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73023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生产理论,本章及下一章内容是对前面的供求价格模型供给问题的进一步展开。本章主要内容:目前在理论上对供给者企业的研究,一是把企业看作或定义为生产函数(技术结构),二是把企业看作或定义为一种组织结构或治理结构。本章主要讨论前一种意义上的企业,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者生产和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分析长期生产分析,第一节 产品与劳务的供给者企业,一、企业的概念商品与劳务的供给者是企业(Firm)。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其行为是适应性的和可分析的。简单的分析中,认定其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早期的产权效率理论:产权清晰,即具有唯一性与排他性的产权才是有效率的。,二、单人业主制企业(The Singl

2、e Proprietorship),又称自然人企业,自然人承担无限经济责任。财产的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能力由个人(即自然人)承担。,附:无限责任的含义,其含义是:对效率与公平的评价。佛罗里达州的法律允许债务人保留住宅。该种产权具有直接的唯一性与排他性的优点。缺点是规模约束。,三、合伙制企业(The Partnership),自然人的合伙企业,承担无限经济责任。财产的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能力由合伙人共同承担。对企业的外部具有唯一性与排队他性;但在企业内部,不具有唯一性与排他性。,对合伙制企业的评价,无限责任,使筹集大量资本仍然是困难的。内部的非唯一性与非排他性是合伙制形式的严重缺点。主要的专业性企业中存

3、在。,四、公司制企业,这不是自然人企业,而是依法构成的企业,又称为法人企业。按股东的责任可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与两合公司。有限责任有利于分散股权,分散风险;其中经过批准其股票可以上市。,对公司制企业的简要评价,有限责任公司的低成本筹资是它的主要优点。它的双重纳税(公司税与个人所得税)是它的主要问题。处理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公司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附:各类企业的比重,80%,12%,81%,14%,五、企业生产行为与目标,厂商在决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之类经济活动基本问题时,需要不同技术方案之间作出选择决策。对这一问题分析进入到对经济的基本(不是唯一的)供给方企业或厂商(firm)

4、行为的分析。这是经济学分析的另一重要领域。分析厂商行为需要对其目标加以设定,然后依次分析厂商技术选择、成本约束条件、不同市场结构下如何通过产出、数量、进入退出等决策实现其目标。本章讨论企业目标,并用生产函数和等成本线框架下分析厂商技术选择行为。,企业的目标经济学理论上的分析,假设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个简化处理。对企业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的批评:有的强调企业决策目标不限于当期利润,而是当期和未来利润流现值(V)最大化。,其中j表示当年到t年的利润和预期利润,i表示利息率。,企业的目标实践中的企业,有的理论强调利润以外目标,如公司市值等。经验研究: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

5、结果表明,企业有多重目标。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利润:96.9%;增长:86.2%;成本效率:81.5%;长期生存:74.5%;短期生存:55.4%;管理乐趣:53.8%利润是最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第二节 生产和生产函数,1、生产的概念 生产是指投入物转化为产出物(商品或劳务)的过程。2、投入物和生产要素 这二个词几乎是同义词,是指实际投入生产过程的物品。一般来说,投入物的分类窄一些,是指购买的一切类别;而生产要素的分类要宽,只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才能。,3、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了厂商的物质投入量和物质产量之间的关系,也即这二者之间的技术关系。可表达为:Q=f(L,K,N,T

6、)当技术不变,又把N并入K时,可简化为:Q=f(L,K),4、生产函数的种类(1)短期生产函数:指只有部分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生产函数。在本章仅讨论只有一个要素投入量是可变的生产函数。(2)长期生产函数:指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生产函数。在本章讨论资本和劳动投入可变的生产函数和规模收益问题。(3)微观经济学划分长短期的依据:依投入的生产要素是部分可变还是全部可变来划分。,第三节 只有一个可变投入物的生产函数,一、对现实的归纳1、假设有一块地,(1)除了劳动投入以外,其它一切投入物都是固定的(包括技术),请思考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将如何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变化呢

7、?(2)假设可变投入要素仅仅是化肥,TP、MP、AM又该如何变化呢?2、假设有一个工厂,可变投入要素是劳动,或者是机器设备,那么,TP、MP、AP又该如何变化呢?3、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吗?,4、一个具体的例子,假定两种投入中,资本是固定的,仅有劳动可变,我们有了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假定该生产函数可被下表所描述:,其中,劳动平均产出(AP)到4以后下降;劳动边际产出从第3个以后下降。,5、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几何图形表达,总产出曲线上某劳动投入数量点的劳动平均产出是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如B点与原点斜率为60/3=20。某劳动投入量的边际产出是总产出曲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图形中可见,

