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5359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品社五上《古老的中华文明》ppt课件3.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老的中华文明,品德与社会,中华文明的开始,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开始是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开始的,所以我们说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悠久的历史 超过5000年,不到2000年,约1600年,法国约1500年,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拜访”远古先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蓝田人距今80万年,北京猿人距今 50万年,我国古人类发展时间轴,北京猿人用火,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北京人烧过的灰烬,说明他们会使用火。他们以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叶子和枝梗为燃料,把自然火种长期保存下来,用于烘烤食物、取暖、照明、防寒和抵御野兽侵袭。,石器-远古人类的工具,北京人的石器表面光滑,说明他们会制造打制石器

2、,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几类,主要用于采集和狩猎。,黄帝,炎帝,炎黄子孙,传说黄帝炎帝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被共同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为了追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后来汉族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他们共同被尊奉为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黄帝大战蚩尤,炎黄子孙,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全球华人祭拜黄帝陵,黄帝作为全球华人的先祖,每年举行容重的祭拜活动。,四大发明,造纸发明之前,书写材料,造纸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技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制作成纸。这些纸的质地轻薄、细腻,更适合使用毛笔书

3、写文字。,东西方造纸术发明时间,活字印刷术,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术早约400年。,指南针,相传在黄帝大战蚩尤时,指南车是用来辨认行军方向的工具。这种指南车的原理和指南针利用磁力指示方向不同。战国时期才出现了真正利用磁铁的磁力指示的仪器司南。宋代制造指南针的技术大有进步,也间接使中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兴盛,于中国往来的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因此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将它传到欧洲。,火药,火药是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的。在唐代,火药已经被用于战争;宋代,已经有铁罐型的杀伤性武器。中国的火药是经由蒙古人西

4、征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的。,京杭大运河,公元前486年(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始凿。隋炀帝开凿贯通。全长1747千米。北起北京 南达杭州。,隋炀帝的功与过,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世界著名人工运河,多彩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节,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年头岁尾的拜神祭祖活动。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

5、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完汤圆看花灯。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念亲人。五月初五端午节,品尝粽子赛龙舟,艾草菖蒲雄黄酒,避暑驱邪民间流。七月初七七夕节,穿针乞巧望银河。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圆饼圆人团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菊心境远。,节日拍手歌,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从我国不同的传统佳节中,了解到许多民风民俗,这些风俗不仅传递着亲情,更传递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佳节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笑声,带来了亲人的团聚。随着国家的富强,我们的佳节将过的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总结,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