。,(1)情感需求,个人有付出情感与获得情感的期望,并且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情感,和他人建立关系并维持情感需求。缺乏人际关系(underpersona

42、l)过度人际关系(overpersonal)适度人际关系(personal),缺乏人际关系(underpersonal):避免亲密关系,态度冷漠。表面上很友好,却与人保持一定的情绪距离。,过度人际关系(overpersonal):希望与他人密切的情绪联系并试图建立这种关系,态度积极热情地想与每个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情感不易专注,不易获得交心的情感。,适度人际关系(personal):关系密切与否都能恰当地看待自己。依据情況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也可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2)归属需求,个人能被他人认同接纳,在群体情境中产生归属的需求,想要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滿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缺乏社交(und

43、ersocial)过度社交(oversocial)适度社交(social),缺乏社交(undersocial)的人生活较为封闭,通常选择独处,内倾、退缩、避免与他人建立关系,与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过度社交(oversocial)的人生活中常需要同伴,无法忍受孤独,经常向外与他人进行接触、吸引他人注意。,适度社交(social)的需求,隨著情境的变化而決定自己是否参与群体,可以一人独处,也可以参与活动以滿足归属的需求。,(3)控制需求,个人希望能成功地影响周遭人事的欲望,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逃避型(waiver):倾向于谦逊、服从,在与他人交往时拒绝权力和责任。独裁型(

44、autocrat):好支配、控制他人,喜欢最高的权力地位。民主型(democrat):根据情況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能顺从上級,亦能自己掌权。,如何看待人际需要理论:,舒兹的人际需求理论揭示了人际需求同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与个体人际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即承认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倾向,忽视了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制约性影响;同时,也夸大了儿童时期的人际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以上三种诱因理论都说明了个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以自己能从各个行为方案中获得多少利益或损失多少利益来做决策。与

45、学习理论不同,诱因理论将重点放在“当时”情境下各种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或损失,而不是强调过去学来的习惯。也就是说它认为行为的起因在于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诱因论关心个人内在状态,而不只是外部环境。,四、认知理论,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时候发现,有关社会知觉的定律和与对物体知觉的定律极为相似,人们常常很自然地把对某一社会情境的知觉、想法和信念组织成一种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象对物体的知觉一样。并且不管社会情境如何错综复杂,人们都

46、会将它变得有规律。这种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解释社会事物的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的范围极为广泛,它不仅包括我们对他人外在特征的认识,也包括我们对他人内在特征(象人格、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一)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1.分类(Categorization):我们知觉事物的时候,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加以分类。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最先常常是依据性别的相似性把他或她归入男性或女性;我们也可能根据地域的接近性把这个人归为山东人或是陕西人;也可能根据过去与其交往的经验把这个人归结为可信任或不

47、可信任的人。,2.聚焦(Focus):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之上,忽略背景的影响。比如一个高大的外国人站在一群幼儿园儿童中间,我们很容易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外国人身上。,我们看到某个场景时,立即就能知觉出什么是主题、什么是背景。一般来说,色彩鲜艳、移动、独特及近处的刺激是主题,而灰暗、静止、形状相同及远处的刺激是背景。,这两项原则分类、聚焦,不仅适用于对物体的知觉,也适用于对社会情境的知觉。,由于分类和聚焦的缘故,人们往往存在着按照某种方式对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并且这种倾向非常强烈。校园中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走在一起,你想把焦点集中在每一个人身上,并把每个人看成是单一个体是很困难的,如果把他们看

48、成一对就容易多了。有一群学生在校园散步,你想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就很难做到,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注意到其中几个特别一点的人。,(二)两个重要的认知理论,1.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这个理论包括海德(Heider)、凯利(Harold Kelly)以及韦纳(Weiner)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想说明我们如何解释事件的原因。例如我们怎样知道一位推销员奉承你是因为他真的喜欢你,还是因为他想让你买他的东西。当一个人喊救命时,我们会对他喊叫的原因做怎样的猜测?这种猜测影响我们决定是否要帮助他。,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

49、。人际关系学归因理论.doc,2.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这个理论是由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解释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以使二者协调一致。,认知失调理论在解释态度改变等方面相当成功,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倍受推崇,成为社会心理学理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典范。人际关系学认知失调理论.doc,五、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与社会学紧密联系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角色理论最早由比德尔和托马斯提出。角色是指一套与个体在社会中所处地位有关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

50、。角色理论没有强调行为的某一种单一决定因素,如态度、人格或动机等,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去解释行为的原因,角色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人们的行为会随着他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和角色实现等主要内容。,角色变换: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随着个体的生理变化和社会地位变化的变化。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角色冲突: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角色变换: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随着个体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