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6672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学习内容,数与代数 主要章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购物 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学习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

2、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空间与图形,主要章节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习目标,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统计与概率,主要章节第八单元:统计,学习目标,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3、初步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简单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实践活动,1、主要章节 我和小树一起长 小小运动会 今天我当家,学习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二、本册教材的各单元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数铅笔)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序数(数豆子)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动物餐厅)数的大小程度的比较(小小养殖场),编写思路,重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100以内的数;运

4、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位值制;创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鼓励学生借助直观和经验进行估计。,1、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建议组织学生开展实物数数活动交流实物数的方法认识两位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在计数器上数数,教学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2、在数数活动中,理解数位、基数与序数的意义,教学建议在估计中开展数数在数数中认识数位与数的组成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读数与写数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序数,教学注意的问题 数的读、写应与直观学具或实物对应起来,怎么拨?怎么写?结合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说一说”,使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

5、数位的不同意义,3、通过比较,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程度关系,教学建议能从情景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借助直观学具理解数量之间的大小程度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描述大小程度的语言,教学注意的问题 从学生的交流中引出比较大小程度的语言,通过情景,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的含义。,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对一个物体进行两个方向的观察(观察物体)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桌子有多长)认识长度单位米(我又长高了)估计与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估一估 量一量),编写思路,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在“做数学”中认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体

6、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1、通过实物观察,体会实物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教学建议组织实物观察活动描述观察的结果出示平面图说一说观察实物的位置,教学注意的问题 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2、在测量活动中,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建议用各种手段测量长度借助一种工具测量长度在交流中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并测量长度,教学注意的问题 注意在各种测量活动中,让学生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3、通过身边物体长度的参照物,帮助建立米的单位,教学建议说一说身边物体的高度与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寻找1米长度的参照物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教学注意的问题 帮助学生建

7、立1米长度的参照物,第三单元 加减法,整十数的加减(小兔请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采松果)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拔萝卜),编写思路,借助各种直观学具,帮助学生建立运算的模型;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鼓励学生用多种途径探索计算的方法;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验证。,1、在学具操作中,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教学建议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具模型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在演示活动中引入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教学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数学模型,2、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8、方法,教学建议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能用直观的学具解释探索的过程,教学注意的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应多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3、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建议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计算交流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直观学具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应给予鼓励,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图形)钉子板上围图形(动手做一)图形欣赏(动手做二)折纸(动手做三)拼搭七巧板(动手做四),编写思路,从学生熟悉直观物体中,引入基本的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

9、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教学建议开展摸、看、描活动理解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在分类活动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名称,教学注意的问题 安排体与面互相的转化活动,从中体会两者的关系,2、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能对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教学建议在折一折中渗透对称思想在剪拼中巩因平面图形的开展拼图活动,教学注意的问题 在拼图活动中,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第五单元 加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发新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跳绳),编写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渗透数值的估算思想数据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丰

10、富多彩的练习形式,1、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进位加法在探索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指导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注意的问题 注意数与形的结合,2、在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的方法,教学建议理解情景图的问题开展独立的探索活动在交流中理解计算的方法加强竖式的指导,教学注意的问题 把估计与验证结合起来,3、在学具操作中,理解退位减法,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退位减法借助学具探索计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退位减法,教学注意的问题 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第六单元 购物,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买文具)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会计算两种物品的价格(去商店)会实际购买物品(应找

11、回多少钱),编写思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感受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和方法渗透购物中的数学策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人民币,实施建议,通过情景活动,感受人民币面值的价值在讨论中,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创设实际兑换的情境,理解元、角、分的关系,教学注意的问题认识人民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热爱人民币的教育,通过购物活动认识各种大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建议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59+36=60+36=9659+40+9960+40=100,2、在模拟购物中,掌握计算两种物品价格的方法,教学建议创设模拟情景提出数学问题渗透估计思想指导加法计算,教

12、学注意的问题 把握教学的难度,第七单元 加与减(三),100以内三个数的连加(套圈游戏)100以内三个数的连减(乘船)三个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乘车),编写思路,体会简单四则运算的意义会正确计算二步的加减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估算的意识,1、在估算的活动中,引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学建议让学生估一估和的范围,说一说估计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寻找验证的方法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注意的问题 不要过早地出现竖式,2、在观察情景图中,让学生独立地探索与解决问题,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在交流中理解两种不同的算法,教学注意的问题 充分运用情景图的题材,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第八单元

13、 统计,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组织比赛)(买汽球),编写思路,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通过小调查的实例,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在调查活动中,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教学建议指导开展小调查活动指导数据的整理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实际意义组织学生开展提问活动,教学注意的问题 在有条件的班级,应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调查活动,三、本册教材重点研究的课题,低年级学生建立数与数运算模型的研究低年级学生开展做数学活动的研究低年级问题解决策略方法指导的研究低年级学生实物形状想像几何图形思维过程的研究低年级学生数据收集学习方式指导的研究,借助“我和小树一起成长”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联系方式,责任编辑:吕建生()传真电话:或58808994发展中心:数学工作室:或62368601出版社网址:联系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0875,更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