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61472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6粒子物理简介.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本章目录,5.1 粒子的分类,5.2 反粒子,5.3 场和媒介子,5.4 相互作用和守恒定律,宇称,5.5 更深的层次夸克模型,注:本章内容参看书第一册P1 P12“基本粒子”,3,5.1 粒子的分类,1.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自旋,现有400多种粒子可按寿命,、自旋、,质量、,参与的相互作用,分为轻子、强子和媒介子。,带电的轻子还可参与电磁相互作用,4,轻子 m(MeV)Q(e)J(),5,轻子质量不一定小,,精确测定 的意义:,电磁作用耦合常数是 e,弱作用耦合常数是 g,按92年以前数据得到,1992年BEPC结果:,这样三个 g 就一致了,支持了粒子的标准模型。,6,李政道

2、:19911992年高能物理最重要的,m 是否为0?,这涉及宇宙前途!,1998年日本实验发现 和 e 之间有振荡,,结果就是m 的精确测量。,表明 m0(10-2 eV)。,中性,穿透力极强。1956年首次探测到。,太阳辐射大量,每秒能有1014个 穿过人体。,1982年苏联实验发现:14eV m 40eV,后来曾公认:m 7.3 eV,无下限,7,2.强子,强子能参与强相互作用,也参与其他作用,,介子:J=0,整数 玻色子,重子:J=半整数 费米子,如:n,p,,如:,0,K,K0,,按自旋分为介子和重子两大类。,8,3.媒介子(传播子),媒介子传播相互作用,是相互作用的媒介。,9,5.2

3、 反粒子,正能解,粒子E 0;负能解,粒子E 0。,若动量 p=0,,两个能区被2 m0c2,则能量E=m0c2,,所隔开。,10,5.2 反粒子,正能解,粒子E 0;负能解,粒子E 0。,若动量 p=0,,两个能区被2 m0c2,则能量E=m0c2,,所隔开。,11,Dirac的“空穴”理论:,构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背景,故感受不到。,把负能态的电子激发到正能态。负能态上就少了负能量和负电荷。于是就出现了正能量和正电荷。,电子负能态都填满了,,真空被激发,,激发:,复合:,12,1931 发现了e+,,以后:K+,K,+,,1959产生了,每种粒子都有反粒子,光子的反粒子就是自身。,反粒子 反

4、核 反原子 反世界,1995年9月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制造了9个反氢原子,存在了410-8s。,(自旋与磁矩同向),,2002年8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地制造出了约5万个低能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批量制造反物质。,13,Dirac的空穴理论并不完整(对玻色子),,但有启发 真空是场的基态。,按照量子场论:每种粒子都相应一种物质场,(电子场、光子场、介子场),场处于基态 无粒子,5.3 场和媒介子,场的基态构成真空,,光子 电磁场的激发态,+介子 介子场的激发态,14,介子场处于激发态,,表现为有一个介子。,通过相互作用,介子场把激发能传给正电子和中微子场使其激发。,介子消

5、失,产生了正电子和中微子。,是+和 e+、e间的弱作用引起的。,+e+e,15,传递相互作用的场被激发媒介子。,电子电子相互 作用交换电磁场(放出、吸收光子),n p通过核力相 互作用交换 介子,交换中多了能量 E=mc2,,若传递时间为t,,按不确定关系估算(量级):,16,所以 t 应非常小,,则应能观察到交换的粒子(E.M)、,,则应观察不,若t 非常小,以至,若t足够小,则E 足够大,以至使E=mc2,,实际上是观察不到交换的粒子,,且满足关系,这说明交换的是“虚粒子”(交换,但看不到),按作用速度为c来估计作用力程:,可认为力程数量级为,到交换的粒子。,17,电磁,长程力,强,短程力

6、,由此估算出,后来实验发现,弱,短程力,由此估算出,实验给出中间玻色子,引力,长程力,由此反推出,21015 m,m 102MeV,1018 10 17m,m=139MeV,m 10 100GeV,m 80 90GeV,m引=0,18,四种作用强弱比较,19,5.4 相互作用和守恒定律,宇称,这就使我们可以通过守恒定律来揭示粒子,由于对粒子间作用的规律不完全清楚,,不可能建立粒子的动力学规律。,因此,寻找粒子在反应过程中的守恒量,,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正是由于粒子的反应过程必须遵从一系,列守恒定律,,才限制了某些过程的发生。,的某些内禀性质。,20,除此之外,对于粒子还有一些与内禀性

