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讲学习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五讲学习的基本理论.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学习的心理理论,2,第一节 概述,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学与教过程,其科学基础应是学与教的理论,而首先是学习理论。一、什么是学习 广义学习,希尔加德(E.R.Hilgard)等人定义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暂时状态(如疲劳、药物反应等)来解释的。”,3,加涅则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4
2、,上述定义的共同之处:,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5、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5,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一)人类学习的特点 要区分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2、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3、学习的动能与动力有本质区别,6,(二)学生学习的特点,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5、学
3、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7,三、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简要分析,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学习者(O):即通过感受器接受信息,由中枢神经系统加工处理信息,最后由效应器作出反应的主体。刺激情境(S):即向学习者(O)提供刺激的环境模式。反应:(R):包括外显的反应和内隐的反应,观察得到和观察得不到的反应,进步、积极和倒退、消极的反应。,8,四、学习的分类,(一)根据学习内容和结果分类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种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9,四、学习的分类,(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意领
4、域心因动作领域(三)加涅的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由简到繁、由低到高,把学习分成八类,顺次排列成一个累积学习模式。在这种分类模式中,低级学习向高级发展,高级学习要以低级学习为基础。,10,五、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二)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1、学习影响成熟动物实验中的“剥夺研究”“狼孩”2、激发智力潜能,促进个人心理发展,11,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和斯金纳巴甫洛夫,12,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一)猫的学习实验(二)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1、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经过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
5、它传导就引起烦恼。”,13,2、练习律 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14,3、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减弱。”,15,(三)主要的改变是:,第一,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所以,修改后他把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练习律实际上已不成为一条主要定律。第二,效果律也有了重大的修改。由于赏和罚的效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更
6、有力,所以后来他就不再强调烦恼情况所导致的效果。他指出:“当神经系统中刺激与反应发生联结并伴随着满意时,联结就得到强化,烦恼则极少能或不能导致联结的削弱或消失。”实际上他只承认罚的间接作用。,16,(四)对桑代克学习的理论的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也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轻视顿悟和理解。,17,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条件反射研究无条件反射(UR)条件反射(CR),18,US(无条件刺激)UR(无条件反射)C
7、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UR(无条件反射)CS+US的重复(强化)URCS CR(条件反射)图33 经典条件反射(一),19,条件反射形成之前 入口的食物 唾液分泌(US,无条件刺激)(UR,无条件反谢)蜂鸣回声 张嘴,吸吮等(CS,条件刺激后)(CR,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 唾液分泌(CR)蜂鸣回声(CS)图34 经典性条件反射(二),20,几个基本的概念,(一)消退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这一与条件反射形成相反的过程即称为消退。(二)恢复 消退现象发生
8、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的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之为恢复。,21,(三)类化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CS1)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S1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之二(CS2)、之三(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这种对同类条件刺激不经强化而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被称为刺激类化。(四)分化 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五)高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22,三、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实验研究研究起源桑代
9、克猫的研究斯金纳(B.F.Skinner)及其“斯金纳箱”学习实验,23,(二)主要规律,第一,假如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念就会增加。第二,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称为强化物,诸如食物、赞许、承认、注意和金钱等都可做强化物。令人不快的事物也可做强化物,如教师的皱眉、斥责或成绩不及格等,停止它们的作用或有机体要避免这种刺激的心理都会使正确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24,(三)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区别第一、就条件反射产
