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7600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第四节 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毕生发展的观点主要是:(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因素影响,

2、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心理发展的实质,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但另一方面,相同的教育条件和社会环境在不同的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也就会形成一定的差距,表现出可变性。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个体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发生一些有限制的变化。,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基本

3、理论,有些研究者根据动物心理实验提出了“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动物的印刻现象”,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问题的讨论中,历来就有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内在的先天的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如传统的结构主义就非常强调遗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如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就说过: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

4、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事实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我们既要承认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不能盲目夸大它的作用,而忽视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比如,一个生来就是色盲的孩子,就不可能辨别颜色,更不可能成为画家;一个无脑儿也不可能学习人类的语言,进而产生思维能力。同样,一个生物系统生来就健全的孩子,但是从小没有与人类社会的正常接触和交往,他就不可能学会人类的基本社会技能,也不可能学会说话,甚至不可能形成正常的人类心理。,三、影晌心理发展的主要

5、因素,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一)横断研究法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二)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三)群体序列研究法(混合研究)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009.7)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2009.7)18.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

6、的年龄段为()A.6-12岁B,12-18岁C.18-28岁D,18-45岁(2008.4)19.以下哪个不是对人的心理发展年龄阶段进行划分的主要依据?()A.一般情况下,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B,人们受到相同的社会和教育影响C.人的心理发展显示出阶段的顺序D.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是稳定的(2006.7)19,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称为该行为的()A.习得期B,行为学习期C.关键期 D.发展期,(2008.7)20一个盲童和正常的婴儿一样到一定的年龄会微笑,这样的事实说明了下列哪一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A.学习B.后天行为C.模仿行为D,先天因素

7、(2006.4)1 9.对于动物中的“母亲印刻”以及印度狼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学会人类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等两种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的观点是()A.个体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B.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论(2009.4)16.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2007.8)9.为了研究一个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最合适的方法是()A.纵向研究法B.横断研究法C.群体序列研究法D.问卷法(2006.4)15,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儿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

8、。他的研究方法是()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C,群体序列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2007.4 名词)关键期(2008.7,2007.7名词)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一)胎儿的身体发展几乎所有发展上的缺陷(如兔唇、肢体不全、盲、聋等)都发生在怀孕的前三个月中。最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导致胚胎无法继续存活而造成流产。(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胎儿出生后约一个月的时间,叫做新生儿时期。这时个体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变为独立生活,开始与外界环境发生直接的关系。所以,他必须独立地调节自己的主体,以适应客观现实,这就为心理的发生提供了直接的要求和基础。,一、胎儿和新生儿的发展,第二

9、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4岁孩子的大脑就已经非常接近于成人的了(二)婴幼儿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其各种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动作的发展与个体的空间认知、概念形成、社会交往、去自我中心化等密切相关,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原则:(1)由上到下。(2)由内到外。(3)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动作到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二、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一)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婴幼儿最主要的感知觉是触觉、听觉和视觉。在胎儿期,这些感知觉就已经形成并有所发展了。(二)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三、儿童期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10、,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动作认识,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左右:守恒概念、行动心理表象,“自我中心”下降和克服“片面性”,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和完善),三、儿童期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一)依恋行为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人类的依恋行为始于婴儿期,主要表现于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亲

11、密的情感联系,在这些抚育者出现时,婴儿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他们会喜欢紧紧地依偎在抚育者的怀里,并追随抚育者。(二)性别社会化(三)道德判断的发展,四、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三)道德判断的发展 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第二阶段:权威阶段(67、8岁)。第三阶段:可逆性阶段(810岁)。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四、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二节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三)道德判断的发展 继皮亚杰之后,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重复、修正了他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的道

12、德发展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水平1 前习俗水平:(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阶段1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2 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 水平2 习俗水平:习俗的规则与服从性道德(主要满足社会期望)阶段3 好孩子道德阶段4 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水平3 后习俗水平: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阶段5 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6 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四、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真题,(2007.4)19.儿童知觉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是在()A.儿童前期B.婴幼儿期C.儿童后期D

13、.青少年早期(2006.7)20一般而言,婴儿在哪个阶段开始说出第一个双词话语?()A.刚出生B.9到12个月岁到2岁D.3岁到4岁(2009.7)20.去过儿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开始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010.7)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A自我中心B不守恒C守恒D不可逆,真题,(2008.7)1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A.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B,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

14、式运算C.前运算、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2010.7)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2007.7 简答)3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008.4简答)30.婴儿对抚养者的依恋行为如何产生?(2009.7 简答)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哪些阶段?(2006.7简答)31.柯尔伯格怎样界定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一)身体外形和体内机能的发展1.身高和体重(第二次成长高峰)2.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也是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

15、志。(二)性的发育与成熟,一、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展,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一)青少年时期智力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的认知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个体已经不再依赖于具体事物来进行运算和思考,而是能够抽象思维,根据概念提出各种假设,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得出各种可能的结果。这种思维特点表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使得他们能够分析各种复杂的哲学和政治学的文章,以及不同的社会现象,提出变革社会的思想。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个体逐渐建构了自己的认知观点。(二)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16、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重视友谊,与父母有代沟,对异性感兴趣),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真题,(2006.4简答)简述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2008.7简答)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四节 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求职与升学(二)婚恋与生育,一、成年初期(18、19-45岁),第四节 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生理的变化及其适应(二)中年危机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空巢”)事业变化方面,二、中年期(45-65岁),第四节 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感知觉的进一步退化(二)身体机能和智力方面的变化特点(三)老年期的情绪情感特点(消极为主导,体验深刻)(四)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五)面对死亡(大量的研究发现,中年人比老年人更惧怕死亡),三、老年期(65岁以后到死亡),真题,(2009.4)1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A,中年人B.老年人C,年轻人D,少年儿童(2008.4)11.“空巢”感是中年危机中哪一种变化的现象?()A。孩子长大成人B.生理老化C,家庭生活变化D,事业发展(2009.4 简答)30,中年危机的表现。,考点小结1、心理发展的实质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原则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6、青少年个性的发展7、老年期心理的发展,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