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5115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它是什么?,这是一个建筑。是世界文明的珍贵遗产,位于埃及。它用一块天然巨石雕成,高达二十多米。它头戴菱形王冠,两眼直视前方,眼神威严而平静。它的头部是人的头像,身子是狮子的形象,抢答题,这是哪个民族?,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直到二战前,仍然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二战中曾遭德国法西斯的残酷迫害。曾涌现出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现在的以色列是他们的祖国。古代两河流域的希伯莱人是他们的祖先。,抢答题,他是谁?,这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强盛统一。佛教在他统治时期被定为国教并被广泛传播。,阿育王,抢答题,这

2、是什么?,这是一种距今约5000年前的器具。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珍贵遗产。出土于山东潍坊市。是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它轻巧精致,制作之精令人惊叹。整个器形可分三段。三个部分由一根细管连接,烧成后不变形。是中国古代制陶技艺顶峰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抢答题,金 字 塔,狮 身 人 面 像,空中花园,泰 姬 陵,长 城,请您欣赏,问题一,有人说,在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质变化、气候、地形地势、土壤、江河湖海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你赞成或反对的理由。(问题重点在: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有无关系)提示:主要从第一、

3、二单元查找资料,如能证明你的观点,也可以不限于第一、二单元。,补充资料,答案要点,思考方向:首先要考虑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常识,人与自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依赖自然,又在不断改造自然。自然对人自身的产生和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当人类对自然的改变越来越大时,自然又报复人类。因此,自然环境对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答案要点:1、东非裂谷产生导致森林退化,人类开始直立行走,这是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关键一步。2、北京人使用的天然火就来自自然的恩赐,火的使用对加速人类进化意义重大。3、河姆渡、半坡居民因地处南北,建筑形式和农作物不同。4、四大文明都产生于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为人类生

4、存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5、四大文明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水资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居住,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其他还有:1、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北方士兵去到南方,水土不服,又不习水战。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有一重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温暖湿润,更适合农业生产。3、黄河水患是自然的报复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4、新月沃地,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成为不同文明剧烈冲突的前沿。5、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联系。,问题二:比较四大文明的异同,提示:比较不同点考虑从地理位置、文明产生的时间、文明表现的方式、文化成就的特色等方面入手

5、。归纳相同点应紧扣评判文明的标准(也就是文明的标志)。,答案要点,四大文明的不同点:1、文明产生的区域位置不同;2、文明古国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3、留存的文明不同:古印度有城市遗址摩亨佐达罗和佛教的产生。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代表是金字塔,中国的文明代表是青铜器。4、文化成就的特色不同:古埃及的太阳历(现代公历的起源),两河流域的星期制度和计时法、古印度人发明的十个数字符号。中国的礼乐制度(礼仪之邦)。,答案要点(续上),四大文明的相同点:1、文明产生地区都处于北温带、大江大河流域的中下游。2、都出现了象征文明(文明标志)的国家。3、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产生。古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4、包括文字、工程技艺、科学、宗教等方面的文化成就突出。,地球上的五带,40,20,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资料,资料,返回5,返回2,四大文明的文化成就,返回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