8、B点前后先升后降。D点的切线斜率为零,总产出最大。当边际产出高于平均产出时,平均产出上升;反之下降;因而,边际产出在平均产出的最高点处从上到下穿过平均产出线。,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当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它以后产出水平会因为这一投入的增加而减少。理解注意几点:(1)收益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它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的普遍性或一般性。(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前提之一“技术水平”不变,它不否认技术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3)规律表述

9、有“最终”二字修饰条件。也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收益并非自始至终递减,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二、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根据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生产要素投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MPAP阶段增加投入,可 以提高AP,所 以,在该阶段,生产是缺乏效 率的;,TP,MP,AP,二、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根据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生产要素投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MPAP阶段增加投入,可 以提高AP,所 以,在该阶段,生产是缺乏效 率的;,TP,MP,AP,第三阶段()即:APMP MP0 阶段由于减少投入,MP可以上升,从而TP增加;所以也肯定是 生产缺乏效率的。第二阶段():AP

10、MP0阶段。效率应当也必然是在这一阶段中出现;,TP,MP,AP,三、理论运用: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与城市化,我国是世界上人与地关系最紧张、农业劳动集约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务农人数多,农业的产出很低,是我国穷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仍然发生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建设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减少,因而有限土地上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在8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以发展乡镇企业为载体,采取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内部就地转移方式。据统计,19781992年期间,乡镇企业共吸收7,500多万农村劳动力。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加快,资本密集程度

11、迅速提高,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在农村內部就业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会离开土地,告別家乡,加入流动大军的行列。可以说,90年代以来“农民工”向城市的大流动,不过是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內,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序曲。有人估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到2050年才能最终完成。过去20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6%,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目前64%的人还在农村住着。未来的二十年中至少有五亿人口要进城,此间我国的城市人口要翻番。而城市化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不要求很大空间和传统要素投入。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必然选择。,理论运用:,1、用边际生

12、产力递减规律说明在人民公社期间,众多农民加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在农村务农,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口还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2、试谈谈近几年来在我国企业国推行的“减员增效”问题的道理。,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本节及以后简介的属于长期生产理论。由于机器、房屋等资本设备更新投资难度大,所需时间长,不象增加劳动力、原材料那么容易,因此,资本设备投入的变化属于长期生产理论的问题。在本节,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劳动与资本。对劳动与资本投入对产出影响的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到三种或三种以上生产要素的关系上,就象我们在分析消费者均衡时对两种商品的分析一样。本节讨论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问题

13、。,一、等产量曲线,1、等产量表 经济学家用等产量线来表示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时的生产的不同方式。等产量线(Isoquant)描述厂商产出给定产量所用的不同投入品组合。显然,这已代表了某种长期情况。下面是表格表示的等产量投入品组合关系:,表中数据表示不同劳动与资本投入量组合能够提供的最大产出量(即技术上最有效率的产出量)。从横向看,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劳动投入增加而增加;从纵向看,在劳动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资本动投入增加而增加。,2、等产量线,上面表格数据表示为等产量曲线几何表达。(注意:直接描图得到的是不平滑图形,平滑处理是假定了投入品无限细分的可能性)。等产量线Q1表示获得55个产出的

14、投入品组合的集合:A点表示1单位劳动与3单位资本组合可以得到55单位产出,D点则表示3单位劳动与1单位资本组合同样可以得到55单位产出。Q2与Q3则分别表示获得75个和90个产出的投入品组合的集合。Q2位于Q1的右上方,表示如果要生产更多的产量,必须投入更多的劳动或(和)资本。等产量线的集合又称作等产量图,它描述了企业的生产函数,即通过采用一定技术和不同投入品组合来获得不同数量的产出。,3、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并且任何两条都不相交。(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总产量水平越高。(3)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斜率为负,并且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15、。,4、无差异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区别:,a)坐标不同b)无差异曲线是主观的,而且只能表示变量的序数关系;而等产量曲线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所表示的是变量的基数关系。c)无差异曲线是向两轴无限接近的,等产量曲线在达到一定点后是逐渐转为正斜率。,5、特殊形状的等产量曲线(1),里昂惕夫生产 函数的等产量曲 线。使用的是固定比 例的生产技术。,K,L,5、特殊形状的等到产量曲线(2),线性生产函 数的等产量曲线。资本与劳动的替 代比例不变,K,L,二、边际技术替代率,1、定义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上点的斜率,是在该点时为保持等产量,一种投入物与另一种投入物相互替代的比例。即:MRTSLK=K/L,

