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5953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绿地系统相关标准及设计规范,根据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3699号)的要求,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经我部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85-2002,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1 总则 1.为统一全国城市绿地(以下简称为“绿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以下简称为“绿地系统”)规划,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2.本标准适用于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统计等工作。3.绿地分类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城市绿地分类 2.0.1绿

2、地应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并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2.0.2绿地分类应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2.0.3绿地类别应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码表示。2.0.4绿地具体分类应符合表2.0.4的规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本标准所称城市绿地(以下简称“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这个概念建立在充分认识绿地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功能,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互动关系的基

3、础上,是对绿地的一种广义的理解,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以下简称为“绿地系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认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绿地分类标准,所以各个城市的绿地分类差别较大,有些即使是同类绿地,名称相同,但其内涵和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绿地分类及统计口径的不规范,导致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缺少协调关系,使城市之间的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缺乏可比性,直接影响到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影响到绿地的建设与管理。从绿地建设实践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迫切需要制订全国统一的绿地分类标准。,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建国以来,有关的行政主

4、管部门、研究部门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过多种绿地的分类方法。世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统计的机制不同,所采用的绿地分类方法也不统一。本标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各地区主要城市的绿地现状和规划特点,以及城市建设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的需要,参考国外有关资料,以绿地的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由于同一块绿地同时可以具备游憩、生态、景观、防灾等多种功能,因此,在分类时以其主要功能为依据。与绿地相关的现行法规和标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公园设计规范CJJ4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和城

5、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等。这些法规和标准从不同角度对某些种类的绿地作了明确规定。从行业要求出发编制本标准时,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充分协调。本标准将绿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以反映绿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绿地与城市其他各类用地之间的层次关系,满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和统计等工作使用的需要。为使分类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性,便于图纸、文件的使用和绿地的管理,本标准使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分类代码。大类用英文GREEN,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PACE(绿地)的第一个字母G和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一位阿拉

6、伯数字表示。如:Gl 表示公园绿地,G11 表示公园绿地中的综合公园,G11l 表示综合公园中的全市性公园。本标准同层级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即每一大类包含着若干并列的中类,每一中类包含着若干并列的小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 6.1道路 6.2 桥粱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 7.1 园林建筑 7.2 围墙 7.3 厕所 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 7.5 水景 7.6 堆山、置石 7.7 园灯 7.8 雕塑 7.9 标识 7.10游戏及健身设施,8.给水、排水及电气 8.1 给

7、水 8.2 排水 8.3 电气,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1.0.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1.0.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8、。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2.0.2季相seasonalappearanceofplant 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2.0.3种植设计plantingdesign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4古树名木historicaltreefamouswoodspecies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2.0.5

9、驳岸revertment 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naturalangleofrepose 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2.0.7标高elevation 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2.0.8土方平衡balanceofcutandfill 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2.0.9护坡slopeprotectlon 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2.0.10挡土墙retalningwall 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2.0.11汀步stepsover

10、water 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2园林建筑gardenbuilding 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卫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2.0.13特种园林建筑specialgardenbuilding 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2.0.14园林小品smallgardenornaments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2.0.15绿墙greenwall 用枝叶茂密的植物或植物构架,形成高于人视线的园林设施。2.0.16假山rockwork,ar

11、tificialhill 用土、石等材料,以造景或登高揽胜为目的,人工建造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2.0.17塑石man-maderockery 用人工材料塑造成的仿真山石。2.0.18标识singormarker 绿地中设置的标志牌、指示牌、警示牌、说明牌、导游图等。2.0.19亲水平台waterfrontflatrooforterracegardenonwater;platform,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设置于湖滨、河岸、水际,贴近水面并可供游人亲近水体、观景、戏水的单级或多级平台。3.基本规定3.0.1城市绿地设计内容应包括:总体设计、单项设计、单体设计等。3.0.2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

12、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明确绿地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其定性、定位作出总体设计。3.0.3城市绿地总体设计应符合绿地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生产等作用,达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效果。3.0.4城市绿地设计应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倡对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适当改造的设计理念。3.0.5城市绿地布局宜多样统一,简洁而不单调,各分区间应有机联系。城市绿地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3.0.6不同性质、类型的城市绿地内绿色植物种植面积占用地总面积(陆地)比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生态习性、种植形式和植物群落的多

13、样性、合理性。3.0.7城市绿地范围内原有树木宜保留、利用。如因特殊需要在非正常移栽期移植,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成活,胸径在250mm以上的慢长树种,应原地保留。,城市绿地设计规范,3.0.8城市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术必须原地保留。3.0.9城市绿地的建筑应与环境协调,并符合以下规定:1公园绿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应按公园绿地性质和规模确定游憩,服务、管理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小型公园绿地不应大于3,大型公园绿地宜为5,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可适当提高比例。2其他绿地内各类建筑占用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陆地总面积的2。3.0.10城市开放绿地的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

