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66354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1,01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ppt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杜博,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概述,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教学的发展促进了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教学实践的深入。尽管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发展时期,理论研究的范围宽窄不一、理论意识强弱不同、研究成果多寡不等,但教学理论研究总的趋势是步步深入和完善的。,研究概述,1、20世纪5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属于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和重

2、点、教学程序和要点、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以及教学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等。,早在50年代初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就明确提出:对外国人(包括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汉族学生的母语教学;要根据外国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对外国人和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培养其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教学内容应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可以说,50年代的教学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为汉语作为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一、20世纪50-70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概述,2、60年代中期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教学经验也更加丰富。代表性的成果是由钟梫执笔

3、的15年汉语教学总结(1979),该文对建国以来15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理论探讨。该文章提出了一些重要理论和原则:,即“语音、语法、词汇三者综合在一种实践内”,但在安排上“必须适当划分阶段-语音为主的阶段,语法词汇为主的阶段,巩固扩大词汇,提高听、读、说、写能力的阶段,同时也要适当照顾其他各方面”。此外文章还广泛涉及了课程设置、汉字教学、考试安排、教材使用,以及语音、语法、短文教学、精读和泛读教学等各种问题,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理论概括。,1)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实践性原则2)主张“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3)主张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该文多提出

4、得一些教学理论和原则,不仅对当时和后来的教学实践有知道和规范作用,总体上看,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有一定的局限;理论意识和学科观念尚不够鲜明;理论研究的成果还不够系统。但是毫无疑问,这一时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的初步确定,以及有限而宝贵的研究成果,都为以后的教学理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70年代的教学理论研究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总的成果不算多。吕必松在汉语作为外语的实践性原则(1974)中,对以往提出的实践性原则进行了性德解释。指出,过去一般把实践性看成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把贯彻实践性原则的主要手段局限于课堂上的“精讲多练”。,其代表性的

5、成果主要有: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及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现代出版社,1990)、赵贤周等对外汉语教材教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等等。,1、80年代初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层次不断增加、办学体制进一步多样化,对学科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也真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繁荣和发展。到80年代末,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宏

6、观体系已基本形成,二、20世纪80-90 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概述,2、进入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化,表现之一是专题研究得到加强,一些领域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热点,首先,中高级阶段的教学理论研究受到关注。这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教学规模扩大和教学层次提高的必然结果。主要成果有:国家汉办教学业务部编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李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吕必松关于中高级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一期),等等。,其次,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和汉语偏误分析受到重视。自80年代中期由鲁健骥引入对

7、外汉语教学节后,逐渐受到重视。代表性成果: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和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集中展示了在中介语理论研究和汉语偏误分析方面的成果。此外,中介语研究的重要成果还有:盛炎中介语理论与错误分析、吕必松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孙德坤中介语理论与汉语习得研究、王建勤中介语产生的诸因素及相互关系,第三,9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提出了尖锐而中肯的批评,继而引起了人们对语法体系、语法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联系与区别等的研究和思考。主要文章:崔永华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柯彼得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

8、原则问题等。其中,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两部著作,对教学语法体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第四,文化教学问题自80年代中后期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主要文章:刘英林等在对外基础汉语教学法创新之路中提出“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和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9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等问题成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代表性成果有周思源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第五,9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开拓了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成果:1992年5月,世界

9、汉语教学等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就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范围、“学习”与“习得”的联系与区别、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以及语言学习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成果收录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中。此外,个人专著有勒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3、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的另一表现是,对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更加自觉;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更加紧密;与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结合更为密切。其他方面也出版了一批重要成果,涉及学科性质、理论体系研究、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等。例如: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赵贤周对外汉语教学通论、杨慧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等。,以上从宏观上简要地概述了对外汉语教学在不同时期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显然实际研究的领域及实际成果比这里例举的多得多。即便如此,从以上简述也可以看出,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