7、质相联系的的守恒定律,如宇称,同位旋,奇异数、重子数、轻子数等守恒定律,,实验证明,在所有相互作用中,能量、动量、角动量和电荷这四个量的守恒定律是严格成立的。,它们不一定在每一种相互作用中都成立,,下面只介绍一下宇称和宇称守恒定律。,物理量是否守恒和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关。,21,一.对称性和守恒定律,对称性:物体状态在一定变换下具有的不变性,物理学中的对称性,状态的对称性,规律的对称性,22,研究物理规律的对称性的意义:在探索未知的物理规律的时候,可以以普,它所服从的物理规律不变。,所谓物理规律的对称性就是物理规律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即某种物理状态或过程,在一定的变换下(例如转动、平移等等

8、),,遍的对称性规律作为指引;,23,空间平移不变性 动量守恒 空间转动不变性 角动量守恒 时间平移不变性 能量守恒 空间反演不变性 宇称守恒 整体规范不变性 电荷守恒,物理规律的每一种对称性(即不变性),通常都相应于一种守恒定律。,24,二.空间反演不变性和宇称守恒,所以空间反演实质上和镜像反射变换等价。,(x,y,z)(x,y,z),空间反演:,1.空间反演不变性,由于物理规律对旋转的变换保持不变,,25,镜像反射把左手变成右手,左 右对称。,规律的空间反演不变性。,的物理规律,,在自然界中都同样能存在或发生。,左右对称的两个状态或两种过程都服从同样,尽管在镜像反射下,物理过程的状态变化了

9、,,但它们服从的物理规律却没有变,,这就是物理,26,量子力学:空间反演不变性 宇称守恒,例如在空间反演变换(等价镜像反射)下:,力学的基本规律不变!,反映对称性的物理量叫宇称(parity)。,或者说宇称就是坐标反演下的对称性。,27,一种运动状态,相应的反演状态,2.宇称守恒,对于微观粒子:,(A),本征方程,p为本征值(宇称),(B),(A)、(B)比较:,设反演算符为,则,28,偶宇称,奇宇称,29,体系具有确定的宇称,且保持不变。,如果一个孤立体系具有偶宇称,,宇称守恒定律。,变性,(实质上是代表相互作用能量的哈密顿,则微观粒子,只要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具有空间反演不,算符在空间反演变

10、换下不变),,偶宇称,,如果具有奇宇称,,则永远是奇宇称,则永远是,量子力学证明:,30,3.体系的总宇称和部分宇称,一个粒子体系,例如(a+b+c)组成的体系,,若a、b、c粒子状态波函数分别为,粒子间相对运动状态的波函数为,系的总波函数为,因此,若a、b、c 各自运动状态和相对运动状,即体系的总宇称应为其部分宇称的乘积。,则粒子体系的总宇称应该为 p=pa pb pc pr。,态的波函数的宇称分别为 pa、pb、pc 和 pr,,=a b c r。,a、b、c,,r,则粒子体,,,31,即相对运动波函数的宇称 pr=(1)l,则相应的波函数就是球谐函数Yl m。,若 l=0,1,2,3,则

11、 pr=+1,1,+1,1,若粒子体系的相互作用是中心力,,于它们共同质心运动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为l,,而相对,32,例如对于介子,+、0 的宇称p=1,4.粒子的内禀宇称,每一种粒子都应具有一种确定的宇称值,,这宇称又称为粒子的内禀宇称或本征宇称。,故规定:,利用p、n、参加的反应和宇称守恒定律,,就可以确定其他粒子的宇称。,pp=pn=p=+1,33,实验证明:在强相互作用中,反应前后粒,但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如何呢?,子体系的宇称是守恒的,,+、+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的重介子,,5.弱作用宇称不守恒问题(之谜),它们的自旋都是0,质量、寿命也基本上相同。,+:质量(966.72)me

12、,寿命(1.210.02)10-8s,+:质量(966.32)me,寿命(1.190.05)10-8 s,因此,应该认为+和+是同一种粒子。,34,但是,+和+的衰变方式却不同:,而,经实验分析,,而根据角动量守恒分析,,故两种情况都有 pr=(1)0=+1,,若认为衰变前后,若+和+为同种粒子,则内禀宇称有矛盾。,宇称守恒,,+衰变的3个介子相对运动的,轨道量子数 l=0,,+衰变的两个介子的轨道量子数也应是 l=0,,则:,35,当时有很多人反对此假说(朗道,泡利)。,(李政道 杨振宁假说)。,在1956年大胆地提出,、应是同一种粒子,他们还建议在原子核的衰变和基本粒子衰变中,可以通过哪些