16、2、斜率性质的进一步推导,因为该点在等产量曲线上,所以有:产量的减少等于产量 的增加。因为:MRTSLK=K/L根据等产量曲线的性质,KMPK=LMPL或K/L=MPL/MPK 所以:MRTSLK=MPL/MPK,L,K,P,Q,0,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性质,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几何含义表示曲线从左到右的斜率绝对值越变越小。即边际技术替代率越变越小.右图表示,产出为75等产量线的MRTS从2减少到1,到2/3,再到1/3。MRTS递减性质的经济含义是,当大量使用劳动来替代资本时,劳动的生产率会下降;同样,大量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时,资本的生产率会下降;因而,生产过程应“平衡”和“适当”地利用劳动

17、和资本。,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原因的再次说明,MRTSLK=-K/L=MPL/MPK TPL=-TPK L MPL=-K MPK-K/L=MPL/MPK 由于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减;而随着资本数量的减少,其边际产量反而在增加,所以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值将不断减小,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从而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B、三、脊线,1、定义:各等产量曲线上,斜率相等的点的轨 迹。这是一条从原点出 发的曲线。O,。,。,。,K,L,2、上脊线:斜率为无穷的等 斜线,称为上脊线。脊线也不是直线。3、下脊线:斜率为零的等斜线,称为下脊线。O,K,L,4、生

18、产区域或经济区,上、下脊线之间的区域是具有生产效率的经济区。上、下脊线之外的区域是某一要素边际产量为负(而另一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仍为正)的区域。或者说这是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值的区域,也就是缺乏生产效率的区域。,四、等成本曲线,1、定义等成本曲线:在成本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能够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连线。2、等成本方程:C=wL+rK C:生产者的总成本 w、r分别是劳动、资本的价格 L、K分别是劳动、资本的数量,3、等成本曲线(图示),o,L,A,B,K,K=-w/r,OA=C/rOB=C/w,4、等成本曲线的变动,(1)要素相对价格不变,成本变化时,等成本线平行移动。(

19、2)成本增加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3)成本减少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4)成本不变时,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也导致等成本线的移动。(5)工资(W)变化使等成本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6)利率(r)变化使等成本线以B点为轴心旋转。,第五节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本节内容分析:(1)在既定投入成本条件下如何使产量最大?(2)在给定产量条件下如何使投入成本最小?(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一、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确定(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o,L,Q1,Q2,Q3,K,A,B,E,G,F,K*,L*,一、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确定(2):产量既定成本最小,o,L,Q1,K,A3,B3,E,G,F,K*

20、,L*,A2,A1,B1,B2,(3)切点E的特征:,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与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相等:MRTSLK=-K/L=MPL/MPK=|k|=w/rMPL/MPK=w/r 或MPL/w=MPK/r,理论运用:不同等成本线与投入品组合,与B国相比,A国要素稀缺度与相对价格不同:L要素价格较贵,K比较便宜,因而选择“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而B国则相反。选择“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二、生产扩展线:,不同成本水平下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连线。,o,L,1,2,3,A2,E3,K3,A3,A1,B1,B2,B3,K2,K1,L1,L2,L3,E2,E1,K,扩张线,第六节

21、规模收益,生产长期分析包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考虑所有投入都变化时的产出变化情况。经济学家利用规模收益(又称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概念来分析所有投入品都成比例变化时产出变化情况。依据所有投入同比例变化时产出变化水平不同,存在三种规模收益情况。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按照相同比例增加时,总产量先是以递增的幅度增加,其次以不变的幅度增加,最后以递减的幅度增加。相应地分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和规模收益递减阶段。,一、规模收益递增,1、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所有投入增加1倍而产出增加超过1倍。2、为

