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7779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人教版四下教材,教学实践与反思,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 马霖霞,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三角形,一、教学内容,1、丰富的素材为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了有力支撑,师生双方达到愉快的教学境界。,二、总体感觉,1、丰富的素材为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了有力支撑,师生双方达到愉快的教学境界。,二、总体感觉,2、教学内容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加强概念教学,一上直观认识三角形,四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下单独认识三角形,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加强概念教学,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加强概念教学,2、重视实践活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要让学生

2、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学设计片段:一、引入1、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汇报围的是什么三角形。2、思考并尝试围有两个直角或有两个钝角的三角形。3、质疑:为什么围不出?这跟什么有关?4、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1、分组探究2、汇报交流展示3、小结,解决课前的疑问: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三、应用提高1、猜一猜,盖住的是几度角?列式解决2、两块三角板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3、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四、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出示表格,操作记录.,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加强概念教学,2、重

3、视实践活动,在图形拼组中,让学生通过拼摆、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图形拼组一课两次探索过程,探索一:学生独立操作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四边形并完成下面表格:,图形拼组一课两次探索过程,探索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四边形,如果三条边都不相等,有几种拼法?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三角形拼四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边三角形拼四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加强概念教学,2、重视实践活动,3、补充相关练习,1、关于作三角形的高,2、关于求三角形角的度数,填一填:1、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分别是55和75,另一个角是()度,这是()三角形。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50

4、,两个底角分别是()度和()度。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它的顶角是()度。它又是一个()三角形。,3、补充按要求画三角形,四、注意的问题,按角分,按边分,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分类,四、注意的问题,2、在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关于“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实际操作有困难,教学时要注意;,3、书P131 15题可以放到单元中进行探究。,小小建议玩七巧板,空间与图形图形与位置,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二、总体感觉,教材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学习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学生学习这块知识是有趣、并富有挑战性的。,三、教学实践与反思

5、,1、整体把握,抓住重点,一下:学习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三下:认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四下: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统计图。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整体把握,抓住重点,2、重视操作,关注学法,明确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看图和画图要关注,参照物,单位长度,偏离的角度,坐标,画图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画面整洁,标出1厘米表示多少实际距离,标出角度和实际长度,并要正确摆放量角器。,四

6、、注意的问题,1、P22做一做体验位置的相对性,受45的局限,削落对相对性的进一步体验,可以适当改变度数。,四、注意的问题,1、P22做一做体验位置的相对性,受45的局限,削落对相对性的进一步体验,可以适当改变度数。,2、画出路线示意图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在练习四中只安排了一个习题(P26第5题、第6题),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四、注意的问题,3、练习三的第1题,由于图小,几个城市相对集中,学生画上坐标量出度数,误差很大,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时可以降低要求,只说出分别在什么方向上。,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二、总体感觉,1、知识条理清晰,学习难度不大,学生掌握较好

7、.,二、总体感觉,1、知识条理清晰,学习难度不大,学生掌握较好.,2、与生活联系紧密,信息量大,学生乐学。,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表达要完整。,2、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参: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小小建议:实践活动1寻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实践活动2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交流、展示。,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具体编排。例1 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例2

8、两端都不栽的情形例3 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课标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以其独特视角向学生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内容新颖、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中有很大的探究空间,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总体感觉,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理清教材脉络,灵活使用教材。,例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例2 两端都不栽的情形例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5,4,(1)192+172(2)194 4(3)174+4(4)184,注意:P121做一做1是例3的逆向思考问题,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理清教材脉络,

9、灵活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一端种一端不种: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理清教材脉络,灵活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形结合,、充分挖掘并整合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按上面这样规律摆放,最后一个是,已知共有个,有()个。,四、注意的问题,1、学习效果差异很大,原因是规律的繁杂使得部分学生掌握较慢,许多问题相互混合起来,有时教师稍有变式更是难为了学生。,2、很难把握教学目标。,三、选择:(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10%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最后一个是,已知有30个,有()。A、29个 B、30个 C、31个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最后一个是,已知有15个,有()。A、5个 B、6个 C、7个 16名艺术体操运动员围成一个圆圈表演,每两个人之间相隔2米,这个圆圈的周长是()A、30米 B、32米 C、34米()个0.001是0.1.()A、1000 B、100 C、10在抗“非典”斗争中,医生统计病人的24小时体温变化情况时,应选用()统计图。A、条形 B、折线 C、都可以,五、解决问题36%1、工人要在一条长80米的公路一侧种榕树(两端都种),如果每隔8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同学们在环形跑道上,每隔2米插一面小旗,共插100面小旗,这个环形跑道长多少米?3、小明用圆片摆一个正方形,每边摆6个,最少要用多少个圆片?最多要用多少个圆片?4、在两座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20棵,这两座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5、一个木匠要把一根长12米的木条锯成2米长的小段,每锯断一次要用4分钟,锯完整根木条需多少分钟?6、小红家住5楼,每一层楼有14级台阶,从一楼到五楼共有多少级台阶?,综合应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解决问题,事先安排任务,交流充分自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