14、碍设施连接。3.0.11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的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结合绿地布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3.0.13城市开放绿地应按游人行为规律和分布密度,设置座椅、废物箱和照明等服务设施。3.0.14城市绿地设计应积极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中水等资源。3.0.15城市绿地中道路、广场等的铺装宜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材料。4.竖向设计401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应以总体设计布局及控制高程为依据。402竖向设计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有利于雨水的排蓄,有利于创造多种地貌和多种园林空问,丰富景观层

15、次。,城市绿地设计规范,403基地内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宜保护、利用,必要时可因地制宜作适当改造,宜就地平衡土方。404对原地表层适宜栽植的土壤,应加以保护并有效利用,不适宜栽植的土壤,应以客土更换。405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38m),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且不得随意更改树木根颈处的地形标高。406绿地内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滑坡。4.0.7土山堆置高度应与堆置范围相适应,并应做承载力计算防止土山位移、滑坡或大幅度沉降而破坏周边环境。408若用填充物

16、堆置土山时,其上部覆盖土厚度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409绿地中的水体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水量,除雨、雪、地下水等水源外孙面积水体也可以人工补给水源。水体的常水位与池岸顶边的高差宜在0.3m,并不宜超过0.5m。水体可设闸门或溢水口以控制水位。4010水体深度应随不同要求而定,栽植水生植物及营造人工湿地时,水深宜为0.11.2m。4011城市开放绿地内,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城市绿地设计规范,4012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绿地水体。在污染区及其邻近地区不得设置水体。4013水体应以原土构筑池底并采用种植水生植

17、物、养鱼等生物措施,促进水体自净。若遇漏水,应设防渗漏设施。4014水体的驳岸、护坡,应确保稳定、安全,并宜栽种护岸植物。5.种植设计5.0.1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5.0.2种植设计应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5.0.3种植设计中当选用外界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5.0.4设计复层种植时,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并应避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5.0.5绿地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应符合当地有关植物种植的土壤标准。5.0.6种植配置应符合生态、游憩、景观等功能要求,并便于养护管理。5.0.7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

18、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5.0.8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并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5.0.9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应予保留并组合成景。新配植的树木应与原,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木相互协调,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5.0.10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效果。5.0.11城市绿地的停车场宜配植庇荫乔木、绿化隔离带,并铺设植草地坪。5.0.12儿童游乐区严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对儿童

19、造成伤害的植物。5.0.13屋顶绿化应根据屋面及建筑整体的允许荷载和防渗要求进行设计,不得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及排水。5.0.14屋顶绿化的土壤应采用轻型介质,其底层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滤水层、排水层和防水层。5.0.15屋顶绿化乔木栽植位置应设在柱顶或梁上,并采取抗风措施。5.0.16屋顶绿化应选择喜光、抗风、抗逆性强的植物。5.0.17开山筑路而形成的裸露坡面,可喷播草籽或设置攀缘绿化。6.道路、桥梁6.1道路6.1.1城市绿地内道路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按游览、观景、交通、集散等需求,与山水、树木、建筑、构筑物及相关设施相结合,设置主路、支路、小路和广场,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6.1.2城市

20、绿地应设2个或2个以上出入口,出人口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及绿地总体布局要求,出人口应与主路相通。出人口旁应设置集散广场和停车场。,6.1.3绿地的主路应构成环道,并可通行机动车。主路宽度不应小于300m。通行消防车的主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小路宽度不应小于080m。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6.1.5绿地的道路及铺装地坪宜设透水、透气、防滑的路面和铺地。喷水池边应设防精地坪。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

21、于105m。62桥粱6.2.1桥梁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布局为依据,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应满足通航的要求。6.2.2考虑重车较少,通行机动车的桥梁应按公路二级荷载的80计算,桥两端应设置限载标志。6.2.3人行桥梁,桥面活荷载应按35kNm2计算,桥头设置车障。6.2.4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6.2.5通游船的桥梁,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0m。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城市绿地设计规范,7.l园林建筑7.1.1园林建筑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景观、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除应执

22、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1.优化选址。遵循“因地制宜”、“精在体宜”、“巧于因借”的原则,选择最佳地址,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不应破坏景观。2.控制规模。除公园外,城市绿地内的建筑占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陆地总而积的2。3.创造特色。园林建筑没计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天然能源,利用当地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创造富有鲜明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7.1.2动物笼舍、温室等特种园林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动物和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游人观赏视觉和人身安全要求,并满足管理人员人身安全及操作方便的要求。7.2围墙7.2.1城市绿地不宜设置

23、围墙,可因地制宜选择沟渠、绿墙、花篱或栏杆等替代围墙。必须设置围墙的城市绿地宜采用透空花墙或围栏,其高度宜在080220m。7.3厕所,城市绿地设计规范,7.3.1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0m。节假日厕位不足时,可设活动厕所补充。厕所位置应便于游人寻找,厕所的外型应与环境相协调,不应破坏景观。7.3.2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厕位数量应按男女各半或女多男少设计。宜以蹲式便器为主,并设拉手。每个厕所应有一个无障碍厕位及男女各一个坐式便器。男厕所内还宜设一个低位小便器。7.3.3城市绿地内厕所必须通风、通水、清洁、无臭。7.3.4厕所应设防滑地面,宜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节水水龙头。7.3

