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6539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和认识的结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需要与被满足的价值关系,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方案,二是主体按照目的和方案实际的作用于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方案

2、变成实际行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的方向运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要划清两条基本界限,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辨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反映具有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2.反映具有创造性(表现了反映的能动性),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

3、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飞跃条件,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特点:直接性、形象性。感觉: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

4、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知觉: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表象:表象是人们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2.理性认识人们凭借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特点:间接性、抽象性、概括性。(苹果:F=GM1M2/R2)概念:概念是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判断: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推理:从事

5、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F=G M1 M2/R2,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4、非理性因素

6、的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信念、习惯和本能等非理性因素,它们本身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从认识到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目的,认识,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从认识到实践1、理论向实践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第二、理论只有回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

7、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巨大作用来。第三、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二)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二次飞跃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方法是理论的具体化,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从认识到实践2、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实现二次飞跃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

8、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方法是理论的具体化,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保守错误:当事物已经向前发展了,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冒进错误:当一个事物还在发展,向别的事物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人们硬要超越阶段,做将来的事,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实践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