10、生的实质,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看,经典条件反射为刺激代替反射,即反射之所以形成,是条件刺激代替了无条件刺激。因此,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刺激(CS)、无条件刺激(UCS)及反应(R)三者的顺序是:CSUCS R可见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总是UCS在前而R在后。操作条件反射中三者的顺序不同,总是R在前UCS在后,因此被称为刺激反应的学习。CS、UCS及R三者的顺序是:CSR UCS,25,(三)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第二,从个体反应的性质看,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例如都是分泌唾液);但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这两种反射却截然不同,如在斯金纳箱中的白鼠,条件反射是按杠杆,
11、而无条件反射却是吃食物。第三,从条件反射的发生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是诱发性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则属自发性行为;前者是被动的,所以被称为反应性行为,后者是主动的,所以又被称为操作行为。,26,四、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Bandura,196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27,(一)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班杜拉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或他人的经验而学会。观察式学习对学习者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通过观察他人的作为,只要略微变异,就可以产生
12、自己新的行为。可谓“学虎不成竟成猫”。第二,观察榜样促进了自己以前学习成果的加强,如参观画展后,回家重温故技,获得收益。第三,观察学习也可能导致自己行为的抑制,也可能使自己的抑制解除。,28,(一)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引起观察式学习的主要因素是:第一,榜样或范例要能引起观察者的注意,也就是说刺激的本质决定注意的产生。第二,是否复习所观察的行为,以增强记忆。第三,是否强化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行为。第四,能否灵活地将观察到的行为用于自己的行为之中。,29,(二)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符号强化,诸如赞美的言语、情感或他人的注意,虽与学习者基本需求关系甚微,但它属于人际关系或社会性质的强化,无需直
13、接加诸于学习者自身就能产生作用,它只需加之于被观察的行为上即能产生替代强化作用。,30,五、强化的种类和技巧,(一)强化的类型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固定间时强化。指学习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每隔若干秒、若干分、若干小时,或依需要而规定的某种时间间隔接受一次强化。灵活间时强化。这种强化的时间间隔是随机而变的,学生虽然也是按时间间隔被强化,但间隔的长度不是固定的。,31,固定间次强化。即在规定次数的反应后给予一次强化,如可以对每次、每二次、每十次,或所规定的每一任何次数的反应给予一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这种强化仍然根据反应次数间隔而定,只不过这个间次是随机而不是固定的。,32,2.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14、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原级强化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即本身所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饮食等)进行的强化。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等次级强化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继起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他人(包括同伴和文学作品、影戏、电视中的人物)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象自我强化是通过自身内部刺激的作用而完成的强化,对于学习,其作用往往超过外部刺激所提供的强化。,33,(二)强化的技巧,1控制强化量强化的物理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某种方法测定,如可以按照重量、体积或数目加以控制。这叫绝对强化量。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成败关键在于强化的质量,也就是相对强化量。2安排
15、强化程序3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使用 一般而论,紧跟在那些要加以巩固的反应以后给予强化最为有效。惩罚延缓大体上也会引起同样的后果。,34,即时强化的原则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审时度势”,对于年龄较大、较为成熟和比较聪明的学生,可适时进行延迟强化,各次强化的时间可以隔得远一些。这不仅仍可对他们的学习活动起有效的指导作用,而且也许更有利于发挥这些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35,六、教学运用,具体而言,两种条件反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于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学习 2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课堂或学校规则的遵循,学生练习或作业正确反应倾向,很多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的结果。最常见的如课堂常
16、规的履行,对上课铃声、红绿灯信号意义的辨认等,都是强化的结果。,36,行为纠正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运用于教育的另一个领域。柯比和希尔兹(FDKirby and F.Shields,1927)进行的实验实验目的帮助七年级学生汤姆提高解算术题的速度。实验开始时,给汤姆的卷子有许多道乘法题,规定在20分钟内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已往知道,汤姆平均两分钟正确做完一道题。在实验中,教师要求汤姆一次做两道题。旦他完成了这项工作,教师就高度赞扬他的正确解答。在20分钟的学习期限内,对于每次正确做两道题时就给予即时反馈和表扬的做法持续了两天。以后每次给予的问题不断增加,从3题、4题、8题到16题。实验结果发现,汤姆由于受到即时正强化,每两分钟平均能正确完成3道题了,效率提高到300。同时,汤姆在实验期间的注意力指向学习的时间从50提高到100。,37,3、程序教学,斯金纳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行为模式并且每个阶段保持行为的强度。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第一 小步子逻辑序列第二 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第三 及时反馈第四 学生自定步调第五 低的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