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6972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朝,穷兵黩武,暴政苛刑,很快走上了灭亡之路。*到了西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汉初的统治思想黄老之学材料一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

2、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后汉书食货志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采用黄老之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原因。黄老之学的实施,使汉初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汉初的统治思想黄老之学1、实施黄老之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汉初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吸取秦朝过度使用法家思想而导致灭亡的教训2、黄老之学实施的效果如何?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不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逐渐不适应统治需要思考:什么是黄老之学?为什么能起到这种作用?,3、什么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指

3、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善于养生和修仙;“老”是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养身),一个是治国。特点:道家学说中黄帝学说和老子学说的合称“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二、汉武帝以后的统治思想新儒学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之初

4、,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但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而且北方边境仍然受到匈奴的骚扰。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与汉初相比,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社会环境变了,统治者的需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汉武帝以后的统治思想新儒学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通过休养生息,汉代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武帝即位时需要强化中央集权以解决内忧

5、外患董仲舒新儒学融合其它学派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哪些内容?3、在新儒学的指导下,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材料四“天意”的表现,“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阴阳之道”。董仲舒新儒学包含了哪些内容?,二、汉武帝以后的统治思想新儒学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新

6、儒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通过休养生息,汉代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武帝即位时需要强化中央集权以解决内忧外患董仲舒新儒学融合其它学派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哪些内容?“大一统”(加强皇权是符合天意的)“天人感应”(既肯定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又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三纲五常”(构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3、在新儒学的指导下,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设中朝,设刺史,推恩令,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收复南越国和朝鲜,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三、如何

7、评价新儒学?1、新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暴政的作用。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上升为统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但阻碍了学术的自由发展和科技的进步。3、新儒学中的道德观念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成为统治者钳制人性的精神枷锁。,及时练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BCD2、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

8、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3、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4、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的内容,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儒学

9、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剖度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4、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不能体现此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及时练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

10、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学的人作大官,3、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4、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相对孔子的思想,主要变化有“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批判君主专制“仁者爱人”ABCD,5、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6、董仲舒说:“

11、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7、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

12、娘”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8、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C D,总结,原因,内容,作用,内容,作用,西汉初年,经济残败百业待兴。,巩固国家统一限制君主权利儒学独尊地位,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治身、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原因,无为不适应集权新儒学的大一统统治者的有为愿望,黄老之学,独尊儒术,搏击高考1、(2010北京)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

13、、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2、(2010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2009海南)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4、(2009安徽)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14、,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5、(2007宁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探究:材料一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思考:董仲舒与李斯上书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效应有何差异?,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孔子,孟子,荀子,仁和礼,仁政,礼法并施,不受重视,显学但不被采用,“焚书坑儒”,统治地位,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儒家学说从汉代一开始就是统治思想吗?它又是怎样上升为统治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