22、什么规模收益会递增?在一些特殊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递增现象被物理学规律所支持。比如,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有可能利用过去受资金规模限制不能添置新的设备如巨型吊车,更大功率的计算机,如果这些设备效率提高带来的产量提高大于所有投入增加的比例,也可能导致规模收益递增。,二、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不变:所有投入品1%增加如果正好带来产出1%的增加,我们就得到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想象当所有投入增加一倍时,我们可以再建一个与原来生产系统完全相同的生产过程,于是得到相当于原先产出两倍的产出,获得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三、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减:所有投入品1%增加如果仅能带来小于1%的产出增加,我

23、们就得到规模收益递减的生产函数。为什么规模收益会递减?对于规模收益递减的通常解释与前面介绍企业理论时讨论的组织成本有关: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信息处理,组织协调方面工作量和复杂性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如果包含经理人员,秘书,文件和信息处理设备方面的管理投入仅仅与其它投入同等比例增加,就无法胜任规模扩大后组织协调工作需要,效率就会下降。由于这方面投入增加幅度必须提升较高比例才能够维持产出增加一个较低比例,因而发生了规模收益递减现象。,四、规模收益变化的图示表述,右图是不同规模收益的几何表达。A到B点出现规模报酬递增,因为等产量线之间 的距离越来越小;B到C点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为等产量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24、大。注意同比例变化假定通常不能满足,因而规模收益概念的实用性比较有限。,第七节 规模经济,一、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概念的关系1、相同点:两者都属于长期的概念范畴,即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2、不同点:考虑规模收益要求假设技术状况是不变的;而规模经济则无此假设或要求,即技术是可变的。二、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1、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可以使劳动分工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益递增。,2、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采用更加专业化的生产设备来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率。3、大规模的生产往往意味着大规模的采购,而大规模的采购则可以降低材料的价格、采购费用和仓储管理等费用。4、可以对大规模

25、生产的边角废料等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而小规模生产这样做则往往不经济。,三、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企业规模为什么不能无限扩大,根源在于规模不经济的存在。规模不经济是指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规模的再扩大往往导致收益随规模扩大而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企业规模的扩大将导致管理层次的增加,这将加大管理费用。同时,管理层次的增加,将延长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时间和信息的失真度,导致决策迟缓和决策失误。2、虽然规模经济在定义上是指一切要素投入量都可变,但一个企业的企业家才能在事实上是不可能随时改变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可避免地将发生作用。,四、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小城镇还是大城市,80年代初,

26、在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化问题上,费孝通提出走小城镇道路的观点。1982年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明确提出并实际执行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全面推进城市化的方针。1990年又进一步上升为“小城镇、大战略”。主张小城镇道路的依据是所谓的“国情”:(1)中国现有城市数量不多,无法承受农民进城的巨大冲击;(2)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已经很大,不可能再吸纳农民;(3)每增一个市民需投入一万元,现有基础设施和财力难以负担;(4)发展大城市会导致“城市病”。1985年我国有建制镇2851个,未设建制的县城377个,共有小城镇3228个。1992年建制镇已达到14182个,是1985年的5倍,

27、加上30000多个非建制镇,共有小城镇44000多个。1999年小城镇数目达到79000多个,其中建制镇19000多个,非建制镇约60000个。小城镇带来大问题:小城镇道路使农村城市界限模糊,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村村像城市,城城像农村”,有些小康村今天看是政绩,明天将成为发展成本。农民反复建房,浪费大量土地和财力。而且小城镇集聚效应极差,绝大多数人口20万以下的县城规模不经济也十分明显:服务业达不到分工起始条件,工业形不成产业链和行业群;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效益过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小城镇还是大城市(续),国际上城市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动机制,即先发展大中城市,然后再配套发展小城镇,而

28、我国的小城镇道路却是自下而上的。认为中国城市化应走大中城市扩容为主道路的专家关注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集聚效应是指一大批人和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小的地方以获取规模经济和外部性。企业更易降低成本,更接近要素和产品市场,同时享受知识溢出。仅就第三产业而言,与现代经济相联系的主要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广告、电信、房地产、医疗、娱乐、旅游、文化、体育、环保、教育等都与城市规模有正相关关系。从亚洲看,东京、香港、汉城等国际性都市的经济实力和吸纳人口能力惊人。据江苏昆山市的典型调查,非农产业相对集中在城市发展,至少可节约土地5%10%,节约基础设施资金10%15%。小城镇人均用地为450550平方米,