24、.5厕所的污水不得直接排人江河湖海或景观水体,必须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浇灌绿地,或排人市政污水管道。7.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4.1城市开放绿地应按游人流量、观景、避风向阳、庇荫、遮雨等因素合理设置园椅或座凳,其数量可根据游人量调整,宜为2050个ha。7.4.2城市开放绿地的休息座椅旁应按不小于10的比例设置轮椅停留位置。7.4.3城市绿地内应设置废物箱分类收集垃圾,在主路上每100m应设1个以上,游人集中处适当增加。7.4.4公园绿地宜设置饮水器,饮水器及水质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7.5水景7.5.1城市绿地的水景设计应以总体布局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为依据,,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因地

25、制宜合理布局水景的种类、形式,水景应以天然水源为主。7.5.2喷泉设计应以每天运行为前提,合理确定其形式,并应与环境相协调。7.5.3景观木体必须采用过滤、循环、净化、充氧等技术措施,保持水质洁净。与游人接触的喷泉不得使用再生水。7.5.4城市绿地的水岸宜采用坡度为1:2l:6的缓坡,水位变化比较大的水岸,宜设护坡或驳岸。绿地的水岸宜种植护岸且能净化水质的湿生、水生植物。7.6堆山、置石7.6.1城市绿地以自然地形为主,应慎重抉择大规模堆山、叠石。堆叠假山宜少而精。7.6.2人工堆叠假山应以安全为前提进行总体造型和结构设计,造型应完整美观、结构应牢固耐久。7.6.3叠石设计应对石质、色彩、纹理

26、、形态、尺度有明确设计要求。7.6.4人工堆叠假山除应用天然山石外,也可采用人工塑石。7.6.5局部独立放置的景石宜少而精,并与环境协调。7.7园灯7.7.1夜间开放的城市绿地应设置园灯。应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合理选用庭园灯、草坪灯、泛光灯、地坪灯或壁灯等。7.7.2园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园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7.7.3绿地的照明灯,应采用节能灯具,并宜使用太阳能灯具。7.8雕塑,城市绿地设计规范,7.8.1城市绿地内雕塑的题材、形式、材料和体量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7.8.2城市绿地应慎重选用纪念雕塑和大型主题雕塑,且应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认可、核准。7.9标识7.9.1指示标识应采用国家现行

27、标准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7.10游戏及健身设施7.10.1城市绿地内儿童游戏及成人健身设备及场地,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避免干扰周边环境。7.10.2儿童游戏场地宜采用软质地坪或洁净的沙坑。沙坑周边应设防沙粒散失的措施。8.给水、排水及电气8.l给水8.1.1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各类设施的生括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景补水、管网渗漏水和未预见用水等确定总体用水量。8.l.2绿地内天然水或中水的水量和水质能满足绿化灌溉要求时,应首选天然水或中水。8.1.3绿地内生活给水系统不得与其他给水系统连接。确需连接时。应有生活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的措施。8.1.4绿化灌溉给水管网从地面算

28、起最小服务水压应为0.10MPa,当绿地内有堆山和地势较高处需供水,或所选用的灌溉喷头和洒水栓有特定压力要求时,其最,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小服务水压应按实际要求计算。8.1.5给水管宜随地形敷设,在管路系统高凸处应设自动排气阀,在管路系统低凹处应设泄水阀。8.1.6景观水池应有补水管、放空管和溢水管。当补水管的水源为自来水时,应有防止给水管被回流污染的措施。8.2排水8.2.1排水体制应根据当地市政排水体制、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8.2.2绿地排水宜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污水不得直接排人水体,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排人。8.2.3绿地内雨水的排放宜利用地形,以地面径流方式排人道路雨水系统或其他

29、雨水系统。绿地排水宜采用明沟、盲沟、透水管(板)、雨水口等集水、排水措施。8.2.4绿地外部的地表排水不应引人绿地内。8.2.5地下建筑及构筑物上的绿地应有排水措施。8.2.6绿地内的污水、废水处理工艺,宜根据进出水质、水量等要求,采用生物处理或生态处理技术。8.3电气8.3.1绿地景观照明及灯光造景应考虑生态和环保要求,避免光污染影响,室外灯具上射逸出光不应大于总输出光通量的25。8.3.2城市绿地用电应为三级负荷,绿地中游人较多的交通广场的用电应为二级,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负荷;低压配电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系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3km。8.3.3室外照明配电系统在进线电源处应装设具有检修隔离功能的四级开关。8.3.4城市绿地中的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不应使用o类防触电保护产品。8.3.5安装在水池内、早喷泉内的水下灯具必须采用防触电等级为类、防护等级为IPX8的加压水密型灯具,电压不得超过12V旱喷泉内禁止直接使用电压超过12V的潜水泵。8.3.6喷水池的结构钢筋、进出水池的金属管道及其他金属件、配电系统的PE线应做局部等电位连接。8.3.7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穿线金属管、灯具的金属外壳及金属灯杆,应与接地装置相连(接PE线)。8.3.8城市开放绿地内宜设置公用电话亭和有线广播系统。,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