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7962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标点断句练习指导.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标点练习指导,给文言文加标点也称为断句或句读,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韩愈师说中就说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句不同,文意也就不同。,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首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断句

2、的方法,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后叙中,“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先用全称,以下“远虽材若不及巡者”“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

3、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

4、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再如:,在断句过

6、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

7、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04年北京卷考题,断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亡,走失)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将,动词,带领)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了解实词“亡”“将”的词义,掌握虚词“而”的用法,注意到前后有相同的句式,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归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归上,就

8、断错了),2、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3、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4、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

9、苑)(04海淀二模)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本题2分,断对3处给1分),5、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百喻经),答案:至 于 他 家 主 人 与 食 主 人 闻 已 更 为 益 盐 既 得 盐 美 所 以 美 者 缘 有 盐 故 少 有 尚 尔(句式工整,均为四字句),答案:(2分)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共有四处应该停顿的地方,断对23

10、处给1分,4处都对给2分),6、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答案:(2分)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共有五处应该停顿的地方,点断对23处给1分,5处都对给2分),7、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

11、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8、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吃透“十六字”,译好文言文,一、关于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文言文翻译要符合“三大标准”,坚持“四个步骤”,掌握“九种方法”。(一)“三大标准”:信、达、雅。1.“信”,即准确不走样。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

12、落实、句句落实,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2.“达”,即流畅不涩滞。要求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从整体上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3.“雅”,即文雅不粗俗。要求用优美而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生动地表现出来。,(二)“四个步骤”:1、“审”审清关键词及语法要点。2、“切”切分成单音节词。3、“译”译成现代汉语。4、“整”即整合,包含对倒装句的调序,对省略成分的补充并加以润色。,如:翻译“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3 年全国高考试题)1.审该句中的关键词“及”,可译为“到”、“等到”;两个“知”属于动词活用为名词,“知”可译为“知道的人”,“不知”可译为“

13、不知道的人”。句中的语法要点是“及”后省略了“其”,“为”后省略了“之”。2.切全句可逐个切分成单音节词(若有双音节词,则视为一个整体):及(其)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之)尽哀。3.译将切分出来的词逐个对译成现代汉语(古今意义不变的词直接保留):及,等到;其,他,代指李将军;之,的;日,时候;知,知道的人;皆,都;之,他,代指李将军;尽,竭尽;哀,哀悼。,4.整将上述对译的词与保留的词加以整合,便得到全句的译文:等到(他)死的时候,天下知道的人与不知道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在以上四个步骤中,“译”是最关键的一步。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要求原文在译文中字字有着落,译文在原句中字字有根据,

14、句式的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三)“九种方法”1.留将古今意义不变的词、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等可以直接保留,不必译出。如上例中的“死”、“天下”、“与”、“不”、“为”等。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如上例中的“尽”译为“竭尽”,“哀”译为“哀悼”。3.换用增加语素的方法译词不行时,可换一个意思对应的词。如上例中的“及”译为“等到”,“日”译为“时候”。4.补对文言文中习惯省略而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成分,要先补上省略的成分,然后再作翻译。如上例中的“及(其)死之日”、“皆为(之)尽哀”。注意:(

15、1)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来。(2)词类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5.拆将文言文中连用且貌似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两个单音节词拆开来翻译。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地/方”应译为:土地/方圆。6.删文言文中的发语词、某些助词、某些语意重复成分、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因今天无对等的词进行翻译,便可删去。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句中的“夫”为表议论的发语词,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用法,可不必译出。7.调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调整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即:古之人不欺余也。,8.扩即对言简意丰的句子加以扩充。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琵琶行)可译为:自从丈夫离家外出经商后,我便独自一人守着空船在江口等待他的归来,船儿常常在明月照耀下的寒冷江面上漂来荡去,可哪里有丈夫的踪影呢!9.缩即把用了繁笔的文句凝缩为简笔。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可译为:(秦王)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二、小结: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应试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可概括为十六个字,即:标准三字(信、达、雅),步骤四字(审、切、译、整),方法九字(留、对、换、补、拆、删、调、扩、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