29、而城市人均用地为60100平方米,特大城市低于60平方米。有关模型分析证明,人口规模在1百万4百万之间的城市,成本收益最合理。近5年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增加约一倍。因此,有人建议:重点发展100万400万人口的城市;在特大城市周边发展城市群;在沿海地区以经济一体化推动都市带、都市圈的发展。也有人建议重点发展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一批条件好的地级市。,五、技术进步的概念和表现(附),技术变动或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change or Advance of technology)表现为(1)生产某种产品新的更有效方法(包括生产新产品);(2)组织,营销和管理方式改进。技术进步可

30、以被理解为生产函数的改变,表现为等产量线的向内移动。人类经济史表明:技术进步是长期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长期发展的最重要源泉。,技术进步改变生产函数,表现为等产量线A移动到B;A移动到C则代表了技术进步的更大效应。,技术进步实现机制(1):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Research&Development)是实现技术进步的基本途径。研究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和认识活动,目的在于获得对客观事物真相,实质,关系和规律的了解和知识。可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两种类型。基础性研究目的在于提供纯粹的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新知识。例如,人类基因谱系研究;微电子理论研究;需求和市场机制原理研究。非赢利性;研究结果发布

31、的开放性。应用性研究一般含义是把具有更大普遍性的基础科学知识运用到某个专门领域对象;在经济领域则侧重指与获得市场回报目的相联系研究。例如,在生物学和基因理论基础上进行转基因技术(Gene engineering technique)的研究;互联网电话(IP)技术的研究;用经济学理论对某个牛奶,竹产品等特定市场的研究。开发的目标则是把研究提供的知识结果或发现运用到商业经营活动,是知识产业化或商业化的过程。例如,,技术进步实现机制(2):发明与创新,发明(Invention)一般被理解为创造新的事物和方法。在与经济和商业活动相关的意义上,发明一般指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新的管理组织资源方式的产生或提供

32、,它往往表现为应用性研究结果形态(基础科学研究结果一般被称为发现:discovery),并有可能得到专利的保护。例如,转基因应用技术成果也可以被称为技术发明。创新(Innovation)则是指把某项发明第一次运用到商业和经营活动中。第一次运用转基因技术来生产和销售抗虫棉种子就是创新(类似方法的模仿性运用则是技术推广和扩散),因而,可以把创新看作是开发实施过程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由于创新是商业和市场性开发的一个部分,创新活动通常要与自利性的“卑微的”而不是利他性的“高尚”动机相联系;又由于商业世界总是充满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创新活动又注定与事先计划的方式格格不入,与“工程化”思路存在矛盾。,技

33、术进步性质作用和实现机制的图解,第八节 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最佳组合,前面我们考虑的是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的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问题,目的在于使一定的成本投入如何实现最大产量。但是,如果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那么,在投入的成本为一定的条件下,它们的产量如何安排,才能被认为是最佳的呢?这就是本节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考虑如何安排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是利润最大。下面我们制造我们的分析工具。,一、生产可能性曲线,1、定义: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各种可能组合的点的轨迹。如图所示:,O,黄油(X),大炮(Y),A,B,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MRTMRTXY=Y/X多生产X,

34、意味着把本来生产Y的资源用来生产X,从投入的成本角度来看,有MCY*Y=MCX*X Y/X=MCX/MCY即MRT等于曲线上某点的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O,黄油(X),大炮(Y),A,B,C,D,Y1,Y2,X1,X2,3、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1)凹向原点,曲线斜率为负。(2)曲线的斜率递增。(3)离原点越远的线,表示的产量越高;反之,则相反。(4)任意两条线不能相交。,4、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或斜率绝对值递增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适用性。即当把越来越多的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时,由于转过来的资源越来越不适用于生产X产品,所以,为了得到等量的X产品,就必须牺牲越来越多的Y产品。,O,黄油

35、(X),大炮(Y),二、等收益线,1、定义:厂商为了相等的销售收益而出售的任意两种产品组合的点的轨迹。2、等收益线的斜率 Y K=PX/PY O X,三、两种产品的最佳生产组合,由于投入的资源量一定,即投入的生产成本是一定的,所以,最佳的生产组合就是厂商销售收益最大的组合。当厂商销售收益最大时,厂商的利润也最大。A2 A 1 C E,B1 B2,0,在上图中:在E点处,销售收益最大,此时,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等于等收益线的斜率,即:MCX/MCY=PX/PY或:MCX/PX=MCY/PY 由上式可看出,这是等边际原理在此的又一次应用。,思考题,1、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与城市化的关系。2、我国国有银行健全的网络到底是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