13、实验来检验宇称是否守恒。,宇称不守恒的假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 疑难的启发下,,(即今K介子)。,从而提出弱相互作用过程中,(T.D.Lee and C.N.Yang,Phys Rev 104,254,1956),6.李政道 扬振宁假说和吴键雄实验,36,李、杨假说很快被吴健雄的极化Co60衰变实验,就说明此衰,如果是图示的两种情况,所证实。,皆存在,,说明宇称守恒。,如果是图示的两种情况,只存在一种,,即该衰变中宇称不守恒。,变不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37,低温下加磁场可大量原子核的磁矩(自旋)都沿磁场方向排列起来 极化。,沿自旋正反方向的 射线强度。,宇称不守恒!,实验的结果:,沿正反两方向

14、射线强度不同,,且只存在图示的衰变情况。,(若实验的结果是沿自旋正反方向的 射线强度相同,,则说明必存在镜像反射对称,宇称守恒。),然后测量,吴键雄的实验:,38,李、杨二人的杰出工作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的实验证明,在介子衰变过程中宇称也不守恒。,这样宇称守恒定律就被证明在整个弱相互作用中都是不成立的了。,“一个矛盾的实验结果就足以推翻一种理论”,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39,杨振宁(1922),李政道(1926),195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40,吴健雄在做Co60 衰变实验,吴健雄在做学术报告,41,杨振宁对吴键雄的评价,42,60年代发现

15、后,弱作用中宇称不,它们都不存在相应的镜像对称物。,守恒得到了更直接的证明。,43,5.5 更深的层次夸克(Quark)模型,三种夸克:,上 u,,重子,介子,1974年发现了J/粒子(丁肇中,里希特),,下 d,,奇异 s,以后这些统称为夸克模型。,1977年又提出了底夸克 b和顶夸克 t。,1964年美国人盖尔曼等人提出夸克模型,,同年中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层子模型,而且是,相对论化的,,必须引入第4种夸克 粲夸克 c。,44,默里.盖尔曼(美国),(Murray Gell-Mann,1929),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50年提出关于奇异粒子的八重态理论等。,196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夸克(qu

16、ark)假设。,196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2002年6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庆贺杨振宁先生80华诞)上,盖尔曼教授做学术报告。,题为,“Some Pathways in Theoretical Physics”,45,丁肇中和里希特同获 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丁肇中(1936),里希特(1931),2002.6.17在清华大学主持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46,47,1,0,-1,+1,1/2,1/2,0,0,p,n,p,p+,u夸克:J=1/2,Q=2e/3;d 夸克:J=1/2,Q=e/3,48,夸克的颜色,,Q=2,J=3/2,,组成应为3个u夸克,夸克是费米子

17、,一定有另外一种性质不同 颜色不同。,?,绿,重子(q q q)无色。,反夸克有反色,,介子()也无色。,红绿蓝混合则无色,,红,蓝,49,两个有色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叫色力,,用理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色在夸克的相互作,夸克囚禁,夸克只在粒子中,没有自由夸克。,距离越大力也越大,,一种解释:,夸克间的作用力类似弹簧的,拉力,,距离小反而自由。,它就是,50,粒子物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粒子的内部结构;一是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运动和变化规律。,从电子发现到现在的一个多世纪中,共发现,规范粒子属于深一层次的粒子。,了400余种粒子,,其中只有轻子、夸克和一些,5

18、1,整个的物质世界就是由三代轻子和三代夸克所组成:,高能加速器是研究粒子的有力武器。,52,研究粒子结构,需要“探针”的波长短:,若以电子为探测粒子,,能量很高时,要求满足条件,x 粒子线度d,xp h,p p,(x“探针”线度),53,核子,电子,加速粒子打固定靶,对撞机,原子核,d 1014 m,E 102 MeV,d 1015 m,E 1GeV,d 1018 m,E 1TGV,原子,E 104eV,d 10 10 m,54,BEP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55,美国费米实验室,对撞机,E 1TeV,轨道周长 6.3km,(1016K),作用时间10 11s,56,超高能加速器的作用:,第五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